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1800000012

第12章 移家琐记

“流水不腐”,这是中国人的俗话,“Stagnant Pond”,这是外国人形容固定的颓毁状态的一个名词。在一处羁住久了,精神上习惯上,自然会生出许多霉烂的斑点来。更何况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这一回却因朋友之介,偶尔在杭城东隅租着一所适当的闲房,筹谋计算,也张罗拢了二三百块洋钱,于是这很不容易成就的戋戋私愿,竟也猫猫虎虎地实现了。小人无大志,蜗角亦乾坤,触蛮鼎定,先让我来谢天谢地。

搬来的那一天,是春雨霏微的星期二的早上,为计时日的正确,只好把一段日记抄在下面:

一九三三年四月廿五(阴历四月初一),星期二。晨,五点起床,窗外下着蒙蒙的时雨,料理行装等件,赶赴北站,衣帽尽湿。携女人儿子及一仆妇登车,在不断的雨丝中,向西进发。野景正妍,除白桃花,菜花,棋盘花外,田野里只一片嫩绿,浅淡尚带鹅黄。此番因自上海移居杭州,故行李较多,视孟东野稍为富有,沿途上落,被无产同胞的搬运夫,敲刮去了不少。午后一点到杭州城站,雨势正盛,在车上蒸干之衣帽,又涔涔湿矣。

新居在浙江图书馆侧面的一堆土山旁边,虽只东倒西斜的三间旧屋,但比起上海的一楼一底的弄堂洋房来,究竟宽敞得多了,所以一到寓居,就开始做室内装饰的工作。沙发是没有的,镜屏是没有的,红木器具,壁画纱灯,一概没有。几张板桌,一架旧书,在上海时,塞来塞去,只觉得没地方塞的这些破铜烂铁,一到了杭州,向三间连通的矮厅上一摆,看起来竟空空洞洞,象煞是沧海中间的几颗粟米了。最后装上壁去的,却是上海八云装饰设计公司送我的一块石膏圆面。塑制者是江山徐葆蓝氏,面上刻出的是圣经里马利马格大伦的故事。看来看去,在我这间黝暗矮阔的大厅摆设之中,觉得有一点生气的,就只是这一块同深山白雪似的小小的石膏。

向晚雨歇,电灯来了。灯光灰暗不明,问先搬来此地住的王母以“何不用个亮一点的灯球?”方才知道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决不是世外的桃源,这样要捐,那样要税,居民的负担,简直比世界那一国的首都,都加重了;即以电灯一项来说,每一个字,在最近也无法地加上了好几成的特捐。“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这是几年前做过的叠秦韵的两句山歌,我听了这些话后,嘴上虽则不念出来,但心里却也私私地转想了好几次。腹诽若要加刑,则我这一篇琐记,又是自己招认的供状了,罪过罪过。

三更人静,门外的巷里,忽传来了些笃笃笃笃的敲小竹梆的哀音。问是什么?说是卖馄饨圆子的小贩营生。往年这些担头很少,现在冷街僻巷,都有人来卖到天明了,百业的凋敝,城市的萧条,这总也是民不聊生的一点点的实证罢?

新居落寞,第一晚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总睡不着觉。夜半挑灯,就只好拿出一本新出版的《两地书》来细读。有一位批评家说,作者的私记,我们没有阅读的义务。当时我对这话,倒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书店来要我出书简集的时候,我就坚决地谢绝了,并且还想将一本为无钱过活之故而拿去出卖的日记都教他们毁版,以为这些东西,是只好于死后,让他人来替我印行的;但这次将鲁迅先生和密斯许的书简集来一读,则非但对那位批评家的信念完全失掉,并且还在这一部两人的私记里,看出了许多许多平时不容易看到的社会黑暗面来。至如鲁迅先生的诙谐愤俗的气概,许女士的诚实庄严的风度,还是在长书短简里自然流露的余音,由我们熟悉他们的人看来,当然更是味中有味,言外有情,可以不必提起,我想就是绝对不认识他们的人,读了这书,至少也可以得到几多的教训,私记私记,义务云乎哉?

