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1900000033

第33章 修辞立诚的哲学文化意蕴(2)

夫子尝言“有德必有言”,又言“修辞立其诚”;孟子尝论“知言”、“养气”,本乎“集义”;韩子亦言,“仁义之途”,“《诗》、《书》之源”;皆言德也。今云未见论文德者,以古人所言,皆兼本末,包内外,犹合道德文章而一之,未尝就文辞之中言其有才,有学,有识,又有文之德也。凡为古文辞者,必敬以恕。临文必敬,非修德之谓也。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也。敬非修德之谓者,气摄而不纵,纵必不能中节也。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嗟乎!知德者鲜,知临文之不可无敬恕,则知文德也。

古人“有德必有言”、“修辞立其诚”的思想,概括为道德文章合一论是大致不错的。章学诚的文德说主张在文辞中临文必敬,论古必恕,而所谓“敬”不是指修德,而是气摄不纵,所谓“恕”不是指宽容之谓,而是为古人设身处地。我们可以将这种对待文辞的态度当作另一种的对道德与语言关系的新思考。章学诚特别强调写作时的敬恕之心,具体而言,“主敬则心平,而气有所摄,自能变化从容以合度也”,而这样的“心”是“才”、“识”滋长的土壤,而凝心养气则依赖“学”,章学诚说:“夫识生于心也,才出于气也;学也者,凝心以养气,炼识而成其才者也。心虚难恃,气浮易驰。主敬者,随时检摄于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此处的“文德”主要从创作心理、创作态度而言,虽然有道德色彩,主要是指剔除道德评价的虔敬的创作心态。

二、 修辞立诚表现为理性与文辞之间的关系

宋代人也提倡修辞立诚,但体现出理学色彩,立诚主要是偏重于个人的德行修养,主张个性和天理的结合,获得理性精神,崇尚个性独立,从而脱离了政治热情和道德修养中的现实性因素,把修辞单纯地看作是传道的工具。而在宋人的意识中,道有时又指理性或天理,于是,修辞就成为了理的审美化存在。

欧阳修讨论了道与文,也即立诚和修辞的关系。他说:“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而不关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至之鲜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答吴充秀才书》)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几个内容:首先,他认为修辞作文应该明道。其次,作文应该关心世事,不能徒有文采,关心世事是接近古道的途径。再次,“道”充实则文自然而成。欧阳修深受韩愈影响,正如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中说:“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祖宗之治,而文章之士,杨、刘而已。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欧阳修和韩愈究竟是有区别的,欧阳修的贡献表现在对“道”的个性化理解上,韩愈只是承认了儒家道的正统性,而且认为“道”的内涵是仁义,仁义是一个伦理性的概念,离开具体的政治则难以捉摸;欧阳修则认为有天下之理,开始超越对“道”的伦理认识,而去求得真理。在这个意义上,欧阳修所谓“道”常指理性,“道充实”或“立诚”包含着对理性的探求,朱刚先生总结说:“(韩愈的道统)到了欧阳修的手上,则更发展为恢复古代礼制的实践与‘道’义的深入探讨这两方面的高度统一。” 欧阳修采取的是“引物连类”的认识方法。苏轼《文忠集序》:“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子,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欧阳修之‘引物连类’,也即是通过对物类的辨别来认识自然,是他获取知识的方法。”以这种方法去看待自然和世界,必然产生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理性精神。“立诚修辞”因而有了理性的光彩。

苏轼在古文创作中他把个人对道的体悟融入到文章中,他突出了文章本身的理性,而这种理性的获得往往同他的审美同步,也就是说苏轼的“道”有时主要是通过审美获得的。他找到了一条贯通个人才性和“道”的捷径,“立诚修辞”成为侧重审美的活动。但是,从审美获得的“理”究竟不全面,它的合法性也受到怀疑,在儒家看来“道”不是一瞬间顿悟,也不是单靠心性就可以参透,也不是说个人意识到的“道”就是道的正果。所以朱熹批评苏轼说:“待作文时旋去讨个道来入放里面”。朱熹和苏轼的区别就在于,朱熹承认道的天理性质,苏轼则靠自己去感悟事理;朱熹强调道的重要性,苏轼则以作文和审美为首要任务。

