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16

第16章 赵元任(1)

赵元任(1892-1982),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

关键词:

荣誉、才赋、音乐、温润、逸事、爱侣、婚礼、谐和、至交、眷恋、赏誉

荣誉

赵元任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英、德、法等多国语言。他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研究者称,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一种方言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

赵元任还被称为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他文理兼修,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并选修物理、音乐,教授过数学、物理学、逻辑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他在语言学领域着力最深,在音乐领域也有很深的涉猎。

1926年,赵元任到清华国学研究院担任导师,与他出生时就已经声名赫赫的前辈梁启超、王国维,以及另外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赵元任一生有一份煊赫的求学和教学经历:

1907年,赵元任进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英语、德语都学得很好。

1909年,赵元任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官费生,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1914年,赵元任获数学学士学位。赵在康奈尔大学的数学课程获得过两个100分,一个98分,保持了多年该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

1914-1915年,赵元任在康奈尔大学哲学院研究学习一年。

1915年,赵元任进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并继续选修音乐。19l8年,获得哈佛哲学博士学位。

1918年,赵元任在芝加哥和加州大学研究学习。

1919年,赵元任回到康乃尔大学物理系任教一年。

1920年,赵元任到清华任教,最初清华请他讲授数学,到校后又加开一门英语课程,后教务长让他改教中国史和哲学,又教授心理学和物理。是年冬,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华,他担任罗素讲学的翻译。

1921年,赵元任携妻子杨步伟到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

1925年,赵元任再次回清华大学任教,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

1928年,赵元任作为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田野调查和民间音乐采风工作。

1938-1939年,赵元任又到美国,任教于夏威夷大学,开设中国音乐等课程。

1938-1941年,赵元任任教于耶鲁大学。

之后五年,赵元任再次到哈佛任教,并参加《汉英字典》的编辑工作。

从1947-1962年退休为止,赵元任一直在伯克来加州大学教授中国语文和语言学课程,退休后仍担任加州大学离职教授。

1945年,赵元任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1952年荣任阿加细(Aggasiz)基金会东方语和语文学教授,1960年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主席。

1973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久,阔别大陆三十年的赵元任夫妇回国探亲,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和赵谈到文字改革和赵致力研究的《通字方案》。1981年,丧妻不久的赵元任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之邀,偕长女赵如兰、女婿卞学磺、四女赵小中再次回国探亲,受到全国********邓小平的热情接见,并接受了北京大学授予的名誉教授称号。

1982年2月24日,赵元任逝世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赵元任去世后,加州大学为他设立了赵元任基金会,同年4月4日,该校举行了隆重的赵元任逝世纪念会。

才赋

赵元任会说33种汉语方言,精通英、德、法、日、俄、希腊、拉丁等多门外语,甚至精通这些语言的方言,因此得了个“赵八哥”的绰号。

赵元任的听觉异常灵敏,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一种方言,此后终身不忘。他儿时就展示了非凡的语言天赋,他每到一个地方居住,就能迅速学会当地的方言。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赵元任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间,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5岁时,赵回到家乡常州,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当地的家庭老师,他又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后来,赵元任又从他的大姨娘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

15岁时,赵元任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学习。当时全校270名学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向这三位南京同学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在某次宴席中,赵元任居然能用8种方言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同桌客人交谈。

刘半农曾想编一本“骂人专辑”,他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粗话启事”,公开征集全国各地骂人的话。赵元任看到启事后,来到刘半农的宿舍,用湘、川、皖等地的方言大骂刘半农。随后,周作人也来了,用绍兴土话又将刘半农大骂了一顿。当刘半农去上课时,竟又被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学生用方言骂了半天。后来,刘去拜访章太炎,被章用各个朝代的粗话大骂一通。

少年时代,赵元任便开始在日记中玩文字游戏。根据其《早年自传》中的回忆,他学习英文后,将英文字掺杂在中国字中间,在日记中“玩”文字拼音,只有以常州音读这些字才能弄明白他的本意所在。例如,在1906年8月18日日记中他说“余去堂兄科安家t‘ei k’o ding no”,常州音近乎“take dinner”(用晚餐);又“余去看同学石仪的fa-ze”即father(父亲)。不久之后,赵元任又开始使用缩写字,如rivylt即rise very late(起得很晚)。据赵自己说,他的日记是给自己看的,其中有太多自造的字和符号,有各种语言和方言的混用。

