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1100000033

第33章

梁启超说:“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不造因则断不能结果,既造因则无有不结果,而其结果之迟速远近,则因其内力与外境而生种种差别。”意思是说,我们一旦用心做事,必然会有结果。只是这结果可能立竿见影,也可能姗姗来迟,可能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又可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总之,要来的迟早要来。做事尽心尽力,便立于不败之地。而畏葸不前,或是一旦没有看到成果,就半途而废,只准备投机取巧,那只能立于全败之地。我们此时的用功,或许在高考成绩中体现出来。即便暂时不能,人生很长,如果持续用功,必会在未来有所建树。

第四,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著名设计师包益民写过一篇文章《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题目振聋发聩,文章同样发人深省。他说,“从艺术史上可以看到,许多所谓‘怀才不遇’的艺术大师,事实上并不像世人所认为的一辈子潦倒、默默无名而含愤去世。他们往往在世时就是许多人公认、推崇的艺术家。例如穷困潦倒、割耳示爱的艺术大师梵高,在生前就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作品受到一些收藏家的喜爱,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只要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出才华,必能得到应有的认可。我们若能将如此心态放到学习之中,就能平心静气,焦虑渐消。

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另外有些学生,情况似乎完全相反。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马上就要高考了,黑板上写“距离高考还有80天”,教室里弥漫着大战在即的气氛,同学们临阵磨枪,每日三点一线,脸上都是紧绷绷的。

可唯独马鑫好像是个异类,越临近考试,他心里越是松弛,明明知道有许多知识点还没背熟,手里拿本小说,居然会一直读下去,把课本丢在一边。表面上神定气闲,可内心里却惶恐不已,像摸着黑走路,不知道下一脚会不会踩进什么深坑里。

你或许会认为他是个散漫惯了的学生,已经破罐子破摔了。其实不是的!他的成绩还不错,高一高二在班里都名列前茅。到了高三上学期,他也努力了一把,在几次模拟考试中,成绩都还不错。可是从这学期开始,这种劲头开始消退了。他有些疲倦、厌学、无所事事,看到书本和习题就觉头疼。

家里人问他:“你有压力吗?”

他嘟哝道:“我最大的压力就是没有压力!”

家里人以为他成竹在胸,都很高兴。但马鑫知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又能跑多远呢?所以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肯定考不好,影响日后的前程。

其实马鑫目前紧张不起来,激发不起最后一搏的尽头,不是因为心里松驰,而是因为长期紧张过度,造成了心灵的紧绷和麻木。所以,针对这个情况,我的建议是三步法:

第一步,想一想十年后,你会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一次讲座上,演讲者和听众互动。

“各位,请想一想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中失败了多少次啊!他放弃了吗?”

“没有。”

“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他们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他放弃了吗?”

“没有。”

“那么,麦克基特放弃了吗?”

“——麦克基特是谁?”

“他半途而废,轻易说了放弃,所以并没有名垂青史。”

如果放弃,你终将被人忘记,而且,你也将被自己厌弃。当然,读书的目的,并不需要你一定要名垂青史。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令人深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所以,持续的努力读书,短期内也许看不出效果,但十年以后,它却会决定你是被迫谋生,还是能自主选择喜欢的工作,并生活得有尊严。

第二步,感受周围迎考的气氛,融入到积极迎考的氛围中去。

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所以,如果感觉紧张不起来,你可以找一些成绩相仿、情趣相投的同学相约高考,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看谁能发挥得更出色。这样,你时时不会松懈,并且能保持心情的愉快,平时和同学们多交流体验与看法,让他们的情绪感染你。

第三步,制定复习计划。

很多考生在高考前几个月,一方面觉得时间紧迫,一方面又觉得复习内容太多,于是都变得盲目而不知所措。但慌张是没有用的。你应该思考的,是明确目标,制定道路,并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行动,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纷扰,给自己注入一剂兴奋剂。同时,你要及时总结,找到复习的自我效能体验。这样会让自己觉得踏实与真实,避免坐在考场上因心虚而过度紧张。

趣味测试&;魔鬼训练之超常发挥篇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1960年代的长跑健将,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然而,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连连发挥失常,没有拿到奖牌,这都是因为他不能在国际大赛中很好地调整心态。

