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1900000010

第10章 兴与礼(3)

四、兴建立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质朴的情感互渗关系

诸子借自然说事理,表达自己的思想,大多是抽象后的结果,或者只关心比类事物之间的合情与否,而在毛公所标兴体中,自然物与人事都是独自的生命,它们都与作者或诗歌中的主体有着深厚的情感共鸣。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郑笺:挚之言至也,谓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毛公以关雎的情性来比类夫妇关系,在自然物或平常物中看到了某种秩序和生命感。夫妇情意须真挚亲切,但也不能亲昵而无所分别,而在毛公看来,《诗》中的关雎之句,正是以关雎的习性来比类人情。承认某种礼的法则,然后向自然寻找依据是毛公注诗的一个特征。但也绝非毛公生硬比类,鸟声的关关相应,彼此酬答,与君子、淑女****表达确实有一定关系。

《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毛传:忧者之兴也。采采,事采之也。卷耳,苓耳也。顷筐,畚属,易盈之器也。”

以采集卷耳却不能添满易盈之器,来比类忧思之深。在这里不是以卷耳作喻,而是以采摘卷耳但不盈倾筐这一活动来比类。因为心中有所念,志不在此,而忧思在远方,所以,即使是易盈之器也难以满盈。孔颖达疏曰:“不云兴也,而云忧者之兴,明有异于馀兴也。馀兴言采菜,即取采菜喻;言生长,即以生长喻。此言采菜而取忧为兴,故特言忧者之兴,言兴取其忧而已,不取其采菜也。言事采之者,言勤事采此菜也。”孔颖达的解释有其合理部分,“言事采之者,言勤事采此菜”之说诚是,此处的兴确实不仅以采菜为喻,而且还在于以“不盈顷筐”为喻,采菜和不盈顷筐是一个整体事件。这里毛公注为“忧者之兴”,笔者认为,除了毛公突出以忧为兴之外,还在于他指出了起兴者为第一人称。下句是:“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怀人者与采菜者当为同一人。也就是说,采卷耳不盈顷筐与怀恋远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于是,忧思者以采卷耳不盈筐为兴,在采卷耳的过程中有忧思,在怀恋中采着卷耳。

这两个事件,一是采菜不盈筐,一是怀人,他们之间的比类建立在具有共同的心理感受之上,不仅如此,主体还是同一主体。《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毛传:兴也。南风谓之凯风。乐夏之长养,棘难长养者。”南风可以长养万物,也吹拂“棘心”,这里以南风艰难地养育棘心来比类母亲的宽仁和坚韧。母亲对孩子的母爱,与南风吹拂棘心相类。自然生命的状态与人的亲情伦理何其相似。一个是自然事件,一个是伦理秩序,毛公在两者之间发现了联系。《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毛传:兴也。肃肃,鸨羽声也。集,止。苞,稹。栩,杼也。鸨之性不树止。”虽然毛公只是标兴,有“鸨之性不树止”的注解,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该诗以鸨之违反本性,不得已止于树上,来比类王事徭役使人不能赡养父母。这是以鸨的处境来比类行役之人的处境。《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毛传:兴也。丁丁,伐木声也。嘤嘤,惊惧也。”毛公认为,伐木之声,使鸟惊惧,“伐木丁丁”句是以鸟在惊慌的的嘤嘤声中求友来比类人的须友而成。《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毛传:兴也。大曰鸿,小曰雁。肃肃,羽声也。鸿雁知辟阴阳寒暑。”鸿雁的飞翔和居处是有章可循的,以此来比类劳碌着的民众的生存和选择。《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毛传:兴也。沔,水流满也。水犹有所朝宗。”水满则溢,但也非泛滥散漫,而是一直流向大海,在此将水的秉性当作一个事件来比类人情伦理。《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毛传:兴也。黄鸟,宜集木啄粟者。”黄鸟本性适宜翔集于树,以粟为食,但这里的黄鸟却不能如愿,违背本性,此处以黄鸟的这种处境来比类那些不得已还归旧邦者。黄鸟逆违本性的事件与人的不良处境类似。

