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26

第26章 吴宓(2)

1905年10月中旬的一天,吴宓乘坐的姨母家黑色牝骡所驾的车去西安。途中,这匹骡子给吴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他回忆道:“此骡亦美女子身,今日为载送我来此,行如是之速,路如是之远,乃不赏其功劳,不速给饮食、休息,而痛施鞭打,骡诚冤且苦矣!我未能救护、抚慰,对骡实惭感交并。我中夜醒,不知骡在彼店亦能安息否?不受一群客骡之欺凌、亵扰否?……过后,宓恒念及此骡。直到1950年阳历2月初,始为此骡赋成一律,如下:‘冬昼已完百里程,河坡上下更牵擎。街衢历历行无尽,灯火家家痛此生。行缓立遭鞭背急,身疲未觉压肩轻。娇娥强忍千行泪,旅店中宵自洒倾。’”

骡一般不能生殖。吴宓15岁时曾问嗣父仲旗公:“骡何以不能传种?”回答:“因生殖器不完全。”多年以后,吴宓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找到了关于骡不能生育的另一种解释:由于牝骡的****过冷。

吴宓对骡观察地细致入微。到晚年他都记得“牝骡恒含羞,畏人窥看,故在闹市,稠人中,虽停车久伫立,亦隐忍不溲。而车夫明知不顾,往往因牝骡正值涉河之际,或曾久久停车鹄立,甫行数十步之后,竟止步而急溲,遂痛鞭而怒责之,皆不仁、不智之甚者也。”使他更为深受感触的是一次,“此老且病之辕骡又踣地,不能起,痛受鞭击。此骡乃放声长鸣,自表其所苦,哀动行路。一时,在此市镇街衢中,或行过、或止休之骡马,约共三四十匹一齐作哀声以和之。宓往日未尚见骡马能互相怜悯、表现同情如此,亦使宓悲感甚深”。吴宓在其自编年谱中还详细记录了他是如何“抚摩骡之臀股,心殊爱之”,以及左手擎起骡的尾巴,详细窥看其阴部的情节。

到北京后,吴宓最爱的依然是家乡的骡,他对家乡的牝骡的赞词是“美”、“甚美”、“极美”。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他认为北京驾车的骡子,皆身行丑怪,尾骨不耸,臀部肌肉不丰满,毛色不美,远不及他家乡的骡小姐可爱。

晚年,吴宓为自己17岁(1910年)那年遇到的黑色牝骡写下了《美骡传记》。他说“美骡之动作及情态”,感觉“甚美”。他的五首七律中的两首,内容分别是写这位正值妙龄的美骡的大小便,诗云:“已过长衢土辙安,汗流身热胃肠干。渐抟玉液成浓块,更炼金丹作巨丸。节节竹环蛇出洞,高高金座珠堆盘。频看尾举连排泄,妙龄食量可惊叹。”“出城骈列暂盘桓,肃立风从尿始湍。蹲股不胜羞欲掩,开关乍见射成澜。微闻芗泽无声响,累皱红巾畏客看。躯体松舒诸事办,长途奋进敢辞殚。”

逸事

“吴宓”之名是吴宓1910年报考清华学校时自己所取。因吴报考清华时已经17岁,而清华规定入学年龄为15岁。为隐瞒年岁,故而改名。吴闭目于《康熙字典》中,以指任压一字,适为宓字,遂更名为“吴宓”,但平日仍以吴陀曼自称。

马约翰在清华提倡体育锻炼,说服学生们要好好锻炼,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到外国时才不被人讥诮为“东亚病夫”,不给中国人丢脸。而清华也规定,在校学习的8年期间,必须通过“五项测验”,如果不及格,就不能出国留学。这一关难倒了部分学生,吴宓的跳远成绩为11英尺多,而跳12英尺才能及格,于是吴宓被马约翰扣了一年,直到通过才出国留学的。

