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8800000024

第24章 济济多士(11)

伍子胥渡过江,来到吴境,心中才稍稍轻松下来。家族横祸和亡命的艰辛交织在一起,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病倒在途中,而此时,离他的目的地吴都姑苏还远着呢!落难的贵公子一文不名又身罹重病,这大概是人间最悲惨的境遇了。也许,大多数人会在此刻选择死亡,但在复仇信念支撑下的伍子胥对生存无比渴望,这些苦难和他的血海深仇相比,太微不足道了。他一边乞讨,一边一步一步地向着姑苏迈进。

此时的吴国,正在吴王僚的统治之下,而公子光为大将军,掌握着兵权。看似平静的政局,也隐藏着危机。这危机来源于吴国的王位传递。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眛、季札。其中季札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大贤人,也是吴王寿梦最中意的儿子,他想着在自己千秋万岁后把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坚决不受!无奈之下,只好由长子诸樊暂时“摄行事当国”,先把已成为“先王”的寿梦安葬。在丧事处理完之后,诸樊再次相让,季札再次拒绝。吴国的老百姓也都拥戴季札,坚持立他为君,但季札铁了心,就是不肯接受。无奈何诸樊只好接着干下去。十三年后,吴王诸樊去世,遗命传位于其弟余祭,目的是让王位在他们兄弟之间传下去,一直传到季札为止,了却父亲生前的夙愿。就这样,余祭又做了十七年的国君,去世后,王位传给了三弟余眛。又四年,余眛也去世了,同样留下遗愿,要把王位传给季札。没想到季札再次拒绝,为了躲避这件事,他竟然逃离了吴国。这场面是够感人的,不光季札是大贤人,两次以王位诚心相让的诸樊和老二余祭、老三余眛也绝对算得上是大贤级别的人物。吴人不得已,只好立余眛的儿子僚为君,这就是当时吴国的统治者吴王僚。

然而贤父未必有贤子,上一辈礼让的情义在下一辈变成了血腥的仇杀。吴王僚的即位,引起了另一个人物的不满,这就是时为吴国大将军的公子光。公子光是诸樊之子,他认为既然在吴王余眛去世后,季札坚决拒绝即位,那么王位就应该回传给作为吴王寿梦长孙的他。所以吴王僚即位后,他一直在暗中聚集力量,“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准备发动政变,将王位夺回来。

伍子胥到达吴都姑苏之后,投靠了正积极招贤纳士的公子光,做了公子光的门客,并由公子光引荐给吴王僚。这时,吴、楚之间的积怨颇深,军事冲突频频发生,大规模的有四五次。公元前538年,齐国祸国殃民的权奸庆封被齐国的贵族联合起来赶走,流亡到吴国,受到吴王余祭的礼遇,封他于朱方,又将宗女嫁给他。但庆封在齐国坏事做尽,乱国弑君,“国际”声誉非常不好。楚灵王即位后,于公元前530年联合诸侯兴兵伐吴,攻破朱方,活捉庆封后,押着他在诸侯联军面前游行,并当众数其罪恶,将他杀掉,又灭其族。这件事让吴国在“国际”上丢尽了面子,使本来就紧张的吴、楚关系更趋恶化。为了报复楚国,吴国随后猛攻楚国,侵占了楚国东部的棘、栎、麻三邑。此后两年,实力强大的楚国连续讨伐吴国示威,两国兵连祸结。公元前520年,吴、楚之间战事又起,起因竟是交界处两位养蚕的少女因争桑树而发生的争执。先是两个女孩子争吵,接着引发两个家族的争斗,然后是地方长官的卷入,最后导致两国国君兵戎相见。作为这场争执的余波,公元前519年,吴军在公子光的率领下再次伐楚,并将太子芈建的母亲作为胜利果实带回吴国,这一次楚国损兵折将、丢人现眼,并开始从心理上惧怕吴国。为了防备吴国的进攻,楚国重修了国都郢的城墙,加强防御工事。