可以有太多的例证来证明毛公所标兴体,基本上是以一个自然事件来比类人事,在这比类中人与自然物进行着情感的交流,但绝不是借助一个意象来比喻什么意义,而是以自然物的遭遇来比类人的存在。《诗》中的主人公有第一人称者,也有第三人称者。如《小雅·小弁》中的人就是第一人称:“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榖,我独于罹”,我们仿佛看到孤独而不自由的人看着飞翔着的鸟在比较着他们的命运。毛传曰:兴也。弁,乐也。鸒,卑居。卑居,雅乌也。提提,群貌。” 雅乌出食,飞翔于野外,回归时成群结队,这里以雅乌的群处来比类主人公对自由和群处的向往。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这里的人与物,是两个生命的交相呼应和共鸣。这里的自然物不是作者生拉硬扯来为一己之私情服务的自然物,而是保留着其自然属性的生命和情感。

毛公所谓“兴”,这一概念来源于礼的仪式,将礼的概念运用于《诗》学中,在《诗》中发现了类似于礼教中的比类和交流关系。所标兴体中,存在着人与物的比类关系,有着两个生命的彼此呼应,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有理性的成分,有着周礼中的礼乐文化,也残留着人类早期的原始精神。我们理解“兴”必须回到它特有的规定性和文化性中。排斥兴义中存在理性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毛公与郑玄对兴的理解是极有价值的,我们不能轻易地借助于现代所谓现代的先进理论将它否定,郑玄多次以喻来说兴并不完全错误,兴不是在说明道理,但自然物与比类对象之间确是存在除感情联系之外的联系,自然物那里隐藏着一种意义和比类对象相吻合,那就是自然物和人类伦理的彼此摹仿和渗透。

那么,兴所建立的关系便是自然物与人类伦理之间的相互摹仿的关系,感情上的互渗关系,所涉及感情也是基本的喜怒哀乐,朴实而简单。在后世的审美中则调动了心的虚灵性质,体验更加精微细密,诗歌中的兴象已经变为意象,这已经是对兴的发展,两者不可等同而视,在意象论蔓延的文学艺术史上,兴象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直接审美关系的断裂。

五、意象与兴象不同

兴是中国诗学中在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概念。时代更替,文风流变,兴必然在不同的文学发展时期呈现具有时代印记的理论内涵。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兴本身具有的核心特征是否早已跌荡殆尽、徒存躯壳,被赋予新的理论内涵。如前文所论,毛公所谓兴义中有兴言、兴物、兴象。兴象是兴起一种气象,与后人所谓兴象并不相同。毛公《诗》传中所标之兴,是借自然物来比类人事,两者之间存在着感情上的密切联系,又各自独立。一定程度上,毛公概括了《诗》独特的审美方式,以“兴”来命名,保留了丰富的人类学、文化学内涵。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起兴离不开象,《诗》通过象来表达志意情感,但《诗》中的象是否就是意象与兴象呢?将起兴活动看作构造意象活动是否符合《诗》的实际?

