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9700000020

第20章 不可不知的戏曲剧种(1)

新旧文化在近代开始了各种交替,戏曲理论同样也在这一时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一方面是总结了传统的戏曲理论,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并开创了新的戏曲理论与研究方法。

京剧,外行看热闹的“国剧”

京剧于1840年前后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时有“国剧”之称。

京剧,主要是由清代中叶相继传入北京的徽调、汉调合流演变而形成的,形成于北京,后流行于全国,是我国的主要剧种之一。

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以胡琴、锣鼓等伴奏,也称“皮黄”,它的音乐素材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部分昆曲曲牌和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

京剧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它的表演成熟、行当全面、气势宏美,因而直至如今也仍是影响全国的大剧种。

1.从“四大徽班”到“四大名旦”

尽管京剧因满清帝后及八旗王公的青睐而迅速发展繁荣,但在中国文化整体中,其主体更偏向于民间文化或底层文化。当然,也正是因为京剧扎根于民间趣味,且全面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艺术本体上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民间文化与美学的影响,故而从清末直到整个20世纪,京剧都居于此前所有民间艺术都未曾达到的高度。

(1)徽秦合流和徽汉合流

在清初京城的戏曲舞台上,昆曲与京腔(弋阳腔)盛行。到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却日趋兴盛,继而取代了昆曲,一统京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进京,他扮相俊美,唱音甜润,腔调委婉,搭双庆班上演了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随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此后,京腔开始步入衰势,秦腔班纷纷收纳了京腔六大名班。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败坏社会风气为由,明令禁止在京演出秦腔,遂逐魏长生出京。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喜、三和、霓翠、嵩祝、春台、启秀、和春、金钰、大景和等班在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也在大栅栏地区搭台演出。其中,以“四大徽班”,即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

其中,“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根据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任“春台班”台柱,可得出其进京时间应早于“四喜”和“和春”。“四喜班”位于陕西巷内,于嘉庆初来京,兼演徽戏、昆曲,尤以昆曲著称,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的说法。“和春班”在李铁拐斜街组建,于嘉庆八年来京,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解散。

“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与表演风格,都各有所长,当时的百姓誉之为“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皆可用,可谓是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四大徽班”吸取各剧种之长,旁征博引,均融于徽戏之中,加之演出的阵容整齐,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此外,秦腔艺术在魏长生被迫离京之后,一度不振,于是秦腔艺人为谋求生计,纷纷加入徽班,形成了徽、秦相融的局面。在徽、秦融合的过程中,徽班广泛吸纳了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华,且移植了大量的剧本,从而大大促进了徽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汉剧流行于湖北,在进京前已与徽戏有了广泛的艺术交融,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更是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随后的道光年初,著名的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也纷纷入京,且分别搭入了徽班春台、和春班。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其中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也是出自米应先之手;李六凭借《扫雪》、《醉写吓蛮书》享有盛名;王洪贵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见长;余三胜文武兼备,唱腔优美,嗓音浑厚,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小生龙德云则擅长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自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其表演技能、声腔曲调、演出剧目等也都与徽戏相融,日趋完善丰富了徽戏的唱腔板式,其唱法与念白也更具北京地区的语音特点,使京人更易于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的领班均由老生担任。徽、汉合流后,促使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融,而徽、秦、汉的合流,则为京剧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同光名伶十三绝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京剧经过了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以及借鉴吸收了昆曲、京腔之长,终得形成。其形成的标志表现在:

第一,京剧曲调板式完备丰富,其种类已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意一种,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其唱腔,以二簧、西皮为主形成声腔。

第二,京剧行当大致齐全,且有一批京剧剧目形成。

第三,“老生三杰”是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他们的演唱、表演风格都各具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戏曲形式上,以及带有北京特色的说白、字音上,贡献显著。在第一代京剧演员中,“老生”有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有龙德云、徐小香;“旦”有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有杨鸣玉、刘赶三;“老旦”有郝兰田、谭志道;“净”有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在各自行当中的精彩演出与独特创造,都大大丰富了自身行当的声腔、表演艺术。而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则敢于突破花旦、青衣旧时的严格分工,为旦角演唱开辟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所绘,并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的朱复昌收购,经缩小影印后问世,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像。画师所画戏曲人物的形式,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的《京腔十三绝》,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即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重彩工笔描绘出其扮演的剧中人物,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底。

