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0700000017

第17章 西夏文书制度研究(13)

第十三节 试论西夏谏官制度

谏官又称谏臣,主要是规劝君过之臣、劝谏皇帝过失之官。《说文》曰:“谏,证也。从言柬声。”《广雅·释古一》曰:“谏,正也。”《字汇》曰:“谏,直言以悟人也。”可见,谏的基本内涵是,以正直之言启悟别人(主要指皇帝)。但谏官之劝谏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给各类人提意见,而是针对君主,“直言极谏”,匡正君非,“谏朝政之得失”。“廷诤”与“上封”是谏官将谏言上达君主的两种形式。

中国的谏官制度源远流长。相传在舜帝时,就有“纳言”之职。商汤王时有“司过之士”,专门负责纠正皇帝的过失,这个“司过之士”已近似于后来的谏官了。周文王时,皇室内设有“保氏”一职,“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保氏掌谏王恶”。很明显,“保氏”的职责是司掌规谏王的过错。春秋战国时,就以谏设置官职,如齐桓公设“大谏”一职。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借鉴前朝不仅设有谏官,而且谏官制度对后世影响颇大,谏议之职一直沿用至宋及周边少数民族国家。“谏议大夫,秦置,掌议论”,谏议大夫专掌备顾问应对,司谏议之职。汉武帝时沿袭秦制,设有“谏大夫”,东汉光武帝时加“议”字,称“谏议大夫”。唐太宗积极倡导谏诤,曾“导人而使之谏”,“赏人而使之谏”,使谏诤在唐代形成风气,犯颜直谏、面折廷诤的事例屡见不鲜。唐代所设置的谏官主要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左右补阙等。谏议大夫是最重要的专职谏官,其职责是:“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劝谏的方式有五种:“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致谏,五曰直谏。”到武则天时设有左右补阙和拾遗,官阶甚卑,但地位极其重要,正如白居易所说:“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其选甚重,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由也。”由于唐太宗开了“纳谏”之风,做到了“从谏如流”,所以唐代皇帝都比较重视谏官的作用,致使唐代的谏官制度发展到了最高峰。宋代设有谏院,与中书、枢密、门下三省并行,以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但是,宋的谏官制度并不完全沿袭唐代的谏官制度,而是在唐的基础上有所完善,即改唐时“补阙”为“司谏”,专司谏诤之职;改“拾遗”为“正言”,专司纠正皇帝的错误言论。此外,宋代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以他官兼领谏官,称之“知谏院”、“同知谏院”,带有加官性质,但仍是很重要的谏官。元、明、清时期未设置专职的谏官,都是由其他官员兼任谏职,因而谏官的作用发挥的不是很充分。

西夏的谏官制度又是如何呢?“元昊自先世并吞西土三十余年,聚中国所赐资财无算,外倚契丹为援,异谋日甚。升兴州为府,改名‘兴庆’,广宫城,营殿宇,其名号悉仿中国故事。”李元昊同时设官建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蕃学、曰汉学。”西夏对谏官的重视,并不逊色于中原王朝,而且有所改革和完善,这可从其设置官制明显看出,西夏职官制度共有上、次、中、下、末五等司,而谏官的设置隶属上等中书省,如《西夏书事校证》卷11载西夏中书省之职责及官员,“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属有侍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舍人、司谏等官……”可见西夏的专职谏官有谏议大夫和司谏,他们正如白居易所言专司“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西夏的谏官有能力也有权力劝谏皇帝,因为他们的地位和级别在西夏是相当高的,“皇帝之谏臣者,当与次等司平级。”这与唐代的谏官制度“其选甚重,其秩甚卑”是不同的,也与宋代的谏官制度不同,如王安石在《谏官》一文中说的:“今之谏官者,天子之所谓士也,其贵则天子之三公也。”然而,“今命之以士,而责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三公之责,非古之道也。”正因为如此,故西夏遣用谏官的制度相当严格,一般主要是选择统治者平日倚重的左右亲信或骨干臣僚,且许多是西夏皇族,党项羌大姓,如野利仁荣等。此外,西夏谏官中还有不少是统治者身边的亲信,如张浦、杨守素、薛元礼、斡道冲等,也有部分宋朝失意文人得到重用的,如张元、吴昊等。他们既然是皇帝之谏臣,就必须在皇帝面前劝谏,绝不允许谏臣们仗着位高权大,而不分场合的乱谏,若“任意宣说诽谤者,重则将说者以剑斩,家门勿连坐。其次公开传语者,依时节当视言状轻重,奏告实行。敌视国家,在帝臣间用谗舌者,其中确实言重,则按除在帝前劝谏外随意口中出恶言法,将诋毁者以剑斩,家门勿连坐。除此外为诋毁者,轻重何是未明,难以分明时,依时节、视言状轻重而奏告实行。”这非常确切的界定了西夏谏官的谏诤范围以及应履行的职责,并且有具体可行的处罚办法来保证西夏谏官制度的顺利实施。

