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4400000049

第49章 巾帼女杰铸传奇(4)

“妈妈翻来覆去地想,不相信爸爸会有问题,她实在难以接受,终于鼓足勇气,去找了王明,她用共产党员的人格向组织保证,杨光华在满洲省委工作很能干,很有成就,大家也都拥护他。王明却说:‘他在满洲省委之前的工作你了解吗?他早就犯过错误了,你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不算长,要划清界限。’妈妈提出要见见孩子,王明回答:‘不要见,学习要紧还是孩子要紧?你还年轻,学习很重要嘛。’”

当年,冯咏莹见不着孩子心如刀绞,尤其到了晚间,她习惯性地伸手去轻轻地搂孩子,却搂不着,空空的。白白胖胖活泼可爱的儿子不在身边,她的心像掏空了一样,眼泪窣窣落下来。这孩子在跨越国境线时被棉被把小嘴捂得透不过气来,是死里逃生。千行万里,历尽磨难来到了莫斯科,却被一张无形的铁网死死地罩住,难以逃脱。自己和丈夫同在莫斯科,近在咫尺却仿如人间天上难相见。让儿子见到自己的父亲,让父亲看到自己亲生的儿子,给他起个名字,一家人骨肉团圆,怎么就像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即,成为了奢望呢?孩子才仅仅六个多月,还不会叫妈妈和爸爸,连个名字都没有取呀!想到这里,冯咏莹就觉得心里像灌满了铅块,堵得实在透不过气来。

莫斯科的幼儿园星罗棋布,太多了,儿子究竟被送到了哪一家幼儿园,冯咏莹人生地不熟,无从查寻。她在共产国际内部问了几个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都是不了解或不知道。

就这样,杨光华和冯咏莹唯一的孩子,从此杳无音信,下落不明。

冯咏莹被安排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八分校学习,那个年代的革命者组织观念特别强,尤其是从事过地下工作的冯咏莹更是明白其中的道理,她马上去参加野营训练,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联共党史、世界革命运动史、政治经济学、军事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中。她如饥似渴地吸吮新思想、新知识,同时她也希望借紧张繁忙的学习忘掉烦恼和忧伤。

稍有空闲,她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拿出儿子的照片仔细地看,看完后小心翼翼地藏在身上,过了会儿,再又将照片拿出来看。

放下又拾起的是儿子的照片,拾起放不下的却是对儿子无尽的思念。

又到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冯咏莹幸运地分到了一块中国月饼。她默默地将月饼掰成两半,耳边响起了杨光华的声音:“这月饼,我们就每人吃一半吧,吃梨不可以分,这月饼可以分,合在一起就是圆的呀!”杨光华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夫妻近在咫尺,却被无形的铁网隔在了两个世界,变得遥不可及。月亮都圆了,什么时候人才能团圆呢?

冯咏莹伤感的泪水,悄然地滴落在被掰开的两半月饼上。

她原想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别的什么也不再去想,可是她真的做不到。对孩子和丈夫的思念,是她心中抹不去的印痕,注定挥之不去。

正在莫斯科被迫接受隔离审查的杨光华,与世隔绝,妻子和孩子的信息他一无所知,全都蒙在鼓里。他牵挂着他走后满洲省委的工作,焦虑地惦念着一年多音信皆无的妻子和孩子。他想写信,却不被允许,他心急如焚,焦急等待,等来的却是无休止的厄运。

由于杨光华在上海中央局担任组织部长期间,对康生和王明表示过不满,康生和王明对此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康生和王明故意将杨光华隔离审查拖延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期间,杨光华反复申诉,据理抗争,不承认强加在他头上的不实罪名。尽管如此,康生和王明还是以“笔记本泄密”事件为借口,将杨光华下放到斯莫林斯克省一个偏远小镇的纺织厂做纺织工,监督劳动。

1937年,杨光华被押解回到了莫斯科,康生和王明对杨光华的********变本加厉,加之苏联肃反扩大化,杨光华被苏联内务部以奸细、间谍的罪名判处5年徒刑。惨遭5年牢狱之灾后,受尽精神和肉体摧残的杨光华,又被流放到极度寒冷和荒凉不堪的北冰洋区域服苦役。

杨光华先被发配到乌黑达列沃尔古达的铁路建筑工地干重体力活,每天挖路基、扛枕木、抬石头,吃的是最低标准的黑面包,吃不饱没有力气干活,给的黑面包就更少。这样恶性循环,致使杨光华几次晕倒。

后来,杨光华又被送到森林伐木场,浩瀚的原始大森林,居民寥寥,人烟稀少,甚至没有地名,统称伐木场。这里伐木主要靠斧头和钢锯,杨光华和一个老犯人锯一棵五六个人合抱的大树,锯完了树,他已站不起来了。下工时,两胯像脱臼似的迈不动步子,躺在工棚潮湿的木板床上,全身的肌肉如刀割针刺般疼痛。

