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84

第84章 梁启超(7)

梁启超每周三讲授《儒家哲学》,讲课时,他让学生周传儒负责记录他讲课的内容。一次,一位学生制作灯谜一则,曰:“梁任公先生每周三讲哲学,打一人名。”大家都猜不出,最后这位学生揭开谜底,原来是“周传儒”。众人哄笑。

梁启超认为《老子》一书可能为战国时期作品。他在一次学术演讲中说:“我今将《老子》一书提起诉讼,请各位审判。”几天后,他收到了一位名叫张怡荪的学生的来信,信中说:“梁任公所提出各节,实不能有丝毫证明《老子》一书中有战国产品的嫌疑,原诉驳回,此判。”梁对张的观点并不认同,但他欣然为此文做题识,对张的才华表示赞许。

每次去学校上课,梁启超坐的是自备马车。他在车上总是手不释卷,进了校门,才把书装进提包里,但一到教授休息室,又把书打开了。他讲授时,对每一问题,都是上下古今,旁证博引,精辟透彻,引人入胜。在引证当中,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来启发大家。他不止一次地谈道:“凡研究学问,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走出来,才不致为人所蔽,而能自有所得。所以古人说读书就是攻书,这个’攻‘字很有意义,要很好地体会。”

一日,楚中元和李仁夫一起去拜访梁启超,梁很热情地招待他们,除了泡茶之外,还添上两盘糖果。他为楚中元的诗稿题写了封面,又为李仁夫写了副对联,联云:“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他一再对李说:“这是我青年时代一首诗的录句,可以想见我当年的豪气。我今天特别写给你,也是希望你立志向上奋斗。”同时他又说:“我平生行事,也是信奉这两句话。所以遇到任何逆境,我都是乐现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也许就是得力于此,希望你们青年人要从古人这种哲语中去吸取力量。”

学生黄伯易回忆在东南大学暑假的欢迎会上第一次见到梁启超。当时,梁在会上谦逊地说:“我梁启超-定要学习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攻错。”黄记得,梁先生广额深目,精力充沛,语音清晰,态度诚恳。

东南大学当时著名学者云集,有杜威、胡適、张君劢、江亢虎、张东荪等,学生们便就这些学者的论断去向梁启超和杨杏佛请教,杨有问必答,梁则三缄其口。学生们就此引发了争论,有人认为应采杨的态度,有人则欣赏梁。梁启超知道后,对学生们说:“讲学的自由和批评的自由原本是双生的。我并非反对自由批评,却反对批评的不自由。我的态度同杏佛并无两样。”

梁启超在《为学与做人》中讲,做人必须具备智、仁、勇“三大德”,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部分。智育是求知识,目的是叫人做到“知者不惑”。情育就是养成普遍的人格,了悟宇宙和人生的大道,目的是教人做到“仁者不忧”。意育是磨炼人的意志,保持勇气,目的是教人做到“勇者不惧”。情育和意育属于德性的学问,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几乎丧失殆尽,现在只剩下了智育了。梁启超讥讽现代教育是“贩卖智识”的“杂货店”。他呼吁重视德性的学问,强调要用内省和躬行的方法去求得。

东南大学罗时实在课堂上问梁启超:“国粹将亡,奈何?”梁反问:“何以国粹将亡?”罗对曰:“先生不见今日读经之人之少乎?”梁闻声大怒,拍案道:“从古就是这么少!”