新中国成立后,赵元任在给留在大陆的女儿女婿赵新那夫妇写信时,也经常使用各种符号,在“****”中被造反派认为是赵新那夫妇里通外国传递情报的密码,成了罪证。

1920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和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蒋百里、蔡元培、丁文江、陶履恭、秦景阳等人共同推荐赵元任担任罗素的翻译,其时赵元任已接受清华的聘书,人却还没有回到国内。通过蔡元培、丁文江等人的努力,清华大学最后终于答应赵元任担任罗素翻译一事。赵元任回国后,随罗素在全国巡回讲学一年。由于赵元任口齿清晰,知识渊博,每到一地能用方言翻译,因而使当时罗素的讲学比杜威获得更好的效果。从此,赵元任的语言天才得到了公认,他自己也决定将语言学作为终身的主要研究方向。

罗素的演讲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数学、逻辑、物理、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赵元任应付裕如,他觉得,生活中的客套话十分难翻译,而翻译学术讲演反倒容易一些。一次担任学术讲演翻译后,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按己意大加引申说明……以译员的身份讲,比主讲人更有乐趣,因为译员讲完后才引起听众反应。”

赵元任为罗素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罗素在杭州演讲时,赵元任便以杭州方言来翻译;他在去长沙的途中向湖南人学会了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以至于讲演结束后,一个学生跑上来问他:“赵先生贵处是湖南哪一县?”

在清华任教时,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到江西、福建,进入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也会几种方言。赵元任和杨步伟结婚后,他们订了一个日程表,今天说国语,明天说湖南话,后天说上海话。

抗战期间,赵元任夫妇赴美,途经香港。陈寅恪夫人唐筼和次女陈小彭陪二人一起购物,在一家象牙工艺品商店,陈小彭听到赵元任与售货员以标准粤语交谈,但速度没有本地人讲得快,觉得奇怪。后来陈才知道,赵元任并不会粤语,但他是语言学家,可以用拼音将粤语拼出。

在外国语方面,据赵元任自己说:“在应用文方面,英文、德文、法文没有问题。至于一般用法,则日本、古希腊、拉丁、俄罗斯等文字都不成问题。”

有一次,赵元任在法国索邦讲演,他用的是纯粹标准国定的法国语音。演讲完毕后,听众对他说:“你法国话说得真好,你的法国话比法国人说得都好。”

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赵元任做“老乡”。二战结束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说巴黎土语,行李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道:“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后来,他来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赵元任曾和家人一起开车环游欧洲。他总结沿途的国家跟外国人说话的惯例。一路上法国人和比利时人跟他们说法语;荷兰人因为知道很少有人会说荷兰语,所以跟外国人多半说英文;到了德国说德语;丹麦人和瑞典人则尽量跟外国人说英文。他说:“我们开车从法、荷、比、德近海一带听他们说话所得的印象,并不是过一国换一种语言,我们的感觉非常像坐着长江轮船从上海到四川一路的口音渐渐地变,而不是一国一国地变。”

有一次,赵元任在瑞士的德语区,因为他第二天要开车到马特峰高山上去,所以准备将车送到车行进行一下保养,上上润滑油、检查一下机器。这天晚上他拿了一本词典查了这些机件的德文名称。第二天到了车行,车行的人看赵是外国人,反而说起法语了。赵元任说:“那不成,我昨天晚上用的是德文的功,今儿非得用德文才会讲汽车的事情呢。”

赵元任曾编了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此文被收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赵元任晚年又作《嵇熙戏犀》:“西溪犀,喜嬉戏。嵇熙夕夕携犀徙,嵇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嵇熙嘻嘻希戏,惜犀嘶嘶喜袭熙。”他注明:“嵇,檄倪切,音兮,齐韵。一姓氏,二山名。”他以此文说明中国文字只有形、音、义同时出现,才可表达文章意思。

