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1600000004

第4章 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历史演进(2)

在与公共信息委员会主任乔治.克里尔的一次谈话中,威尔逊谈到对记者招待会的看法:“那(指记者招待会)是浪费时间。我初到华盛顿时抱着这样的想法,认为同新闻界密切、真挚的关系是极为有益的。我对招待会的准备,细致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次授课,并就当时的任何重大问题无拘无束地、充分地发表看法。听众中有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人,但是我很快发现多数人的兴趣在于个人的和琐碎的事情,而不是原则和政策。”但无论如何,对记者招待会制度自身发展而言,威尔逊总统首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制度构想,并一度努力地亲自付诸于实践,为记者招待会制度的发展迈出重要的一步。

胡佛总统上任第二天就举行记者招待会,力图建立总统与记者的友好关系和沟通途径。一个月后,他在橄榄球球场演讲时宣布,新闻界讨论社会问题的绝对自由是美国自由的奠基石,新闻界是形成公众舆论的最重要的有效工具,他的最终愿望是向记者提供及时、准确和权威性的消息。但随后胡佛和媒体的关系恶化,媒体很难从政府记者招待会得到有用信息,于是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政府的谬闻和谣传,其中反响较大的是《纽约世界报》的一则报道。该报花了1.2万美元买下了一个故事,指控内务部长雷.L.韦尔伯办公室发生了为出卖毫无价值的页岩油而进行的贿赂。尽管内务部长对此彻底否认,但《纽约世界报》还是把它作为一桩政府丑闻继续宣扬,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怀疑。记者保尔.安德森在1931年10月14日的《民族》杂志上把胡佛记者招待会称为“苦味的玩笑”,认为总统与新闻界的关系发展到“本世纪前所未有的程度,其特征是相互仇视、公开怀疑和各自备尝痛苦。尽管这种险恶现象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但在总统的言谈和其助手的行动中却时有流露,这势必在某些记者招待会上体现出来”。

三、成熟:小罗斯福到克林顿

政府记者招待会制度的最终确立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任内。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举行记者招待会最多的总统,在他执政的12年中一共会见记者998次,平均每年83次。其中,他在第一任期4年内举行了340次记者招待会,其中大部分记者招待会是有新闻价值的。小罗斯福的记者招待会内容丰富、形态成熟、程序规范、机制完善。他把记者招待会时间通常设定为20分钟,省时、高效;通过记者招待会卓有成效地控制了媒体的大标题和头条新闻。还严格规定了记者招待会上提供的材料,将其分为直接引述、间接引述和不供发表三类。三是罗斯福总统个性热情,不仅会向记者主动地提供两三条头条新闻,还经常讲故事、说笑话。在持续时间较长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可以对多达30个背景的问题作出很好的回答。因此,小罗斯福的总统记者招待会深受新闻界的欢迎,成为记者招待会的典范。

杜鲁门总统时期,记者招待会日益公开化,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随着国内外各媒体驻华盛顿记者人数的增加,为满足更多记者的采访需要,1950年,总统记者招待会的地点从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迁到行政办公大楼一个设有230个座位的房间。此时,记者招待会上开始使用麦克风。杜鲁门对记者招待会加强了控制。1951年开始,总统明确规定,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采用记者招待会的录音片段需要得到总统的批准。杜鲁门性格比较随意,但对记者招待会持谨慎态度。总统开始在会前作充分准备,向新闻秘书查尔斯.G.罗斯以及班子里的其他人了解会前简况介绍,并开始大量采用事先精心准备的开场白。此外,他在会上回答问题更加小心,当不打算对某一问题作详细说明时,他会让提问的记者参考他的开场白。如果记者们因为可能听到意想不到的和煽情的言论而喜欢杜鲁门的记者招待会,那么他们也渐渐认识到,这些招待会的结构正在变得更有利于政府对它们的控制。