梁容若回忆,梁启超曾在北师大讲授“中国文化史”,学校考虑到校内外旁听者的方便,最初将课定在风雨操场。几次开讲以后,旁听者越来越少,就移到特别教室。选课的大概有六七十人,旁听的常维持五六十人,凡一百余人。有一天,师大和清华篮球比赛,旁听人和一部分选课学生被吸引到球场。梁进来看见稀稀落落的只有三四十人,面露不悦,坐到椅子上(梁平常讲课时站着的),掏出烟盒,想吸烟,迟疑了一下,又装了起来,问道:“他们哪里去了?”有学生回答:“看赛球去了。”梁感慨地说:“做学问不如打球好玩……你们,不,他们不是要跟我做学问,只是要看看梁启超,和动物园的老虎大象一样,有的看一次就够了,有的看两三次就够了。不过我并不失望,不要多,只要好,我在时务学堂,也只有四十来个学生,可是出来了蔡松坡、范源濂、杨树达等,一个顶一个!”说完,梁逐渐恢复常态,又起劲地讲下去了。

性情

梁启超为人天真、率直、热忱、进取、虚心、内省、无我、重感情,他自称为“中国之新民”和“少年中国之少年”,熟识者皆认可,不觉他矫情。

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宣统即位。梁启超在日本横滨蓄起辫发,因梁以为慈禧已死,清廷会召他回国委以重任。

徐世昌曾语人云:“任公无言不可谈,无人不可谈,以德性言,推海内第一人。”

胡適说:“任公为人最和蔼可爱,全无城府,一团孩子气。人们说他是阴谋家,真是恰得其反。他对我虽有时稍漏一点点争胜之意,——如民八之作白话文,如在北大公开讲演批评我的《哲学史》,如请我作《墨经校释·序》而后移作后序,把他的答书登在卷首而不登我的答书,——但这都表示他的天真烂漫,全无掩饰,不是他的短处,正是可爱之处。以《墨经校释·序》一事而论,我因他虚怀求序,不敢不以诚恳的讨论报他厚意,故序中直指他的方法之错误,但这态度非旧学者所能了解,故他当时不免有点介意。我当时也有点介意,但后来我很原谅他。”

陈雪屏《用几件具体的事例追怀适之先生》中云:“民国十一年秋天,梁任公应哲学会的邀请,到北大三院大礼堂讲’评胡適之中国哲学史大纲‘。讲演分为两天,每次约二小时左右。在第二天,胡先生也随同坐在台上。任公的讲演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批评都能把握重点,措词犀利,极不客气,却颇见风趣,引导听众使他们觉得任公所说很有道理。第二天留下一半的时间让胡先生当场答辩。胡先生对第一天的讲词似乎先已看到记录,在短短四十分钟内他便轻松地将任公主要的论点一一加以批驳,使听众又转而偏向于胡先生。如果用’如醉如狂,来形容当时听众的情绪似也不算过分。”

1923年,胡適曾应《清华周刊》之请为青年开出一份《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将《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也列入其中。梁启超也受邀开出一份书单,他在《评胡適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中说:“胡君这个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一张书目,名字叫作‘国学最低限度’,里面有《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话?”又说:“若说不读《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便够不上国学最低限度,不瞒胡君说,区区小子,便是没读过这两本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漏,但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

1924年正月,梁启超与胡適在安徽会馆共同主持戴东原二百年生辰纪念会。梁容若回忆,当时“《晨报》特别印专刊,副刊编辑孙伏园抱来散发,全部是任公一个人的文章。到开会,他又几乎独占了两小时的讲演时间,最后给胡適之留下了十分钟”,胡適登台前,梁介绍说:“现在请不讲理的胡適之,来讲不讲理的戴东原!”

曹聚仁回忆:“初见梁启超时,年纪很轻,不懂得他的高明之处。只是他和我们晤谈时,他刚访问齐耀珊(那时的浙江省长)出来。他说:‘齐省长真了不得,我和他谈了这么久,他几乎有问必答,听起来好似很有条有理似的。此刻,我想一想,凡是他问我的,我都老老实实说了,至于我所要问他的,他也可说句句答了,也可以说一句也没有说呢!’齐耀珊是有名的琉璃蛋,官场混得久了,真是圆滑得很。梁氏虽是著名政论家,说到手段圆活,那就差老官僚一脚。”

