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55500000022

第22章 近代日本中国文学领域的《论语》研究——吉川幸次郎与《论语》(5)

一方面,作为读者的吉川幸次郎与《论语》的相互关系,与其说是读经典,不如说是玩味作品,带着深刻的情感关切,触摸作者、体察其内心,最终在文学的审美世界里获得感知和体认。《中国人的古典及其生活》(岩波书店,1943年)、《中国文化的乡愁》(《中国文化》一,1947.6)、《作为人类故乡的中国》(《每日新闻》,1949.8.20)、《中国与我》(细川新书,1950年)等论著中,都深刻表达了这样一种阅读情结与审美体验。

吉川幸次郎对《论语》文学性的把握,虽然没有十足的透彻、全面,其中亦不乏感情色彩过于浓烈而分析论证稍嫌简约的缺欠,但是,他自称是一个“****”,虽然阅读《论语》开始得比较晚,但就像他自己所言“非自幼开始浸润其中,也就少了一些既定的影响而多了一些任我解读的自由”,[50]恰好具备了较之他人更加独立且独特的“他者”立场,从这样一种近乎原生态的新鲜视角切入,也就有可能生发出一些“我之为我”的感悟。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另一方面,作为文献学研究者的吉川,在与文本的对视中,始终怀抱对典籍的尊重,同时亦不乏审视的自觉,他广泛吸纳中日、古今各家注释,追求训诂、义理兼重,以坚定的文献学者的立场,完成经典文本在异文化语境下的重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吉川的《论语》研究显示了一种独特的范式。

第二,中日场域的转换——提供了一个考量近代日本中国学学术史面貌的坐标。

在近代日本中国学家中,吉川幸次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对中国最具温情的典型代表。他能说流利的汉语,平素喜着汉服,甚至总是以“我们儒学者”“我们这样的中国人”而自称。但另一方面他也从不讳言要回到日本传统汉学家那里寻找学养的支持。

以《论语》研究为例,吉川幸次郎虽然很推重中国,特别是清代古典训诂考据之学,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日本近代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学风,但是最令其折服的恐怕还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两位大儒——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不论是对《论语》的文本训诂还是对《论语》思想的解读,都表现出对这两位日本汉学家的相当程度的信服,这对于我们考量近代日本中国学学术史面貌,提示了一个颇具深意的坐标。或许“以中国为方法”在吉川幸次郎这里也是不同程度存在着的。

吉川幸次郎一直自谦地说自己“专业领域非常狭窄,只知道中国文学”[51]。然而,在集中进行《论语》研究的前后十年间,吉川幸次郎还相继发表了若干论著,诸如《外国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筑摩书房《文化的将来》,1944年7月21日)、《面向世界的感觉》(《夕刊新大阪》,1947年1月13日)、《芭蕉与杜甫》(《东京大学新闻》,1948年2月19日)、《中国研究的方向》(《世界人》,1948年8月)、《日本人的精神构成(日本儒学)》(《文艺春秋》,1951年8月)、《东洋的文学——致日本文学家》(《新潮》,1951年10月)《中国的古典与日本人》(《妇人公论》,1953年7月)等。从中可以看出,其研究范畴不仅限于中国,也关乎日本、东亚,乃至面向世界。吉川幸次郎的这一学术努力,启发了战后日本中国学的视野规模以及发展方向。

作为在战后三十五年间君临日本中国学界的巨人,吉川幸次郎在其晚年几乎拥有被视为“吉川天皇”的学术地位。[52]如果说吉川幸次郎的学问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典文学,那么在对《论语》的理解和把握上,则融入了更多强烈的、个性化的内省与体认,使其对孔子、对《论语》的阐发更富亲近感。换言之,吉川幸次郎在《论语》研究中表现出的对于孔子思想的倾心,更是与其对日本文化的思考密切交织在一起的。吉川幸次郎终其一生确乎沉醉在对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美好向往和积极理解之中,然而毋宁说也始终是以此作为方法,表达着一位近代日本中国学家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另一种观照。

