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52400000048

第48章

疏。如所遍计不如是有故者。此引略也。应云如所遍计毕竟不如是有故。释曰。俗有之上妄情计有。此等永无名圆成实。

疏。此与前世亲别者。前显能生能遍计心名为遍计。此与遍计所执为依名为遍计。

疏。又依他起至名遍计所执者。此与世亲后解同也。

疏。彼云至为计所执者。彼无性也 问准二菩萨以依依他假名遍计。而云不异以释本论。若不假说二性相望解无著论有不离不 答理亦可成。而本论云。由是遍计所缘相故者 释曰。由依他起能起第六能遍计心。方执离识实我法等。若不有此依他之境。能计不起。能计不起何有所执遍计性耶。由斯二性故不异也。亦犹于绳方起蛇觉。余准可知。

论。犹如幻事至非有似有等者。无著本论明此等喻。具如疏列。无性释论今此当引 论云幻事喻者。如实无象而有幻象所缘境界。依他起性亦复如是。虽无色等所缘六处。遍计度时似有所缘六处显现 释曰。外以尘等八为实有。内以八喻反彼为虚应为八量。此初量云。色等六尘。非真实有。分明显现为计度境。犹如幻象。真如非彼计度显现所行之境。故为异品。非能遍计所遍计故。故无不定 又如阳焰于飘动时。实无有水而有水觉。外器世间亦复如是。量云。外器世间。虚非实有。能生执实心.心所故。犹如阳焰。真如非亲为执生依。故无不定 又如梦中睡眠所起心.心所聚极成昧略。虽无状等种种境义。有爱非爱境界受用。觉时亦尔。量云。非梦爱非爱境。虚非实有。为爱憎心之所爱故。犹如所梦 又如影像于镜等中还见本质。而谓我今别见影像。而此影像实无所有。非等引地善.恶思业本质为缘。影像果生亦复如是。量云。善恶业果。虚非实有。依缘现故。犹如影像 又如光影由弄影者映蔽其光起种种影。定等地中种种诸识于无实义差别而转 释曰。如光中舞动身多状。其影亦然。定意分别起诸身业障无分别。如质蔽光身依识起。故目彼身名种种识。或上二界定心非一名种种识。此识既托非实境转。明心是虚。依前量云。定起身业虚非实有。种种转故。犹如光影。依后量云。定地诸识虚非实有依种种起故。如光影也 又如谷响实无有声。而令听者似闻多种言说境界种种言说。语业亦尔。量云。语业非实。听所闻故。犹如谷响 又如水月由水润滑澄清性故虽无有月而月可取。缘实义境之所熏修润清为性诸三摩地相应之意亦复如是。虽无所缘实义境界而似有转。此与影像有何差别。定不定地而有差别 释曰。定境能令善品相续名为实义。或简遍计所执之境名之为实量云。定所现境。虚非实有。依清缘现。犹如水月 又如变化依此变化说名变化。虽无有实而能化者无有颠倒于所化事勤作功用。菩萨亦尔。虽无遍计所执有情。于依他起诸有情类由哀愍故。而往彼彼诸所生处摄受自体 释曰。谓即依此能变化心起变化事。或依所化起能化心。无业生境名虽无实。量云。菩萨受生。虚非真实。无倒心起。犹如变化 问中边颂云。于不动无倒。谓知义非有非无如幻等。有无不动故。以幻喻等喻计所执。二论既差各有何意 答中边据彼幻事等体。及能执心.所执水等通喻二性。摄论据事但类依他。故不相违。

论。一流转真如等者。瑜伽.此论二文不同。如疏中会。有义有为有二。一四相所迁因等所为。二烦恼所为。今言有为依后义说。故有为言但说缘起。此说为胜。下文摄中二性摄故。然显扬云。于染净法思惟诸行流转实性。据世间净故不相违 详曰。非无此理。然下摄云随相摄者流转.苦集前二性摄。既云随相。明不违理。据增而谈。显扬复云于染净法。净法不言依世间净。由斯教理疏说无违。又疏下云流转唯约有漏故者。谈彼瑜伽明流转也。