众所周知,正当我国两宋时期(公元960—1279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新的巅峰的重要时刻,我国边疆地区崛兴了三个民族,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即契丹辽国(公元907—1125年)、党项夏国(公元980—1227年)、女真金国(公元1115—1234年)。从这三个少数民族国家的存亡时间推算,党项夏国的存在相对长一些,这与西夏国家历代统治者重视谏官作用的发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元昊的祖父继迁创建夏州始就开辟了求言纳谏之途,树直言进谏之风并作出了榜样。他深知中原王朝的古训及成功的经验,“思欲取天下之耳目,裨我视听;尽天下之心智,为我思谋。政之雍蔽者决于中,令之绝灭者通于外。上无违德,下无隐情。可为何方,得至于此。”他也懂得“历代君臣,有贤有否,至若献替之际,是非之间,若君过臣规,固宜有言必纳;如上得下失,岂可从谏如流?以是训人,其义安在?”更深知一个人的能耐再大,客观上仍然需要别人的进谏,忠臣的规劝,要依靠别人的聪明才智达到弥补自己的缺漏,所谓“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合天下之耳听之,而后聪也。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合天下之目视之,而后明也。天子之心,不能自圣,合天下之心思之,而后圣也”。所以在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春二月,“继迁弃银州……继迁问计于众,从弟延信曰:‘地斤之役,乃备御之疏,非战斗之罪。漠北不足以立室家,今遇众来归,天假之便,失此不图。后悔何及?’张浦曰:‘时不再来,机不可失!但曹光实老将知兵,若不诱之离城,攻其无备,我军大创之余,鹤唳风声,难保必胜也。’”继迁以其亲信张浦诈降之计诱杀曹光实,然后顺利地“假其旗帜,袭破银州,获军资器械无算。于是,蕃族附者日众。”获得银州之后,张浦继续谏言:“自夏州入觐,无复尺疆,今甫得一州,遽尔自尊,恐乖众志。宜先设官授职,以定尊卑;预署酋豪,各领州郡,使人自为战。则中国疲于备御,我得尽力于西土矣。”西夏政权的雏形基本形成,为元昊的立国称霸奠定了基础,谏官张浦的作用可谓大矣。