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太重视与媒体的关系。比如,他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仔细阅读了星期日报纸上回顾世界大事的重要组别,并且认真地进行了研读,“但是你们谈到的那种事情,那些漫画和不友好的挖苦讽刺,我根本不放在心上。”另外,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说话多有疏漏,所以记者招待会的记录稿必须经过修改后才能读懂。而一旦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尖锐的私人问题,容易招致军人出身的总统有节制的怒火。由于以上原因,在处理与新闻界关系的事务上,艾森豪威尔依靠新闻秘书詹姆斯.C.哈格蒂的辅佐,哈格蒂因此被当时舆论戏称为“从未当选的最出色的共和党总统”。但艾森豪威尔总统对记者招待会的发展也有贡献,他坚持了杜鲁门总统开始的人数众多的正式记者招待会。他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有250名记者参加,最后一次有309人出席。他还放宽了对记者招待会报道的限制,在材料由新闻秘书核对的情况下,开始允许记者直接引用他的原话,并允许记者对其讲话进行录音以备电视台播放。

肯尼迪当选总统归功于电视直播。当时,8500多万美国人至少看了一次肯尼迪与尼克松的辩论,首场辩论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记者霍华德.史密斯主持,三大电视网现场直播。这场辩论是竞选的关键时刻。正是9月26日那个芝加哥的夜晚,名气较小的肯尼迪表明,他与副总统旗鼓相当。肯尼迪对记者招待会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把记者招待会带入了实况转播时代,从而开创了电视广播现场直播总统记者招待会的先例。肯尼迪竞选总统的电视辩论,以及他经常采用的电视直播记者招待会的方式,直接促使了电视业的高峰的到来,也为政府、总统以及新闻官员的事前准备、随机应变和个人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客观上间接推动了记者招待会的发展和完善。

肯尼迪的记者招待会一般在下午,美国公众可以通过电视直播或晚间节目摘播观看总统记者招待会的实况。肯尼迪总统记者招待会受到媒体的欢迎。他运用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直播方式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并熟悉在记者招待会上统一发言口径、塑造政府与个人形象、控制新闻界等技巧,从而把记者招待会与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发展结合起来。他还擅长在电视直播的记者招待会上巧妙避开棘手的问题。但是,实况直播使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上采写新闻、抢发新闻稿的重要性下降,进而造成记者抢新闻的主动性的下降。因为往往在记者发稿之前,媒体和公众已经通过电视广播的直播知道了记者招待会的全部内容。

里根总统记者招待会召开的总数较少,而且呈逐渐递减的趋势。里根执政初期,与驻华盛顿记者团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人批评他。经常去白宫的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甚至统一举手,而不是跳起来争着提问。以后,他和媒体的关系出现了不利的变化。里根在总统记者招待会的记录和表现均欠佳,同白宫记者正式会见的次数也不断减少,美国广播公司的萨姆.唐纳德、合众国际社的海伦.托马斯和其他记者都在抱怨总统不在记者招待会上露面。里根和媒体疏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满媒体对政府的报道。有一次,里根说:“南苏科塔什有几个人被解雇,这是新闻吗?”《洛杉矶时报》在报上回答说,“答复是,这是新闻,这是洛杉矶、底特律、纽约的新闻,是的,这是南苏科塔什的新闻。失业就是新闻。”该报还配上一幅讽刺的漫画,标题是《里根国》,上面写着:“欢迎到南苏科塔什来,人口:900万失业者。”里根还攻击过《信息自由法》,还发布了一条保密的新命令,要求被怀疑泄密的政府雇员做测谎试验,拒绝这样做的人将被降级或解雇。另一项议案规定,对于报道中央情报局过去和现在的特工姓名的任何人予以重罚,无论这一信息是否已经公开,或者有什么价值。为此,职业新闻工作协会在1982年的信息自由报告卡上,为里根总统打分为“F”。

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期,记者招待会在内容、形式、程序与机制上都相当成熟。并且,克林顿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现出色,因为他口才不错,善于雄辩,通常可以较好地应对记者们提出的难题,巧妙地控制记者招待会。但是,克林顿并不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他上任20个月来只举行了3次记者招待会。克林顿不太喜欢举行记者招待会,因为他是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总统,喜欢绕开白宫记者团,而在电视节目中与普通公民交谈并回答问题。他重视电视媒介的宣传效应,打破传统在音乐电视网上露面,在广播和电视的脱口秀节目中出场,甚至在节目中演奏萨克斯。另一个原因是,克林顿与媒介关系不够和谐。他不止一次地在脱口秀节目中表示,新闻界不欣赏他,以致他所完成的那些棘手任务不被公众了解。

