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9700000024

第24章 不可不知的戏曲剧种(5)

(1)建国前的越剧

小歌班于民国6年5月13日初进上海,当时在位于十六铺的“新化园”演出,但因艺术上简陋粗糙,故而观众寥寥。而后,有三班艺人相继入沪,但均以失败告终。之后,艺人们纷纷学习了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终于在艺术上得以提高,小歌班便于民国8年开始,立足上海。

民国9年起,小歌班集中了一批较知名的演员,编演了一些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孟丽君》等的新剧目,引人入胜。由于这些剧目宣扬了五四运动后兴起的争取女权、男女平等思想,因而广受人民群众的追捧。随后,升平歌舞台的老板周麟趾,将民间音乐组织“戏客班”中的3位乐师从嵊县请来,使之为越剧伴奏,由此组成了越剧史上的第一支专业伴奏乐队。在演奏时,沿用绍兴大班的习惯,以15两音定弦,称为“正宫调”,简称“正调”,“丝弦正调”从此成了主腔,且在借鉴绍兴大班的板式后,初步建立起板腔体的音乐框架。

民国10年9月至民国11年,男班艺人开始广泛吸收京剧、绍剧的表演形式,将剧种相继改称为“绍兴文戏”,并旨向古装大戏方面发展。剧目上,则在海派京剧的影响下,以编演连台本戏为主,主要在茶楼、旅社、小型剧场以及“大世界”、“新世界”等游乐场演出。著名的演员主要有小生支维永、王永春,小旦白玉梅、卫梅朵、金雪芳,老生马潮水,小丑马阿顺,大面金荣水等。

民国12年7月,男班艺人金荣水在嵊县籍商人王金水的邀请下,回乡招收了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由此开办了第一个女班。翌年1月14日,该女班在上海的升平歌舞台演出,称“髦儿小歌班”。随之的民国18年,嵊县又办起了第二个女班,且之后相继开班。自民国20年底起,王杏花、陈苗仙、吕福珠等一些女演员及“东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后进入上海演出,但演出的形式仍为男女混合。

自民国17年1月开始,大量女班相继来沪,至民国30年下半年增至36个,报纸曾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上海几乎荟萃了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且在男班演员后继无人的情形下,最终取代男班。

为适应环境以及满足观众的需求,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一批以姚水娟为代表的越剧从事者便开始了对越剧的改革,时称“改良文戏”。各剧团、班社争相编排上演新剧目,其题材广泛,形式风格多种多样,4年间,便有超过400个的新编剧目产生。这些新编剧目的编剧大多曾从事过“文明戏”,主要编剧代表有樊篱、闻钟、胡知非、陶贤、刘涛等。新剧目一般采用幕表制,且由于内容的多样化引起了演出形式的相应变化,因而出现了纷纷趋向于借鉴吸收兄弟剧种。在当时,有的学申曲,如施银花、屠杏花曾搬演西装旗袍戏《雷雨》;有的学海派京剧,如商芳臣移植上演周信芳的名剧《明末遗恨》;有的则学习电影、话剧,如姚水娟出演的《蒋老五殉情记》、《大家庭》,采用了写实布景,将人力车搬上了舞台。此时,“三花一娟一桂”是最有名的旦角演员,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小生则首推屠杏花、竺素娥、马樟花;而如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青年演员,也都已崭露头角。另外,废除了封建经营方式的陈规,实行经理制,由经理统一掌管前后台。