在美国留学时,吴宓因受陈寅恪的影响,好购书。据说当时吴宓一时冲动,花费60美元(时官费留学生每月官费100美元),把摆在书店极少有人问津的全套《莎士比亚全集》各家注释汇编本共19册分两次买了回来。归国之时,吴宓费心尽力将这套书运回国内,日后多年未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宓颠沛流离,数次搬迁,因没有合适的存放场所,只能一直随身携带此书,既费钱又费力,竟成累赘。1947年,吴宓再也不堪此书负累,售与了孙大雨,才算扔去了一个累赘。

吴宓终其一生反对白话,但他却曾有过白话文的作品。1928年,吴宓南下拜访毛彦文,应毛之请为其主编的《每周妇女》撰写过白话论文一篇。题为“文学与女性”,署名王志雄。

学生周锡光回忆,吴宓总劝人读他的诗集,并说:“很多人尽管都口头说已读完了,但没认真读完。只有一个人例外——郭沫若,但我们只见过一次……”郭氏30年代曾拜访过他,两人背靠在当时清华的一座桥边,一谈就是两个钟头,谈得很相投。

民国有几位学人,日记以记琐事著称,如赵元任、鲁迅、吴宓。赵元任爱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小事,鲁迅记下每日的收支情况,吴宓则事无巨细,每日花销、生活琐事、身边亲友师生之事、自己的心路历程、爱慕的女性等等,且详尽备至,比如《吴宓日记》1938年2月25日说:“公超陪宓至交通银行,以国币三十五元,换得港币三十二元,公超借去宓港币十元$10H.K.(始终未还)。”

曹聚仁在《胡子先生——吴宓》一文中记录了吴宓的一件趣事:在西南联大时,吴宓曾追求一位女生。一天,他照例去拜访该女生,恰巧该女生出去了,同室的女同学在,听见敲门声,便开口问道:“谁?”门外的吴宓学着小生的腔调回答道:“吴宓来也!”女同学闻言答道:“她不在家。”吴继续学小生的腔调说:“请转告她,明日再来,吴宓去也!”女同学很不客气地说:“讨厌,讨厌。”吴宓回道:“岂敢!岂敢!”

刘绪贻回忆,新中国成立前他与吴宓同在武汉大学任教,住在吴宓隔壁。吴对刘这位昔日的学生参加进步活动心存不满,故从来不和刘打招呼。但他独居一室,往往回家来不会开锁,进不了屋,此时也只能依靠这位不喜欢的学生替他开门。

1964年夏,西师一位钟姓教授去世,吴宓为治丧委员会成员。治伤委员会讨论追悼会事宜时,有人提议说家属致辞不好办,钟先生的儿子还戴着“帽子”,只有让儿媳来致辞。吴听后说:“三伏天干吗戴帽子?叫他把帽子揭了不就得了!”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中,因为吴宓年岁已大,红卫兵便免去吴宓劳动,让他留在牛棚,帮其他人看守衣物。有时也支使他烧烧开水,他却分不清水开与否,大家教他辨认,还是分不清楚。有一次,在牛棚附近插红苕秧子和种大蒜,属于轻微劳动,红卫兵让吴宓参加。他分不清倒顺,都栽插反了,被舆论斥为“百无一用的老废物”、“剥削生活过惯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云云。

一天下午,张致强去看望吴宓,吴正站在他的小屋门口,手扶门沿,一开一关地,口中不息地发出如像赶小鸡时的“嘶嘶”声。张好奇地问:“吴老,你在做什么呀?”吴宓毫不隐讳地说:“我刚才在屋里解了大便,把屋里的臭气赶出去。”

“****”中,吴宓曾冒险“偷书”。吴宓的书籍被抄走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宓在“劳改队”看到了自己被抄去的书籍,吴宓决定将自己的书偷回来。1967年9月27日,吴宓顺利取回1914年的日记一册。10月7日上午,他再次取回其1951年日记及毕业文凭(英文)三张,下午又取回《游美同学录》一册。两天后,他再一次“偷书”,差点儿被人发现,但幸好有惊无险。他在当晚日记中记载:“上午宓又自中文系阅览室取回《吴宓诗集》一部,以赠予凌道新。宓仍插悬于衣内之胸前,但当众写大字报时,宓俯身左偏,《诗集》忽堕于地上。——幸无人注意。”

