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骆和顾翘翘说过,表演是非常抽象的,并不像理科题目,可以意识化,有固定答案,有很多内容其实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也说不出道理来,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理论学习。
好比古人说作诗讲究天赋,并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之言。不过在作诗之前,首先你得识字,懂格律、声韵、对仗……只有将这些都学会了,才能作诗。但是会了这些,并不代表你就能写出名作佳篇来。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之中作诗一万多首,可是却是出名的有数量,没质量。哪怕有这么多的作品,世人也不把他当作“诗人”来看待。
万丈高楼平地起,表演理论就是学作诗时打基础的,至于之后诗写成什么样,是什么样的风格,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意象,则由作诗之人的天赋和悟性来决定。
教导顾翘翘的那些老艺术家,像黄宗骆一样读过大学,接受过正规表演教育的寥寥无几,在表演上属于自学成才。什么五力六感;什么最基本的表演元素;构建所有表演基础框架的视、听、味、嗅、触五感;什么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分寸力、幽默力、形象力……围绕这几个词的表演概念和思想;什么三大表演体系;……诸如此类的理论,他们不懂,因此他们在指点她的时候,有关理论方面几乎很少提及。不是他们不教,而是关于表演理论,他们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法教。
相对于表演,理论知识是短板的顾翘翘这会儿正坐在课堂上,非常认真的听着老师讲授理论。这种艺术学校的理论课并不是老师干巴巴的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一面听,一面做笔记。而是老师在讲解的同时,时不时的叫学生上去表演,极其注重联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并不像普通学校那样一排一排的坐在下面,而是椅子在四周围成一圈,中间空出一块场地来,留给学生表演用。
国人不管到哪都有抱团的习惯,班上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熟起来之后,形成了好几个三三两两的小团体。这其中,却将顾翘翘和元净初剩下了。
顾翘翘是班中年纪最小的学员,八零后;接下来是元净初,她是七九年的;两人都未满十八岁。班上其他同学大多年纪在二十多岁,有几个看上去三十左右的,他们当中有做模特的,有学跳舞的,有学戏曲的,有的有在剧组跑过几部龙套的经历,……不过不管他们是做什么的,都在社会上打滚了一段时间。
因此他们自认和顾翘翘、元净初这两个胎毛还没有褪干净,明显没有经过社会洗礼,年龄和他们相差一截的黄毛丫头没什么共同言语。虽然他们在和顾翘翘打过几次交道之后,见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行事稳重通透,想象中的“代沟”并不存在,但也没有因此,就和她亲近起来。
一是进修班里的同学关系本就松散。顾翘翘又不住校,有课就来,没课就走,中午吃过饭的午休时间,她又要背高中历史和政治课本,练习口白的同时兼顾学业,因此没时间和同学联系感情。
二是经过一干老艺术家指导过的她功课出类拔萃,无人能比。在班上,除了理论不冒尖,其余的课程,像台词和表演就不用说了;哪怕是学舞蹈的学员,在形体上,有韵体操在手,又学过几年舞蹈的她也不输人。因此,她以综合实力第一,让第二名仰望,甚至生不出追赶心思的巨大成绩差碾压大家。
每次课堂表演,老师在点评顾翘翘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大篇子,在点评别人的时候,则是寥寥数语,因此,同学们不免觉得老师偏心。
其实不是老师偏心,而是顾翘翘每次在老师点评过后,下一次表演时,就算不能将上次的错漏改正过来,但是却可以让老师看到她的进步。老师偏爱好学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这名好学生不仅有天分,还努力,这种情况下,老师多加点拨,这很平常。况且,老师也不是不指点他们,只是他们的进步微乎其微,因此在老师明白了学生的天赋和水平之后,对学霸和学渣的教导自然不同。