修辞立诚的思想在理学家那里表现为天理与文辞的关系,理学家在对理的全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古文家的文道关系提出疑义,两者的区别在于,韩愈等承认文可以明道,理学家则对此深存顾虑,他们知道“文”和“道”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道”又具有其绝对存在性,****和理之间有一定的鸿沟,天道与个人感悟到的“理”尚有些距离,而那种写自己感情和对现实感受的文未必能接近天道,所以理学家们认为文只能是工具,道要大于文,有的甚至认为“文以害道”。这样的理论必然导致在论文时否定作家的自由言情,怀疑作家个性的合理性,片面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修养。理学家们对韩愈提出批评:“《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记伊川语谓:‘韩论荀扬非也’,有谓:‘退之正在好名中’,又谓:‘退之晚来为文,所得处甚多;学本有德,有德然后有言,退之却倒学了。’……《朱之语类》卷百三十七评《原道》即谓‘无头学问’,评《读墨》亦谓韩公‘第一义是学文字,第二义方究道理’。”(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理学家主张“欲尽理还”,然后有文。理学家们的看法有反艺术的倾向,但是,他们重申一个至上的天理和“性”,并将它引入到文学思想中,则是有时代特色的。他们总结和修正了欧阳修、苏轼以来文论中对自然之理和世界规律的体认,也从一个新的高度上对文进行规范。事实上,文的地位并没有降低,文成为理性精神的重要载体。与韩愈借助政治教化来实现文的价值相比,宋儒的文更具有独立价值。这样的思路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明代以后,随着理学的发展,心学之兴起,思想领域更趋解放和自我,对于“立诚”的理解,已经弱化了伦理因素,而把“立诚”或等同为真挚情感的获得,或等同为文章理性的获得。此理性不同于理学家的理性,乃是文学中的文道和个人审美理性。所谓文道就是儒家经典思想在文学中的存在,这一传统在明代唐宋派的文学实践中得以重视;所谓个人审美理性是指来源于心灵对世界的体悟,这一观念在公安派中得以贯彻。袁宏道认为“从学生理,从理生文”,主张先器识而后文艺,所谓器识就是回光内鉴的心灵,即可以“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如镜子一般使纤芥眉发毕现无遗。

事实上,使“理”摆脱神圣性、浓重的伦理性,而切近现实、指向审美的的初发轫者当属于李梦阳。他提倡秦汉文就是在恢复那种美刺鲜明,有个性情感的儒家文章传统。另一方面也要求在个性抒情中讲“理”,他说:“今详其文,温雅以发情,微婉以讽事,爽畅以达其气,比兴以则其义……该物理人道之懿,阐幽剔奥,纪记名实……”他在《空同集》卷62《答周子书》中说:“六经何者非理”。他赞扬杜甫诗歌“头头是道”。至于讲“法”也非生硬地为后世文人立规矩,而是从总结秦汉文的创作规律得来,并提高到一定的哲学高度,“今人法式古人,非法式古人也,实物之自则也。”由此可以知道,虽然李梦阳承认理学家所谓“天理”,但在文章论中其实是突出情感因素,而他所讲的文中之“理”大概有两个层面,一是六经之理,一是审美理性。尽管后来在对待理与文辞关系上,唐宋派与秦汉派势不两立,但两者的路径实由李梦阳等开创。

同类推荐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汉语文化语用学

    汉语文化语用学

    为背景的语用学同中有异。主要内容有:语境干涉、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智力干涉、语用原则与策略、语用的体现关系、宽式语用学以及语用学也可以称为“人文网络言语学”。
  •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市场化管理机制和集群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下的企业信息服务的协同组织,基于企业信息需求和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集成化信息服务流程重组及其集成服务模式的实现等。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十字祭