所以,在运动心理学上,克拉克的临场发挥失常被称之为“克拉克现象”。在考场上,学生面对试卷就心跳加快,脑海一片空白,这也是典型的“克拉克现象”的表现。

与此相反,有些考生坐在考场上,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非常快捷,处在一个高度心理流畅的状态——也就是我们上文说的“心流体验”——极大限度地激发一个考生的答题热情和能力,不仅得到超常发挥,而且非常享受整个考试过程。

你知道吗,我在考高考语文时,写最后的作文题,发现越写越流畅,嘴角就带着笑意,让监考老师非常意外,以为我作弊得逞呢,就不停在我身边转悠。幸亏我心无旁骛,所以“思维如奔驰,下笔如有神”,最后果然成绩不错。而在这当中,平常所学当然是基础,但考试时的良性焦虑也起到了极大激励作用。

其实,在每年的高考当中,有许多考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知识不扎实,也不是因为不懂考试技巧,而是因为他们过于焦虑不安,思维短路,最终导致临场发挥失常。

如何达到良性焦虑呢?

那就需要积极的心理调适。所谓心理调适,就是在帮助考生养就对高考的积极心态,并练就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及放松方法。心理调适的核心在于合理变通,有效自控,就是通过积极有益的心理调适方法,来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化压力为动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量,并不受种种不良外界因素的干扰。

具体地说,心理调适希望培养考生以下四条:

一、坚定的高考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相信自己会尽力而为的;

心理学家西恩·贝洛克说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面对数千人演讲时,一开始也觉手足无措,但他脑海中飞速地闪现摆在书架上的获奖证书以及学位证书,于是心里有了底气,避免了思维短路。他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了自信心,能有效抵抗心灵焦虑。

所以,作为考生,可以在考试之前,花几分钟写下自己曾有的业绩,罗列各方面的优势,重新肯定自己,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增强你的表现力。同时也能让你意识到,一次考试的分数并不能判定你的终生。

写下你的优势:

二、适度的考试焦虑——将自己的考试焦虑调适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步;

(一)把自己的担忧写下来,让最坏的状况罗列于眼前:

(二)然后再问自己:我能接受这样状况吗?能:____不能:____

(三)如果能,心理压力就会减少。如果不能,那么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该改变这种状况吗?

在高考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考砸了,重读一年,晚一年上大学,天不会塌下来。更何况,按现在的成绩只要正常发挥,不可能考砸,哪有何必担心呢?只要按部就班学习就行了。这样的三步,可以消弱高压环境下心里的焦虑感和对自己的质疑。

三、有效的心理暗示——不断地磨练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

马家军主帅马俊仁最懂得心理暗示法。临到比赛前,他编了几道口令。当队员跑了一圈后,马俊仁高喊:“现在心里想什么?”队员回答:“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再跑了一圈,他又喊:“现在想到什么?”答:“比起革命前辈,这点苦算什么!”又跑了一圈,“该想什么了?”队员回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到最后冲刺阶段,当队员跑到他的位置时,只听马俊仁与队员一起高声疾呼:“不成功,便成仁!”

长跑训练是一项极为枯燥的运动训练,运动员必须在长时间内忍受巨大的紧张压力,此时搞一些心理调适活动,无疑会强化人的行为动机。他的语言暗示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无独有偶,传奇班主任王金战也为学生设定了许多名言,让他们反复吟咏,在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振作。

立志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情操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勤学篇。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挫折篇。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你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座右铭,时时默念,激励着你前进。

四、正能量——如果你想快乐,那就微笑吧。

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它认为情绪影响行为,同时行为也能影响情绪。他说:“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如此简单: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

五、简便的放松方法——不断地磨练出一套对自己有效而又简便的身心放松方法。

要取得好成绩,要保持节奏和作息规律去学习。课间的放松很有必要。比如听一首钢琴曲,想象一幅诗情画意祥和的田园诗般画卷,由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或广袤的沙漠为背景,触发你所有的感官去体会。你能嗅到空气中弥漫淡淡的花香?你能听到鸟儿欢唱,感觉到清风拂面吗?你不能区分哪一个是想象图景哪一个是现实?焦躁不安时,冥想吧,它会给你带来安静。

一晃儿三个月过去,到这里,自控力的十堂课全部讲完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用强大的自控力去赢得高考,也希望自控力永远伴随你们左右,帮助你们获得幸福、充实、开阔的人生。

祝福你们!