到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时,善纳谏言,如在立国伊始,元昊就能主动而广泛地采纳众人地意见,“招纳亡命,申明号令,以兵法部勒诸蕃族。每出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食,割鲜佐饮,各问所见,择取其长。”这里的“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已清晰表现出元昊具有平等、善纳谏言的思想,这是历代建国初期每个君王比较明智的举措,元昊也不例外。据史籍记载,元昊“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携野战歌、太乙金鉴决”。表明元昊不仅通晓蕃学,精通汉藏语言文字,而且还重视和应用法律条文以及《野战歌》一类的军事著作。其目的显而易见,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后,“数谏其父毋臣宋,父辄戒之曰:‘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他为了实现“当王霸耳”之目的,不得不“各问所见,择取其长”,善纳谏言,如自公元1032年至1048年,首尾16年,是景宗元昊被立为太子到西郊称尊、创建西夏国家的时期,也是西夏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元昊根据当时国内外斗争形势(诸如驾御酋豪,稳定国内统治,以及同宋辽抗衡争霸等等)的需要,采取野利仁荣的“以兵马为先务”“严以刑赏”“教民以功利”的谏言,确立“尚武重法”的立国方针。“仁荣,野利后疏族,多学识,谙典故。元昊建号之初,显庸创制,动静咨之,常论兴、灵立国大势,言: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议者咸谓化民成俗,道在用夏变夷,说殆非也。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要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言义可敌哉?”这一立国“方针一直推行至乾顺亲政之后,才根据当时已经变化了的新的斗争形势转变为‘尚文重法’”。难怪野利仁荣死后,“元昊三临其丧,恸曰:‘何夺我股肱之速也!’命厚葬之,赠富平侯”。在政治上,元昊大力推行“蕃汉联合统治”的政治体制,同时又大胆重用中原失意汉人,如张元、吴昊,“负气倜傥,有纵横才,累举不第”,后“甘投夏国”,元昊虽然“闻言竦然”,但却懂得“盖怀才之士,不为我用,即为敌资”,故“异而释之,日尊宠用事,后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云”。如三川口之役首战告捷、好水川之战大获全胜,后又攻打镇戎军,杀泾原路副总管葛怀敏等皆出自张元之谋,“镇戎距天都山百里,西北则三川、定川……元昊见李文贵不还,与张元等议,元曰:‘中国精骑并聚诸边,关中少备。若重兵围胁边城,使不得出战,可乘间深入,东阻潼关,隔绝两川贡赋,则长安在掌中矣。’元昊从之,遂于天都点集左、右厢兵十万。分东、西两道,一出刘堡,一出彭阳城,合攻镇戎”,最后“遂杀怀敏并将校四十人”,为西夏能与宋、辽三足鼎立再一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崇宗乾顺时期,谏官制度比较完善,谏官也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善于纳谏和敢于进谏等已基本形成风尚,如史籍载:“自曩霄创建蕃学,国中由蕃学进者诸州多至数百人,而汉学日坏。士皆尚气矜,鲜廉耻,甘罹文网,乾顺患之。”西夏大臣们在是否要振兴儒学、建立国学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纳谏和善谏、敢谏体现得比较明显,这时御史中丞薛元礼谏言:“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今承平日久,而士不兴行,良由文教不明,汉学不重,则民乐贪玩之习,士无砥砺之心。董子所谓‘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可得乎?”薛元礼主张以儒治国,建议兴办国学(汉学),正合乾顺心愿,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于蕃学外特建国学,置教授,设弟子员三百,立养贤务以廪食之”。11年之后,“乾顺命诸臣直言得失”,其时西夏重臣御史大夫谋克宁谏言:“法治之要,不外兵刑;富国之方,无非食货。国家自青、白两盐不通互市,膏腴诸壤浸就式微,兵行无百日之粮,仓储无三年之蓄。……且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昔人云:‘虚美薰心,秦乱之萌’,又云‘浮名妨要,晋衰之兆’。臣愿主上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也。”即谋克宁不赞成以儒治国,振兴国学,而主张以武治国,这一谏策显然不符“尚武重法”之国策,故听后“乾顺善之,不能用”。

仁宗仁孝时期是西夏国发展的鼎盛阶段,这时“仁孝重圣亲贤,贻谋有自”。纳谏和敢谏之风更甚。任得敬专权是在梁氏专权结束的半个多世纪后发生的。任得敬本是北宋西安州的判官,在西夏军队围城时出降,由于他主动把女儿献给李乾顺,又在平定李合达的判乱中立有功劳而受到信任和重用。地位的提高和权势的膨胀,不断刺激他的政治野心,在翔庆军都统军任上,他“日事诛杀,僚佐有谏者勿听,自以为有大功,冀与国政,使人上表请入觐”,嗣位不久的仁孝欲许之,这时御史大夫热辣公济谏言:“窃见戚臣任得敬上表请朝,其心盖为干政地也。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得敬虽属懿亲,非我族类,能保其心之不异乎?惟陛下察之。”此外“濮王仁忠亦言其不可,遂止”。范仲淹的《灵乌赋》中有一句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正是热辣公济、濮王仁忠、焦景颜等辈的真实写照吗?再如,有一次仁孝狩猎于贺兰山,途中由于路途崎岖不平,致使“骏马损足”,仁孝一怒之下“命执治道者戮之”,其时“阿华侍侧,谏曰:‘田猎非人主所宜。今为马多杀,贵畜贱人,岂可闻于四境乎?’仁孝讶而止。”后来仁孝“赐银币奖之,以愧从臣之不言者”。仁孝“以愧从臣之不言者”的行为和举措不就是唐太宗时“导人而使之谏”,“赏人而使之谏”的谏官制度的延续吗?这正如白居易所言:“历代之君,无不知用贤则理,用愚则乱,从谏兴,从佞亡也。而取舍之际,纷然自迷。故放者多非小人,宠用者鲜有君子。至使衰亡危乱,历代相望。岂臣之邪正,惑其心乎?将己之爱恶,昏其鉴乎?昏惑之由,必有其故。”又云:“故殷纣之末,三仁在朝;虞舜之初,四凶在位。虽仁在朝,不能用之,所以丧天下速于旋踵也。虽凶在位,卒能去之,所以理天下易如覆掌也。用舍兴亡之验,唯明主能察之。然则历代之主,莫不知邦以贤盛,以愚衰;君以谏安,以佞危。”仁宗仁孝能做到如此可属善纳谏言之君也。西夏历代统治者基本能做到“唯谏是从”,且大臣们也能从谏如流。

