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09900000011

第11章

灭是法是非至得。偈曰。由至度余地则舍。释曰。如非至得圣道名凡夫性。由至得圣道。即舍凡夫性。或由度余地。所余诸法非至。应如此思。非至非至若生起。非至至若断。说舍非至。非至及至。为更有至非至不。此二各各有二。若尔于至非至。有无穷过失。无无穷过失。更互相应。故法若生以自体为第三生。第一本法。第二本法至得。第三至得至得。此中由至得生相续。与本法相应。及与至得至得相应。由至得至得生相续。但与至得相应。若作如此是本法以自体为第三。若善若染污。于第二刹那有三至得生。复有三同随至得俱生。合成六。于第三刹那第一第二刹那所生诸法。有九大至得。共同随至得。成十八物。如此后后增长生故。诸至得流。一切过去未来。大惑小惑刹那。一切生得善刹那。共相应及俱生法至得。无始无终轮转生死众生中。

随一众生。刹那刹那起成无边物。随一一诸众生身。相续刹那亦如此。今诸至得。最大集会希有生起。唯有一德。谓不相碍。故得处所。若不尔。于一人虚空亦非其器。何况第二。何法名同分。偈曰。同分众生等。释曰。有物名同分。谓众生等类。于阿毗达磨藏说此。名谓聚同分。此有不异异。不异谓一切众生与众生同分。随一众生同分。于一切众生悉有故。异谓是一切众生同分。由界地道杂生男女优婆塞比丘有学无学等差别。各不相应故。亦有法同分。由阴入界等故。不异如前。若无聚同分。非别有实物。于众生由种种别类更互不同。此亦众生。彼亦众生。如此同智。及同言说。不应得成。阴等同智及同言说亦尔。有退亦生。不舍聚同分。不得同分。不立此成四句。第一句者。从此退于中更受生。第二句者。入正定聚。何以故。此人舍凡夫聚同分。得圣人聚同分。第三句者。由度余道。第四句者。除前三句。若有实物。名凡夫同分。何用别立凡夫性。何以故。若离人同分。无别人性可分别。复次世间亦不曾见有人同分法。以无色故。智慧亦不能分别众生生类不异。但许如此众生同分。若实有。于中何所能作。复次云何不许非众生有同分。如舍利谷麦豆波那婆庵罗铁金等。自性类等故。如此等同分更互有异。云何可说不异同分。若尔鞞世师外道。由此执得显成。何以故。此执即是鞞世师悉檀。彼立六句义中。此执是同异句义。由此法于不同物中生起同智。说名同异。毗婆沙师说。彼执有异。彼谓同异唯是一物遍在多物。众生同分则不尔。若显成若不显成。实有同分。由经所证。佛世尊说。若此人还成此类。谓于人聚同分实有如此说。非说别有物。若尔此经所显同分是何法。是有为法。如此生起。于中假说人天等。如说舍利谷等同分。如此义非毗婆沙师所赞许。何法名无想有。偈曰。无想于彼天。能灭心心法。释曰。于无想众生天中受生。有法能遮灭彼心及心法。此说名无想有。由此法心及心法。于未来中暂时不起。于生无有功能。如堰遏江水。此法一向。偈曰。果报。释曰。此是何业果报。无想定业于何处众生有此无想天。偈曰。诸广果。释曰。有诸天名广果。于彼一处有众生名无想天。如初定中间。彼众生为一向无想。为或暂一时有想故名无想。有时有想。谓受生时退堕时。于长时起想故。彼众生从此处方退堕。经言如此。于彼众生如久时熟眠觉起。即便退堕。必欲界受生。更无余处。由宿世定业功能尽故。不能生长未曾有业故。譬如放箭速疾势尽故即便堕地。若众生必应生彼天。此众生定有欲界后报业。譬如北鸠娄必有生天后报业。阿毗达磨藏说。

