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41100000048

第48章 弟弟的厄运(12)

有头部很尖的一种,我们家乡叫“梭蚂角”,多为绿色的,身体细长,雌的有七八厘米长,雄的又细又小,只有四五厘米,雄、雌不成比例。家乡有个歇后语“梭蚂角戴笔帽——尖头户”,就是说的这东西。以前我一直认为这虫子是“螽斯衍庆”的“螽斯”,查一下才知道,不是,与螽斯同纲同目不同科,“梭蚂角”只是一种尖头的蝗虫。这尖头蚂蚱是我小时候捕食的重点对象,当然是捕母的,公的太小,不值当的捕。也是到深秋,母的肚子里有子儿但还没下子儿的时候是最佳捕食时间。

田野食趣

小时候常干一些在坡野里的小营生,诸如割草、拾柴、看庄稼、拾穗、倒地瓜等等。这些活都没有定额,干多干少都行,在坡里有的是玩的时间。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玩各种把戏,其中一项是弄吃的。

野锅子

我们常凑在一起烧东西吃。大家拾些柴草,点起火堆,像篝火一样。烧的东西有地瓜、豆荚、花生、苞米等等。烧熟了,各人争着吃,一个个吃得满嘴满脸满手乌黑乌黑的。其实也不是因为饿,主要是一种童趣使然。

我们渐渐学会了一种“野锅子”的做法。先在地上挖一个椭圆形的窝子,在两端各挖一条沟,然后用干土填平,在干土上盖一层湿润的土,打实,再从两端把干土掏出来,上面的被打硬的湿土就成了悬空的“锅”了。把要弄熟的东西放在“锅”里,一般是放地瓜,有土豆、苞米放上也很好。放好东西了,就用土埋起来,埋得像个小坟一样。再就是烧火了,点着火从一头的沟里送进“灶膛”,把另一头的沟用湿土做成烟囱样,出烟。就这样,烧好一会儿,估计熟了,就把盖的土除掉。那在“锅”里烧出的地瓜,吃起来真不逊色于今天城市街上的烤地瓜。

“烟攸”与“瓜蒌”

小时候我经常挎个篓子,带把镰刀,到坡里去割草,家里养着驴,那驴爱吃我割的草。割草是个累营生,却也有它的乐趣。当在草丛间碰到好吃的东西的时候,那乐趣就来了。

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我虽在初中时学过“植物”课,但那课本太简单,没有植物分类知识,以后,我也没读过《植物分类学》一类的书,所以对许多植物的学名不甚了了,本节和下面几节提到的一些植物名,只是些家乡的俗称。

割着割着草,突然惊叫一声,“啊!”前面有棵“烟攸”!只见小树形的棵子上,满是紫莹莹的小浆果,那圆圆的颗粒,比樱桃粒小点,比豌豆粒大点,紫得都发黑了。摘下几颗填到嘴里,一咬,伴有特殊芳香的甜汁溢满齿颊,味道好极了!边摘边吃,我来了个“一光政策”,直到全部“吃光”才歇手。看看手指,已是紫的了,吐口唾沫,也湛紫湛紫的。

以后我再没见过这种植物,可老想着那甜甜的紫色浆果,故乡的草丛中还有“烟攸”吗?

在草丛里另一种快我朵颐的东西,是“瓜蒌”。很明显,家乡草间这种“瓜蒌”不是真正的“瓜蒌”。真正的叫这个名字的植物我见过,结的那果是卵圆形的,像个小瓜,学名又叫“栝楼”,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我这里说的“瓜蒌”,果中间粗两头尖,有四五厘米长,像小纺锤。那植株像小灌木,20来厘米高,开小白花,花谢了,就有小纺锤形的果子留在枝上,渐渐长大。趁它还不老时摘下来吃,有种特别的甜味,很好吃。一摘下来,果蒂的断面有牛奶状的汁液渗出来,一咬那梭形果,白汁会随嘴淌。这果实若没有人摘,到深秋,干了,就会自动爆裂开来,把种子弹出来,像蒲公英似的,每粒种子都有把白色的小伞,带着种子随风飘洒,去寻找新的繁衍地去了。