刘太希回忆:“任公脑部特大,目光如炬,态度诚朴而自然,虽两任财、法部长,而无北洋官僚习气,应接朋友学生,亲切如家人,礼貌自然不虚伪,送客多送至房门握别,其洒脱处,殆具备了先天性的民主精神,然于千钧一发之际,收视反听,迅赴事机,又绝有果断,如述其戊戌政变时如何脱险,又如何计划蔡松坡云南起义,与其匿于日轮火舱起草讨袁檄文及军务院组织大纲,虎虎有生气。余广州龙济光有如鸿门宴之拍案雄辩,茶杯跳汤亦不自知,以如此热血正义感情丰富之人,其不能与骄横卑劣的北洋军阀相处,自在意中。”

梁启超好追随潮流,有些寄给子女的信件,字里行间是模仿冰心《寄小读者》的笔调。胡適少时,受梁启超影响至深。但胡適学成归国,并因提倡白话文而暴得大名后,时时以创新见解刺激梁启超,梁因而发愤写出了《治国学的两条大路》、《历史统计学》等著作。对此,周善培说:“任公常以不知一事为耻,如胡適之流偶然有一篇研究一种极无价值的东西的文章,任公也要把这种不值研究的东西研究一番,有时还发表一篇文章来竞赛一下。”周常常劝梁:“论你的年辈,你的资格,应当站在提倡和创造的地位,要人跟你跑才对,你却总是跟人跑。不自足是美德,但像这种求足的方式,天下学术无穷,你已年近60,哪一天才能达到你足的愿望呢?”梁启超一再点头,但始终控制不住一个“名”字,因此就造成一个无所不通的杂家。

梁启超说:“我生平是靠兴味作生活源泉。我的学问兴味、政治兴味都甚浓,……我觉‘我’应该做的事,是恢复我二十几岁时候的勇气,做个学者生涯的政论家。”

1922年,梁启超在天津讲演,开头便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

李仁夫回忆,梁启超演讲时,不是口若悬河。他虽循循善诱,但在紧要关头,他往往是将两手交叉胸前,好似准备与人搏击的姿态,非常紧张。

因政见不同,章太炎与梁启超早年有隙。王国维去世后,清华国学院学生希望能聘请章太炎、罗振玉担任国学院导师。梁启超听闻学生的建议后,欢然说道:“二公,皆吾之好友也。”梁曾一人负手,盘走室中,对吴其昌(字子馨)说:“子馨,汝提起太炎,好极!使我回忆二十年前在日本时,吾二人友谊,固极厚也。太炎而今亦老矣,如肯来,当大乐!因汝一提,使我此二三日来,恒念太炎。”

陈登原回忆,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延梁启超来讲学。“启超时寓成贤街一大宅子。予投之以书,忆所问者曾及《左传》真伪。明朝,复书竟至,嘱我次日上午九时去。予如约往,启超犹拥被卧。闻客至,询为谁,即嘱侍者导予入其卧室。启超一面与予谈,一面命侍者进香烟,有烟筒,以橡皮为管,侍者执筒,启超欹枕吸之,一次尽五六支始住。当时虽面对,仍未审《左传》真伪,启超意究云何。语次亦及康有为,启超但微笑,未肯置答。当时第觉其和易近人,乐于奖掖后进少年。”

姜亮夫想考清华大学,考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榜还没有发。姜就写信给梁启超,希望能得到一个补考的机会。之后他就接到了面试的通知。姜亮夫到清华考试时,由梁启超亲自面试,此后姜又过了王国维这一关,旋即进入清华读书。

梁启超在日本时,听说王宠惠之名后,便致函王,邀他到小石川东亚商业学校叙谈。王得书后,并不前往,而是复函责备梁失礼,说梁启超是一党魁首,理应礼贤下士,现在想以一纸书使人奔走,只能让受书的人难堪。梁启超见信后,并不生气,反致函称谢。