何者为二三摩跋提无想定及灭想受定。何法名无想定。如前所说。无想有能灭心心法偈曰。如此无想定。释曰。无想观行人。定名无想定。又此定无想。名无想定。此定能遮灭心及心法。是如此言所引。此定在何处。偈曰。后定。释曰。最后定。谓第四定最上品。此定于中相应。非于余地何用修此定。偈曰。欲解脱。释曰。诸外观行人。执此定为决定出离。是故由求解脱故。修习此定。无想有是果报故。成无记法此定偈曰。善。释曰。此无想定一向是。善此定于无想天五阴为果报。若善于三报位中是何位。偈曰。必有生报。释曰。此定唯生报。非现报及后报。亦非不定报。若人已生起此定。后更退失。彼说此人必还更得受无想天生。是故若人得此定。必不得入正定聚。此定但凡夫所得。偈曰。非圣。释曰。圣人不得修习此定。彼见此定如见深坑。何以故。若人于此定起解脱心乃修此定。圣人于生死不起解脱心。圣人若已得第四定。为于过去未来得此定。不犹如诸定非圣亦不得。何以故。此定若已曾数数所习。大功用所成故。又无心故。偈曰。一世得。释曰。但一时得。谓现在得。如波罗提木叉戒。得此定于第二刹那有过去至得。乃至未舍此定。无心故于未来无修。今灭心定其相云何。偈曰。灭定亦如此。释曰。如无想定。无心定亦如此。如此言引何义。能灭心及心法。此二定异相云何。此定偈曰。为静住。释曰。寂静住想为思惟先故。圣人修此定。彼定解脱想为思惟先。彼与第四定同地。此定偈曰。有顶。释曰。此定以非想非非想为地。此定偈曰。善。释曰。此定必是善。无染污故。非无记。虽复是善。偈曰二报不定。释曰。此定由二因有二报。或生报或后报。有时于果报不定有时无果报。若得定人般涅槃。此定于有顶以四阴为果报。此定一向。偈曰。唯圣。释曰。但圣人能得此定非凡夫。何以故。凡夫不能得修此定。怖畏断绝故。又由圣道力所生起故。云何如此。于中生现世涅槃愿乐故。此定虽是圣人所得。非离欲所得云何得。偈曰。由修得。释曰。此定由修习力得。非过去得。未来不可修。由心力强故成。若尔于佛世尊。亦由修习得耶不。云何。偈曰。菩提得。释曰。诸佛世尊。与尽智同时得此定。何以故。诸佛无有一德由功用得。由一切圆德现前。皆随佛欲成故。是故一切功德。于佛悉是离欲所得。若尔先未生灭心定。于尽智时。佛世尊云何成俱解脱人。得成如于已生。此中得自在故。西国诸师说。菩萨在有学位。先已生此定。后方得菩提。云何不许如此。若尔与大德优波掘多所造道理足论。彼顺成证。彼论说。先已起灭想受定。后方得尽智。应说如来如此。偈曰。非前。释曰。罽宾国毗婆沙师说。先入无心定后得尽智。是义不然。何以故偈曰。三十四念得故。释曰。彼说三十四心刹那中菩萨得无上菩提。在四谛观有十六心刹那。于离欲有顶有十八心刹那。为除有顶九分惑。由修九品次第道九品解脱道故。合此心足三十四刹那。菩萨先已离欲无所有处。后方入正定聚。下地诸惑不复更除灭。是故于此中间不同类心不生起故。无道理得入灭心定。此何所为。若于中间不同类心生起现前。有更起心。诸菩萨无更起心。实如此无更起心。不由无流道不更起。若尔立不更起。云何佛说。我未坏金刚座。乃至未得诸流尽。如此意无改故。是故说无更起。于一坐时一切事究竟故。此义如前。是外国诸师所说。若此二定。多种别异相。偈曰。