吴、楚之间的积怨及频发的战事对伍子胥来说却是好消息,作为从楚国统治集团里叛逃出来的贵公子,他掌握着太多的楚国军事及政治秘密,由他出面反戈一击,对于和楚国势同水火的吴国君臣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这样,借助吴国的力量报仇雪恨,似乎是水到渠成、一举两得的事了。于是,伍子胥在公子光的引荐下,一见到吴王,便迫不及待地大谈特谈“伐楚之利”,劝说吴王再次让公子光率军进攻楚国。但出乎伍子胥意料的是,公子光对这件事并不热心,还当着吴王的面揭穿他的意图,说他不过是为了鼓动吴王替自己死去的父兄报仇,是典型的假公济私。要真正打起来,吴国并没有取胜的把握。就这样,伍子胥的第一次复仇计划胎死腹中。

伍子胥从公子光不大合情理的举动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苗头:现在的公子光没有心思去考虑楚国的事情。结合公子光平日里招贤纳士等种种不寻常的举动,可以判断,野心勃勃的公子光正集中全部心思,来谋划夺取王位。如果自己能够帮助公子光顺利上位,必然会赢得新吴王公子光的信赖而跻身于吴国统治集团的核心阶层,那个时候再借助吴国报仇雪恨肯定会容易得多。而在当时的吴国,暗杀无疑是种种篡夺王位的方式中代价最小的。派遣刺客对吴王致命一击,然后由手握兵权的公子光迅速上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吴国的内耗,保持与楚国抗衡的实力。为此,伍子胥果断地向公子光推荐了当时的顶级刺客专诸,为他策划了刺杀吴王僚的整个计划。同时为了掩人耳目,伍子胥随即离开朝廷,和公孙胜到乡下隐居。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崩,楚国贵族在立谁为国君方面意见不统一,政治虚弱,容易攻伐,但周王朝的礼乐文明一向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乘人之危是最不人道的卑鄙行为,谓之“伐丧”,所以不主张伐丧。吴国虽然也是姬姓之国,但偏处夷狄之地,头脑中没有这些概念。他们认为楚国的丧乱正是攻楚的良机,于是倾全国之力,由吴王僚的两个兄弟掩余﹑烛庸发兵围攻楚国的潜(今安徽霍山县境),意图趁火打劫。另外,安排叔叔季札出使晋国,进行外交活动,拉拢联盟。吴国不按规矩出牌、伐人之丧的举动激起楚军的义愤,楚军同仇敌忾,奋勇抗敌。楚国兵分四路:一路去解救潜,迎击吴军;一路出师于穷(今安徽六交境),截断吴师的退路;一路由楚令尹子常亲自率领水军抵沙汭;一路再增援解救潜的楚军。如此一来,吴军主力全被拖在今安徽怀远至霍山这一广阔的战场上,进退维谷。

掩余﹑烛庸率吴军主力陷入攻楚的泥潭,季札又出使晋国,吴王僚的心腹势力几乎全不在身边,这给觊觎王位已久的公子光留下了发动政变的绝好时机。他敦促专诸做好动手的准备,然后在家里给吴王僚设下了鸿门宴。吴王僚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对公子光心有疑忌,并不信任,所以在赴宴之前做了周密的布置:从王宫直到公子光家全部安排信得过的士兵站岗。宴会时,每个进食者都必须先更换衣服,以防夹带兵器,并由王室亲属手持两刃刀前后夹持着。他以为这样可保无虞,哪想到强中更有强中手,酒酣耳热之际,公子光假意不舒服,退入内室,而专诸巧妙地把短剑藏在鱼腹中,以进食为名,接近吴王僚,迅速动手将他刺杀,而专诸自己则被吴王僚的卫士用两刃刀刺入胸中而死。公子光迅速控制住了局面,即位为吴王,称阖闾,又以专诸的儿子为卿,将吴国的军政大权全部揽在自己手中。为了永绝后患,阖闾和伍子胥又使勇士要离设计刺杀了逃到卫国准备复仇的吴王僚的儿子庆忌。这样,伍子胥因成功地帮助阖闾策划了这场政变而跻身于吴国的统治核心阶层,成为阖闾不可或缺的助手。

伍子胥为了复家仇,毫不犹豫地做了阖闾发动政变的帮手,在吴国王室掀起血雨腥风,对逃亡到卫国的庆忌也要赶尽杀绝,这正体现了他刚戾寡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从道德上考量,他与谋害他全家的费无忌乃是一路货色。之所以伍子胥为人同情而费无忌遭人唾弃,乃是伍子胥那种为报仇雪耻而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尊敬,正像司马迁所说的那样:“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而吴国因王位所引发的内乱,说到底是由于制度缺位所造成的。为了把王位传给贤者季札,吴王不惜违背当时已成风气的父死子继原则,重走兄终弟及的老路。而季札坚辞不受,吴王僚继位的资格又并不是很有说服力,因此埋下了内乱的种子。说到底,这是典型的贤人误国。这一悲剧也说明,治理国家,制度绝对不能缺位,哪怕是不怎么样的制度,也比没有制度好。

