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气得直喘,拎着大茂子的耳朵找到长山,数落道:“你这个儿子,天生是种田的材料,不要再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了!干脆把他领回家去,叫他到田里去干一些活儿,即使重活干不了,背只粪兜到外面去拾粪不能吗!”
听了这一番话语,范长山气馁起来,可是在他的心目中,知县老爷就是一个活神仙,他的话不能不听。就赔着笑脸道:“好先生,您老千万别生气,他这个孩子,随便念得好坏都不怪您,只要您老人家能让他占一个坐位,学得好与赖我都不吭声好了。”
先生看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不再说什么。
可是大茂子觉得自己读不出书来愧对爹娘,也不想继续读下去了。
这天,爹妈以为大茂子去了塾馆,先生以为他尚在家里。实际上,他到了时候不能留在家中,可是又怕进塾馆见到先生。一早离家后,两腿无力,双目无神,沿着道路漫无目的朝前走。傍午时分,已经到了县城。
街道上店铺栉比鳞次,人群来来往往,大茂子感到很新奇。他无意识地到处走,不经心地随处看,不觉来到登瀛桥上。
倚在栏杆上,大茂子环顾四周,一片茫然。望望桥下的流水,摇了摇头。他觉得已经无路可走,就跨过大桥栏杆,打算跳下河去。
大茂子一条腿已经悬空。忽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将他拽住:“小哥哥,年纪轻轻的怎么就不想活了?”
大茂子不回答,继续想朝河里跳。无奈老人拽得太紧,任凭怎样使力都没法跳下去。
大茂子哭着道:“老爷爷,我不是念书的料,先生教的字念来念去认不识,我不想再活了!”
老人道:“哪有认不识字就寻死的道理?我这里有支笔,你张开嘴来吮一下,把墨汁吮进肚子里,以后识字念书就不难啦。”
老人说完,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支毛笔来——笔端已经蘸满墨汁,黑乎乎的——一直送到大茂子面前。
只要能把书念出来,吮一口墨汁有何妨碍?大茂子一把接过来放进嘴里狠狠吮了一口。他咂了咂嘴,忽然觉得眼前金光一闪,头脑炸了一下,当即变得无限清新,先生教过的字一个一个跳到眼前都能认出来了!
大茂子想道声谢,可是扭头一看,老爷爷不见了。再看看手中的毛笔,也已经不翼而飞。这时耳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快点回家吧,孩子!”
自此以后,大茂子就像换了个人,所有的功课,都学得滚瓜烂熟。有人说,那老人就是成了桥神的汤老师傅,知道是吴知县要他读书,特地出来点化于他。后来大茂子连中三元,成了盐渎县自古以来唯一的状元。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让李泗送走了范长山,吴登瀛决定到外面散散心。
顺着街巷向北走,出了城门,他来到了北郊。
忽然,他听到一阵孩子们吵吵嚷嚷的声音。循声过去到了一处塾馆,一趟孩子正在外面尽情地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