二依欲色。释曰。此二定。谓无想定无心定。依欲色二界修得。若人不许于****修得无色定。是伽兰他。于此人相违。或时色有不成有。此中有五种判。一****众生。二有想诸天。住于不同分心。三入无想定。四入无心定。五无想诸天。已得无想天生。各是彼有。由此文句。是故此二定。决定依止欲色二界。此中是二定差别。偈曰。灭定初人道。释曰。此灭心定。初于人道中修得已。昔经退人后方于****修得。于灭心定为退不说有。若不尔。则与大德优陀夷经相违经言净命。有诸比丘。在正法内。具清净戒。具清净定。具清净慧。是人数数入观。修灭想受定。数数出观。则有是处。应如实知。此人于现法。先若不得知已根。及于临死时。由身破灭故。过段食诸天。随一意生诸天中。或于中受生。此人于中生已。数数入无心定观。不更出此定。无有是处。应如实知。此中意生天者。世尊说是****。是定与有顶相应。若人得此定不退。云何得于****受生。有余部执。此灭心定。以第四定为地。于此部若离退堕。是义亦成。是义不得成。谓无心定。以第四定为地。何以故。由经言故。经说有九种次第定。若有如此决定超越定云何得成此定次第决定。约初学人。若观行人。已至定自在位超越亦得。修如此二定。约地有差别。一以第四定为地。一以有顶为地。复由加行有异。谓解脱静住想。为思惟先所修习故。复由相续有异。谓生在凡夫圣人相续中故。复由果有异。谓无想有及有顶为果故。复由受报有异。谓定受报不定受报。及二受报故。复由初生有异。谓于二界。及于人道初生故。云何此二定。同灭离心及心法为自性。说第一为无想定。说第二为灭想受定。由违逆想违逆想受故。此二修观得成。譬如于他心通中亦知他受等。但说名知他心通。今云何从久久时灭心后更生心。毗婆沙师说。虽复过去。以是有故。是故前灭成后次第缘。有余师说。云何于无色界生众生。******时断尽。后时更生色。此色定从心生。不从色生。若尔心亦从此有根身更生。不从心生。何以故。此二更互为种子。谓心及有根身。宿旧诸师皆说如此。大德婆须蜜多罗。于问中说。若人执灭心定无心。此人则有如此失。我今执灭心定有心。大德瞿沙说。此执不然。若识有从三和合有触。佛世尊说。依触生受想作意等。是故于此定中想受等法不应灭。若汝言佛世尊说缘受生爱。今有受于阿罗汉爱不生。如此于无心定虽复有触。受想等不生。是义不然。有简别故。缘无明触所生受则贪爱生起。于生受中不简别触。是故此义不平。是故毗婆沙师说。灭想受三摩跋提。必定无心。若无心云何成三摩跋提。由成立四大平等义。复由三摩跋提心故至此定。此二定为由实物有。为由假名有。彼说实有物。由能遮碍心相续生故。是义不然。由三摩跋提心此心。相续断故。三摩跋提心与余心相违生起。由此心生起。于中间时唯余心不生起为相故。无有别物。此定能引与余识相违。相续为依止故。名三摩跋提。此定唯心心法不起为相若观行人出定。此定先无后无故。此定假说名有为。复次此定唯能令依止如此平等故。名三摩跋提。应知无想有亦如此。此定但心于此位中与心生起相违。此心唯不起。假说为无想。有毗婆沙师不说如此。彼执实有物。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英雄统治者

