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1900000020

第20章 我的新疆石油情愫

赵白

艰难求学路

我生于乱世之秋的1923年,家乡是伊水之滨的河南嵩县,这里世代名人辈出,物产丰盈,堪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中原大地上一块颇具影响的圣地。

受先辈求学报国的影响,我自小苦读私塾,学习成绩优异。抗战期间,河南大学西迁到我县,我考上了河大附属高中。河大师资力量虽雄厚,但由于抗战迁徙,学生较少,许多教授都下到附属中学教课。附中数、理、化等学科,都用的河大图书馆的英文原版书籍作教材。所以三年毕业时,我不但是理科尖子,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高中毕业那年,嵩县成了日寇占领区,河南大学西迁宝鸡。为躲避战火,我与家人逃往洛宁县。后战事缓和,我们回乡。抗战胜利后,河大虽然迁回开封,但内战开始,豫东战事不停,我也无法回河大考学。

1947年,我与高中同学从河南嵩县赶到西安考学,时逢国民党胡宗南军队进攻革命圣地延安。西安满街大兵,吃住困难,考学未成,我俩坐破旧的班车,又一路向西颠簸,越华家岭、过平凉,到了兰州。在我刚刚考上北师院(即西迁到兰州的北师大)化学科的同时,因战乱,家庭学费来源断绝。我当时身着一身单衣,背着几本考学参考书,再无其他衣物和盘缠,真是穷困潦倒极了。恰好这时新疆学院到兰州招生,对考上的学生公费就读,管吃、穿、住和教材与讲义,我就又顺利地考取了新疆学院。与一帮学生,搭乘国民党西北行辕的运粮车,从兰州一路风餐露宿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

在新疆学院,我除了攻读教育专业外,并开始学习维语,想方设法接近民族同学、民族老师以及院内民族职工,这就是我民族情怀的开始。这一民族情,也为我后来的石油生涯平添了难以言述的欢乐色彩,一直延续到今天。

新疆学院后边有一片树林,并有几间苏式洋房,挂的牌子是“新疆地质研究所”。课余或饭后散步,我时常围着它转,后来遇到了黄汲清、谢家荣等当时国内赫赫有名的地质界老前辈,一交谈,大家彼此很投缘。因为当时在迪化,除了当兵的外,很少遇到内地人,此时大家在关外相遇,虽不认识,却都很高兴。“独山子”地名、“独山子有石油”、“民族人称为‘玛依塔柯’”,这些都是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在独山子一带从事石油地质勘探与考察,因为那一带有石油,特别是独山子山前地面可挖坑采油。这是我所接触到的独山子最早的信息。

可能世间万物皆有缘,没想到新疆一解放,我由新疆学院参军到军区俄文学校,再转业到中苏石油公司地调处,从此与独山子,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进独山子

1949年初冬,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夫人王季青作为解放军军管会代表接管了新疆学院。她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认为我能说几句维语,又能说英语,叫我如实写了自己的历史,经审查,发展我为共青团员,并选我当了学生会主席。后来,新疆学院改民族学院,我受军管会的安排,带了一部分同学到北门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参了军。当时刚刚解放的新疆,为发展落后的经济,正与苏联政府合营成立了几个大的股份公司,如石油、金属、民航等公司,各公司都急需俄文翻译,因而步校成立了俄文大队,后改为俄文学校。校长是王季青,教师都是苏联人,我担任助教。因为当时苏联人的第一外语是英语,所以大家都认为,学过英语的学俄语快,所以我学了三个月俄语后,就让我既当助教又当翻译,全力辅导学生学俄语。

1952年春,在中苏石油公司中方经理钱萍到俄文学校作动员报告后不久,我告别了短暂的军旅生涯,主动报名转业来到中苏石油公司所在地独山子。从此,我就踏进了石油工业的大门,先是在地调处给第一任处长余萍当了翻译。记得报到时,余萍率直地对我说:“我需要一个翻译,给我当翻译吧。我看过你的档案,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好翻译。苏方人员不愿看到一个军人在办公室走来走去,我已叫人事处先给你领了一套服装,脱去军衣开始上班吧!”