“茅根”和“咕荻”

查《辞海》可知,“茅根”是茅草的根茎,“茅草”是俗称,学名叫“白茅”,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很长的根状茎,名“茅根”,富含糖分,可制糖、可酿酒、可作药物,药名就叫“茅根”。花穗有长长的柔毛,银白色。

我小时候在坡野里自采自食打牙祭的“茅根”,正是这种植物的根茎。茅草在我们那里很多,是侵占农田、侵犯庄稼的“害草”,乡亲们经常要专门拿出工夫来刨这种东西。大人们刨出一团团的茅根,这下得了我们的劲了,我们孩子们就挑那粗的水多的吃。这茅根像妇女织毛衣的针那么粗,有节,白白的。说是茅“根”,其实是“茎”,节间长着的细丝丝才是根。我们把这东西放在嘴里嚼,甜甜的,像吸糖水。那时的孩子,很少捞着糖吃,嚼这茅根,就部分地打了馋糖的“馋虫”了。

《辞海》上说嫩穗叫“茅针”,我们不叫这个名字,叫“咕荻”。这东西尖尖的,确实像针。小心地把它拔出来,嚼嚼咽下去,不用像嚼茅根那样吐渣。这东西不如茅根甜,口感却比茅草根好,我们很喜欢吃这东西。不过,吃“咕获”的时间不很长,往往是再想吃时,它已老了,没有甜味白白嚼一嘴渣滓了。没有被拔着吃了的,过些天就抽出穗来,再过些日子,就显出闪着亮光的银白色来,风一吹,一片银浪,十分壮观。成语“如火如荼”的“荼”,就是指这银光闪闪的茅草缨。

米布袋,面布袋

前几年在北京吃“小肥羊”火锅,见那“锅底料”中有几条肉质的根状物,铅笔那么粗,10多厘米长。一看那东西,我马上想起儿时在故乡坡野里挖着吃的“米布袋”、“面布袋”,我怀疑火锅里这根状物就是。

不知这种植物属什么目什么种,总之有点像胡萝卜的特点:把一条粗粗的根竖直地扎在地下,地面上生出一丛叶梗,椭圆形的小叶两两对生排列在叶梗两边。分两种,一种叶面光滑有光泽,我们叫“米布袋”;一种叶面不光滑,无光泽,布满白色的细毛,我们叫这一种“面布袋”。这两种,除叶面的这点区别外,再没有区别,都在叶梗中间长出两三根花梗来,开紫色小花,花谢了,结出小荚来。荚长一厘米多,圆滚滚的,从外面很清楚地可以看到排成一行的种子。也许是这荚像装满米面的布袋子,才有了“米布袋”、“面布袋”这俗名。

我们才不管它什么“布袋”呢,我们感兴趣的是藏在地下的那条小萝卜似的根。那根,挖出来,洗净,吃起来面面的,甜丝丝的,口感好,味道好。几十年不见这东西了,还想着它,想着它的样儿,想着它的味儿。

(2006年3月于北京万科星园)

饥饿年代的大学生

《********》2010年第7期上有篇肖磊写的文章,文中写1959—1961年“************”期间山东省“非正常死亡”31⒐9万人,并说“全省各地,特别是灾害重点县,均发生过人相食的事件”。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那个可怕的饥饿年代。

