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2800000617

第617章 凉意(2)

一副血污斑斑的简陋木架上,赵虎的半边脸都烂了,半边脸白骨森森、血肉模糊。身上的板甲已经被践踏得变形,衣裳上全是血。

徐二娘跪在地上,哭声好像在掏心肺一般瘆人。

旁边的军汉支支吾吾道:“一般这样的尸首看着惨,可他没遭多少罪,都是死了才成这样……战阵上人马很多,倒在地上免不了被人马践踏。”

徐二娘说不出话来,先是大哭,苦累了就在那里抽泣,后来只是呆呆地跪在那里。时间太长,腿都麻了,她也不走,更不知道走哪里去,只是茫然地耗在这里。

军汉劝了几次,劝不动。后来不知道时候走掉了。

在徐二娘心里,短短的重逢已让她动心,赵虎的相貌和为人都让她觉得是个好汉;而且这样不错的汉子还对她实在地好……不料如此突然就没了,徐二娘心里一下子被掏空了一般。

许久后,一些民夫上来抬赵虎的尸首去清理,也问了徐二娘几句,但她不吭声,他们便犹自干活了。徐二娘从地上爬了起来,差点没站稳,一撅一拐地跟着抬尸首的民夫。她也不知道跟着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后来一个文官过来了,好言问徐二娘:“赵虎是你什么人?”

徐二娘张了张嘴,愣是没能发出声音来,她现在有点身心俱废的感觉。

文官也没生气,打量了一番徐二娘的神态,依旧好言好语道:“赵虎是禁军将士,他为国效命,为收复河山浴血奋战,官家和朝廷不会忘记壮士的功劳。赵虎家眷一定会有丰厚的抚恤。”

徐二娘呆站在那里。国家也好、河山也罢,无论多高大的东西,在她心里都比不上赵虎,她只知道赵虎死了。

抚恤和好处她也不在乎,若是赵虎在……她忽然想起了之前见到赵虎时,赵虎把存在东京钱庄的军饷票据和信物给了她。

徐二娘一时间又突然大哭起来。周围的人都手足无措地看着她,不知道什么地方惹到她了。

文官小声问旁边的士卒:“怎么禁军家眷来军中了?她在哪个营,疗伤营征募的民力?”

他当下又道:“娘子看这样处理此事如何?你在哪里就先回哪里去,然后回家等着为亡者料理后事;禁军阵亡将士会由军府安排人手送回去,朝廷也会调拨丧葬费和抚恤费。”

不多时终于有人找着,是陆岚派来的人,把徐二娘先劝回去了。

陆岚一番劝说安慰,又问徐二娘,赵虎已经死了,她要不要回家乡。

徐二娘只顾伤心,一时间不知何去何从。这样回家,她不敢想象回家后该怎么度日……失去了一切,很绝望。

其实,被契丹人抢走后,她就没有了希望。但如果一直都没有希望,也就不会有绝望。

徐二娘忽然感觉自己无依无靠,万分孤单。她不想回家面对,只想逃避。想躲到一个谁也不认识她的角落里,不想面对指责,也不想被人宽慰……死得又不是她的男人,宽慰有什么用?

……

中军大营内,坐在上位的郭绍整个人都憔悴了一头。

这时,一个文官快步走了进来,先执礼,双手捧上一封书信,说道:“禀陛下,韩将军急报。”

郭绍抬起头,等卢成勇接上来。拿在手里一看,上面写着捷报的字样。

韩通从左路得到消息,整军而来。正遇到想从得胜口(西山)路线遁走的辽军,两军大战,辽军方经大战、军阵混乱,大败。

韩通部兵马比辽军少,却大获全胜;但正因人少,无法围剿辽军,虽斩获不少,却让大股辽军主力溃散向西山方向骑马逃走。

此时李处耘等部也没来得及投入西山战场。

及至傍晚,中军大营才收到李处耘的奏报。温渝河大战获胜……先是李处耘部与辽军交战,略占上风。北面罗延环部马军靠近之后,辽军主力轻装向东遁走,被李处耘部掩杀后军,损失不少。

王朴看到了奏报,急忙当众大声道:“此役,战胜者仍是大周军。”

郭绍知道他是在试图鼓舞士气。

王朴见众人反应不太热烈,又阐述道:“三处大战。幽州城步兵大战辽军突袭、西山之役、温渝河之役,都是辽军败退!”