意象一词由上世纪初二十年代意象主义的兴起而受到中国诗论的关注和仿效,敏泽先生对此有很好的概括,但意象一词,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中国文论史上应用也十分普遍,刘勰、司空图、元好问、李东阳、王廷相、王世贞、王船山等都讲意象,西方意象派所讲意象与之大体相同。庞德说:“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正是这种‘复合体’的突然呈现给人以突然解放的感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的感觉,一种我们在面对最伟大的艺术品时经受到的突然长大了的感觉。”意象派主张通过对自然物的直接处理,获得永恒的美。意象派是在象征派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关注心灵,追求纯粹的美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意象派直击自然,象征派则通过暗示。直寻自然,那就是在自然中以心灵和感性触及理性和感情;以象征暗示,那就是在试图寻找自然背后的永恒之美,神秘之美。爱伦·坡提出“神圣美”,波德莱尔提出“最高的美”,他说:“正是这种对于美的令人赞叹的、永生不死的本能,使我们把人间及其众生相看作上天的一览,看作是上天的应和。……诗的本质不过是,也仅仅是人类对一种最高的美的向往。”这超验的、神秘的美只有诗人通过想像才能感应并创造,感应也意味着分析、洞察,去探索永恒的艺术世界。与爱伦·坡、波德莱尔一脉相承,马拉美强调表现“心灵的闪光”:“诗写出来原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这就是这种神秘性的完美应用,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一点一点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事实上,表现心灵之光也是在追求神秘超然的美,美也在心灵和世界的契合中;而“暗示”即是摈弃个人已有观念,寻找纯粹本质的诗学方法,也即“当我说:‘一朵花!’这时我的声音赋予那淹没的记忆以所有花的形态,于是从那里生出一种不同于通常花萼的东西,一种完全是音乐的、本质的、柔和的东西:一朵在所有的花束中找不到的花。”“一朵花”这一观念伴随着我的声音在一瞬间出现时,它占据了我的记忆,也唤醒了关于花的所有形态,在这一瞬的光辉之下,有“这一个”突然滋长呈现,本质的、现实中没有的花出现了,这正好也暗示了当时的心灵状态。象征派与意象派其实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以意象来呈现和暗示心灵感悟,以获得美是二者的共同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在呈现意象中流露出理性和灵性,那意象是心灵和世界的产物,尊崇意象或象征是因为着迷于那纯粹的美,而那纯粹的美只有心灵化的物象才能到达。象征派和意象派的理论家们还将音乐引入诗论,只有在音乐中心灵才纯粹地与外在形式结合,开放出灵性十足的美之花。

意象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物两个方面,物被感情化了,意又以物化的形式出现,意象浑然,趣味无垠,将读者引向新的境界,作者之意伸展向新的空间,而这空间是艺术的、审美的,而非哲理的。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谢灵运《登上戍鼓山》评语:“言情则于往来动止缥缈有无之中,得灵蠁而执之有象,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欺,而且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合情。神理流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大无外而细无垠……。”本来情虚而景实,但情景交融便产生了流荡不绝的生气,和醒目光鲜的景象,这景象是新生儿,它就是意象。意象中饱含作者情感,也蕴涵者一种普遍的神理。

意象的产生是心灵、物、神理契合的结果。在文论史上,意与象是否相合相应成为是否能体现言外之意,是否能达到超远神理的判断标准,从而成为一个艺术评价标准。如何景明:“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是故乾坤之卦,体天地之撰,意象尽矣。”“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妙。”王世贞:“要外足于象,而内足于意,文不减质,声不浮律。”意与象浑然为一是历代意象论者和创作者的理想,为什么要如此小心翼翼去追求那既不意多也不象多的理想意象呢?难道《诗》的作者也是这般训练有素,知道天下有这样一个意不多象不少的规矩。以意象来解释《诗》的危险就在这里。我们不能剥夺理论家承接古老,创出新见的权利,我们也愿意见到老树新花的盛景,但是,如果以精致的理论去改写优良而独特的传统则不是明智之举。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在走向系统精深的同时,一定要保留创作经验中固有的活力和原始文化中的野性。因为创作活动与文化行为不是任何理论所能涵盖的,一定要给传统留出滋长的空间。意象理论的产生是伴随着人对自身心灵的与对神理的崇拜关系极大,意象是作者走向神理的津梁,因为既来于自然又超越自然,即来于心灵又超于心灵的意象具有着超越性。

