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病后,他祖父贾代儒到荣国府求人参配药,直接找了王夫人。王夫人命凤姐称二两给他,凤姐推三阻四。王夫人只好让她想办法给凑些,还说救人一命这也是积“阴贽”的事。王夫人信佛,相信积得阴功是可以得到神灵庇佑益寿延年逢凶化吉的。她这么点明了“利害”,也说明她对凤姐有点不信任,或者王夫人已经知道贾瑞何以病了的缘故。王夫人虽然不言不语,却对下属有一种洞察力,知道凤姐的可靠与不可靠。可惜凤姐艺高人胆大,既不怕现世报,也不怕下地狱,她才不会为那个她根本看不上的勾引者治病呢。凤姐爱憎分明,喜欢的,立即提拔任用;不喜欢的,连同家人也不得超生。因对尤二姐有夺夫之恨,连同对尤三姐也恨之入骨。尤三姐自杀身亡,兴儿将柳湘莲的事说一遍,她说:“这个人还算造化高,省了当那出名儿的王八!”话是十分的解气。贾瑞虽然怀着“爱”意,可是以他的出身地位为人,竟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显然令凤姐并不觉得自己有魅力,不仅不能脸上增光,倒像是降了身份似的。治死他更是她的心愿。王夫人这么明明白白的旨意也不可不遵,但她敷衍了事,只将些渣沫凑了几钱,命人送给了贾代儒,算是交了差。回来对王夫人说:“都寻了来了,共凑了二两多,送去了。”反正为了这点小事,王夫人也不会查问。
但是报应还是来了。中秋节后,凤姐病虽轻了,但还需要每日诊脉服药,于是医生又开了丸药方来,配调人参养荣丸,需要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为给她配药,到处找人参,连贾母珍藏的手指粗的人参都找来了,只是已经成了糟朽烂木了,没有药效,不能用。急得王夫人报怨,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人参是贵重药材,毕竟是用于药,不常备也可以理解。可为什么贾母那里竟然保存了近百年的人参呢?又为什么偏偏是凤姐配药呢?而且也是二两。我读到这节时,便想起了贾瑞需要人参时的情景,觉得这是作者单单为凤姐的行为准备的回报。
受佛教文化传统的影响,古代小说都喜欢设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故事情节。《红楼梦》虽不这么简单,也不想这么俗套地说教,但它那种前后呼应的情节安排,却也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以至殊途同归。也许,人生总是被一些轮回的东西证明事物的循环本质,并非有意为之,却更令人深思。
刘老老在荣国府很是当了一回清客,这里面有她为了那点利益与受报恩心理左右的自愿成分,也有无奈的接受。一个比贾母还大好几岁的人,却成为被人当众耍笑的对象。刘老老身份卑微,自是安心做了这样一个角色,极尽承欢之事,被人耍笑了一番。不过,作者也算公平,除了给了她物质回报,还给了她回敬别人嘲弄的机会。
游园时,一行人来到“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这牌坊建得气派,宝玉曾把它当太虚幻境的牌子。刘老老见了,却以为是庙堂,上面的字自然便成了“玉皇宝殿”,遂赶紧恭恭敬敬趴下磕头。众人见了她这般行景,全没有在元妃面前时的恭谨,都笑弯了腰。刘老老“玉皇宝殿”话才说完,便感觉肚子里一阵乱响,内急,不管是“省亲别墅”还是“玉皇宝殿”,全不如解决生理上的问题来得重要。刘老老立马解裙子就要就地方便,亏得丫头阻止得及时,不然差点污了她敬若神明的圣物。这还不算,因年迈喝多了酒,又因蹲厕后猛起身,头晕眼花,刘老老出了厕,无人引领,辨不清东南西北,只好顺着石子路一路行来,竟然进了贾母等人都轻易不来的怡红院。在怡红公子迷宫一样的屋里瞎撞乱闯一番,该看的不该看的都看了一遍,摸了一遭,这才看见一幅精致的床帐。刘老老也不客气,权当自家的炕头,一屁股坐在床上,然后躺倒在床上美美睡了一觉。不管有意无意,刘老老可是把贾府最宝贝的两个人的东西都给污了。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世上的事当不得报应,可却自有一种不可测度的玄机妙理。贾家败落后,从来只是受人施舍的刘老老,竟然成了凤姐女儿巧姐的救命恩人。想当初刘老老来荣府求助时,凤姐那点救急之心,却也有了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