吴宓1967年12月7日的日记中记载了一件事情:“由系办公室收到驺挂号寄来书一包,层层封固,贺君代宓用刀(甚费力)开启之。包内并非《语录》英译本,而是北京精印之塑料薄膜烫金字红封面《******选集》一部,四册(小本,横排)——宓本不需此而擅代订购;幸刘又辛君愿购去,即付宓书价二元,清。书内附驺与宏勋十二月三日禀,又附其‘家中最好的毛主席纪念章’一枚,供宓佩戴者——宓向不佩戴,留存印章盒中。”“回舍后,宓以驺夫妇完全不了解宓之性情、思想,所以求媚悦宓之办法,徒增宓之怫郁,于是甚怒……”“驺”即吴宓老友吴芳吉之女吴汉驺,“宏勋”即吴汉驺的夫杨宏勋。吴宓托他们买英译本《毛主席语录》,只是为了在这样的时局里继续研读英文用,但二人并不了解吴宓的真实想法,为他买了中文版本的《******选集》,并寄来毛主席纪念章,“徒增宓之怫郁”。

风采

温源宁这样描写吴宓:“吴宓先生,举世无双,见过一次,永生难忘。……吴先生的相貌却价值连城,怪异得就像一幅漫画。脑袋的外形像颗炸弹,也像炸弹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爆炸。憔悴,苍白,头发似乎就要披散下来,亏得天天早上都要剃须,还保持着一张脸面清楚的边界,脸上多皱,颧骨高耸,两颊下陷,盯着人看的一双眼睛像是烧红了的两粒煤球——这一切全都支撑在比常人长一半的脖颈上,瘦削的躯体活像一根坚固、梆硬的钢条。”

唐振常写道:“凡是见过吴雨僧先生的人,总难忘他那踽踽独行、喃喃自语之状。他一个人低着头走,不看前面的道路,不看左右周围的人群,唯喃喃自语,一似重有忧者。”

20世纪30年代,清华学生曾这样描写吴宓的“痴”:“有时你看到吴先生独自呆呆地立着,嘴角浮漾着轻微的笑,那笑,无形中由苦笑而至痴笑而有时竟至非哈哈大笑不可的神情,但刹那间,像在荷叶上飘过的轻风,一切终归沉寂,他毕竟意识到自己是个学者,笑影俱散,剩下的是那俨然不可侵犯的矜持的面相。”

在西南联大时,生活虽然贫困,可吴宓始终注意仪表,每日西装革履。刘兆吉在《我所知道的吴宓先生》中写道:“记得在西南联大,无论在长沙、南岳还是蒙自、昆明,吴先生都是西服革履,脸上的络腮胡刮得光光的。”

1946年,武汉大学复回到珞珈山,吴宓从西南联大来到武大,任外文系主任。学生孙法理回忆:“他很瘦削,颅顶谢得厉害,且发亮,正中像山脊一样隆起,令我想起孔夫子的大名:丘。眉毛短短的,眉毫却很长,覆在深陷的眼窝上,眼睛闪着光。这一双眼睛和千千万万的人不同,那眼神严峻,即使在笑时也带着庄重,比他的颅顶给我的印象深多了,至今仍炯炯地在我眼前。……师生们上课都是腋下夹着书。吴先生却与众不同,夹着个布包袱,拿根手杖,咔、咔、咔地点着地,走得风快。上了讲台,他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包袱,取出一个墨盒和一两支毛笔,然后拿出课本,开始讲课。讲完又整整齐齐包好,咔、咔、咔拄着手杖走掉。他的这一包袱、文房四宝,第一次在课堂上露脸时,曾使我大吃过一惊,特别是那墨盒,我总怕它有淋漓外溢的危险,可它却像有魔法一样,从不出事。后来看到吴先生的‘讲义’,我才懂得了那墨盒的重要性。吴先生写惯了墨笔,他的讲义有汉字也有英语,却都是用墨笔书写的。汉字写得整整齐齐,通行亮格,可以叫作‘蝇头小楷’,英文也大体是印刷体。重要的地方还用墨笔、红笔打上圆点、波浪线、直线,加以强调。看见了这些点点和道道,我们便仿佛看到吴先生那长眉毫下的眼睛盯着我们,说‘Important’(重要),‘Emphatically important’(极其重要),‘Pitfall(易错)!’”