王朴说得是事实,但郭绍还是高兴不起来。

只论战役的胜率是没有意义的。防御战胜利,没能歼灭辽军主力,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真相是周军处处被动,被袭扰了攻城士气;最重要的失利,是痛失大将、皇帝的结义兄弟!

战陨大将,会失大军之气……这也是当年史彦超被围,先帝要严令晋阳北路军救援的原因。大周第一猛将若战死,会被“夺气”;大致原因是会对军心造成心理影响。

这回也一样,皇帝的结义兄弟,一死、一重伤生死未卜,对军心影响很大。

郭绍既没有说要嘉奖李处耘,也没责怪。

王朴进言道:“辽军援军溃败,一时难以再威胁幽州。臣认为骑兵可先回大营休整;明日一早,攻城诸部照部署继续攻城。”

郭绍开口说道:“就依王使君所奏。”

枢密使王朴,才能威望是被禁军将士认可的,而且一向被皇帝倚重,生病了还要皇帝亲自寻医问药,地位可想而知。郭绍在这种时候必须维护王朴的威望。

……此前,郭绍一看到杨彪罗猛子,当时就已经醒悟了。

在这场战役中,各处场面杂乱,乱局之中仍有其本质:攻城的周军被辽军袭扰。

辽军援兵本质是一次大规模袭扰,从兵力规模上就很难真正击败郭绍麾下的周军精锐。郭绍错就错在损失了大将。

郭绍一肚子郁气,绞尽脑汁总结教训。

首先是丧失主动权,百战百胜的大周禁军,还不太适应与辽国的战争模式。辽军作战并不像诸国一样寄希望于一场决战,甚至似乎并不计较胜负。袭扰、奔跑才是他们的策略。

其次他对两个大将兄弟的伤亡无法释怀,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布局仍有疏漏。

郭绍不断翻看着地图和奏报,从头到尾仔细推论战局,情绪十分焦躁。

以往他打过很多大战,虽然也劳心劳力,但整个布局十分流畅……战争节奏在掌控之中,有种随性果断的自信,哪怕很多时候风险很大,自信也能让他奔放进取。

比如在攻灭南唐之战时,让李处耘孤军在一个偶然的战机下孤军深入,风险还是很大的;却也是奇招胆识。

而现在,失手让他失去了节奏,反而有种束手束脚的顾虑。

郭绍翻阅厚厚的幽州之战笔迹,回到了最初的战略目标:攻下幽州城。

现在,他质疑是否还能攻下幽州城。

大周军先期到达幽州城后,修围城工事就花费了半个月,然后攻城不太顺利……火炮没能有效地压制守军干扰,导致现在护城河没能快速地填平;挖地道想埋火药,却渗水。

火药必须要埋在地下并且加固密封才能产生足够的爆炸力量,毕竟黑火药是快速燃烧的原理,因为在密闭的空间气压骤然变大、压力得不到释放才会爆炸。这个郭绍很清楚,当年赵匡胤支持“二李”造反围攻晋州,挖了地道但密闭不好,结果什么用都没有。

就在这时,王朴求见入内。

王朴示意郭绍身边的侍从退避,一脸愧疚道:“老臣有负陛下信任。”

郭绍道:“做决定的人是我。”

王朴叹了一口气,沉默片刻道:“辽军援军溃败,但兵力未收到致命打击。虽然他们需要时间重新整军,但迟早还会形成袭扰威胁。”

郭绍点头,无法否定这种可能。

王朴道:“周军马军若过分向幽州城收缩聚集,辽军会控制外围活动区域,并且极可能会袭扰大周军后路粮道。所以老臣以为马军依旧要在前方展开部署,得到纵深。

幽州步军各营,得重新加固防御工事,在围城工事之外修建营寨沟墙防御,防止这回的意外再次发生……”

郭绍丢下毛笔,忽然说道:“王使君认为,照现在的形势,在辽国主力南下之前、咱们真能攻陷幽州城?”