民国31年10月,袁雪芬以话剧为榜样,开始在大来剧场进行越剧改革。前两年,她陆续聘请了于吟、韩义、蓝明、萧章、吕仲、南薇、徐进等年轻的业余话剧工作者作为编导,他们把改革中的越剧称为“新越剧”。民国33年9月,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戏院开始改革。从此以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投入到了“新越剧”的改革行列,使得在短短几年中,越剧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变革越剧,第一步便是废除幕表制,建立剧本制,编演新剧目。即使传统剧目的演出,也要经过改编整理。在内容上,新剧目与过去的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编导和主要演员们,都对剧目的社会效益格外重视,主张给观众以积极有益的影响,因此编演了大量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的剧目。民国35年5月,雪声剧团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遂而引发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始了对越剧以及整个地方戏曲的重视。是年9月,******在上海观看了雪声剧团的演出,随后指示和部署了****地下组织,要求做好地方戏曲界的工作,遂派****党员钱英郁、刘厚生等到越剧界担任编导。上海解放前夕,“雪声”、“东山”、“玉兰”、“云华”、“少壮”等几大越剧主要剧团都在中国共产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生机勃勃。

越剧在表演方面,一方面向话剧、电影学习刻画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表演方法,另一方面向昆曲、京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逐渐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风格。在唱腔上,越剧也取得了重大突破。40年代前期,袁雪芬出演《香妃》和范瑞娟出演《梁祝哀史》,都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出了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后来,这两种曲调发展成为了越剧的主腔,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在舞台美术方面,越剧开始采用立体布景、五彩灯光、油彩化妆和音响,服装质料柔和素雅,其式样、色彩也均进行了改革,使之成为整体舞台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一整套包括编、导、演、音、美的综合艺术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并组建了剧务部这一机构来专门负责舞台综合艺术。越剧的改革,也使得观众构成发生了变化,不仅保留了原来的家庭妇女,还将大批工厂女工和女中学生吸入其中。

(2)新中国成立后的越剧

1949年5月,上海解放。1950年4月12日,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成立。

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使得越剧界一大批有较高艺术素养的编、导、演、音、美等专门人才荟萃于此,并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指引下,深刻贯彻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发挥了国家剧院的示范作用。此外,“芳华”、“云华”、“合作”、“少壮”等一批集体所有制剧团也很活跃,在出人出戏方面都可谓是硕果累累。

20世纪50~60年代前期,越剧创造出了一大批影响重大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越剧由此步入了黄金时期,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其中,《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等成为了优秀的保留剧目,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拍摄成了电影,更是进一步推动了越剧风靡大江南北。

在音乐方面,越剧又创造出了新的曲调,如袁雪芬在50年代吸取男班艺人的唱法,与作曲家刘如曾一同合作创造了新型“男调”;1958、1959年,傅全香、袁雪芬分别在《情探》中的“行路”、《双烈记》中的“夸夫”中,创造了崭新的“六字调”,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使越剧事业后继有人,1954年秋,华东戏曲研究院开设演员训练班,而后改建为上海市戏曲学校,招收越剧男女学员60人。1959年,学员纷纷毕业,遂被分配到上海越剧院,组成了男女合演的实验剧团,从而有计划地开始了男女合演的探索。为解决男女对唱的困难,他们运用了“同调异腔”、“同腔异调”、“同调同腔”等方法,使得史济华、张国华、刘觉等一批男演员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好评。为了进一步培养艺术接班人,1956年,上海市戏曲学校又开办了越剧音乐班,上海越剧院和虹口、静安等区也分别办了学馆或戏校,从而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使其成为了从事越剧事业中的业务骨干。至60年代初,越剧流布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1966年,“**********”开始,越剧也受到严重摧残。一批著名的演员、创作人员和管理干部,相继遭受迫害,使得越剧被迫停演。直到十年****结束,越剧才得以复兴。1977年、1978年和1981年,上海越剧院相继创作演出了男女合演的《忠魂曲》、《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塑造了现代史上******、******、鲁迅等历史伟人的形象。在“**********”中被迫解体的区级越剧团,此时也部分得以重建,恢复了艺术活动。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上海越剧突出呈现了“艺术思想更加解放,艺术观念更加开放”的特点。在创作演出方面,二度创作进行大胆的探索,更致力于吸收现代艺术的成果,且题材与风格都变得更加多样化。《汉文皇后》、《魂断铜雀台》等历史剧和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第十二夜》,在艺术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创新。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孟丽君》、《西厢记》、《红楼梦》、《沙漠王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等一批优秀剧目,都被拍摄成为了电视片,有的还获得了全国性的奖项。