你们的大朋友

杨启清

11月17日

杨略照例把邮件打印下来,趁中午时分在教室里读信。他不太相信威廉·詹姆斯所说的行为决定情绪。毕竟,我们因为悲伤才流泪,而不是流泪了才悲伤。不过,身体与意识之间的关系,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或许真的不是一主一仆,而是互为因果啊。

他尝试着放松肌肉,对着镜子,脸上露出笑容,并且发出呵呵的笑声。顿时觉得心里的淤塞打通了,一流清泉淙淙而过,眼前的景色空明起来。

一旁的曾泉说:“大清早的吃错药了?傻笑什么呀。”

又过了几天,一个消息传遍了全班。陈子轩的一组漫画完成,在网上发表了,据说将在《绘心》上发表了。这杂志可不得了,汇集了国内众多漫画名家,诸如夏达、口袋巧克力等人都在上面发表作品,在青少年中极有声望。所以,陈子轩平常不显山露水,现在算得上一举成名,让人刮目相看,大家争相传阅。

杨略把自己的学习小组叫到一起,要给陈子轩庆功。

陈子轩倒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推脱:“这都要考试了,还庆什么功啊!”

杨略说:“得庆功啊,你这可是向理想迈进了一大步!在我看来,这比高考得了高分还重要呢!”

陶坷坷也说:“干脆,明天是周六,我们去郊游。最近都憋坏了!”

葛怡和曾泉自然也响应。于是时间确定下来,第二天上午一起去爬西湖边上的宝石山。

虽然是十一月了,但宝石山上草木依然青翠。偶有悬铃木、无患子的叶子转黄,飘落在生满青苔的石阶上,在阳光下色彩明丽。宝石山不高,少男少女身体轻便,不多时便到了山顶。在累累的巨岩上,保俶塔如青锋刺破蓝空,让宝石山在妩媚中添几分英武。站在山顶,西湖全然入目,水面如镜,苏堤白堤如纵横两条绸带,飘入水中,加上垂柳如烟,游人如织,真是如诗如画。

杨略看得心旷神怡,就对陈子轩说:“你做一幅画,我给你配诗。”陈子轩也不推脱,就拿出速写本,在一旁静静作画。杨略也拿出本子,写一些诗句。陶坷坷和曾泉围着保俶塔给葛怡拍照。

过不多时,陈子轩画好了,杨略的诗也写好了。曾泉拿过画,展开在面前,一副行家的派头,开始评点:“嗯,这满纸烟云,啊,这湖光山色,不错,很有意境!”

葛怡则开始念杨略的诗,《十月的江南》:

在秋风与鸟声中微笑的江南

到十月还不曾改换毛色

那些清秀的小山着急了

没有树叶作被,怎么抵御严寒?

十月的江南桂花渐落

十月的江南残荷未残

一杯清茶还未饮尽

一串雁鸣便惊醒猫一样的江南

真该和你一起,站在宝石山顶

对着蓝天高呼:风啊,风啊

风就来了,吹动杯中轻漾的江南

真该和你一起,静静坐着

让风吹动你,再吹动我

让我们白衣飘飘地,坐在十月的江南

念着这首诗,葛怡想到了和杨略的约定,一时有些愣神,风轻轻吹着她的脸。陶坷坷在一旁叫好,说诗画相和,堪称双绝。曾泉却咧着大嘴说:

“我看啊,还有一绝,这读诗之人,和诗画也是绝配啊!”