王朴听罢脸色微微一变,没有马上答话。

沉默许久,王朴才沉声道:“陛下向来百战百胜,不少人甚至相信您是天神转世。攻幽州之前,朝廷内外都认为大周一定能收复失地,若因折损大将无功而返,恐怕舆情不利……”

不仅是天下人,王朴也有点难以接受的样子:“辽国要聚集主力,尚需时日,兵曹司卧底、枢密院细作、禁军暗哨都在敌境有所部署,咱们此时主力也未有损伤,还有时间和机会。”

郭绍道:“若是判断无法速攻下幽州城,拖延下去会加大风险。何况咱们攻城有大量步兵辎重,临时跑不掉,不能不未雨绸缪。”

王朴默然。

郭绍道:“势已不在我方,攻城难度加大,士气又受到影响,我直觉战机已经失去了。”

想着变成死尸的罗猛子、昏迷不醒的杨彪和伤亡的上千将士,他艰难地轻声道:“世间最难的事,是输得起……”

同类推荐
  • 致远天下

    致远天下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读过马尾海战的悲壮往事,读过甲午战争的致远英魂,附身的历史人物重新改写这一切,实现海军强国梦,实现亿万军迷的航母梦~~去打败法国远东舰队,蹂躏小日本的三景舰,这就是【致远天下】,描写海军架空历史小说.此事发生在平行年代,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推荐本近代架空,近代架空不好写,这本写的不错,一个朋友的书《华夏大同》,书号1046998
  •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人物封藏在字里行间,经过岁月的淘洗,历史是一场戏剧,用人和事件串联起来,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关键时刻的风云人物总能在剧情的拐点上奏出最强音。他们振臂呼喊,竭诚尽忠,冲锋陷阵,鞠躬尽瘁。
  • 高衙内在三国

    高衙内在三国

    现代型男重生到了汉末,有了一个牛逼哄哄的名字:高干,还有三个牛气冲天的身份:陈留高氏未来的家主;袁绍最宠爱的外甥;新任并州刺史。这可是如假包换的高衙内吶!生活看起来是如此美好,高干却悍然出兵抢了二表兄袁熙未过门的妻子甄洛,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到底是不爱江山爱美人?还是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的观念在作祟?或者是另有他图?蓝袍白马,背后还有美人环腰,高衙内和洛神同乘一骑私奔的滋味相当不错。可是如果身后再跟着一辆香车,车上坐着抢来的大小乔、孙尚香等人,那感觉岂不是更爽?PS:本书尽量贴近史实,因剧情需要,改了甄洛年龄,考据党勿怪!
  • 历史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没有那么简单

    连贯的历史才好玩,边看历史边发问才有意思,如果能自己给出答案那就完美了!
  • 穿越三国之吕氏天朝

    穿越三国之吕氏天朝

    穿越了,成为吕布!奸雄曹操,枭雄刘备,江东虎门孙家父子,我吕布来和你们争一争这天下……超级武将?我招一个两个就够了,不然我去哪里找对手!顶级谋士?我招一个两个也就够了,不然以后我去哪里找乐子!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意思!这事还是让老曹做吧。皇亲国戚?不稀罕。一个快要亡国的朝廷,还是让刘大耳朵去攀亲吧。传国玉玺?呃!那我就笑纳了。孙坚,我这可是为了你小命着想,你可得感谢我啊。举世皆敌,又天下无敌。我吕奉先要创那不世之天朝!破那仙武之传说……
热门推荐
  • 繁画似锦

    繁画似锦

    好吧,这就是一个逗逼画家,穿越以后面对各类奇葩,用独特的方式应对的故事。因为奇葩和独特,人家穿越都卖吃的,女主却要卖地图。人家送礼都送特产送吃食,女主送礼要送伞!伞?散!多不吉利!除了会画画,女主还会做帽子,做雨伞,烧陶瓷,组织supermodel超模大赛,四季发布炫人眼目的时装发布会。至于有没有感情戏,有!绝对有!而且绝对惊爆你的眼球!耐心看下去吧,你会看到一个新鲜的故事。
  • 拾镯记

    拾镯记

    午夜了,小翠还在浴缸里泡着,一心等着李生来洗鸳鸯浴,从十一点他惯常回家的时刻开始泡的,皮都泡出褶子来了。水已冷了,和水一起冷的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吧?身体在水中折射的角度,让小翠觉得那是与己无关的一副身躯。腹部显然是肥沃的,肥沃的只是表象。
  • 回到三国君临天下