论。四安立真如者。问四皆安立何唯谈苦 答虽标总称即因别法。如色处等。又四谛初从总为目。余三后故从别立名。

论。谓或有处至不摄五事者。按瑜伽论七十四云。问初自性五法中几所摄。答都非所摄。问第二自性几所摄。答四所摄。问第三自性几所摄。答一所摄。

论。或复有处至圆成实者。按中边颂云。名遍计所执。相.分别依他。真如.及正智。圆成实所摄。

疏。若体相摄成相违者。若以摄论名义二体。摄此五法名义体者。便成相违。何以故。五法中义即相.分别。体即依他。彼义初性。以无摄有岂不相违。

疏。中边以三性与十真实相摄等者。彼论第二广明相摄。今但举名略辨名意。一根本真实。依此建立余真实故依三性立。二相真实。此于根本真实相中无颠倒故。三无颠倒真实。能治无常.苦.无我等四种倒故。四因果真实。谓四圣谛。染净因果有差别故。五粗细真实。谓世俗.胜义二有别故。六极成真实。谓世间.道理二极成故。七净智所行真实。谓烦恼.所知二障净智所行有异。八摄受真实。谓即三性.五事相摄。九差别真实。谓七真如.三性相摄。十善巧真实。治十我见以修蕴等十种善巧。

疏。取分别全至是所诠故者。问正智心等通能所诠。分别何乃唯所诠耶 答有漏别开相.名.分别。分别所以唯是所诠。无漏总合。故正智一能所诠具。有义相唯所诠。名但能诠。分别通二。随二所变有差别故。虽有多释将今说胜 详曰。如名诠名所诠之名岂非名耶。若是名者何非所诠。名依识变何非名相。若许是相。相即能诠。若以识能变能诠故名能诠者。应相从故从于能变但名分别。从所变故唯相.名二。此既不尔彼云何然。故疏为胜。今助一释。相.分别二唯是所诠。名通能所。虽名识变亦是相收。然据别义但称为名。若不尔者即有如前相从例失。思之可知。

疏。亦名和合等者。按瑜伽云。亦名遍计所执。亦名和合所成。亦名所增益相。亦名虚妄所执。亦名言说所显。亦名文字加行。亦名唯有音声。亦名无有体相。

疏。故第四言遍计所执自性执等者。即五事中第四执著。

疏。四道理者。按对****第十一云。一观待道理。谓诸行生要待众缘。二作用道理。如眼根等为眼识等所依作用。三证成道理。谓为证成所应成义。宣说诸量不相违语。四法尔道理。谓无始来法相法尔。如火能烧水能润等。

疏。亦取无漏智至不尔便减者。不取无漏智为真实。四真实体不摄道谛。故为减也。第四真实准第三知。故疏不举。

论。二障至二事摄故者。问准瑜伽论三十六说。后二真实以四谛理真如为体。七十三中兼取正智。何意不同 答有三释。一解如疏。二传三藏释云。当证二障净所行时亦证智慧。犹如见分缘真如时。即自证分亦缘见分。三有义二空观智能有所行亦名所行。不应说云二障净智通缘真俗。故无漏智亦名所行。后得缘者此理不然。后得通缘染净依他。应说染分亦是二智所行真实。若尔即应二智所行通摄五事。既二事摄。故能观智能有所行名为所行 详曰。疏及传释其理稍通。有义所断恐乖论旨。论旨者何。谓论本明所缘之境。显境不同有四真实。故三十六云。此真实义品类差别复有四种。义即境也。今取其智能有所行名有所行。不约为境。岂与本论。不成楚.越。论据一分净境为言。非境义同以染依他便例责也 今助二释。一云根本智所行真如真如所摄。余无漏智缘安立等所变相等亦名二智所行真实正智所摄。不同有漏虚妄分别非相等摄。故七十三无漏有为总名正智 问何以证知 答三十六云。一切二乘若无漏智若无漏后得世间智所行境界。是名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又显扬云。此中何者是真实。答谓四圣谛。既后智境亦名真实。故知后得所缘四谛真如等相皆名真实。然三十六第三真实具言三智。第四不具但影显也。不尔何意有具.不具。或取疏传合今所明复为一释。故大论前后亦不相违。更思。