    十字祭

    如果天使折翼,沦为恶魔,是为了毁灭…那么恶魔折翼,肝肠寸断,是为了拯救吗?灭世刑罚已然开启,坟上十字架下,衣冠冢为谁?“这乱世离殇,不要也罢!”她摇头,后退数步,“是啊,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啊?那么我呢?”那一天她一身绿衣,与这纯白地狱,格格不入。“这天界,不过是一场地狱,这地狱,不过是一场死囚!”她一身绿衣,赤着脚,心如死灰……我知道,自我诞生那一刻起,毁灭就开始了…“把我的命给你…你们就带着对我的亏欠,活这一世…我不亏的…”她笑了,笑靥如花,依旧当年。“对-不-起…”----……
  • 易烊千玺:三生三世

    易烊千玺:三生三世

    易烊千玺,我恨你,原来你并没有喜欢过我,只是把我当作挡箭牌而已,给了我希望,又给了我失望,再见,我们就是陌生人——苏迎苏迎,我说我有苦衷,你信吗?——易烊千玺
  • 午夜判官

    午夜判官

    每隔一世,我都会被上天赋予一个神职,天道在我灵魂上烙印下一个印记。这一世我是一个判官!死后亡灵归我统领,判定生死。然而悲催的我不小心走上了轮回路,原因竟是地府改建,我不认识路了。我是一名高年级学生,兼职是地狱鬼判。不过,我的法术太弱。偏偏,这是我的职责,不容推卸!
  • 异能者之世界我们来拯救

    异能者之世界我们来拯救

    五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林安、陈煜、刘帅、欧洋和孙晓绮)通过手机辐射而变成拯救世界的小分队——“救世小分队”
  • 厂墓处

    厂墓处

    大学毕业被离奇的分配到一家火葬场上班,没想到这里以前居然是。。。
  • 浮生幻灭

    浮生幻灭

    她满门被灭,开始复仇。他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当真相大白,越来越多的谜题浮上水面。
  •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

    本书是对李开复在人生各个关键阶段的经历的回顾。内容包括:三次遵从内心的选择成就李开复、人生愿景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认识你自己能更好从心开始选择等。
  • 花心总裁的贴身冷秘

    花心总裁的贴身冷秘

    五年前,她对他一见钟情。向来温婉淑女的夏凝芯竟一改形象,对无论他身边有多少爱慕者,她还是不退缩的对他——展桀骜,展开了强烈的追求攻势。当修成正果,如愿以偿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阵风不会停留——她带着他送给自己的“小”礼物,悄然无声的离开她爱惨了的人;他指责她欺骗了他的感情,玩弄了他的心……五年后,为了父亲最爱的那片土地,她再次归来,身边却多了个小可爱,她成功的成为展氏集团总裁的贴身秘书。他如以往一样,换女人如换衣服,换秘书亦犹如换女人;而她,也抱着随时走人的心情呆在她身边,可是……
  • 那小子是混蛋

    那小子是混蛋

    此作主人公是一个很平常家的孩子,因机缘巧合偶遇仙缘。但是故事里结合了一些其他元素。写法也是用一些另类的角度。
  • 微量的慰藉+黎明杀机(007谍海系列1)

    微量的慰藉+黎明杀机(007谍海系列1)

    詹姆斯?邦德离开伦敦来到巴哈马的首都拿骚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他这次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第二天将要去到迈阿密执行一项例行的调查任务。这是他在拿骚的最后一个晚上。总督特意为他举行了告别晚宴,一位总督的副官和巴哈马富翁哈维?米勒及其夫人作陪。晚宴上,邦德感到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气氛也不是特别的热烈。人们一直在乐津津地谈论空中旅行,邦德更是觉得非常的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