还有一首《唧唧鸡》也为赵元任所作:唧唧鸡,鸡唧唧,几鸡挤挤集机脊。机极疾,鸡饥极,鸡冀己技击及鲫。机既济蓟畿,鸡计疾机激几鲫。机疾极,鲫极悸,急急挤集矶级际。继即鲫迹极寂寂,继即几鸡既饥即唧唧。

赵元任告诉女儿赵新那,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赵元任的三女儿叫赵莱痕思媚,据赵新那说,就是“好玩儿”的结果。经常有人问起赵元任为什么给女儿起这么长的名字。原来,赵的三女儿小时候叫“LenSei”,是赵根据拼音拼出来的两个音节,但并没有相对应的汉字,上学后按谐音写成“莱痕思媚”。

赵元任写信给林语堂时,写的是汉字的英文,例如,“狄儿外剃,豪害夫油鬓?”(亲爱的语堂,你近来忙些什么?)林语堂看了非常喜欢。

赵元任的听力很好,辨音能力强。他能够把一个字的发音分几部分分析,从后面的部分念起,将一个字由后向前倒着念。有时他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这种古怪的发音,然后用能够倒着放的录音机放,听起来就和按正常发音顺序念一段文章差不多。他高兴时喜欢给朋友们表演这种技艺。

20世纪20年代初,白话文运动已成气候,赵元任开始进行汉字拼音化推广。他编辑灌制了《国语留声机片课本》,胡適为该书作序,称以留声机片教国语没有第二人比元任更适宜,该书最大长处在辨音的正确,如辨声调辨方言等,且书中用语活泼诙谐,可以破除教科书历来的沉闷。

1925年,赵元任夫妇由法国马赛回国,途经香港,看见一家鞋店的白皮鞋很好,于是赵元任用国语对店员说要买两双鞋。因为赵有一个习惯,遇到合意的鞋总是买两双。当时,香港通用的语言是英语与广东话,通晓国语者不多。这位店员的国语很差,无论赵怎么说他都不明白。于是,赵伸出两个手指,然后指指白皮鞋,意思是要两双。店员看了生气地说:“一双鞋不就是两只吗?还要说什么?”最后赵元任只好买一双皮鞋。他们买完东西出门时,店员用浓重的广东话说:“我建议先生买一套国语录音磁带听听,你的国语太差劲了。”赵元任问道:“谁的国语录音带最好?”店员说:“自然是赵元任的最好了。”这时杨步伟在旁边说:“他就是赵元任啊!”店员愤愤地说:“别开玩笑了,他的国语讲得这么差,怎么能跟赵元任比?”

同类推荐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名人传记丛书——拿破仑

    名人传记丛书——拿破仑

    拿破仑出生在战乱的地中海小岛——科西嘉岛上。拿破仑从小在法国读书,他经济困难,倍受歧视,但他顽强不屈,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大学提前毕业,在炮兵团表现卓越。每当法国危难时,他都挺身而出,成为一代名将,当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一次次远征,威名传遍世界,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拿破仑无论成败,都是个奇迹。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郭沫若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郭沫若

    由于他的成就与声望,他先后被推举为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主席、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等职务,工作繁重,日理万机,但他精力充沛,意气风发。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康有为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康有为

    好学深思,立志救国、1858年,古老的中华帝国又一次蒙受了列强的羞辱,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攻入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俄、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天津条约》,致使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陷入更深的苦海。就在这年3月,一位在近代中国救辱图强的斗争中斩将搴旗的伟人诞生了。他就是几十年后在神州掀起洪波巨澜的康有为。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又名祖诒,戊戌政变后改号更生,晚年自号天游化人、游存叟、游存父等,因祖籍南海被尊称为南海先生,或康南海。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苏村敦仁里康氏老屋。南海康氏是南海县的大族,世代习文修礼,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热门推荐
  • 千情结:师尊,爱已成殇

    千情结:师尊,爱已成殇

    神界覆灭千年,你是我等到的第一人。是我错了,把对你的情意,误会成亲情。悔之晚矣!我可以放弃身份,在海底待着数百年,以思你度日,成为六界人人喊杀的魔头。你呢?你什么时候才能爱我呢?你可以为了她逼取我心头的血,可以为她损我修行,可以为她,关我数百年……什么时候,你才能爱我?我累了,心也痛到麻木。既然你大爱世间,我便替你,挽回这一切罢……
  • 重生配上失忆