西夏后期,纳谏之风仍存。如西夏第九代皇帝德旺仍是如此。据史籍载:夏乾定二年(公元1225年)“夏六月,太白昼见”。德旺想“与日争明”而向朝中大臣们“求直言”,这时殿中御史张公辅疏陈经国七事:“一曰收溃散以固人心。自兵兴之后,败卒旁流,饥民四散,若不招集而安抚之,则国本将危……二曰坚盟信以纾国难……三曰修城池以备守御……四曰明军政以习战守……五曰联烽堠以立应援……六曰崇节俭以裕军储……七曰观利便以破敌势……若狐疑满腹,首鼠两端,亡在旦夕矣!”这一谏言被德旺所采纳。作为一代君王能在“马饥人瘦,兵不堪战”又“身当末造,时值艰危”之时,想到生民处于战乱之中而遭受残害时,“首罢用兵,纳忠谏之言,专寻盟好。交邻不屈,经国有谋,可谓能干蛊矣!”但是西夏末期已是“无如积衰难振,小善莫支,戎马满郊,财用困竭”,因而德旺“在位三年,竟以悸卒”。

从以上许多广开言路、纳谏和敢谏的实例来看,谏官对西夏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以及皇权的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可看出西夏历代贤明之君善纳谏言,更深知如白居易所言的中原王朝治国之经验,“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合天下之耳听之,而后聪也。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合天下之目视之,而后明也。天子之心,不能自圣,合天下之心思之,而后圣也。”如此,西夏国才得以维系250年之久,且与宋辽三足鼎立达190年。

当然,西夏的谏官制度也有消极的一面。再圣明的皇帝也有听信谗言、怀疑属下、排除异己之心,作为封建王朝的西夏也不例外。史载,元昊虽然“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携《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也能“招纳亡命,申明号令,以兵法部勒诸蕃族。每出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食,割鲜佐饮,各问所见,择取其长”,但“张)元好阴谋,多奇计,然性喜诛杀,元昊残暴,多其赞成,故倚畀尤重”。元昊早知谏的重要并且躬行于实践,但对阻碍他称霸的谏言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不论是错是对。如夏大庆二年(公元1038年)秋七月,准备攻打宋鄜延时,“久谋取之,特以部下诸蕃向背不齐,未敢猝动。迨使人自五台还,知河东备御完固,悉会诸酋于贺兰山坡与之盟,各刺臂血和酒置骷髅****饮之,约先攻鄜延,……诸酋有谏者,辄杀之”,拒绝纳谏。更有甚者,拒听亲信大臣们的忠言,且残忍至极,如元昊从父西夏大臣山遇与弟惟永分掌西夏左右厢兵,“其从弟惟序亦亲近用事”,山遇对“元昊数窥边”之行为有自己的看法,于是劝谏元昊曰:“中国地大兵多,关中富饶,环庆、富延据诸边险要,若此数路城池尽修攻守之备,我弓马之技无所施,牛羊之货无所售,一二年间必坐困,不如安守藩臣,岁享赐遗之厚,国之福也。”这时元昊根本不听,却“心恶其不从己”,对惟序曰:“汝首山遇反,吾以山遇官爵与汝。不然,俱族灭矣。”惟序不忍,更以告山遇。山遇知道劝谏不成反遭其害,于是山遇“欲内降,惟永曰:‘南朝无人,不知兀卒所为,将不信兄,兄必交困。’”走投无路之时“山遇曰:‘事至此,不得已也。若南朝有福,则纳我矣。’遣人持诰敕诣金明巡抚检李士彬所,欲自将兵扼黄河南渡,发部落内属,入告其母独孤氏,母曰:‘汝自为计。我年八十余,不能从汝去,当汝累,当置我室中,纵火焚之。’山遇等涕泪如母言,挈其妻野利罗罗、子阿遇及亲属二十二人,以珍宝名马内奔。是月,至保安军。知军朱吉以告知延州郭劝,劝与钤辖李渭议,自德明纳贡四十年,有内附者未尝留,因遣山遇还。山遇不可,渭等疑其诈,令人执之,山遇与惟永、惟序等号哭称冤,劝等不听,命监押韩周将兵卫送于夏州”。结果山遇一家遭致元昊的残忍杀害。这是谏言不成反遭迫害的实例,史书评曰:“山遇有勇略,其死也,国人哀之。”西夏汉人重臣张元,“至夏不二年,官至太师、中书令。”故谏言具有得天独厚之优势,因此“国有征伐,辄参机密。常劝元昊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一身二疾,势难支矣。”但是,张元的这一良言妙计却被元昊拒纳,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张元“知所志不就,终日对天咄咄,未几,疽发背死”。不仅元昊如此,其他皇帝也不乏拒谏之事。如史载:高良惠,官至西夏右丞相,他一生“忠恳,有经济才。遵顼时数论事,不见信。德旺立,首进和金三策,两国遂修好。及德旺不遣任子,力谏不纳,退谓人曰:‘祸在是矣。’已,遵顼、德旺相继卒,元兵至,主不能措一谋。良惠内镇百官,外厉将士,日夕拒守,自冬入夏,积劳成疾。僚佐劝自爱,良惠抚膺叹曰:‘我世受国恩,不能芟除祸乱,使寇深若此,何用生为?’”最后抑郁而死。死后,“吏民悲泣,主哭临其丧三,城中夺气”。由此可见,西夏皇帝拒谏现象屡见不鲜,自然加速了它的衰亡。