为学

在美国留学期间,吴宓师从白璧德,对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21年,吴宓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次年,在东南大学任教的吴宓与梅光迪、柳诒徵一起创办《学衡》杂志,吴宓任总编辑。《学衡》的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1928年,《学衡》改为双月刊,到1933乃停刊,共出79期。《学衡》后期,基本上由吴宓一人负责。吴宓曾自称:“谓‘《学衡》杂志竟成为宓个人之事业’者,亦非诬也。”《学衡》于新旧文化中取径独异,自成一派。

吴宓撰写有《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吴宓也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

吴宓反对白话文,一次酒会上,胡適一见吴宓,即以幽默的口调问道:“你们《学衡》派有什么阴谋?”吴对曰:“有。”胡微笑道:“可得闻乎?”吴对曰:“杀胡適!”举座失色。

一次吴宓上课时,谈及文言文,一边挥舞教鞭,一边怒气冲冲地说:“As long as Wu Mi lives,wenyanwen will never die!”(只要吴宓活着,文言文永远不会死。)

在日记中,吴宓但凡提到新文化运动,便只有骂语,说新文学是“乱国文学”、“土匪文学”(1919年12曰30日),说白话文学是“倒行逆施,贻毒召乱”(1920年2月12日),说“白话文学”、“易卜生”、“解放”是“牛鬼蛇神”、“粪秽疮痂”。

吴宓是第一个向国内介绍“比较文学”概念的人,首开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因此吴宓被视为研究中西比较文学的先驱者。

同类推荐
  • 吃透曾国藩

    吃透曾国藩

    本书是对曾国藩格言的解读,以传统文化精神激励现代青年心灵,是一本有特色的中国式励志读物。作者选取格言引自有据可考的曾国藩文集,与现代青年分享其多年以来阅读和研究曾国藩的心得与人身感悟。全文共分四篇,前三篇分别谈理念、谈修身、谈实践;并将出处不尽详细,但流布极广、裨益于青年的一些格言,收录于拾遗篇。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张謇,字季直,晚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张氏祖上原籍江南常熟,元末为避兵乱迁居江北。祖父张朝彦乃贫苦农民,以耕种为业,偶尔也摇鼓卖糖以助生计,后入赘南通金沙镇上开店铺的吴家为婿,家道渐富。张謇的父亲张彭年继承祖业,除经营20多亩土地外,还有10多个伙计操办瓷货生意。张謇是张彭年的第四个儿子,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因承继祖母吴氏的香火,故幼年取号吴起元,乳名长泰。他天资聪颖,4岁在父亲的指授下即能将《千字文》朗读成诵。5岁入塾,15岁已修完四书、五经。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热门推荐
  •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呆萌配腹黑凌少的心头肉

    呆萌配腹黑凌少的心头肉

    “凌云!你在吵,我就吃了你!”陌诺雪被吵醒,起床气还没有消下去,一个高大的黑影覆盖了她,空中飘来种磁性有好听的声音:“噢~昨天晚上还没满足你吗?小馋猫,好啊,你来吃我。”陌诺雪大囧,果然被吃的连渣也不剩,陌诺雪看着这个“吃饱”的人,不禁在心中抱怨起来,现在这个腹黑男是谁呀?还我以前那个温柔体贴的凌哥哥~~~~~~~~~七~~~
  • 天凡惊世

    天凡惊世

    阴雨天的一道球形闪电,带着凌天凡来到了斗气与魔法的世界,从此开始,凌天凡先吃龙蛋,后练龙傲决,一路上虽然偶有挫折,但也没有影响他追逐强者的步伐,岂料一个惊天的阴谋从凌天凡踏上异界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围绕着他展开……
  • 平凡阶梯