    回到三国君临天下

    一个在上海努力奋斗的小青年在一次意外回到了动荡的东汉末年,之后,主角带着几个名将小弟,开始了他王图霸业,改变天下的梦想,成就君临天下。。。。
  • 糖果之恋:萌萌糖果屋

    糖果之恋:萌萌糖果屋

    “唔,我要次!”一个萌到爆的小女孩正在抢夺着一个非常精致小男孩手里的棒棒糖。“才不要,你都次了辣么多了,我才不要给你!”小男孩像护宝贝似得把棒棒糖护在怀里。“唔,唔,给我嘛!”小女孩眨巴着大眼萌萌哒的望着小男孩。“哼,卖萌可耻!”小男孩很不屑的瞄了一眼小女孩。“死疯子!给我。”小女孩狠狠地瞪着小男孩。“就不给,你来咬我啊!”小男孩非常欠的说。“你别以为我不敢!”小女孩生气得嘟嘟嘴,咬人神马的,爸爸妈妈经常做!这有什么不敢的!“你来,唔!”小男孩还没说完,就被小女孩狠狠得堵着了嘴,然后又在小男孩娇嫩的唇瓣狠狠得咬了一口。小女孩一把夺过棒棒糖得意洋洋的走开了。留下小男孩傻愣愣的站在原地。一吻定终身
  • 实用生活文库-居家生活智慧

    实用生活文库-居家生活智慧

    本书分舒适家居、一点即通、生活妙招三个板块,从家具布置、洗浴养生等方面向读者朋友介绍居家的生活智慧。
  • 思想的尽头

    思想的尽头

    看的见的是科学,看不见的也是科学,一切我们所忽略的理所应当事,更是更高等的科学,为什么人的眼睛能一眼看到太阳月亮上,这比光速还快的设计是谁发明的?
  • 携手乱世之萧笙沉浮

    携手乱世之萧笙沉浮

    神武大陆上著名的北国宫宴是萧子良称帝后第一场政变。这一政变使北国四官只剩下一人,主使之人是前朝太子陈广,当年的三杰夺嫡中陈氏皇族满门皆灭,陈广侥幸存活。而北国宫宴之变中,陈广再一次死里逃生并劫走宁丞相之女宁苏,而萧绾婳,北国唯一公主,也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慈月公主,她将如何化解与宁苏的恩怨,萧绾婳之母雁雪的妹妹雁青烟代替其姐沦为雁国亡国罪人,雁青烟之女壁夜阑又如何处理与北国的关系?政事不提,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要如何在这乱世之中得到成全,且看三段绝世爱恋如何携手战胜乱世。
  • 农门锦绣之商女医妃

    农门锦绣之商女医妃

    陶云鸢是一个傲娇的职场女王被一场狗血的车祸给撞到了架空古代的村姑陶云鸢身上。父母双亡,极品亲戚欺压上门家徒四壁,吃不饱穿不暖还好有三个弟妹可爱乖巧既来之则安之,职场女王要发家致富,虐渣人,学医术做菜烧饭,开店经商样样行在陶云鸢傲娇奋进的路上招惹上了一个人前冰山人后忠犬的某男陶云鸢其实是拒绝的,怎奈此男甩不掉,丢不了,放不下好吧,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收了此等妖孽。一世一双人,共创锦绣前程————————————简介无能,各位看官请观正文—————————————绝对宠文,看村姑如何逆袭为商业女王顺带拐带了冰山王爷
  • Boyhood in Norway

    Boyhood in Norw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其实是“论寒伤”。若直译过来,就是“论述寒凉(对人体的)伤害”。但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失之于狭隘,比较合乎于书中具体内容的综合认识应该是:“论述寒、凉、温、热等四时之气与时行疫疠之气等诸多病邪对人体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的伤害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机转以及如何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护理预防的一部中医药学专著。”这样表述似乎有些繁琐而累赘,但这也只是对全书知识要点的一个基本概括,其中蕴涵的医药学内容还有很多很多,远不是一二句话所能说全的。好在这已经点明了本书的主题和要旨,以后阅读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