那个年代我正在曲阜师范学院(今曲阜师范大学)上学,我亲尝了大学生挨饿的滋味,也目睹了在饥饿中的众生相,至今想起来,心里还酸酸的。

我是1958年秋季入校的。那时广大农村都在吃食堂,放开肚皮吃,过着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生活。我们师范学院学生更是管饱,而且吃得还不错。可是不到一学期,就每况愈下了,渐渐地,一些到餐厅晚的就没有饭可吃了。于是,同学们一到开饭时便提前来到餐厅,饭一抬出来,就一窝风似的拥过去抢饭。有一天,餐厅里的学生已经聚满了,一个个手拿碗筷叮叮当当地敲着,眼瞅着那通向伙房的门。终于伙房师傅用大笸箩把热气蒸腾的米饭抬出来了,学生欢呼着尖叫着“呼”的一声拥上去。只见最前面的一个同学被后面的人拥倒,两手带胳膊一下子插进了米饭里,烫得“嗷嗷”大叫。可是他背上压了一层层人,手臂拔不出来。好一会儿那同学才被人拉起来,两手两臂通红通红的,像烫熟了似的。这是我亲见的一幕,直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的。

过了春节,1959年春天,就开始吃定量了。我记得好像是男生每人每月30斤,女生是26斤。当时我们正当年,正是能吃饭的时候,30斤哪能吃饱?每顿吃下那定量,就没有饱的感觉,继续处于饥饿状态,再一活动,就觉腹内空空的了,很多同学饿得不去上课了。后来学校发现了这一情况,就采取了措施:蒸发糕给学生吃。所谓“发糕”,是在苞米面里加上发酵粉,多加水,蒸出来比正常的窝窝头体积大两三倍。一开始,这种增积食品很受我们欢迎,起码当时觉得吃饱了。不过不顶饿,不到半头晌就肚子“咕咕”叫了。

吃了一段时间发糕,以后就不再吃了,大概是觉得这种自欺欺人的法子不是个长法。有一天,突然开全校师生大会,师生们在操场里坐好,一位姓张的副书记讲话了:“老师们,共,同学们,这个共,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共,东北支援了我们两车皮高粱米,共,从现在我们就吃,共,吃高粱,共,米……”很多人有“口头语”,但有“共”这个口头语的,只有我们学院这位张副书记。多少年过去了,当我们曲师老校友聚在一起回忆往事的时候,没有不说到这位“共”书记的。在那次会上,这位“共”书记宣布了全校只有于勋忱院长和另一位老领导吃细粮,还有一位吃一半细粮,其余的师生全部吃高粱米。那次全体师生会好像就是为宣布全院只两个半人吃细粮而召开的。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吃高粱米的生活。吃那东西好像稍稍放开了一点定量,尽管我们不是东北人,吃不惯那东西,可肚子饱一些了,大家都很高兴。但我们高兴得太早了,吃了几天,吃够了难以下咽不说,主要是大家都结干,屙不下屎来,茅坑上蹲得满满的,一个个龇牙咧嘴,“吭哧”之声不绝。一些严重的,只有跑到学校医院求救。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大都是女的,一个个给学生们从****里往外抠屎。

一个多月,东北来的高粱米吃完了,又换成了普通粮食。干是不结了,可更觉吃不饱了。我当时当一个组的组长,我们组有个叫于叶风的青岛同学,瘦瘦的,我们称他“老夫子”,别看瘦,却特能吃。当时都是按月发饭票,饭票一到手,他老夫子放开量吃起来,不到20天,他手里的饭票就所剩无几了。最后10天,每顿他只喝一两票的稀饭。一天3碗稀饭,饿得他头都抬不起来了,看看实在可怜。我针对他这情况跟组里的人商量了一番,就开他的“批斗会”。会上,像斗争什么“分子”似的,大家轮番发言,狠批他不会计划、不会控制。有人上纲到阶级上来,说他存在资产阶级贪图享受思想,一拿到粮票就恢复资产阶级本性享受起来,全不管后10天的“无产阶级”的自己,说他是在用资产阶级的自我虐待无产阶级的自我。大家狠狠地批,他低着头老老实实地听,最后叫他自己表态,他说以后向大家学习,再不了。这时,大家你一斤我半斤地凑饭票给他。我狠狠地向他强调,这都是同学们饿着肚子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下一月你再这样,坚决不管你了!