革命党人戢元丞、秦力山在《新大陆》杂志上称梁启超剽窃德富苏峰的文章,“不过为新闻记者中之一乞儿、一行窃者而已”。其时,新思想、新知识竞相输入,知识界往往以风气之先为荣,一有新说,人争传述,并没有今日“知识私有”、“版权所有”的观念。梁启超并不避讳其中有抄袭的成分,因此也没有回文进行辩解。

贺麟回忆:“记得有一天晚上在梁任公的中国文化史演讲班上,梁任公从衣袋里取出一封信来,在听众中间张荫麟是哪一位。荫麟当即起立致敬。……原来他写信去质问梁任公前次演讲中的某一点,梁任公在讲台上当众答复他。”

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人们常将王国维排在首席,但也时将梁启超排在首席。梁对王亦极为推崇,他对学生说:“教授方面以王静安最难为,其专精之学,在今日几为绝学,而其所谦称未尝研究者,亦且高我十倍。”又说:“王先生脑筋灵敏,精神忠实,方法精明,而自己又极谦虚,此诚国内有数之学者,故我个人亦深以得与先生共处为幸。”

徐志摩爱上陆小曼,为与其结合,要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当时徐的好友大都劝他不要为了陆离婚,徐父更是认为徐有辱门风,其师梁启超亦致信徐志摩,力劝其悬崖勒马,免为世诟。梁在信中说:“呜呼,志摩!世间岂有圆满之宇宙?”徐意坚决,复书亦说:“呜呼,吾师!吾唯有于茫茫人海中求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耳!”

同类推荐
  • 曹操传

    曹操传

    曹操传所谓乱世出英雄。汉室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异军突起,平董卓,战官渡,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在纷乱中夺得了一席之地。本书立意独特,参考史实并加以适当的臆想,将曹操的丰姿跃然笔下,一定会令读者爱不释手。
  •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名副其实的民国腕儿写民国范儿。民国人,不管是为官的,为学者的,还是普通人,即便是小商小贩都有敦厚相、坦然样儿;家庭、婚恋、玩乐、衣装,在最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种又闲适又讲究的范儿。梁实秋的饮酒、喝茶\吃烧饼加油条,吴文藻的求婚,徐志摩的情书,石评梅的殉情,无不说明了民国人的爽利、真性情,以及讲究生活的风尚。《旧时的盛宴》通过名家之笔,构造一席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民国盛宴。
  • 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

    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这本书介绍了杨宪益传奇的一生,杨宪益是一位德披天下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还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于一身。他娶英国妻子戴乃迭,成就了一段异国婚姻佳话,本书还将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展现了杨宪益性格中的热情、勇敢与真挚。他德披天下,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品质于一身。他译遍中国,一生作品之丰,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娶英国妻,成就一段异国婚姻佳话。在那样颠沛流离的生活里他是怎样用那一支笔译出一篇篇精彩的作品?翻译大师的五味人生和经典译著的诞生过程。《五味人生:杨宪益传》会告诉你答案。"
热门推荐
  • 那一段铭心刻苦

    那一段铭心刻苦

    有人说爱情向天空一样的湛蓝,可是天空又是什么样的色彩?当我终于可以看见那片天空,理解了人们口中的蓝色的时候,那本该鲜艳的爱情却悄然的退却成了斑杂黑!柯古,你还欠我一个结局,无论那个结局是悲还是喜!
  • 东方回响曲

    东方回响曲

    一位心思缜密的警官,用自己的头脑破解一个个案情,寻找未知的真相,在一个个案件的背后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故事,最后的凶手总会浮出水面。
  • 到哪里去找她

    到哪里去找她

    “我”与韩恩于网上相知相爱,其中也经历过波折,但还是走到了一起。为让她过上福足的生活,我奋力工作,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用一只鸡发展起了一个大型养殖场。愿以为事业有成就是幸福生活,可韩恩却感不到幸福。她念念不忘过去网上聊天的浪漫时光,而且还幻想重新回到过去。于是,她离开了我……
  • 恶魔总裁的玫瑰假新娘