据统计,艾森豪威尔执政8年,共举行过193次记者招待会。尼克松在位5年半,举行记者招待会37次。里根入主白宫前6年,举行记者招待会38次。从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年平均数看,杜鲁门总统把记者招待会的平均数从罗斯福的83次减少到42次,艾森豪威尔24次,肯尼迪22次,约翰逊25次,尼克松7次,福特16次,卡特26次,里根6次,布什和克林顿的平均数也很低。由此看来,就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次数而言,与罗斯福相比,此后历任美国总统均远为不及。但总的来说,成熟、定期的记者招待会制度已经得到基本维持,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成为美国政府公关和新闻宣传的主要形式。

四、发轫美国且最完善的原因

政府记者招待会发端于美国,并因其制度的完善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榜样。原因何在?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 美国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发展适应两党政治和总统竞选的需要。

总统竞选是美国政治民主生活中一件大事,而成功的关键在于争取选民的支持,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媒体造势。一旦竞选成功,总统会更加重视媒体的作用,因而顺应记者的采访诉求,逐渐选择记者招待会这一记者集体采访形式为政权服务。比如,在记者招待会发生及初级发展阶段,杰克逊总统和林肯总统有相似的表现:一是他们在上任前都熟悉新闻媒体的运作,了解传媒的舆论威力,从而都能够比较从容地利用媒体力量取得竞选成功;二是他们在上任后都能够尽量热情、耐心地对待媒体,并继续与新闻界人士保持着亲密的私交,很少出现政府与新闻媒体关系失衡和恶化的情况;三是他们都设立了专门的新闻官员负责处理政府与传媒的关系,从而开始利用记者招待会为己所用。

第二,在媒体的采访诉求驱使下,美国政府被迫主动公开信息、宣传自己。

多数情况下,美国总统利用记者招待会的目的是为方便自己,以集体采访方式代替频繁个别会见记者,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威尔逊上任后立即宣布他将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同时坚持在记者招待会上会见作为一个集体的全体记者,他要尽量避免在其他任何时间接受记者的个别采访。进一步说,政府对多个媒体同时主动会见并与记者互动,在策略上远胜于被动接受个别媒体采访,可以给政府预留下充分的准备时间,有目的、有准备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倾向。自从西奥多.罗斯福开始召集规范、正式的官方记者招待会,说明总统开始重视新闻界,新闻界也随之逐渐改变对政府的态度。政府记者招待会是所有记者招待会的典范和榜样。政府通过媒体主动向公众阐述当前政策和重大事件、就借机对关键问题表明态度,关系着舆论走向和国家发展。政府机构记者招待会因而必须精心准备并谨慎对待。应该说,自富兰克林.D.罗斯福以来,美国没有一个总统会完全不重视记者招待会,只有记者招待会数量多少、规模大小的区别。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决策和态度对于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使得媒体对政府举办的记者招待会特别重视,安排参与采访的记者通常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准和较高的新闻素质,并力图以高超的采访技巧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独家新闻。从这个角度说,以共同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政府与媒体双方互有所需,相互促进,促使记者招待会形式、技术进一步完善,对社会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在美国,一旦总统限制或取消记者招待会,对记者封锁信息或驱逐记者出白宫,不主动向记者发布信息和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白宫得不到什么消息,就转向国会,因为那里聚集着总统的敌人,他们并非都是民主党人。国会和政府组织形式不同,各委员会以及下属委员会各行其职,权力相当分散;而政府部门的权力相当集中以致呈现等级状态。这就决定了国会的信息流通呈平面状并相对公开,而政府的信息呈垂直状并相对秘密。因此,媒体更易与国会合作而与政府冲突。媒体与国会的关系也较为紧密:一方面,国会议员需要借助媒体宣传自己,有助于在再次竞选中获得利益集团的资助;另一方面,媒体从国会比从政府更容易获得所需的信息来源和新闻素材。