再次,因为顾翘翘的表现和成绩并不比正规本科班的学员差,老师觉得以她的年纪,不该来读进修班,应该等明年高考,考进中戏正规班中学习才对。
同学们在知道她有能力去正规班学习之后,考不进正规班,只能上进修班的他们心中不免有些不是滋味。这就好比,明明大家都是驴子,但是忽然发现原来你是一匹马,不过是装成驴而已。虽然大家同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但是到底不是同类。
最后,虽然她只拍了几部戏,但是她的角色并不是出镜几秒的路人甲,在演员表上甚至找不到名字的那种,而是很有份量的配角,甚至是女二这种可以算是主角的角色。
来上进修班的人,不仅仅是对表演感兴趣,显然还是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这其中有人在来学习之前,曾经演过戏,可也只不过是在跑龙套而已,能够混上几句台词都已经算是不错的。和顾翘翘比起来,天上地下,这就由不得同学心思各异了。
……
种种原因之下,尽管大家都觉得顾翘翘这个人还不错,但是却觉得和她有一种距离感,无法和她亲密起来。所以,顾翘翘和同学,关系就这么不远不近的处着。
至于元净初,则是单纯的被同学主动疏离。开学没两天,班上的同学就没有不知道她和香港明星,港姐蔡少纷长得非常相像和她的表姨是香港人这事了。当然,并不是顾翘翘往外说的,而是她把它们作为一种资本主动爆出来的。
元净初在表演上也有点天分,受到过几次表扬。不同于其他得到夸奖的同学事后的低调谦虚,她行事高调得很,总爱说她在表演时根本没尽力,就那么随随便便的一演,结果老师就夸她演得好,言下之意,似乎表演对她来说,小菜一碟,是非常简单的事,完全不值得一提;并屡屡对别人的表演挑刺,说人家这演得不好,那演得不好,又说该怎样怎样演才对,让人家听她的话,按照她的意思去做。若是没听她的,那就是错的。
她的行事作风以及这种总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态度很不招人喜欢,因此大家虽然不会直白的和她说,我们不喜欢你,却在行为上表现了出来,下意识疏远了她。而她面对大家对她的疏远,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大家嫉妒她,看不得她好。面对元净初的结论,看着自我感觉良好的她,顾翘翘也是无语了。
顾翘翘觉得她和班上同学关系不亲近,除了她自身原因之外,可能还和元净初有点关系。
新生报到那一天,下午大家到教室集合的时候,比起新同学彼此之间的全然陌生,她俩之前曾经碰到了一起,并且还说了一会儿话,所以元净初和顾翘翘坐在了一起,态度也要比对待其他人上熟络。到了上课时,她又和顾翘翘坐在一起;课间休息时,又相约着一起上厕所什么的;……
对顾翘翘来说,这些事无关痛痒,因此她并不介意和元净初同进同出。但是看在其他人眼里,就不一样了。他们觉得她俩关系很好,是朋友。所以他们在排斥元净初的同时,哪怕知道两人不同,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对被认定是元净初朋友的顾翘翘一并排斥了起来。
其实她俩的关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作为走读生,顾翘翘在学校的时间,只是上课的那段时间,就连课间休息的那点时间,她也常常有其他事情要做,并没有什么时间理会元净初,所以两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只不过当顾翘翘在学校的时候,元净初不管她理不理她,一直出现在她身边,因此让人看起来好像两人一直在一起似的。
再者,别看元净初一直表现出和顾翘翘很亲昵,其实除了报到那天她自报家门,向她透露了一点个人信息之外,再之后,关于自身的事只字不提。不要说兄弟姊妹,顾翘翘连她家家里几口人都不清楚。
两人相处时,大多是讨论一下表演上的问题,其它,诸如什么分享心事;休息的时候,约着一起去吃饭,去逛街,去玩;讨论流行服饰;……这些作为朋友或者闺蜜之间的活动一概没有。所以,她们看似很熟,其实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
面对大家的误解,顾翘翘也不好解释,只能任由大家这么误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