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方原本想在这里休息几天,等精神复原了就回去。他常听爹说,一家医术毕竟有限,倘若代代相沿,一定会有缺失,不消多长时间就会枯竭。只有不断汲取他家之长,才能使自家医术发扬光大起来。他爹原来打算把他送到金陵的一家名医那里,好好地学上三年五载。现在看到汤郎中替人看病有些手段,心想无论到哪里,只要能够学到真才实学都是一样,就耐下心来暗中跟汤郎中学些本领。
一日,汤郎中出诊回来,沈方发现他愁眉不展,时常长吁短叹,心中颇为不解,忍不住问了一句:“老爹,您老怎么啦?”
汤郎中长叹了一声道:“唉——,我的一个挚友的儿子肺上生了白泡!我虽然能够诊断出来,可是苦于没有良方治疗。老友现在将一切希望全部放在我的身上,我却拿不出一点章程,因此烦恼。”
人的肺上若是长了脓疱,开始时本人浑然不觉,到了后来,肺部溃烂,病人就会在难耐的痛苦中死亡。沈方想起家藏的医案中有过治疗这种疾病的记载。就对汤郎中道:“如果以梨当饭,或许能够治疗这种疾病。”
“可以一试!” 汤郎中听了这话,精神为之一振,随即惊讶起来:“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小小的年纪,怎么知道这等疑难病症的治疗秘方?”
沈方就把前后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汤老先生叹道:“原来你也出身于杏林之家,早就该看出来了!想不到小小年岁,吃了这么一番辛苦,还能有这样的胸襟,真是难得。”
汤郎中得了沈方的秘方,赶紧到老友家里依法行事。山东不少地方就是梨乡,买了成筐成箩的梨子回来。老友的儿子吃了许多,过了一些日子,感到有了明显效果,干脆谢绝了人间烟火,只吃梨子度日。后来汤郎中又将梨子榨下汁水,加上瓜蒌、川贝之类草药,用文火熬成膏子,叫它做“雪梨膏”,让他想起来就吃,吃得越多越好。好友的儿子自然言听计从,这样,病愈的速度就更加快了。两个多月以后,老友的儿子完全康复。这天,一趟人敲锣打鼓,抬了一块横匾,上书“妙手回春”几个烫金大字,热热闹闹地送到“济和堂”门前。
汤郎中对沈方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对沈方道:“娃娃呀,这块匾我确实是愧领了呀。你如今已离家将近一年,家里的人一定是急坏了,我这里给你一些银两,看有向南的车船就跟人家回去吧。”
沈方道:“我这次遭受劫难,曲曲折折地来到你老人家身边,这也是一种缘份,大老远的来往也不方便,愿拜您老人家为师,学习有成了再回家也不为迟。”
就这样,沈方正式拜汤郎中为师。汤郎中倾其平生所学,悉心相授。在山东三年,沈方尽得汤家真传,汤郎中就把他赶回家了。
听沈方讲了这次的经历,吴登瀛道:“沈相公虽然受了一番惊吓,吃了一番辛苦,然而回来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娇妻抚慰,也就是苦尽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