注 释

[1].《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自 1940 年 2 月至 1943 年 2 月,《尚书正义》分四册,相继由岩波书店刊出,后收入《吉川幸次郎全集》第八至十卷。

[3].金文京:《六十年前的书信——〈吉川幸次郎全集〉未收之文》,《ちくみ》318,第20页,1997年9月。

[4].吉川幸次郎:《尚书正义》“译者序”,岩波书店,1940年。

[5]. 1923年,吉川幸次郎毕业于第三高等学校,同年4月升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文学科,其时于文学科执掌教鞭的狩野直喜、铃木虎雄等教官,皆为近代日本中国学史上的中国文学研究大家,他们对吉川幸次郎日后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给予了最初的学问启蒙。

[6].日本学术界向以“京都学派”指称近代以来形成的以京都大学学人为核心的各学术研究体系,如哲学京都学派、考古学京都学派等等(参见竹田笃司《物语“京都学派”》,中央公论新社,2001年11月)。中国学者则尝试就其学术内涵特征,对以京都大学为核心的“中国研究”加以分析把握,从而以“实证主义”相指称(参见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9月)。

[7].井波律子:“我喜爱的书”,《朝日新闻》1999年3月7日。

[8].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Ⅳ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9].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Ⅴ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0].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Ⅴ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1].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Ⅴ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2].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Ⅵ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3].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Ⅵ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4].吉川幸次郎:《中国人的古典及其生活》,岩波书店,1944年8月。

[15].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Ⅵ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6].吉川幸次郎:《论语上》第Ⅵ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12月。

[17].《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四卷,第10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18].《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四卷,第11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19].《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0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0].刘萍:《儒学文学观的破灭——青木正儿的儒学批判》,《金泽大学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纪要》第7辑,2003.12。

[21].《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2].《我的读书遍历》,《吉川幸次郎全集》第八卷,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3].《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03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4].《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03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5].《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6].《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 103—104 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7].《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1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8].《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29].《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0].《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4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1]. 《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46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2].《关于〈论语〉——庆应义塾小泉信三记念讲座讲演》,《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8—29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3].《关于〈论语〉——庆应义塾小泉信三记念讲座讲演》,《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8—29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4]. 古城贞吉(1866—1949):《中国文学史》(东华堂,1897年)。

[35].江上波夫:《东洋学系谱》,第194页,大修馆,1992年。

[36].《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7].《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8].《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41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39].《孔子》,《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23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0].《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02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1].《新订中国古典选2 论语上》,第3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

[42].《新订中国古典选2 论语上》,第4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

[43].《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02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4].《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1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5].《新订中国古典选2 论语上》,第213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

[46].《新订中国古典选2 论语上》,第213页,朝日新闻社,1965年。

[47].见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等。

[48].《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03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49].《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314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50].《中国的智慧》,《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19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51].《关于〈论语〉》,《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五卷,第295页,筑摩书房,1974年1月。

[52].高岛俊男:《书与中国与日本人》,筑摩书房,2004年3月,第338页。

同类推荐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为国学经典,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本书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案例,通过十堂静心课,引导女性朋友放下无谓的执着,熄灭心中的妄念,专注当下的事情,释放更高境界的大爱,获得安宁的心绪处理生活和工作。
热门推荐
  • 杀道无边

    杀道无边

    卑微如蝼蚁者,如怀着一颗疯狂的心,亦敢叫青天换日月,亦能让日月无光!如何看一位懦弱的地球少年,在这玄幻的世界中掀起无边杀戮!在无尽的轮回之中掀起一段传奇,卷起无尽的血雨腥风!唯杀者无敌,唯杀道无边!
  • 长刀江湖行

    长刀江湖行

    一人,一刀,还有一壶烈酒。当至情一刀在经历了江湖的诡谲,狡诈后,留下的便只有绝情一刀。本文讲述的便是绝情刀客的故事。(注:本文不会局限一个世界,但也不是后宫文。初次试水,请多包涵。)
  • 致命奇迹