同类推荐
  • 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中国少年先锋队浙江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正式出版。字里行间,我欣喜地看到五年来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尤其是少先队科研取得的骄人成绩。朴实无华的研究语言,尽情描绘出了少先队工作新颖的活动设计,独特的辅导艺术,时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探索路径;充分展现了我省少先队辅导员善于学习、善于实践的健康风貌及与之相随的执着精神、合作精神、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多年来我省少先队工作一直倡导的“以团带队,全团带队”,“理论先导,科研兴队”思路再一次结出丰硕的成果,展示在你我面前。
  •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本书将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活动的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指导人们灵活运用“创新”这把利剑,刺破阻碍发明创造的壁垒,斩断通往成功顶峰的绊脚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永立不败之地。
  • 自乐的八大修炼

    自乐的八大修炼

    《自乐的八大修炼》也将伴你成长,为你做一面镜子,让你看到真正的自己,看到不足,看到长处;本书将是你更好的人生导师,为你指引方向,抚慰你的心灵,让你在困境中越挫越勇。
  • 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仍然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要能活着,一切还都可以重新再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问: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是守住一颗平常心,还是野心勃勃、面目全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懂得带上智慧行走的人,就是愚蠢的可悲的人。
  • 我是这样创新的:重庆企业家经典创新案例

    我是这样创新的:重庆企业家经典创新案例

    世界万事万物皆处变化之中,唯有“变”是永恒不变的。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目的就在于传承和创新。传承和创新,相辅相成,只有很好地传承,才有更好地创新,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热门推荐
  • 乱世倾世

    乱世倾世

    寻一方净地,过一世平静。无奈,红尘之外残棋一阵,红尘之中残缘一份
  • 天行健2

    天行健2

    好不容易从高鹫城的烈火中逃出,途中,楚休红与琵琶女情愫暗生。但琵琶女却被太子看中,楚休红强抑悲愤,却又能想出什么办法?阴差阳错之下,他成为帝国第一权臣文侯的心腹,重新踏上了征途。
  • 助妻为虐

    助妻为虐

    倌小央的心中除了美味佳肴和话本儿,还塞了一个身骑白马来的俏哥儿。她磕在瓜子等啊,从髫年等到了及笄,却只等到一个小尾巴莫豆豆。她望眼欲穿:“为啥还是遇不到良人呢?”莫豆豆抢了她的瓜子,歇斯底里:“你眼睛能别长在后脑勺上吗?花鲜朝最帅的未婚男子在此,此时不嫁更待何时!”她掏掏耳朵:“相貌长得不够霸气,名字取得太过随便,本姑娘很难下得去口啊!”“......"而莫豆豆的世界里只住了只小胖妞倌小央。
  • 世界500强优秀员工标准

    世界500强优秀员工标准

    本书由国内著名人力资料专家宏超先生编译,是国内众多企业和员工首选的职业培训读物。
  • 圣灵妖魔

    圣灵妖魔

    凶名威震灵界的极恶妖族猎盗—马森,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得到了灵界至宝,招来灵界各大宗族门派的围杀,被逼至绝路的马森毅然融合了身上两大圣炎一场震古烁今的大爆炸,引动了命运的齿轮,残存的意念反而在灵界至宝的护佑下破开空间的障壁,来到了科技发达的现今社会,在这个灵气匮乏的世界中,马森看见了软弱无能的自己,遇见了将年幼的自己抛入冰流湖的母亲,这究竟是什么情况?马森该如何杀回灵界
  • 初中语文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语文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语文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极域苍穹

    极域苍穹

    红尘百年,博览群书,阅遍繁华,身为绝世大儒,一代帝师,却仍向往修仙之路。垂暮之年,踏入往生洞,欲再活一世,却陷入了万古之前的一场阴谋。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 幻梦遗境,世界

    幻梦遗境,世界

    关于以前的一个脑洞。我总会想,我们真的存在么?我们的世界真实存在么?我们也许只是活在一个人的大脑中,活在一个故事中,一个梦中······这个大脑,故事或者梦赋予了我们所谓的生命,也许这个人突然死亡,故事结束,梦醒等等,都会是我们我们消失的时候。所谓的神经病人也可能是感知到了这一点,并能和所谓真实联系的人,然后“神经了”,要相信神经病的话-
  • 忠臣良将舍命保江山:两宋兴衰

    忠臣良将舍命保江山:两宋兴衰

    两宋是指北宋与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天下无敌的蒙古帝在灭宋过程中足足耗费了五十年的时间,他们集大半个世界的力量大举进攻世界上最文明、最繁荣的国家——宋朝。宋朝是士大夫气节最盛的时代,当真是: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