下一月到了20天以后,他又只喝稀饭了。实在可怜,就又开批斗会,再凑饭票。大家慢慢发现了他的心理:反正共产党不兴饿死人。他把我们这些富有同情心的同学当成共产党了。

对这位于同学的“批斗会”开了两三个月,随着“吃表格”的实行,就不用再开了。

显然,像于叶风这样的“管前不顾后”的人,不光我组我班我系,全学院哪系哪班哪组都有。学院领导掌握了这个情况,于是就不发饭票了,而是每人每月发一张卡片,上面印着一个表格,1、2、3、4,一直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一天一格,每天有早、午、晚三列。去打饭的时候,你递上那张表格,伙房师傅就发给你一份饭,同时在相应的那一格上给打个对号,某月某日或早或午或晚的那顿饭就算你吃过了,想多领点或想“透支”把下一顿的也领着,那是不行的。这样,就不会出现于叶风那样的“寅吃卯粮”现象了。我们同学管这办法叫“吃表格”。

一顿吃那么一“格”,显然是不饱的。那时你看看我们这些大学生,一个个就像被霜打了似的,蔫蔫的,全没了年轻人那生龙活虎劲儿。尤其是那些饭量大的,真饿“草鸡”了!幸好,校门两边的“小夜市”应运而生,每到晚上,就有当地的不多的农民蹲在那里,面前摆着十个八个胡萝卜、土豆或者茄子。那些饿“草鸡”了的同学就去光顾那些小摊。东西贵得吓人,一个胡萝卜一两块钱,可再贵也得买。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市场,一些同学在校园甬路边摆出了一些书籍、衣物,价钱却低得很。

“吃表格”这办法不知是谁发明的,应该得到奖励!这办法能让全体学生维持在虽吃不饱却也饿不死的水平上。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学院没听说有人饿死,这已经很好了。

最后,附带说说那位“共”副书记。

别看生活那么困难,我们学院却还养着猪。在校园的西部,有一个小型的养猪场,养着大约有二三十头。那年代,人都没有粮食吃,哪有粮食喂猪?到底是高等学府,有能人,不知谁想出一法:用人屎喂猪。这“饲料”猪是爱吃,但有个问题:人粪中往往有寄生虫,猪吃了会出问题。又有能人想出办法:把人粪煮熟了,猪吃了就没有事了。于是在猪场旁支起了几口大锅,像熬稠粥一样黄黄的一锅熬得“朴朴”作响,锅旁站着人用长柄勺子搅动不止。什么是“臭气冲天”,到那里去闻闻就知道了。

同类推荐
  •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本书以范畴讨论为主,首先通过对宋前中和观念的清理,以及对中和、中庸和一系列兼容相类范畴的考察,找到宋代中和观念的源头与支流,并对宋代中和观念兴盛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进行探讨,发现宋代中和观念与前代的中和观念最为根本的区别即在于“未发之中”与“已发之中”的不同。
  • 孤鸿寒啸

    孤鸿寒啸

    人生当有许多梦,大多在时光之箭的猛烈袭击下零落成泥、烟消云散了,实现者寥寥。于我,缪斯之梦却一直“噩梦缠身”,难以解脱。
  • 心灵放歌

    心灵放歌

    这些诗,或记忆,或咏物,或歌世,题材随性,用语率直洒脱;有感即放歌,意尽则收声;不示雕琢,不用假声。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冷王追妻之异世妖妃

    冷王追妻之异世妖妃

    前世的背叛使她一朝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出现过的国度——星月国。她,紫凝月,丞相之女却从小痴傻,受尽姐妹虐待。。他,慕容殇,当今皇帝最看好的四子,俊美无双,却不近女色,直到她的出现。。跨越千年,冥冥之中早有预定?他们终将颠覆天下,成为一代佳话
  • 打动人心的68个说话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8个说话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口才欠佳的人生是黑白的。口才的好坏可以决定你的一生!翻开这本书,改变就已经开始!本书从帮助读者提高语言能力和说话技巧的愿望出发,精心搜集了大量语言表述实例,将其概括成50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助你快速掌握各种场合的说话技巧。
  • 江湖神拳