(3)老生后三杰

1883至1918年,京剧由形成走向了成熟,,“老生后三杰”为当时的代表人物,即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谭鑫培,继承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的艺术之长,且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借鉴了梆子、昆曲、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等各行,将其融入到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使京剧艺术达到了成熟的新境界。而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谭派”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

汪桂芬,腔调朴实无华,唱功沉郁浑厚,,激昂悲壮,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艺宗程长庚,因其“仿程可以乱真”,故被誉为“长庚再世”。

孙菊仙,18岁时中武秀才,36岁后从师程长庚,擅唱京剧,他噪音宏亮,高低变化自如;念白多用京音、京字,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亲切自然;表演接近生活,真实大方,常入票房演唱。

“老生后三杰”的艺术风格各异,师承各有侧重,但权衡各方,谭鑫培可谓文武昆乱不挡,其艺术造诣远超汪、孙。光绪年间,谭鑫培被誉为“伶界大王”,其在剧界地位,一如当年的程长庚,对京剧发展的贡献可见一斑。

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开始了它的宫廷演出生涯。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于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纷纷先后登台上演。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辰,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他们一边演唱,一边作为京剧教习,传授太监们京剧技艺。此时,清宫设“升平署”来掌管演出事务,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共招谭鑫培、杨月楼、朱文英、孙菊仙、王楞仙、龚云甫、杨小楼、陈德霖、余玉琴、王瑶卿、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各行名家150余人入宫,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结止。同期,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在宫中频繁献艺,且位于大栅栏一带的三庆园、广德楼、中和园、庆乐园、文明园等戏园,每日纷纷上演京剧,京剧的声势日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局面。除“老生后三杰”外,在京剧的成熟期,尚有生行的许荫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杨隆寿;净行的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的王楞仙、德珺如、陆华云:旦行的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的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郭春山等。

其中,武生俞菊笙,;被后人誉为“武生鼻祖”,他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的先例。在此时期,旦角也日益崛起,遂形成了旦、生并驾齐驱的态势。

上述名家的演唱技艺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日臻成熟,使得京剧日益走向了新的高度。

(4)四大名旦

自1917年以来,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京剧涌现了大量优秀演员,代表人物有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了京剧旦角名伶的评选,“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演《太真外传》的梅兰芳,演《摩登伽女》的尚小云,演《红拂传》的程砚秋,演《丹青引》的荀慧生,这标志着京剧走向了鼎盛。

“四大名旦”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梅兰芳端庄典雅,尚小云俏丽刚健,程砚秋温婉深沉,荀慧生柔媚娇昵,这“四大流派”为京剧舞台开创了“以旦为主”的新格局。

1936年秋,北京爱好京剧的大、中学校者及广大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选举京剧童伶。而后由北平《立言报》发表通告,规定以半月为期,接待各界投票,到期查点票数,中华戏曲学校和富连成社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选举结果为: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而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选举结束后,富连成社于虎坊桥举行庆祝大会,,且李世芳、袁世海在鲜鱼口内的华乐戏院上演了《霸王别姬》,当晚举行了加冕仪式。

童伶选举结束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出了“四小名旦”,即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小名旦”为表祝贺,于长安新新的两家戏院联袂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花洞》。

在京剧的鼎盛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还有旦角中的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可谓是流派纷呈,人才济济。另外,同期还有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众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京剧,外行人看不出的艺术美

在中国戏曲史上,京剧虽然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相比于其他戏曲,它不仅流传广,且发展速度快,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实践,京剧的舞台艺术在表演、音乐、文学、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相得益彰、互相制约的格律化、规范化程式。而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它丰富而严格,假如不能驾驭这些程式,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就无法完成。另外,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京剧脸谱也是一门活艺术。它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1)程式化和格律化

京剧不同于地方剧种,它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因此在其发育成长中,要求它表现更宽的生活领域,塑造更多的人物类型,对它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要求也更为严格,对它舞台形象的美学创造要求也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它的民间乡土气息,以及削弱了其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

同类推荐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雕塑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雕塑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紫砂器投资收藏手册