伍子胥靠帮助阖闾策划政变而上位后,费无忌又在楚国制造了一起冤案。在他的蓄意构陷下,楚国大夫伯州儣一家被诛,其孙伯嚭只身逃往吴国。出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的心理,伍子胥将其推荐给吴王阖闾。而这个伯嚭后来却成了伍子胥的掘墓人!吴王僚派去伐楚的两位公子掩余﹑烛庸闻知国内政变,旋即降楚,楚王封之于舒。这样,吴、楚两国分别招纳对方的叛亡之人,积怨更深。而伍子胥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伐楚报仇。伍子胥和伯嚭念兹在兹,吴王阖闾却犹豫不决,他心里明白,伍子胥二人之所以一再怂恿他伐楚,乃是为了报私仇,但以现在吴国的力量伐楚,根本没有取胜的把握,风险太大。伍子胥再次看破吴王的心思,为了增强吴国的军事实力,坚定吴王伐楚的信心,又向吴王推荐了当时最有名的军事家孙武,也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吴王读过孙武所献的十三篇兵法(即后来的《孙子兵法》)后,大喜,知道又得一位绝世人才。

一切准备得差不多了以后,吴王阖闾三年(前512),在伍子胥、伯嚭和孙武的带领下,吴国发兵攻楚。吴军所向披靡,顺利地攻占了舒地,并活捉掩余﹑烛庸,消除了吴国一患。此时,伍子胥等欲乘胜追击,直捣楚都郢。但孙武觉察到吴师已老,怕因此劳民过甚,劝吴军收兵,于是楚国躲过一劫。而楚人都知道,此番吴国之所以伐楚,都是费无忌惹的祸,因此转而清算费无忌。楚令尹子常也对恶贯满盈的费无忌不满,遂顺从民心,发兵夷灭其族,这个害人精终于得到了报应。第二年,吴军再次攻楚,这次又攻取了楚国六、潜两地。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吴王阖闾六年(前509),不甘心失败的楚国组织了大量军队,在公子囊瓦的率领下猛攻吴国。吴军迎击,两军相遇于豫章。在吴军的英勇反击下,楚军大败,吴军乘机又攻取了楚国的居巢。

经过这几次交锋,吴军逐渐积累起对楚军的心理优势。吴国和楚国相比,是小国,实力上有差距,因此这种心理优势就很重要。但要真正打垮楚国,实现伍子胥复仇的目的,光靠心理优势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诸侯的力量,建立起反楚联盟。而当时最恨楚国的,莫过于唐国和蔡国。唐国和蔡国都是小国,在楚国的威逼之下,不得已沦为附庸。蔡昭公和唐成公朝见楚昭王时,蔡昭公带了两件狐裘和两块玉佩,将一裘一佩作为礼物献给楚昭王,自己留下另一份。但在宴会上,他的这一份被楚国令尹子常瞧上了,就来讨要。蔡昭公不答应,惹恼了子常,就被扣留了三年。贪婪的子常还看中了唐成公的两匹骕骦马,也被唐成公拒绝,于是子常也把他扣留了三年。后来,唐人灌醉了唐成公管马的随从,把马偷来献给子常,唐成公才得以归国。唐人的这一经验又被蔡人借鉴,如法炮制,子常才又放蔡昭公归国。从此,唐、蔡两国与楚国决裂。悲愤的蔡昭公在渡汉水时,沉玉为誓:如有诸侯伐楚,他愿为先锋!伍子胥建议吴王阖闾联合唐、蔡,壮大声威。唐、蔡两国正对楚国憋气窝火,只是由于国力小而不敢轻举妄动。一见吴国主动与他们结盟,联合伐楚,大喜过望,一拍即合。在准备停当后,吴王阖闾九年(前506),三国联军大举伐楚。楚国闻讯,不得不硬起头皮迎战,由令尹子常亲率大军,与吴、唐、蔡三国联军隔汉水相对。