同类推荐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热门推荐
  • 进化武侠

    进化武侠

    那一年进化刚刚开启,他仗剑独行,纵横于世界之间。一剑败敌寇,仙台之上论生死!笑傲,射雕,天龙,风云,都有他无敌的身影。为新书练笔之作,一天4000字,一天两更,中午一更,晚上一更。
  • 大梦想师

    大梦想师

    黄亮过着平凡却一团糟的生活,被女友抛弃,被领导算计,被有钱人压榨利用,而这一切到此为止,得贵人相助一路绝地反击,逆袭而上,在强权面前奋起反抗。如果这个城市是有钱人的博弈场,那么他就要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 虫图腾Ⅲ:疑云虫重

    虫图腾Ⅲ:疑云虫重

    在这硝烟弥漫的空气中却隐藏着骇人惊闻的秘密。一只小小的虫子会有何种能力足以颠覆历史?金木水火土,驱虫家族族的五代君子,各自拥有各自独门的绝技。潘俊掌握着木系的驱虫之术,既可救人于瞬间,又可致人于死地;水系族的时妙妙手中一抖便可放出隐形的三千尺,却还有着千容百貌惊人的易容之术;金系族的五关阵布局,局局设密,生死系于一瞬间……
  • 自控力:别让情绪左右生命的品质

    自控力:别让情绪左右生命的品质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那些善于掌控自己的人,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烦恼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永远不要让悲观挡住了你的阳光,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学会排除负面情绪,激发潜伏在身心之内的正能量,并在不断努力中提高自身。行动起来吧,相信自己就是叱咤风云的非凡人物,就是掌控情绪的天才!
  • 太玄遁仙

    太玄遁仙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地翻覆,群仙陨落,天道有常而仙籍常变,《太玄法箓》的变化,是预示天道法则对太玄天境诸仙的一次常规洗牌,还是对太玄天的彻底颠覆,只有力量上的巅峰对决之后,才有最后的答案。
  • 美女与野兽:总裁,我已成年

    美女与野兽:总裁,我已成年

    她在夏令营的时候,被人从后背推下悬崖,被狼少年所救,从今以后,她的人生发生了变化……
  • 悠悠幽部小孩当家

    悠悠幽部小孩当家

    一,“烂烂,我饿了。”“好,等头发吹干了就带你去吃饭,书包里有零食,先吃点吧。”乌龟把手伸进包里,掏了半天最后掏出来一条鱼,还是活蹦乱跳的,手小鱼滑,一下子没抓稳,“啪嗒啪嗒”跳到少女身上,惹得一声尖叫。“乌龟不是吃鱼的吗?”小乌龟歪着脑袋问,为什么烂烂要生气呢?“那是海龟,你是乌龟啊。”少女解释,“不对,你的鱼是从哪里弄出来的?”她对眼前这个小朋友的生物知识绝望了。二,“有人对你下战书耶。”某人起哄。小孩随手一扔,收拾包袱离家出走。几天后,云游归来。“你站住。”突然跳出一小孩拦路,指着她说,“我们来决斗。”“石头剪刀布,你输了就去死。”她霸气的丢下这句话,舔着棒棒糖踩着小孩的尸体远去。
  • 娇子X玫瑰

    娇子X玫瑰

    孤僻少女陆离缺少父母关爱,只有在学校寻求慰藉,在同学们纯真的友谊下,陆离渐渐变得开朗,但是他的出现却让陆离逐渐步入正轨的生活再次脱轨,甚至越来越远
  • 微信来了

    微信来了

    微信的出现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一次极大变革。资深互联网从业人士,从理论层面对微信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同类产品,揭密你所不知道的微信成功法则,富于启发性。同时,本书重点对微信商业化,平台化,营销,发展的等多个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度剖析。其中,对微信的商业化的思考与总结极尤具前瞻性,同时也为读者提供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微信营销手段的分析。
  • 校医小极品

    校医小极品

    乡村里来的神医遇上蛮横大小姐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颜值超高的男主为何被校花倒追?没有什么病是治不好的?一路嚣张打脸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