当时的翻译是口译、笔译同时上,我毕竟初来乍到,不懂石油专业,在钻井机械、器材供应、地质物探、汽车零件、财务计划这些专业术语一齐涌来的情况下,我一无专业字典、二无专业书籍,一下子翻不出来,让我陷入窘境。于是,我就如饥似渴地向专家们学习求教。三个月后,我终于从困难中解脱了出来,能流利口译专家们的工作指示和技术要求,并能准确笔译俄文地质勘探资料,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正在我翻译工作刚刚打开工作局面的时候,一天,余萍处长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对我说:“赵白,我留不住你了,苏方要给我们培养石油地质人员,条件是既有文化还要懂俄语的人员,我考虑过了,只有你的条件是最好的,虽然可惜,但我很高兴,去学地质吧!比起缺翻译,我们更缺的是石油地质专业人员!”就这样,1953年初,在做了一年翻译工作后,我又开始步入了石油勘探的道路,从此走戈壁、穿沙漠,为石油勘探奋斗到光荣退休。

转战准噶尔

我到野外地质队后,首先被派往吐谷鲁—玛纳斯地质详查队当采集员,在塔西河的山前丘陵一带作石油地质填图。队长是苏联专家,叫乌沙诺夫,是一个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当过兵,战后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在国内工作4年的年轻石油勘探专家。他对我非常好,工作上严格要求我,业务和技术上耐心教导我,使我进步很快。由于我能说几句维语和哈语,常和转场到山前平原上放牧的哈萨克族牧民拉家常,与他们在感情上很贴近。记得有一次,他们在塔西河东岸台阶的大草坪上举行阿肯弹唱会,纪念他们的民族英雄阿布赉汗,周围十里八乡的牧民都赶了来,弹唱会上杀牛宰羊,大摆宴席,好不热闹。我们当时外出勘探,骑的曾是国民党骑兵留下的一匹军马,我们被邀请了去,美美地吃了一顿手抓羊肉,接着是哈萨克传统竞技项目“姑娘追”,我当时骑着军马被邀请参加比赛,在我的诗集《路旁小草》里有一首打油诗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哈族姑娘来挑战,吾硬头皮催马前。

相视一笑双骏飞,突觉头顶鞭影转。

军马虽壮骑术差,她坐牧驹驰骋欢。

善意予客留脸面,头背免挨羞耻鞭。

在我们帐篷附近,有一个放羊的哈萨克族老大爷,用大布裹着脚,没有鞋穿。我看着心里不好受,就毫不犹豫地把我穿的一双半新不旧的苏式皮鞋脱给他,他再三感谢我。回帐篷后,我又找出了一双旧皮鞋穿上了。那时,我们每天早饭后都要带着干粮骑马外出填图,找露头好的地段,按测量图等线,选地质点描述,天黑才返回。后来我们每天一出工,他就经常给我们照看帐篷。夏天,他时常沿河沟放羊,每次见到我们总是笑着喊“加克斯吗!”,并用一手拂胸作见面礼。

在吐谷鲁河谷,逢到他们春秋转场时,彼此都要热情地打招呼:“加克斯吗!”笑迎对方,我常应邀到他们的毡房喝奶茶。

1954年年底,中苏石油公司交回中方,改称新疆石油公司。1955年开春,我被任命为南黑油山地质详测队队长。当时需要在覆盖区即红山嘴公路两侧挖不少探坑,以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当时用了一部分临时工。特别是从吐鲁番来了一个维吾尔族青年,此人忠诚老实,干活很卖力,我在与不在,他都不停地挖坑,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活。另外还有两个甘肃工人,却非常糟糕,我在他们干,我一走,他们就躺在沟中抽烟休息。当然,我发给那个维吾尔族青年的钱,自然也就比那俩人多几倍。1956年开春,这个维吾尔族小伙儿又从吐鲁番来到明园,找到我,我很同情他,想让他挣几个钱养家糊口,就把他介绍给地震队。地震队队长听我说这个维吾尔族小伙子很能干,又听话,当场高兴地接收了他。此后,我和这个维吾尔族小伙儿虽未再见面,但他忠诚老实,肯卖力气干活的憨厚朴实样儿,让我一生难忘。我相信,好人一定会得好报的,愿他一家人幸福安康。

50年代中期,在乌尔禾一带勘探,我们开始住狼洞,所谓狼洞,就是放羊的哈族牧民为避免风吹雨淋,在一些丘陵山坡下挖的小窑洞。空着时狼也来住,我们有手电筒,狼是不敢靠近的。为了研究丘陵地伏的沉积岩与构造,我们搬家到乌伦谷河南岸,在这里可以南下到三个泉观察地质现象。乌伦古河水清树多,但是蚊虫也多得无法想象,特别是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嗡嗡叫的蚊子,几乎遮蔽了夕阳。为了躲避蚊子,我们往往很早收工,倒杯水钻到蚊帐中,一夜便不再出来。如果你出帐解手,帐内一进蚊子,那你一夜就别想睡觉,要不停地打蚊子,有些队员干脆就小便到自己床下。我曾在《浩瀚油海写人生》一书中写过一段蚊帐内抽烟看蚊子的打油诗,聊以自乐。即:

烟是云,

蚊是鹤。

仙鹤云中来去飞,

云雾袅绕醉仙鹤。

多么好的仙境呀!人生活在艰难中,应当有一些浪漫色彩,让人活得有精神,有梦想,有追求。

河岸边的青草长得十分茂盛,牧民的羊群也很多。有位哈萨克族老大爷骑着马,头戴大皮帽,身穿老羊皮袄,脚穿毛皮筒,悠闲地放着羊。老人的穿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防蚊虫叮咬啊!我们赶快也头戴皮帽,眼戴风镜,脖围白毛巾,身穿几条裤子,脚穿牛皮鞋,终于躲过了一场蚊虫叮咬的灾难。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仍然让人百感交集。后来我们转战到克拉美丽,同样也遇到类似情况,不过我们已经有了防蚊的经验,不会再吃那个苦头了。

1958年,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研究所时,我还研究过独山子构造,并写文章提议钻探独山子背斜北部断裂带下盘,寻找高产井,当时还真的钻出了两口高产井。

我今年已经87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读书看报不用戴眼镜,走起路来挺胸迈步。有人说我是老小伙,我说我是苏轼笔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我还能“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这都是被大漠风沙炼成的硬朗身心,争取活到百岁有什么不可以呢?

2009年12月19日

(作者系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

同类推荐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
热门推荐
  • 嗜杀战将

    嗜杀战将

    有趣但可能引起尔等的不适一个修行之人的故事
  • 青春,何解释

    青春,何解释

    她,善言语,喜欢写小说,沉溺在自己的世界。她的闺蜜,善于表达,侃侃而谈。也有个,俗称’差优生‘的男孩,穿梭其中。本故事围绕三个孩子的青春生活来叙述!
  • 复仇公主之奇思妙想

    复仇公主之奇思妙想

    面对挫折,她爬起来,面对失败,她爬起来,然而,面对背叛,她觉得自己很傻,她已经沉迷在自己的梦里了!
  • 就正录

    就正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踏天武仙

    踏天武仙

    与天下争锋,不过是想活得精彩;为红颜流血,不过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男人;为武道献身,不过是想长生不死。七尺身躯,铁血男儿,战于疆场,睡卧美人,皇图霸业,谈笑间,已然在手,武道之仙,即便踏天,风云我辈,在所不惜!
  • 我的限穿生涯

    我的限穿生涯

    本书就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万恶穿越!各种地图可以有,但是侧重点为一些事件,覆盖一个时代的很少。
  • 黑与紫的光影

    黑与紫的光影

    1、这里是新人,文笔不好还请多多包涵2、不会坑掉但是更新也不会太快...3、完全崩坏的mugen世界观请注意,同样有些崩坏的东方设定请注意4、主体情节还是在幻想乡【扶额】5、自立人物啊,各种补习啊(本体休学中),事情略多,预定周更但实际更新时间不是很确定....⑥、有不知从何而来的设定和意味不明cp⑨、本小姐最强!⑩、是这样~吗?是这样的,嗯因为12月大概就要回学校了【←混蛋这不就是去参加期末考试吗】所以在补习,请不要在意停更状态【墙角碎碎念】
  • 冰山法医:溺宠律政佳人

    冰山法医:溺宠律政佳人

    萝莉脸女王心的大律师云楚璃色胆包天,扑了身价千亿的冰山男神萧霖笙!“萧总,人家胸口闷,你来摸摸呗……”“萧总,人家姨妈痛,你给看看呗……”“萧大总裁,人家浑身痒,衣服已经脱好,你来治治呗……”“够了!”某男嘴角抽搐:“我是解剖尸体的法医,不是妇科!”“萧医生……人家想给你生包子……”某女噘嘴,臭不要脸的继续嚷嚷。“这个可以有!”某男一本正经开始解皮带:“本大夫兼职兽(禽)医(兽),专治不孕不育!”
  • 日语零起点拿起就会说

    日语零起点拿起就会说

    学好一门外语,就是掌握一门技能。但如何才算是掌握了这门技能呢?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只有学有所用、能够流畅地用外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才算是学好了这门外语。
  • exo我在等你

    exo我在等你

    十二个美少年组合,exo,两个美少女组合,R.G,他们一起玩,工作,慢慢的,爱情的小芽,在慢慢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