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中了范长山的心病,他赶紧问道:“请问先生,这有什么方法解救?”
吴登瀛道:“其实这也并没多大的难处,只要把你家的茅缸移到前面来,加上地钉,财产就有保障,日子就会好了。”
当地人总是习惯把大沙缸埋在自家屋后,正面用苇箔遮挡一下,其余地方用苇箔围起来,这样就成了自家解手的地方。
范长山感到有意思,连忙追问:“移到什么地方?”
吴登瀛站起身,认准了范家房子的巽位,走到那里用脚朝地上点了一下:“就埋在这里。按我的方法去做,要不了多长时间,你们两家的情况就会颠倒过来。”
范长山对过路先生感激不尽,见他要走,道:“感谢先生的指点,实在无以为报,家里还有一只老鸭,就请先生把它带着吧。”
范家的鸭子养了好几年了,就靠它下蛋去换点油盐之类的东西。平时孩子就是追着玩都不让。
吴登瀛道:“你的一片心意我已心领了,带着鸭子走路很为不便。我要叮嘱你,无论如何要保住这只鸭子,将来对你会有莫大的好处。”
范长山道:“请问先生,有些什么好处?”
“这个……到了时候你自然就会知道,千万不要忘了我的话。”说完,辞别了范长山夫妇。
吴登瀛提前一天出来,原本就有微服私访的意思。一路上,就这么走走停停,也确实了解了不少当地的风俗风情。看到老百姓们大多很穷,心里很有点不是滋味。到了天晚,找了一户人家歇下。第二天早晨上了路,走了一个多时辰,离沈家荡还有老远,就听到吹吹打打的声音。不用问路,吴登瀛循声到了沈家。
沈家来了许多客人,热闹非凡。院子里搭了个大敞篷,整整齐齐摆了三十六张八仙桌,每张桌子四周都坐满了客人,只有主席的位置还虚着——那是留给知县大人的。
听说知县也来做客,不少客人翘首以待,都想早点一睹这位大人的风采。
有人在讲吴知县破案的故事,引得不少人去听。
这讲故事的人嘴唇薄薄的,精神焕发,说得眉飞色舞,很为精彩。讲到最后,他发表看法道:“吴知县就是现如今的活诸葛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不然,那埋在淤泥里的骷髅,怎么会一下子就被看到了呢?还有,那位老阴阳先生能够看到桥桩下面是磨盘地,那就已经不错了,可他在吴知县面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风,自愧不如……”
“吴知县长得什么样子呀?”
听有人探问知县的模样,薄嘴唇更是来了精神,他活灵活现地说:“吴知县长得自然是仪表堂堂,一表人才,特别是那双眼睛,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
听了这人讲的故事,众人都迫切地想看看知县大人的模样,可是等了好久,都未见到他的影子。
不知什么时候,主席的位置却被一个不显眼的人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