从70年代末开始,越剧界开始大力培养青年演员,以解决“**********”后越剧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通过上海市的青年演员会演以及各种广播、电视大赛等活动,使钱惠丽、单仰萍、赵志刚(男)、方亚芬、萧雅、陈颖、韩婷婷、华怡青、胡敏华、章瑞虹等青年演员相继脱颖而出,逐渐被观众所熟知。而如徐玉兰、王文娟、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毕春芳等在50~60年代已成名的一些演员,则逐渐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

越剧不仅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还走向了海外,在国际上同样赢得了盛誉。1955年夏,上海越剧院以中国越剧团的名义,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演出;1959、1961年上海越剧院又分别赴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改革开放后,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于1983年东渡日本出演《红楼梦》;1986年前往参加法国巴黎的秋季艺术节;1989年5月上海越剧院的艺术家又来到了美国开展访问演出,这些海外活动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热烈欢迎,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且自60年代初起,上海越剧院、卢湾越剧团、静安越剧团开始多次前往香港、澳门演出,在当地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

随着文化类产品的日益丰富以及观众欣赏口味的多样化发展,80年代后期起,上海越剧开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越剧界的有志之士便随之展开了积极的摸索与创新,进一步深化越剧的改革,以求使得上海的越剧事业在新时期奏响新的乐章,走向新的辉煌。

2.越剧的艺术特色

越剧的表演内容多涉及才子佳人的故事,可看性很强。

越剧的服装,轻柔淡雅、素净清丽,独具风格,通过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成为了我国戏曲服装中的一种独特服装风格样式。

另外,越剧的化妆以及舞台设计同样也清丽优雅,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地方戏中,可谓独树一帜。

(1)越剧的服装美

在小歌班初期,越剧戏中的角色穿戴大多数是借鉴了生活中的衣衫、长袍、马褂,扮官宦的也有借用庙里的神像蟒袍。后来,他们开始向绍兴大班行头主租借戏装,租赁的行头多以袄、衫、蟒、靠、箭衣为主,行头样式,则基本上是绍剧、京剧传统样式,他们把行头放在篾篓里,走村跑镇时挑在肩头,这便是越剧最早出现的衣箱形式。

20世纪的20~30年代,是绍兴的文戏时期,因受上海京剧衣箱制度的影响,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服装开始分开,主要演员穿“私彩行头”,由主要演员负责添置;一般演员及龙套、宫女等群众演员,穿“堂中行头”,由班主或香衣班头出资租借。由于当时的观众在看戏时,既要看演员又要看行头,因而使得一些名演员开始争相炫耀攀比其私彩行头,有的小旦在演出时,甚至在一晚连换10多套服装。因此,有人称这一时代的越剧服装是“杂乱无章”的时期。

民国32年(1943年),越剧服装展开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作为一名专业的舞美设计,韩义在《雨夜惊梦》中,曾为剧中的魔王及4个小鬼设计了服装;是年11月,袁雪芬主演《香妃》,因剧中人物有涉及兄弟民族,且出场的人物身份较为复杂多样,为了力求艺术上的统一,其全部服装都由演员自己置办,交由韩义进行统盘设计,戏院老板则根据角色的主次承担部分置办费,这对于越剧服装而言,是一场大改革。

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以及对成败经验教训的总结,到了40年代后期,越剧服装终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形成了一批如幸熙、苏石风、韩义、张坚安以及新中国诞生后成长起来的陈利华等的专业服装设计师。

同类推荐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本书选取的各篇论文对我国协商民主的框架与理论、要素与实践、个案与思考作出了全面的思考。
  • 女娲的遗珍——琉璃