    重生配上失忆

    冬凌很感激老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虽然不是初遇,却也够了。这一次的她,会牢牢抓住他的,一定!
  • 钢铁伊甸

    钢铁伊甸

    那一年,老毛子还是叫苏联,喀秋莎的歌声还在飘荡;美帝驾驭着胡伯利温列阵太平洋;中华帝国金龙旗帜插遍东方,欧共体德意志元首力挽狂澜,欧罗巴的血液尚未阴冷;从阿金库尔到滑铁卢战役,从普瓦捷然后到安茹血夜,蔷薇战争,法国的沦陷,从博斯沃思菲尔德来到奥克角,斯大林格勒,约克角的围攻,大西洋血与火的诗篇,无法阻止杀戮的狂热;樱花盛开一千夜,大和子民玉碎绝;德黑兰的恐惧,巴基斯坦荒凉,列宁格勒,柏林围墙,帝国的建立和国家的煎熬,无依无靠的子孙后代,刹那凋零的美好年代,所有战争开始降临;红色主义,共产幽灵,资本的狂热与自由真理碰撞于远方。听啊!人民在高唱!这是一个世界的呐喊,砸断铁链得解放,和着拿战鼓声声响,我们会浴火重生,迎接明天的曙光!
  • 炫灵纪

    炫灵纪

    在这个世界,人有脉门,脉力。因为这世间的虚伪,主角因天赋异于常人,陨落于此。星河因他而旋转,天地因他而颤抖,他将踏上颠覆!
  • 梦妖录

    梦妖录

    梦妖可以使人堕入梦境、操控梦境、进入梦里。
  • 异界之倾城掌门

    异界之倾城掌门

    别看我只是其貌不扬的小姑娘!要知道我的专长可以易容术!虽然在组织里负责的是“偷鸡摸狗”,但也算是学有所用!可是,为嘛偷样东西,都会穿呀……穿也就算了,为嘛还是一个冷僻门派的掌门……的女儿呀!身份崇高?与我无关!实力权利?都是浮云!不行——我要做最强者,我不要被欺压!看我成为异界之倾城掌门,人人听我的!
  • 梦中楼上月下

    梦中楼上月下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但你却泪如雨下。笑看他剑出鞘,笑看他点朱砂,而你如野草野花。※※※那是几个不同的梦境,梦境却同是黑色的。梦里的那个他也许会在没人的小巷,点着油灯,独自彷徨,也许会在雨后的山崖,看着水面,落泪痴笑……他们的梦,沉沦在月下。他们的楼,坐落在书中。而他们的寂寞,需要你孤芳自赏。
  • 打望美女

    打望美女

    美女是男人永远的话题,喜欢看美女是男人的一个共性。夏天、李德文等一帮城市男青年,茶余饭后,特喜欢上街打望,以期饱览人间美色,因审美观念不同,对美女的取向有了一些小小的冲突,其中不乏对美女的独到见解。要想了解他们这种另类的情感生活方式,不妨走入书中瞧瞧。
  • 月移花影

    月移花影

    翠翠,一个生在“半”北方的姑娘,一头长发披到肩上,有时会扎着马尾。这里的翠翠不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而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就生活在你我身边的人。我希望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人,是那个楼下的少年,也是那个赵孟齐,更是那个大叔。我想把翠翠的故事讲给每一个人听,就像她把故事讲给我听一样。
  • 特工痞妃:绝杀江山美男

    特工痞妃:绝杀江山美男

    风华绝代一佳人,自坠凡尘护心魂,八面玲珑戎马行,六十甲子断肠殇!寻寻觅觅,浮浮沉沉,无边无际,应不应该?纵横人神魔三界的天族太子,为了那一抹梦中的倩影,历经无数困苦折磨,风霜雨雪,只为她的倾城一笑。《锦华章》第五世:《特工痞妃:绝杀江山美男》,告诉你一个血泪交织的爱情故事!【本文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绝不是悲剧结尾!】新书《帝阙卿情:枭皇盛宠夺天妃》火热连载中,看一个女人“专业挖坑十万年,坑天坑地坑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