    英雄统治者

    前: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楚小鱼心中有些迷茫,是学无极剑道?还是练至高之拳?中:这个世界的天是污浊的,我要用那心中的剑将其捅破,然后无极之道撕裂它,至高之拳摧毁它,英雄系统凌驾它!后:至强的实力和通天的权势才会是永恒不倒的保障!完:还世界一个公道的任务就交给我楚小鱼来做吧!
  • 诸葛世家

    诸葛世家

    诸葛亮、诸葛瞻父子两代,白手起家,建立大夏王朝。曹操、刘备、孙权枭雄本色,谁先掉队?周瑜、陆逊、司马懿、祖渊、褚仁,史实与虚构的对决,棋逢对手。北方世家、荆楚集团、吴郡四族,如何在历史上书写自己的篇章。儒墨、佛道、华夷之争,江湖神秘组织,多元素汇聚,碰撞出怎样的花火?请看《诸葛世家》
  • 只要七日暖:绕个大弯去爱你

    只要七日暖:绕个大弯去爱你

    还有谁记得,那场美丽的樱花雨。也许没人记得,也许早已淡忘。有些事情,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地点,在特定的人的身边发生。而过了这个时间,过了这个地点,错过了这个人,那么一切都不一样了。注视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她没有心情去找那个人。花样年华就在一夕间,过去了,她以为她除了父亲,她谁都不爱,可是他,那个少年,却·····
  • 禅的哲理

    禅的哲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万法无滞。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来洁净。本书中的佛陀故事,是李文明君写的。本书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只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人生体验,与佛学没什么关系。但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当然是缘于对佛陀智慧的尊崇。此书起源于我之佛心。因此读者只要把这本书与《金刚经》、《心经》结合起来看,亦可见如来。
  • 九转鸿蒙

    九转鸿蒙

    诸神远古大战后,灵气稀薄,轮回九世的少年慕容剑横空出世……
  • 鹦俊

    鹦俊

    英俊:“我是一个披着鹦鹉皮的人,在人类当中,我智商够用。可是在禽兽里面,却是其中的皇者---白凤皇!”反正我认为自己就是皇!“我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一些是人的时候不敢做的事情,比如随地飞‘翔’”,比如摸女王xx。反正我也不需要节操!因为我是一只鹦鹉。”“我有病,鹦精病!”治不了,也懒得治!只不过目前,我还不能发作这病。因为女主人也有病需要去拯救,不然我可能会有被扫地出门的危险!毕竟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嘴巴吃的有点刁,还没有觅食能力。“一切为了活着啊!”鹦俊朝着天空大喊道!
  • 十里红妆待嫁时

    十里红妆待嫁时

    你说,你会十里红妆,遗弃红尘来娶我。你说,你会守我如珍,用尽全心来爱我。只是,你失言了前言,这一世的轮回随你辗转在红尘里,咫尺天涯的距离,将一份相思分隔在此岸与彼岸,相思是一段冗长的距离,爱会缠绵缱倦不能阻挡,不敢思量离别时的悲伤,.往事如烟,落下的总是最深的思念,你我的距离就像是明月与清泉般,只能相望却不能相依的绝望。
  • 情圣魔发师

    情圣魔发师

    一场闹剧使亚斯、尔奇、费南度卷入“疑似杀人案”登上报纸头条。亚斯和小贝打赌输了,不但陪绸妹拍婚纱照,又要到忠南顶楼“鬼屋”住一晚。喝醉的亚斯把小贝误看成晴空,将她温柔地抱住,偏偏哲明(黄玉荣)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把门反锁,于是亚斯和小贝便意外地共度一夜……
  • 薰衣草的天空

    薰衣草的天空

    当初入社会的实习女生遇上娱乐圈的当红明星;当童年的青涩爱恋渐渐幻化成真爱的火种;跌宕起伏的商业运作,爱情与事业的两难选择,迷途的未来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面对四位性格迥异的深情王子,叶萱萱,你选哪一个?
  • 日域

    日域

    在家族最危机的时候,江宇被族人齐力触动上古禁法,传送到未来,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努力修行,开始了救族之途,随着深入,展现在男主角面前的是一段上古辛集.......南海的百慕大,地狱之门,北寒的珠峰、北极光。救族之后,进入时光之路。洪荒时代的百兽齐鸣、大陆漂移;近代战场的百团大战、三分天下;未来世界的登月计划、火星任务;最后就是本书的高潮,日域的极道世界、领域墓群、成仙之塔.......有你想都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