疏。中边论至依一圆成实者。四句之中初显初实依遍计一。二显第二依计等三。第三.四显第四三实共依成实。

疏。此约诠分位为垢净者。以有染净.隐显二位。据斯诠显似彼苦下能缘之心无常行也。假名无常体实常也。

疏。无常行实不缘之者。无常行相但缘三谛有为为义。不缘灭谛无为为境。

疏。又依一切无常为语等者。言无常行缘初后性。此能缘行非是十六行中无常。是十六外缘无常心。何所以者。十六行中无常但缘三谛为境。初性非谛。后性无为。非无常故。

疏。六无常者。四别离无常。五得无常。余如疏引。

疏。心唯在名者。非色四蕴总名为名。

疏。十五种无常者。按彼论云。六无常中后五无常并名变异。变异不同有十五种。一分位变异。谓婴儿等。二显变异。谓从妙色变为恶等。三形变异。谓饥疲等。四兴盛变异。五支节变异。六寒热变异。七他损变异。八疲倦变异。九威仪变异。十触对变异。由苦等触。十一染污变异。十二病等变异。十三死变异。十四青瘀等变异。十五一切种不现尽变异者。谓骨锁等烧坏离散一切种都无所见。

论。一习气集等者。疏有两释。初释意云。由能执心执于我法而熏成种。种虽有体。由因遍计所执我法能计心等熏成于种种名初性。非是别熏所执之种。或能遍计假名所执。所熏之种从能熏心假名初性。

第二意云。为能执心执彼习气为所遍计。习熏是彼所执所依。从彼能依假名所执。

论。灭谛三者。此论.中边安惠.护法诸说不同。如灯引释。

疏。谓缘依他至即为空境者。此明三性俱为空境之所以也。遍计体空故疏不云。但显依.圆为空所以。

疏。俱不于此起愿等者。此前三空皆约遍计故。于此空三皆叵愿名俱不愿。

疏。非缘遍计至起愿求故者。遍计所执真如无体。故不于彼所执如上而起愿求。然七十二据实真如不名无愿。亦不相违。

疏。如空缘此三至为无相境者。此举空境以成无相。三性为空皆约遍计。无相亦然。以彼体无何有其相。

疏。相通三种者。五事中相。然三解脱有能所知。相多所知。少通能知。所知.能知俱三解脱。

疏。相亦三种境者。相亦摄彼所知三解。即是境也 问何意说此 答欲明依.圆亦三解脱。故先引文后方成立。次下疏云既尔等者正成立也。

疏。既尔至名无相者。此立理也。五事中相通漏.无漏。复说相为三解脱境。无漏漏殊分依.圆二。故知依.圆并名三境 问无漏有为何名无相 答显扬第二云。缘智无相道作道.如.行.出行。此亦是无相行 释曰。智缘无相亦名无相。余教不同广如义灯引会释也。

疏。证圆成实时或苦不起者。有义弹云。证圆成时无异忍故。无生忍者意显证彼无生境故名无生忍。证圆成时惑苦不生岂籍观耶。故应说云。观圆成实非惑苦故。无惑苦生名为惑苦无生忍也 详曰。了知证彼圆成实时惑苦不起名无生忍。不言正证成实之时别起斯忍。或苦不生亦即境也。故疏无违。有义所明理亦通矣。任随所好。

论。二得胜义等者。此谓涅槃。体是胜果立以胜名。复能顺益。又是义利。故亦名义。亦胜亦义持业释也。因显所得名得胜义。异释如灯。

疏。三性五业者。按显扬论第六云。遍计五业者。一能生依他起自性。由计所执我法为境。能执之心熏成种子。复生似彼我法相等。有质无质.见相同别如理可知。二即于是中起诸言说 释曰。由彼起此能诠我等种种言论 三能生众生执。四能生法执。五能摄受二执习气粗重 释曰。因彼所执能执之心相分熏似我法等种。见复熏成能执之种。种因彼起名摄习气。非彼无体能持习气名为摄也 依他五业者。一能生诸杂染体。二能为遍计所执自性及圆成自性所依。三能为众生执所依 释曰。为所缘缘能起二执名执所依 四能为法执所依。五能为二执习气粗重所依 圆成五业者。谓能为二种五业对治生起所缘性故 又云。当随三种自性义解释一切不了义经。无量经中如来菩萨隐密语言。皆随三种自性方可悟入彼义故 释云了知如是三种自性能作一切声闻.独觉.无上正等菩提方便。