杨光华不断地鼓励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不要倒下,不要生病,只要活着就有回到祖国的希望,就能洗清这不白之冤。

光阴荏苒,年复一年。

在苦难中煎熬的杨光华,也时常会思念妻子和从未见过面的孩子,可他觉得他和妻子、孩子分隔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第八分校学习二年后,1938年6月,冯咏莹回到了国内,辗转来到了延安。

长时间得不到杨光华的音信,杨光华生死不明,让冯咏莹感到很茫然。她听到有人说,杨光华失踪了,后来又听说杨光华已经死了,这让冯咏莹由失望变成了绝望。

冯咏莹只能开始新的生活,她在延安与汪小川结婚了,可是仅仅几年,汪小川有了新的爱人。1944年,冯咏莹与汪小川离婚。个人生活屡遭不幸、命运多舛的冯咏莹有些心灰意冷,她决定一生单身了。

1946年,冯咏莹从延安来到了哈尔滨,担任了东北烈士子弟学校校长。她把发自内心的母爱都献给了烈士遗孤,这些烈士子弟学生都亲切地称冯咏莹为冯妈妈。

1946年5月中旬,满城的丁香花如火如荼地绽放了,花红似锦,清香四溢。这时已在新四军的薛雯和同样是新四军战士的冯忆罗,从南方来到了哈尔滨,母女俩见到了已担任松江省政府主席的冯仲云。冯仲云派人找到了妹妹冯咏莹。分别了整整12年,历经战火硝烟的生死考验和天各一方的苦苦守望殷殷期盼后,一家人终于在哈尔滨团圆了。

12年前,哈尔滨乌云翻滚,暗流涌动。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和交通员薛雯夫妻双双遭到敌人通缉,急需转移。冯咏莹在哥哥的召唤下来到哈尔滨,接替了嫂子薛雯的工作。当时因情况紧急,见面匆匆,分别的话都没时间多说。一家人分成三地,天各一方,音信两茫茫。12年后,重相聚,哈尔滨已经解放,天是明朗的天,满城的丁香绚丽灿烂。冯咏莹望着12年来第一次见面的哥哥和嫂子及侄女,非常开心。她看到兄嫂已从青年变成中年,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禁不住感叹人生能有几个12年啊。兄嫂和孩子历经战火纷飞的生死劫难,又幸运地走在一起,团圆了。可是回望自己这12年,个人的情感生活,几乎是不堪回首。她的青春花蕊刚刚绽放,便遭遇了挡不住的严寒风霜的侵袭和摧残。在漫漫岁月中,她读懂了人生的无奈,也读懂了命运的多舛……

冯咏莹不愿也不敢再想下去了……

历来对妹妹分外关心的冯仲云亲切地说:“听说了你的情况,你很不容易,可是你都32岁了,总不能一直单身一个人啊!”

薛雯握住冯咏莹的手,笑着说:“妹妹,过去就过去,人生路还长着呢,咱们要往前看,我来帮助你找一位合适的对象。”

经历了第二次不幸婚姻的冯咏莹已然打算独身一生了,她深知最体贴她的哥哥和嫂子真心牵挂她的个人问题,她只能淡然地说:“随缘吧。”

热心的嫂子薛雯连续几次为妹妹牵线搭桥选择对象,冯咏莹却都没有动心,婉言推辞了。

1952年7月,担任松江省政府主席的冯仲云奉调进京,薛雯和孩子也随同移居北京。

依然单身一人的冯咏莹,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

1954年,冯咏莹出任了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

当时东北烈士纪念馆文物、展品及烈士事迹都比较匮乏,冯咏莹组织了一个专门的挖掘小组,深入到东北抗联老根据地,整理和挖掘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同时,她又派出许多同志实地采访,把英雄的感人事迹公之于众。

2013年4月,笔者在哈尔滨找到了当年曾和冯咏莹馆长工作过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原馆长、83岁的王卫东,王卫东深有感慨地说:“当年冯馆长派出了研究部研究员到辽宁、吉林征集资料、采访老同志,搞了一大批资料。比如说魏拯民、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陈瀚章等著名烈士的事迹,都是在这个时候撰写完的。老同志的回忆录,搞了十多本子300万字,两台打字机,从1957年开始打字,天天打,打了半年。这些烈士的事迹由东北烈士纪念馆出版,填补了空白,我认为这是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任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加量,还曾专程去武汉看望过老馆长冯咏莹。2013年4月,刘加量对笔者说:“冯咏莹1954年到1961年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当馆长,6年多的时间,开创性地进行工作。1934年时,她曾经是满洲省委交通员,所以她把这视为第二故乡,她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忘我地工作的。这6年多的建树,为东北烈士纪念馆后来成为示范性展馆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作为老党员老革命的冯咏莹对工作呕心沥血,对同志充满亲情,她带着抗联老战士看病,为抗联老战士热心做红娘,帮助他们建立幸福的家庭。