    紫砂器投资收藏手册

    什么是真正的紫砂器?怎样鉴别不同时代的紫砂器?哪些紫砂器具有收藏价值?如何发掘具有投资潜力的紫砂作品?针对目前困扰着众多紫砂器爱好者的这些问题,本书作者结合自身三十佘年的紫砂器收藏经验,并以作品实例分析的方法作了详尽的阐述;书中的“收藏提示”更是紫砂器领域的收藏秘笈,精彩的作品点评则可引领读者明晰紫砂艺术的真谛。书中还辑录了各时代的名家名作,特别是介绍了一些极具潜质的当代中青年紫砂艺术家及其佳作,便于广大紫砂器爱好者发现新的投资收藏热点。
  • 中国秦腔

    中国秦腔

    秦腔(Qinqiang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热门推荐
  • 萌妃快到碗里来

    萌妃快到碗里来

    她是太平间里的一个小散仙,终日下凡唬妖,只为逃离天宫的拘束。他是九重天的霸道上仙,无所事事,调戏小仙女,与天帝作对,只为排解九重天的苦闷无趣。本该永世无所交集的他们擦出了火花,甚至发生了热恋。然而,她因调皮,不听他言而误入凡尘,投胎相府。……………………………………………………………………………………他让她纵行于九重天,他说“天是你的,任你游”她反挑眉,扑倒他怀中“你是我的,也任我吃!!!!”……结果,她身上布满草莓,“那得看谁吃了谁。”(本文小孽心,大宠爱⊙﹏⊙)
  • 圣天邪帝

    圣天邪帝

    超脱世间,实力才是一切。若想改变唯有自身强大。敢于和天争高下。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孔子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孔子传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英雄联盟之穿越之旅

    英雄联盟之穿越之旅

    原本只是个普通人的陈亮,打着lol,电脑爆炸了,奇妙的是,他居然穿越了,在这个王者为尊的世界,他带着系统,开启了泡妞刷级打怪兽的旅程。
  • 一路钟情:走出来的人生美景

    一路钟情:走出来的人生美景

    《中国国家地理》“十周年文章贡献奖”得主聂作平,用文字引领你,一起领略大地的细节,一起一路钟情。全分为名川秀水、雄山奇峰、旧物新缘、古迹重寻、优雅之旅、边城风光六个部分,讲述了聂作平10年以来游历祖国山河大地的钟情之旅。聂作平在钟情的路上,横跨古今,纵览历史,于祖国之风光,既能从大处欣赏其雄奇壮丽,又能从小处领略其优雅灵秀;既能从古迹中挖掘出尘封故事,又能从新城中发现些生活奇趣……领略大地细节之美,自然一路钟情!
  • 仙女座战记

    仙女座战记

    【第二组签约作品】简介?呵呵,无非就是一个普通青年的传奇星际历险故事而已。
  • 精灵古怪:王妃乖乖碗里来

    精灵古怪:王妃乖乖碗里来

    流星雨之夜,天才少女意外穿越,人前天真调皮的小公主,人后整体一恶魔。偶遇腹黑王爷,看天才少女遨游古代,和腹黑王爷上演追逐大战。
  • 不负如来不负卿·蓝莲花1

    不负如来不负卿·蓝莲花1

    那一日,她为少年时的他所救,从此留在他兄弟二人身边,纠葛牵绊四十年。家族和法统的传承注定了他兄弟二人的一生:长子出家为僧,幼子娶亲延续血脉。他是早慧的圣僧,三岁记诵经书,十岁随伯父与蒙古汗王谈判,十七岁掌萨迦派,十九岁成为一代雄主忽必烈的上师。那一年,他的幼弟恰那九岁……
  • 老婆太狂傲:誓死不离婚

    老婆太狂傲:誓死不离婚

    一次的阴谋,一生的纠缠。他们本是对立,他是叱咤风云的军火毒枭,她是知名的国际刑警,但他们却又是有过三年恩爱的夫妻。多少人羡慕她,有一个多金又痴情的男人,可她却恨他,他爱她、宠她,在她的眼里,谁都可以替代他,而在他的心里,她是无可取代的。
  • 网游之征战皇朝

    网游之征战皇朝

    不成神,便成奴……只要努力任谁都可以站在人生的巅峰。一句:兄弟,以后有事一起!把六个异姓玩家的命运紧紧的凝聚在了一起!注定了皇朝、征战不朽的神话。出门捡神器七彩神戒,意外登上城主宝座,带着最强盗贼团东征西讨称霸华夏,建立丝绸之路的新秩序,一切精彩尽在《网游之征战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