吴王阖闾一声令下,吴国五千勇士猛地冲过去,楚军抵挡不住,很快乱了阵脚。三国联军乘胜追击,子常狼狈逃窜。春秋时期的战争惯例:打了胜仗后,一般不再穷追猛打,要给敌我双方都留出休整的时间。孙武和伍子胥一改陈规陋习,推出一种新的战法:他们将部队分成三拨,轮流挑战楚军,轮番休整。这样,既能对楚军形成连续打击,不让其有休整的时间,又能保证吴军每次都用精力充沛的生力军痛击楚国的疲惫之师。对于吴军的变化,楚军完全没有防备,在吴军的连续打击下,楚军疲惫到了极点,精神也面临崩溃,战斗力锐减。吴军通过五次连续打击,攻入了楚都,这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例之一:五战入郢。

楚昭王闻讯出奔,吴军占领了楚国的首都。伍子胥到处寻找楚昭王的下落,但都没能找到。为了报仇泄愤,他挖开楚平王的坟墓,将尸体从棺材里拉出,狠狠地抽了三百鞭才罢休。至此,伍子胥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夙愿,而距他仓皇出奔,已整整十六年了!

同类推荐
  • 新中国的由来

    新中国的由来

    本书叙述新中国成立及以前的历史,旨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历史脉络的梳理,特别是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外来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的情势下,顽强抗争和艰难探索,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新中国的历程的叙述,阐明历史和人民何以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适合党政干部、党团员、大中学生及一般读者学习党史、国史的简明读本。
  • 我的大秦王朝

    我的大秦王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个中国历史世家百年难遇的天才,阴差阳错穿越到了秦朝。宫廷,官场,战场,情场和江湖风云的斗智斗勇......赵高阴险毒辣?那我就比他更阴险,更毒辣;刘邦卑鄙无耻?那我就比他更卑鄙,更无耻;项羽勇猛无敌?那我就比他更勇猛,更无敌;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东收扶桑,西纳羌地;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一个冷酷,自私的杀手。来到不属于他的时代,拥有一个不属于他的身份,到处都是他的敌人。他该做什么?他又该何去何从?在他的意识中,只有自己,只爱自己,真真一个祸害也。东印度公司称他为祸害,因为他赚取了本该属于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满清人称他为祸害,因为他是大明皇室余孽却成功颠覆了大清王朝;西班牙人称他为祸害,因为他取代了西班牙在海上的霸权地位;英国人称他为祸害,因为他将不列颠治下的殖民地全部收入他囊中;虽然他做了一辈子祸害,但是他却被阳光之下的所有的华人铭记,这位祸害大人,再一次塑造了华夏人那永不分割的魂灵,也铸造了炎黄人那无限伟大的民族之魂。讨论群:50927240。欢迎大家加入。
  • 老不读三国

    老不读三国

    本书将以人性本恶,勾心斗角为主线,用前所未有的解读方式,来解读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面,有无数令人耳熟能详,心生爱慕的英雄,但当你进入本书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世界观将被完全摧毁。天空中没有黑暗,并不是因为黑暗并不存在,而是因为夜幕尚未降临。
  • 逐胡纪

    逐胡纪

    文能下厨逐胡寇,武能上马安天下,集结星宿二十八,诛魔戮仙火燎原。晋末,“魁兽宫”开启,二十八枚“星宿神将本命魂元”陨落人间,其无上神通可助获得者拥有称霸一方之神力,胡人在某神秘势力的指引下疯狂寻宝,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浩劫开始。炊事连长韩石头穿越后偶得此真相,为避免生灵涂炭,毅然率一群热血勇士奋起抗争,掀起一波波澜壮阔的寻宝全球攻略,展现二十八部风格迥异的精彩寻宝剧情:祖墓探险、怪案寻迹、血战山阴、冀州镖劫、朔州狼穴、古国遗族……天竺公主、拜占庭的旗帜、罗马人的口信、大西洋的红发女王、秘境兽踪等。历史与玄幻的完美结合,让您进入一个与众不同的穿越世界。
热门推荐
  • 天高几许

    天高几许

    三界六道众生,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仙自采上天灵气而生,妖亦聚大地精气而起,更有人间修道士或练龙虎,配雌雄,或除异兽取其内丹化为己用,身正则法正,心邪则影斜...这乱世之内,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波涛暗涌,妖界暗自蛰伏,而仙界又岂会甘于平淡?
  • 终是梦:心悦君兮君不知