从半夜读到天明,将这《两地书》读完之后,神经觉得愈兴奋了,六点敲过,就率性走到楼下去洗了一洗手脸,换了一身衣服,踏出大门,打算去把这杭城东隅的清晨朝景,看它一个明白。

夜来的雨,是完全止住了,可是外貌象马加弹姆式的沙石马路上,还满涨着淤泥,天上也还浮罩着一层明灰的云幕。路上行人稀少,老远老远,只看得见一部慢慢在向前拖走的人力车的后形。从狭巷里转出东街,两旁的店家,也只开了一半,连挑了菜担在沿街赶早市的农民,都象是没有灌气的橡皮玩具。四周一看,萧条复萧条,衰落又衰落,中国的农村,果然是破产了,但没有实业生产机关,没有和平保障的象杭州一样的小都市,又何尝不在破产的威胁上战栗着待毙呢?中国目下的情形,大抵总是农村及小都市的有产者,集中到大都会去。在大都会的帝国主义保护之下变成殖民地的新资本家,或受成军阀官僚的附属品的少数者,总算是找着了出路。他们的货财,会愈积而愈多,同时为他们所牺牲的同胞,当然也要加速度的倍加起来。结果就变成这样的一个公式:农村中的有产者集中小都市,小都市的有产者集中大都会,等到资产化尽,而生财无道的时候,则这些素有恒产的候鸟就又得倒转来从大都会而小都市而仍返农村去作贫民。辗转循环,丝毫不爽,这情形已经继续了二三十年了,再过五年十年之后的社会状态,自然可以不卜而知了啦,社会的症结究在那里?唯一的出路究在那里?难道大家还不明白么?空喊着抗日抗日,又有什么用处?

一个人在大街上踱着想着,我的脚步却于不知不觉的中间,开了倒车,几个弯儿一绕,竟又将我自己的身体,搬到了大学近旁的一条路上来了。向前面看过去,又是一堆土山。山下是平平的泥路和浅浅的池搪。这附近一带,我儿时原也来过的。二十几年前头,我有一位亲戚曾在报国寺里当过军官,更有一位哥哥,曾在陆军小学堂里当过学生。既然已经回到了寓居的附近,那就爬上山去看它一看吧,好在一晚没有睡觉,头脑还有点儿糊涂,登高望望四境,也未始不是一帖清凉的妙药。

天气也渐渐开朗起来了,东南半角,居然已经露出了几点青天和一丝白日。土山虽则不高,但眺望倒也不坏。湖上的群山,环绕的西北的一带,再北是空间,更北是湖外境内的发样的青山了。东面迢迢,看得见的,是临平山,皋亭山,黄鹤出之类的连峰叠嶂。再偏东北处,大约是唐栖镇上的超山山影,看去虽则不远,但走走怕也有半日好走哩。在土山上环视了一周,由远及近,用大量观察法来一算,我才明白了这附近的地理。原来我那新寓,是在军装局的北方,而三面的土山,系遥接着城墙,围绕在军装局的匡外的。怪不得今天破晓的时候,还听见了一阵喇叭的吹唱,怪不得走出新寓的时候,还看见了一名荷枪直立的守卫士兵。

“好得很!好得很!……”我心里在想,“前有图书,后有武库,文武之道,备于此矣!”我心里虽在这样的自作有趣,但一种没落的感觉,一种不能再在大都会里插足的哀思,竟渐渐地渐渐地溶浸了我的全身。

【赏析】

《移家琐记》记叙了作者于1933年4月从上海迁居杭州的原因、经历和心境。与早期同类的散文相比,文笔更显得老练,用语也更为简洁精确。

作者在文章开头便点明了自己移居杭州的原因:一是在一个地方住得久了自然会心生厌意,二是他“一个穷汉”在上海非但不能享受物质文明的“洪福”,“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于是,他“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

新居位于浙江图书馆的侧面,虽然陈旧简陋,但“比起上海的一楼一底的弄堂洋房来,究竟宽敞得多了”。作者对他的新居感到很满意。然而杭州并非“世外桃源”,同其他地方一样避免不了“这样要捐,那样要税”、百业调蔽、城市萧条、民不聊生的现实。这一切让他深感苦闷。这苦闷怕是摆脱不了了,因为这苦闷不单是关于作者个人的,还是关于民族的、国家的。正所谓“烽火满天馁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

作者在文中写自己苦闷心情的文字虽然不多,然而当我们通读全文后,就可以发现这苦闷在文中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这苦闷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然而此文不同于作者的早期作品,除了有面对现实产生的苦闷,还有着对社会现状的理智而深刻的思索,且看下面一段文字:“中国目下的情形,大抵总是农村及小都市的有产者,集中到大都会去。在大都会的帝国主义保护之下变成殖民地的新资本家,或变成军阀官僚附属品的少数者,总算是找着了出路。他们的货财会愈积愈多,同时为他们所牺牲的同胞,当然也要加速度的倍加起来……社会的症结究在哪里?唯一的出路究在哪里?难道大家还不明白吗?空喊着抗日抗日,又有什么用处?”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腐朽昏庸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中国落后、贫穷、遭受外国侵略的根本原因,分析得透彻而深刻,显示了他眼光的敏锐。一位经历坎坷、满腔热血的知识分子在那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时刻,他承受的巨大精神痛苦是我们可以想像的吗?要知道,在那样的时刻,不是每一位文人都像郁达夫一样觉得是那样的痛苦,那样的不可忍受。正是因为郁达夫能感受到他人不能感受到的精神痛苦,所以郁达夫是伟大的,可是想着他被精神痛苦折磨得死去活来,我们又忍不住为他落泪。