    平凡阶梯

    自上古魔力体系崩溃后,上古东西方的仙神们早就习惯了两大异宇宙的生活。凡仙神三宇宙的链接、仙神宇宙的来历早就成为了一种禁忌的存在,只在仅有的几个上古幸存的大能之间流传。直到某一天,众仙神感受到了第四宇宙的存在,默契正在逐渐消失,众多稀缺资源的出现,意味着新一轮的战争。另一方面,他们发现,凡宇宙不在沉寂,有了新的声音,他选出了三位代言人,在未来与仙神公决第四宇宙的分配。
  • 萌妻归来:老公,求轻宠

    萌妻归来:老公,求轻宠

    第一次,是她主动的,她带着绝望把禁欲系的他给扑倒了……第二天拍拍手走人,一走就是三年……后来的每一次,她都是被扑倒的那一个……再次重逢之后,积聚多年的怨气,让他化身为狼,需求无度,他们之间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各种的语气助词。老公,我们能不能用点正常的语言沟通?行,我们去沙发上,阳台上……好好沟通!
  • 不点客栈

    不点客栈

    方白姓方,排行老二,在江月城外开了一家客栈。名叫不点。所谓不点,原是她找不来大厨师傅,要住她的客店吃她的客店,第一点要求就是不能点,没的点。萧齐这个人非常一板一眼,比如他想跟人比武,对人说的总是那句:“在下萧齐,特来向XXX讨教武功。”这让他显得相当乏味又很不圆滑。本来比武就是件有风险的事,让别人做一件有风险的事,总该说些贴心话,可萧齐的态度却很不好,仿佛他做的并不是一件有求于人的事似的。萧齐遇到过各种想利用他的人,但没有方白这种人。她挨近他,左左右右地打量,道:“你,够厉害吗?”萧齐盯着方白的眸子,里面又亮又空白。一般疯子的眸子都是这样的。方白,能称得上是无害吗?……显然不能!
  • 人妖乱世之曼珠沙华开正艳

    人妖乱世之曼珠沙华开正艳

    妖,一种只在典故中存在的物类。某种契机下,人和妖生活的环境不再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人与妖类相见,互相查探的两方不可避免的燃起了战火。而当这这纷飞的战火稍有停歇即将再次燃起的时候,一座隔绝的小岛上一名女孩每晚都作着一个相同的梦。“心儿~心儿~”每当夜深人静时,总有那一抹温柔的男声在耳边轻轻的唤着一个叫做心儿的名字。似是梦中,又是耳畔。自从被丢弃捡回来后,除了朝夕相处修炼的道士。并未见过那陌生的男子。他是谁?又为什么老是出现在自己的梦里??这一切得一切,到底有什么关联?
  • tfboys爱就别离开

    tfboys爱就别离开

    青春有太多伤痕,一次次的受伤~让我们分开,她们的爱情还会坚持下去,顺利下去-
  • 大国之兵

    大国之兵

    【没有穿越,没有系统,没有神功,更没有手撕鬼子。】【这只是一个不知道自己过去的少年在时代的裹挟下,成为一名铁血远征军的热血故事。】【军法无情,犯之者斩。】【但是少年却认为:只要能打鬼子,抗了军命又如何!】【他不认命,谁说人命贱如草;他不惜命,哪怕打光打绝!】【已有完本作品《猎杀鬼子兵》,新书群号:321363507】
  • 最强武诀

    最强武诀

    一个穷生潦倒的武技修者为了民族大义为国捐躯,却奇迹般的重生在了敌国王孙之家。虽说此王孙偏居外地,也算是正宗富二代!重修武技,让我用今生的优势条件去实现前生未能完成的心愿,岂不妙哉!仰慕武道之最,天地寰宇,谁主春秋?俯瞰芸芸众生,睥睨天下,舍我其谁?混世QQ群:162675940,欢迎各位入群畅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