    终是梦:心悦君兮君不知

    25世纪,杀手界鼎力二界为:白界、黑界。虽然名字有所不同,一黑一白,但无非同样的是收钱办事。白界老板自古为男子,黑界老板自古为女子。…传闻言:黑界把自己的少主保护的极为妥当,安置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女。白界少主为夺取黑界祖传血扳指,竟不惜用美男计?白界黑界,自创立以来,便互相压制,如成二足鼎立之势,黑界白界,各执其机密,而互不知。到头来,兜兜转转,只道是:心悦君兮君不知……
  • 某天以后

    某天以后

    某天醒来,发现自己变得自己也不认识了...每个人总会在人生的路口徘徊彷徨驻足很久很久,有时甚至会否定以往的自己或者妄自菲薄自己的未来!不过,只要沿着走过的路用心去看一看,你会看见最熟悉的笑容和最温暖的声音。那就不要害怕,继续坚定走下去,不要太过计较得与失,不都是选择嘛...我们也常常会看见自己的懦弱,自己的孤独,还会觉得自己是个精神分裂者,但是傻子与天才其实不就是一面之隔!在傻子的世界里,天才就是个傻子!“红尘落叶常埋尘土里,开始终结总是没变改”、“一万年太久,不如只挣朝夕!”人,只要活着,就有自己那一片天!
  • 锦绣东方:黄泉书

    锦绣东方:黄泉书

    次次出任务都失败的不及格特工,不出意料的作死在了一次任务之中,醒来发现成为了另一个世界一等一的五行高手,可是这高手中看不中用啊!压根不知道怎么打怪!最后,领着圣旨要去打大魔王,最后差点被大魔王的小手下给ko,幸好有路过的乞丐兄相助,逃过一劫,本以为这乞丐兄是默默无闻行侠仗义的好人,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是个无赖!给赖上了!“苏小帅!你敢偷吃老子的包子!”“我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只是两个包子罢了。”某帅负手一脸“风流倜傥”地笑道,“没让你以身相许,已经很好了。”“啊!”某帅被一个怒气冲冲的女子给拳打脚踢了一通。
  • 1892之文明远征

    1892之文明远征

    高睿:一名曾经满腔热血的UNV医疗志愿者,一个血未冷心已硬的流浪汉……天珠手镯:一件神秘的宗教信物,实际却是黑科技的造物……它带给他杀劫,它带着他穿越,它居然还有着干预微生物世界的力量……这是救命的宝物还是杀人的毒药,一切只看他的选择……这里有看得见的刀光剑影,还有看不见的波云诡谲……一切只为了文明的复兴和荣耀!一切只为了民族的繁衍和昌盛……
  • 慕斯情怀:会长很腹黑

    慕斯情怀:会长很腹黑

    顾琛韵把祁糯糯抵在墙上,一脸坏笑的看着她:“糯糯宝贝~你说你偷吃了蛋糕,我该怎么惩罚你呢?”小萌糯扁着嘴说:“不要……唔…"铺天盖地的吻落了下来
  • 祥瑞停飞白和乐毅

    祥瑞停飞白和乐毅

    白和:“为什么要我一直在天空飞翔,不停的飞翔?难道我不能停下来吗?”乐毅:“明明一切都是原先的样子……是你先招惹我的……你觉得你可以逃离,事实呢~”或许是当时偶然跌落~
  • AST:反叛

    AST:反叛

    “那是另一个时代,黑暗、恐惧,人类为了存活而四处逃命。那个时代是种耻辱,人类殖民领地急剧压缩。那个时代很动乱,人类文明处于灭绝的边缘。是的,就像一颗生命即将终结的恒星,发出微弱的亮光,但至少还有希望。”——朱羽。
  • 侏罗争霸

    侏罗争霸

    侏罗纪,恐龙是这个大陆的霸主,而人类仅仅是恐龙的猎物罢了,经历几十年,人类在大陆一角修建了一道城墙,屠尽墙内区域所有的恐龙,他们暂时有了一个可以生活的栖息地,但是人类的好生活会长远吗?不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 神奇必涨股

    神奇必涨股

    本书介绍了初学者如何学会看K线图、走势图的分析、移动平均线的分析、寻找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成交量的分析、技术图形分析、炒股疑难问题精解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