    恶魔总裁的玫瑰假新娘

    一份不为人知的契约,她逃离邪恶未婚夫的魔爪,却落入更深的阴谋。他给她玫瑰色的生活,锦衣玉食,出行相伴,羡煞旁人。只有她知道,他囚她至深。一场密谋出逃计划,她终于逃之夭夭尽享自由,他的愤怒和寻找她全然不知。三年后她带着两岁小奶娃归来,被他抵在门板上她沉稳冷静,“这不是你的孩子。”他扬起手中的DNA鉴定书冷嗤一声,“那你最好解释一下这上面的百分之九十九是怎么回事,我宫家的孩子,绝不允许流落在外。”他摔门离开。妈咪,这个叔叔是谁呀?”被她藏起来的小宝贝好奇地问,她淡淡一笑,“是个混蛋。”
  • EXO我在霓虹下等你

    EXO我在霓虹下等你

    这是我继《EXO爱真的需要勇气》之后的第二本书。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支持!那天天气很好,初七拿着手里的手机现在灯塔下等着那个日思夜想的少年,等了好久好久直到太阳落山,灯塔在傍晚准时亮起了彩灯。美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却也舍不得移开脚步。“鹿晗,你说过会来的,我在霓虹下等你。”
  • 我的眼里住着轮回

    我的眼里住着轮回

    师范类大学生许三,在城市里默默无闻,但是其背后却有着无数的隐秘,尤其是那关于“困龙地”和“许天英”的传说。原本想默默无闻地一辈子,却不想锁住了无数鬼魂的枢纽被天雷轰碎,所以不得已不去承担起,轮回的使命!我的眼里住着轮回!
  • 主宰之王者归来

    主宰之王者归来

    (王之天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2151年各路势力风起云涌了起来,他们妄图分裂世界,王者归来的主角王义天临危受命,再次带领义天会统治世界!
  • 行尸走肉:末日危机

    行尸走肉:末日危机

    十二岁的紫夜辰意外注射了SD病毒,病毒破坏力极强,是一种发现了50年未能分析出来的未知病毒,由实验得知,病毒有极强的愈合力,还拥有无法提取的强大力量,但人类无法承受这种病毒。紫夜辰父母得知,立马将自己的儿子冰封起来,但强大的病毒另紫夜辰依旧在厚厚的冰层中发育,感官依在。也就这样,紫夜辰亲眼看见自己的亲人死在了自己面前,他暗暗发誓,定要报仇......十年后,当紫夜辰从冰层中醒来的时候,殊不知此时,末日到来了......
  •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春秋战国卷》着墨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可爱的人与事,郑庄公为何只是小霸一个,仙鹤曾经毁灭了一个国家?为什么宋襄公的仁义不值钱,而老是被欺负的楚国曾经在历史上很牛,三家分晋到底是怎么回事,五张羊皮真的换来秦国的崛起么?春秋也曾有平民起义更曾经召开过“国际和平会议”,战国的变法你方唱罢我登场,谁笑到了最后?纸上谈兵的赵括是长平之战的最大祸首么,为什么曾经主力的战车消失在历史长河,秦王朝是如何一统江山又崩然倒塌,百家争鸣的百家最后到哪里去了,一切的一切,更多的精彩,只在你的掌握。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绝代倾城废材逆天二小姐

    绝代倾城废材逆天二小姐

    她,华夏国佣兵之王,因好友背叛,强者灵魂穿越到灵樱大陆人见人打的落家二小姐身上,从此她收上古神器,上古神兽,拜美男师傅,解身世,虐渣男渣女……绝代风华之姿,走遍大陆。他,腹黑邪魅的代表,人界的王者,对任何人都爱理不理,但却对一个人撒娇,卖萌,装可怜,只是为了待在她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