    江湖神拳

    唐末,名动江湖的破天魔拳张无争受人陷害,死于非命。他的遗腹子张出尘被高人所救,逃过死劫。十年后,张出尘为报前仇,踏入江湖,适逢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更兼北方神秘宗派肆虐江湖,他一边历练一边查访十年前的江湖秘事,凭自身修为在江湖中锋芒渐露……江湖仇杀,民族大义,红粉知己,群雄并起,我欲遮天!
  • 孤星城堡

    孤星城堡

    这是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哲理小说,小说通过对外婆与父亲母亲一家人七个典型生活片段(童眼、月梦、归来、遭遇、入狱、结婚、伤逝)的描写,力图揭示人性的孤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每个人都是一座城,看似不远,其实是孤星孤城,相距百年或几亿光年的距离,这就是孤独的距离。人心的距离不是很近,而是比我们想象的遥远。小说《孤星城堡》是真实孤独的心灵之歌,外婆梦中的婚礼、个性迥异的三个儿子、父亲母亲的故事、金子般心灵的巧妹、舅舅的归来,每个人都是一座城一颗星——孤星孤城,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扑朔迷离的热闹悲凉孤独欢笑与微弱烛火的温暖与光明,相信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 网游之随意

    网游之随意

    无底的深渊下,寂静的坟场中,众神万年的残喘苟活,只因他的一个承诺。恶臭的泥泽中,阴暗的角落里,消逝的魔鬼期盼着他的归来。折翼的天使,堕落的恶鬼,一生兄弟的反目,无尽的戏耍,瞧!跳梁的小丑在舞台上独奏。这是神与人之间的碰撞,蹦起的火花照亮了天堂的大门。这是自由与束缚的决战!愿众神宽恕我等的罪行,因为我会斩下汝等的头颅。新手作品——《网游之随意》敬请期待!(不喜勿喷)
  • 步步昇魔

    步步昇魔

    老婆孩子热炕头,百年之后,方瑾发现原来自己实现的居然只有热炕头。
  • 金牌制作人

    金牌制作人

    “李然总制作人,能不能谈一下你获得这个十几年来未有人能摘取的奖项有什么感想。”一个记者看着站在颁奖台上,高举着奖杯的李然问道。李然看着周围不断闪烁的镁光灯,笑了起来,回答道:“《全民偶像》值得这座奖杯!我相信观众的选择。”话音刚落,四周哗然,现场的每一个记者都不肯错过眼前这历史性的一幕。翌日,关于李然的消息席卷了每一个角落!从人生惨败的失败者,重生为一个即将失去小组的小小制作人,如今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金牌制作人和让人又爱又恨的毒舌评委,对这重新来过的人生,李然很满意,但他的步伐从未停止。
  • 绝命黑衣

    绝命黑衣

    爱?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曾经爱自己的他还不是亲手结果了自己?再次重生,注定不会再拥有爱。哑巴四姐,跋扈二姐。作为废柴的自己,肯定受过不少屈辱吧?呵呵,看来今世的生活会更加有趣呢。玩转架空大陆,征服至尊灵兽,我要你们都仰望我!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套装上下册)》从理论到实际,从生活到职场,从办公室到大小宴会,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力图为读者展示细节决定人生的详细脉络,以便让读者汲取成功经验,规避风险。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达到辉煌的顶峰。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细节的作用,他们会自我要求从点滴做起,看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为自己做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人脉储备。
  • 九朝天

    九朝天

    万年前的背叛,几代伴灵的寻找,天主被迫选择重生于最底层位面。只有等到上一代伴灵死去新一任伴灵才会重生,这一代七系伴灵都没有跳脱天地规则同样重生,可为何唯独圣使除外?这一切究竟是阴谋还是意外……就让我们看看异世而来的灵魂是怎样让这朝天空间风云涌动吧!这世界女子也可以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