同类推荐
  • 汉语文化语用学

    汉语文化语用学

    为背景的语用学同中有异。主要内容有:语境干涉、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智力干涉、语用原则与策略、语用的体现关系、宽式语用学以及语用学也可以称为“人文网络言语学”。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你是我永远的信仰

    你是我永远的信仰

    短短四个字,便注定了她与他再不能相见的人生,她断绝了与尉迟森的一切,却在终点发现........他便是她的一切,永远不能改变。
  • 假如我不曾醒来之郭嘉的奇遇

    假如我不曾醒来之郭嘉的奇遇

    一个迷恋曹操的女子,灵魂意外穿越到三国,落到同名男性郭嘉的身上,在知道自己穿越到三国之后,开启了一路追随曹操之路……
  • 锦绣倾城:墨彤恋

    锦绣倾城:墨彤恋

    21世纪5年级3班的何雨彤穿越到了凤权国,意外的成了墨王妃,“一入候门深似海”姐妹的背叛,侧妃的陷害,她该怎么办?
  • 仙帝仙帝仙帝

    仙帝仙帝仙帝

    仙者,逍遥也;帝者,无双也……人生如梦,世事如棋。一个被病魔折磨多年,只是等死的少年,人生最后闭眼含笑那一刻,命格却忽然发现改变——再次睁开眼的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奇异的海域世界……前所未见如陆地大小的巨大生物,可以一敌万的绝世强者,各种前世想到不到的天地奇观等等……这些都在这里真实的存在着。
  • 言尽君无情

    言尽君无情

    “天下人与我,你选谁?”峰峦之上,雾气袅袅,原本世外仙境,此时却尽是凄凉。秦以尽看在眼里,只冷冷一笑,满目嘲讽。一杯毒酒,一夜畅饮,即是银色月华也不敢再黑衣身上留下任何影子。所谓承诺,不过是无情的拖延,一辈子那么长,说是相守,他们有什么立场去保证世事不变?问天下人,秦以尽身边之人谓何?他们会笑你无知,那便是影门门主君无言。可问心,他们从小相依为命,谁又懂其中情情爱爱?欢迎入群:347067919
  • 北境书

    北境书

    天地初开,魔涨道消,天地众神为彻底毁灭魔族,便与魔族同归于尽。数千年后,修仙界天香水阁独孤灵霄一战成名,去人界历练之时遇见了命中之人玉笙寒,二人相许真心,却在凡间遇见北冥仙境时,灵霄却在无意间揭开封印,轮回千载的魔王之子玉笙寒却忆起了当初的恨,原来灵霄便是当年天帝之女瑶华的转世。前世挚爱却封印了自己,挚爱的族人更令自己的族人在世间消失,面对这段轮回千载不灭的爱玉笙寒会如何选择?而灵霄是否会在北冥仙境中唤醒前世记忆?前世真相究竟为何?当今生再次面对上古时期的抉择?灵霄是会追随爱人身边?还是坚持数千年前的选择?为大爱再次封印爱人?
  • 剑弑天界

    剑弑天界

    曾经的剑圣巅峰强者冷静,被五大宗门围攻,转世为杨家的废柴杨林,而这个被人们称之为废柴的人,则会一步一步变强,一步一步的超越别人,超越剑圣成为剑神。
  • 神灸经纶

    神灸经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碑

    天碑

    一个修炼的天才,意外得到一块古朴的石碑,从此修为无法增长,沦为他人眼中的废柴………且看少年姜文如何在他人的冷眼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 十年后王俊凯再爱我一次

    十年后王俊凯再爱我一次

    夏染沫,王俊凯的青梅竹马。一场意外。她成了孤儿。被人收养了的她,不再是之前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公主了。她成了一个小户人家的一个普通女孩。又是一次意外,她再次变成孤儿,意外之下,她住进了王俊凯的家里,和王俊凯在同一所学校。她也知道了王俊凯喜欢自己,但她已经不是以前的她。她不确定,王俊凯喜欢的是以前那个天真可爱的她还是......她决定以新的身份接近王俊凯。这也是她对王俊凯的考验。最后的最后,她是否会和王俊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