    致命奇迹

    林小雨日记:前世,香消玉损于海滩上齐海来了心生怜悯掩埋一世芳魂齐海走了海潮来了冲刷拍打芳魂再现于朗朗乾坤遗弃沙堆此景凄凉黄鹏来了满目沧桑茫茫人海原来你在这里唯愿今后生死轮回不离不弃!
  • 倾尽天下:神医大小姐

    倾尽天下:神医大小姐

    狂傲不羁,傲视群雄。原本是二十四世纪中她的代名词。当命运被改变,一睁眼,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里,穿越到一位饱受折磨的废材受气包。家族威胁,渣男欺凌,白莲花在她家一朵朵灿烂的开?不好意思,从现在起,她很快就会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哭也哭不出来~
  • 若幸福在身边

    若幸福在身边

    一场飞来横祸,她被人从百货大楼4楼踹了下。她又得上天眷顾,摔下来时,有人给她垫底。而她不小心碰到脑子,给她垫底的人则被砸成肉泥……空气中弥漫着血的味道……议论满天飞。一个包裹的很谨慎的黑衣人,将她带走。享有盛名,美丽的千金小女孩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你到底在哪里?”失望的人遗失在梦醒时分,痛苦的呢喃。多年,她的朋友在一次次的希望中失望,失望中绝望。最后一次,艾利斯顿商学院。姜哲等人希望能在里面找到她,他们决心就找最后一次。于是几个人纷纷聚集……却发现,里面的秘密重重,无时无刻都很惊人……“你到底是谁?”他拽着她的手,激动的说。眸底期望的光芒达到了极致。“不知道。”
  • 是爱是习惯

    是爱是习惯

    女主李逍遥,男主刘佳洋,青梅竹马,俩人从小到老的点点滴滴。分分合合,他们的故事就像自由空间的两条线,没有永久的分离也不会永恒的厮守。一个人无论怎样都不能走完和另一个人的所有交集。Whoeveryouare.但是,当你对某件事或物的欲望特别强烈时,大自然的某种力会默契地拉近你与之的距离。
  • 乱世崛起:杂技笑面女

    乱世崛起:杂技笑面女

    她,丢失了五岁之前的记忆,不知亲生父母是谁,被四大家族之一的袁家收养,从小便学不会武功,受到同家族人的欺辱,就在她将死的那一刻..........
  • 倾城美人竟是王!

    倾城美人竟是王!

    男友要结婚,新娘却不是唐颜,好老套的剧情。可同样老套的是,去泰国旅游,也会因为走错房间而穿越。第一欠见到白慕秋,她还以为是个倾城的大美女,不仅主动跟他同乘一辆马车,还浑然不知的脱到只剩内衣,最让人想撞墙的是,她有一个坏习惯,哪就是睡觉的时候习惯抱着娃娃睡觉。“如果这是你**我的招术,哪么你成功了”一个邪肆的声音响起。“你是,,,,男人”?“莫非你还以为本王是女人不成”想逃,却为时已晚!一夜欢愉,他眼都不眨的把她贬最低贱的奴!“这就是你爬床的代价”。
  • 战魔之九转帝王剑

    战魔之九转帝王剑

    大概在我五年级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想写一部小说。在那个时候我以为我三分钟的热度无法把这件事坚持下来,认为只是我那个时候童年的心灵归宿。随着年龄的成长,我发现当我每一次回头看我这几年路上的作品时,总是觉得美中不足,但我也可以看见我的成长历程。我比较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因为先生“弃医从文”救治当时中国人民的思想。虽然我不可能做到先生的那种程度,但是我觉得再过几年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会忘记我的抱负和初心。
  • 快穿之女神养成计划

    快穿之女神养成计划

    阳光璀璨,时空转换。在不同世界,用不同身份都可以遇到那个他。她没有像同龄女生那样远大的追求,她只求能脚踏实地的生活。可这一切却在冥冥之中改变了。她掌握着别人的命运,自己却是随时可以碾压的蚂蚁。在不寻常的一生中,她遇到冷厉,傲娇,小正太。也不乏病娇,多情,戾气少爷。【男主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