同类推荐
  • 青春韵语--走进樱花,泪流满面

    青春韵语--走进樱花,泪流满面

    本书为散文集,共分为随笔如丝、风歌如铃、评论人生、小说在线、创作谈五部分。每篇文章都渗透出作者对青春的热爱,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 唐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词从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本书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宋词的幽深情韵。
  •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本书讲述的是记者闾丘露薇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利比亚战地日记》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树的呓语

    树的呓语

    “我允许它的存在,我说不出为什么。我喜欢摇摆的宁静,钟的安详。它的摆动暗合着我的心跳。我一直愿意,把它摆放在内心的神殿,我要让神圣,敬畏,忏悔,光亮,尘埃,呼吸,脚步声同时存在着……”。这本诗集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倾听,优美的文字里,融入了细腻的情感。
  • 匆匆:朱自清散文

    匆匆: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本书收录了他《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等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微迷人

    快穿之微迷人

    执行者白微感觉自己漫长的生命有些无聊,一天,到总部征聘,自此成为了时空执行者,为保证任务质量,总部给她绑定了系统001,帮助她。白微穿梭在个个小世界,完成委托人的委托。攻略男神多多。*^_^*
  • 重生之六道纪元

    重生之六道纪元

    世间因果,六道轮回,纪元重生
  • 怒海翻腾

    怒海翻腾

    本书分为超级潜艇大战、海港生死较量、大突袭别动队、西西里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和东南欧大解放共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法西斯潜艇喋血沧海、纳粹德国大举入侵挪威、希特勒原子弹的沉没等。
  • 和应昕语画

    和应昕语画

    天才画家谢长昕是个哑巴,七岁那年一场病,让她失去了声音。韦和应做了谢长昕大学时光短暂的老师,然后在自家办的画展上再度见到她,得知她用笔说话的真正原因。“一个哑巴,真是浪费时间!”“谁都可以嘲笑她是哑巴,只有你不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永生卷

    永生卷

    盘古开天地,自此光明与黑暗永生对立,彼此征战不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正不正,邪不邪,是为苍生劫难。但乱世之中,自有英雄应天而出……
  • 诛世传说

    诛世传说

    2055年,世界人口危机,为了减轻地球负担,联合国于同年5月秘密宣布,将由全球197个国家共同开发一款代号为“创世”的虚拟网游来减轻地球负担,经过3年不懈努力,于2058年开发成功,中国区代号“诛世纪”从此人类进入新次元,不过,事情真的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吗?还是......
  • 简爱(青少版)

    简爱(青少版)

    《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女主人公简·爱,幼失父母,从小寄养在舅舅家,因备受虐待而萌发反抗意识,进了罗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因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简爱便只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最后,因心中一直恋念罗切期她重又反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被烧毁,罗切斯特双目失明,手也残疾。简爱毅然和他结了婚,使他再度获得幸福。
  • 天机悟道

    天机悟道

    张振宇自小研习易经,以卜卦算命为生。一日机缘突至,张振宇得练气士之法,自此踏上修炼之道。奇遇不断。先得先天灵宝,后得祖巫传承,空间神通纵横宇宙。盘古授过艺伏羲讲过道。断天机、测未来,仙神各界来去自如。各种奇异的生物,各种未知的文明,盘古世界之外尚有大道世界,无尽的世界之中,张振宇探索无上大道,见天地奇观,最终之道,道在何方,是否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
  • 网游之蜀山

    网游之蜀山

    剑仙类网游。__蜀国仙山,御剑乘风,云海逍遥,揽月逐星。蜀山界中,亘古以来便有一群剑仙,他们内炼玄功、外修功德,为的只是能够度过天劫,彻悟大道。打开那异界的力量之门,逍遥于天地之间。谁会是那位拥有运气和智慧的度劫之人?在他们命定的角色里,是正是邪,又会有怎样奇险任务,经历怎样的悲欢离合……
  • 重生之鬼王宠妃

    重生之鬼王宠妃

    她是月家及万千宠爱为一身的嫡女,和善待人,换来的却是别人处心积虑的谋害,对人宽和,却惨死在情同姐妹的好友身上。老天有眼,让她重活一世,这一世,她狠下心肠,只为保家人平安,步步算计,只为不再被口腹蜜剑的小人蒙蔽双眼。既然世人对她不仁,就别怪她不义!但是,那个总是缠着她,跟她形影不离的谁谁谁,离我远点,我没兴趣跟你花前月下,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