疏。摄大乘说等者。按无性摄论.本论说云。世尊依何密意。于梵问经中说如来不得生死不得涅槃 释曰。牒经为问。佛离诸有可无生死。现证圆寂何无涅槃 论于依他起自性中。依遍计所执自性.及圆成实自性.生死涅槃无差别密意 释曰。由依他起与计.圆成等为所依故。佛证彼依他起际生死.涅槃。不二偏得。由依体一通二分故。实理而言生死.涅槃有别无别。唯约无别故云密意 论何以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浮若笙箫

    浮若笙箫

    <蓦然回首,我与你倒路而走.>风扶瑶,此生你是我妻.白辞言,此生我只随你.杀了她,我与你走.君若不言,茰家动手.只莫怪,我爱了你三生.
  • 幻之名

    幻之名

    以世界为主共分四界,神界、魔界、灵界、世界(也称人界),无数人在追寻改变一个界的力量,却忘了还存在一个让其死亡的冥界。在命运的驱使下,两个少年在为了自己的追寻而努力着。终于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 糜梦电语

    糜梦电语

    WastedDream,全球最强大人工智能AI研发公司,通过手机平台使人工智能遍布了整个世界,给人类世界给予了前世未有的方便,然而事实真的如表面那样的光鲜亮丽吗?纯粹兴趣,写到自己觉得足够为止,不调众口。
  • 贵族学校里的冰冷公主

    贵族学校里的冰冷公主

    她们性格不同,可却如同姐妹一样,当男主遇见她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 黑暗血途

    黑暗血途

    天地剧变,时空转换,当人类集体降临到一片没有文明的蛮荒大地。带着五年记忆,回到剧变前一刻,萧余能否以卑微的存在,问鼎巅峰的王座?魔物横行的世界里,他能否始终坚守心中的信念原则,保护住身边的每一个人?
  • 都人帝女

    都人帝女

    一个女人的一生,也是所有女人的一生。一个时代的宿命,也是所有时代的宿命。晚明之际,天下汹汹。帝行邪僻,世风奢靡。最终导至了人欲横流,天倾地覆。甲申之春,崇祯殉国。其三公主朱徽玉一脉,从巍峨的皇城,流落到了狼奔豕突的民间……在屈辱、背叛和杀戮中渐渐长大成人。她用流着泪的心,去寻找人生之路。她用滴血的眼晴,去审视这个鬼魅横行的世界。汉风唐韵梦中树,腥风血雨刀边路。一空晚明歌伴泪,三分残月鬼作赋。她的故事,还得从李自成入京那一年春节说起……
  • 重生之宁式天下

    重生之宁式天下

    天降星火。“主人!”金毛狗开口叫道。“谁家的狗?竟然会说话!”杨宁惊叫。……“以后,我就叫你哮天犬了!”从此,杨宁开始了不平凡的生活,踏上了回程的路。于是,面包有了,美女也有了。这是一段屌丝少年发家致富,称霸宇宙的血泪史。
  • 浮生幻灭

    浮生幻灭

    她满门被灭,开始复仇。他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当真相大白,越来越多的谜题浮上水面。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新婚告急:老公,离婚请签字

    新婚告急:老公,离婚请签字

    “老公,这是一份离婚协议书,签下你的大名吧,乖!”苏浅浅非常狗腿的递上一支笔。“咔嚓”,笔被折断了……结婚一年,苏浅浅对易宁修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离婚吧,最后都被镇压,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对方的秘密……嗯哼,小样,看你这次还离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