当冯咏莹看到别人婚姻美满的时候,在欣慰之余,也会回忆自己的情感历程,初恋初婚的感觉,她是难以忘怀的。

思念犹如一根长长的丝线,扯不断,理不乱,却常常萦绕在她的心头。

同类推荐
  • 衣食大义

    衣食大义

    《衣食大义》:食衣住行,各有门道,中国五千年礼仪制度传承下来,攒下不少花活儿。汪朗检索自己的知识库,引经据典,《衣食大义》集成数十篇关于食衣住行的散文随笔,趣谈先人们的文化和智慧,重拾远逝的礼仪风俗,让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再现灵光。
  • 田园之外

    田园之外

    黛色的山峦由西向东起起伏伏,状若雄鸡、状若麦垛、状若神女、状若大仙……但凡想象力能够触及,就可以给南山一个形象的譬喻。远岫含烟,近岚拢翠,日出日落间,南山亘古不变……
  • 我是老三届:60年代的青春记忆

    我是老三届:60年代的青春记忆

    本书以70年代知青的爱情和劳动生活切入,以大散文笔法,回忆了作者当知青八年的艰难经历。对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与事做了全新角度的描述,注重真实细节。回忆中所涉及的那个时代的知青之恋,极有特色,充满真诚,作品以非虚构的笔法再现真实情景,记录了知青一代坎坷、执着的感情经历。本书在展示知青一代沉重的生命足迹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一代人纯真、向上的精神世界。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解密中国大案肆

    解密中国大案肆

    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热门推荐
  • 昨日已随风之年少无知

    昨日已随风之年少无知

    “只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只可惜生命是必须妥协。”年少无知太仓促。太多错过的人,太多做错的事。总渴望自己的生活惊险刺激波澜壮阔,可往往脆弱的经不起一点点风吹草动。因为没有所以去争取;因为失去所以去折腾。即使不会有好的结果。陈哼说:“我只是想让爱我和我爱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 还好遇见你们

    还好遇见你们

    她是冰山女王,世界首富,有一种触摸不既的。她是粉色的代言,身边全是粉红色,一种暖暖的感觉。她是妖魅的化身,似是仙子的化身。在他们的世界里出现了她们。变了。。。。。。
  • 天峫神兵

    天峫神兵

    天劫将至,最后居然是一场阴谋!尚重天上,南宫家废物南宫诀羽之子--南宫林诺,被天邪附体,成为一代邪神,由于从小没有见过父母,所以天生寡言,为了在这个世界上能生存下去,所以学会了生存之道,在这个世界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征程!
  • 愿尘

    愿尘

    有些人的江湖是快意恩仇的潇洒一笑;有些人的江湖是你侬我侬的花田月下;有些人的江湖是义薄云天的兄弟情深;而远尘的江湖,却是一条长得没有尽头的道路……
  • 最强侠盗混都市

    最强侠盗混都市

    看在两千块钱的好处费上,陆宁帮美女总裁宋楚词夺回被抢走的包包后,这个冷艳逼人的小丫头片子,不但想赖债,还诬蔑他跟小偷一伙的,真是岂有此理,要不给她个终生难忘的教训——天理何在?陆宁却不知道,就因为这两千块钱,他被卷进了一场大阴谋中,成为一名当世最苦比的护花使者。
  • 逗猫惹草之宝贝夫君

    逗猫惹草之宝贝夫君

    这年头,赶上穿越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遇到帅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遇到五个六个帅哥更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谁叫俺是女猪脚呢?俺还遇到了藏獒的呢,什么?它居然赶潮流玩女扮男装?还勾搭上了狗帅哥?老娘跟你讲,要是你那男的不是你所说的那么帅,我一定让你的孩子变成孤儿或者流浪狗!哼哼!
  • 今生脉

    今生脉

    为了增强代入感,以第一人称来写。主角强,男女双强,1v1,HE。概介:重修,前世记忆被抹去,因特殊原因最终被保留了灵魂,但事实一个极其冷酷的杀手走上了一条略小白的金盆洗手道路,此路很漫长。感情戏也很长,主剧情,绝对爽文!(避雷针:主角不弱,为女主,没有小白花情节,是很干练的人,且杀人如麻,不苏不腐。没有黄爆情节,但也不是清水。)小九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不坑,会很认真对待,更新时间文内ps述,希望不盗,如果一定要隔三章盗TvT
  • 猎魔巫尸

    猎魔巫尸

    “我本狂人,不管在哪,我自有我活法,你若想要我死,很抱歉,你死定了。”——洛楼邪
  • 花语曼珠沙华壹

    花语曼珠沙华壹

    看似平静的银月王朝暗处却是风起云涌,各族势力窥觐着王朝的财富和实力,虽然皇帝已经力挽狂澜,但依旧无法阻止它的没落,王朝的命运何去何从?......
  • 校草的秘密恋人

    校草的秘密恋人

    美丽的蝶恋花,蝶儿恋花美,花却随春去春回;蝶儿为花醉,花心亦盼随蝶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