    女娲的遗珍——琉璃

    本书介绍了琉璃的起源、发展、制造、鉴赏、辨伪等知识及相关的琉璃文化。同时配以270幅精美的图片。
  •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我国的家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从商周到秦汉,是以席地跪坐的方式为中心的家具;从魏晋到隋唐,是席地坐与垂足坐并存交替的家具;北宋以后,是以垂足坐为中心的家具。总的趋势是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
热门推荐
  • 陌上花开,等你回来

    陌上花开,等你回来

    夏阡惠,一位二十二岁的女孩,因为不想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放弃了学业。别人与她冷眼相待,瞧不起她,她却不在乎,邻居说她太傻,实际上是她太温柔,太宽容。当她碰上E市最高冷,最有地位的总裁------凌陌寒,她竟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况且,他也不想让任何普通人知道他的身份。他把她囚禁在身边,让她做他的女佣,不断的折磨她,就因为她长得很像一个曾经伤害过他的女人。当夏阡惠爱上他,并发现怀上了他的孩子时,他无情的将她赶走,永远不要再见他。她伤心欲绝,试着忘记他。她走后,他发现心里好像少了什么!
  • 爆笑天师:喂!你骨头歪了

    爆笑天师:喂!你骨头歪了

    前世与今生究竟是何种关系?悲剧或喜剧,你说了算。
  • 离异熟男被婚记

    离异熟男被婚记

    一场拳脚混战,牛柳被常默下属打成哑巴;又躺着中枪,秒变他神秘情人的替罪羊。冤家对头邪魅化身护柳使者,誓要把常默推上法庭,让他身败名裂。一场狂风暴雨,人心陡变,情事扑朔迷离,睿智熟男遭遇读心萝莉,商场硝烟,情场蔓延,最后谁是赢家?
  •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名侦探柯南之澜殊

    名侦探柯南之澜殊

    基柯微腐向请慎入!!!她的穿越真的只是巧合么??月光下的魔法师和平成时代的福尔摩斯对决,谁先找到潘多拉的宝石?惊人真相揭晓!潘多拉的宝石竟然是······
  • 男神殿下,太危险!

    男神殿下,太危险!

    (强宠甜文)夜,他亲她一遍不够,还要亲第二遍第三遍:“你说的没错,我就是个禽兽,但是我只对你禽兽。”她嘴里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谁能想到,惊艳世界的第一跨国企业首席CEO,在外人眼里他高高在上,杀伐果断,对她而言,他其实只是一匹饿了二十七年的豺狼。他说,她是他的宝贝疙瘩,全世界都不如她。
  • 等待养成爱在掌心

    等待养成爱在掌心

    她出生豪门,本该幸福一生,可一场车祸,夺走了一切,本以为会在孤儿院孤单的生活,却没想到在绝望之际出现了一抹署光,那年,她八岁,他十八岁,她说,她会嫁给他,他微微一笑,那温柔的眸闪烁点点星光,……又数年,她说了一句话,打碎了他的心,可是他依旧徘徊在她的身旁,寒风凛冽,吹在他脸上,吹不走上面的寒光,可她满脸微笑,挽着一男子亲密…………结局……猜
  • 查理九世之天空的另一边

    查理九世之天空的另一边

    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若羽昔,一直深爱着二次元,又有些宅腐喜欢这查理九世,有着美妙的梦想,有一天做好准备的她竟然真的穿越到了查理九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作者我本色出演,若有雷同纯属巧合,由于原来的素材太悲惨了,所以换一个题材,希望大家喜欢。)我的QQ:3374687748
  • 上界

    上界

    陨星科技的出现,让人类有了的第二世界,《上界》诞生。少年怀着仇恨踏上《上界》之旅,“我,要在这第二世界闯出一片天地!我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 凝聚点滴

    凝聚点滴

    女主是某位韩国成员的妹妹,因为被拐到了中国,被某位中国成员带回了家…终于,她成年了,来到了哥哥的公司做他们的助理…她和成员之间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