综上所述,西夏谏官及谏官制度作为西夏封建王朝的政体构成部分之一,自元昊创建官制之日起伴随西夏王朝之始终,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西夏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属性所使然。故西夏谏正之风比较盛行,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谏官,如张浦、野利仁荣、张元、山遇、仁忠、焦景颜、斡道冲、薛元礼、高良惠等,西夏的谏官基本上也敢谏、善谏,为西夏国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夏的皇帝为了统治的需要和皇权的巩固效法中原王朝的谏官制度,使得谏诤理论在西夏也得以发展,也使得谏诤现象得以存在和绵延,这是西夏兴盛并与宋、辽抗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西夏也不排除皇帝拒谏的事实,如元昊拒山遇和张元之谏、遵顼拒高良惠之谏等,从而加速西夏的灭亡。这些事实都说明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治世之君,当以重谏,纳谏者兴,拒谏者亡。

(原载《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红色账簿:1921~1927

    红色账簿:1921~1927

    弱小的在野党,如何打败了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党?不拿薪饷的队伍,如何战胜了拿着高福利的正规军?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红色历史,隐秘资料首次公布,颠覆你的革命观!全书运用财富与经济的视角,对我党从1921年到1927年的革命历程进行了纪实性的叙述,展示了真实的货币与战争之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
  • 寄生凤雏

    寄生凤雏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一山不可容二虎,若刘备坐拥龙凤双杰,又将如何。主人公原本是一名从事多年军政机关工作的旅长,谁知在某次抗洪救灾途中被大风雨卷入长江之中;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的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成为了三国知名人物“凤雏”庞士元。穿越让他以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这个纷争动乱而又不羁的年代,信念、利益、背叛、战争,始终伴随在他左右;可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得一可安天下的“凤雏”,而是一个寄生人,历史的轨道开始因为他的存在逐渐偏移。从这一刻起庞统不再是英年早逝的TOPNO。1,他将走上一条全新迂回曲折的三国之路。主角不11,不走寻常路,神州苍穹,唯我凤雏。要看《三国演义》别传的请勿入,十八岁以下慎入,本书极度YY。
  •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

    这是一部既短暂又漫长的英雄历史传奇,关于理想,关于热血,关于感情,关于痛苦,关于人生的壮阔,关于心灵的自由……。周世宗郭荣(俗称柴荣)是五代公认最伟大的君主,他的皇后符氏是该时期最负盛名的女性之一。他们原本都被命运抛入了人生低谷,家破人亡,痛苦无告,却穿过万千阻遏走到了一起,彼此爱恋,彼此慰藉。他们携手于荆棘中奋力前行,燃烧生命,去实现理想。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做个像唐太宗那样的好皇帝;她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与他一起,为久遭乱离的中原开创一个平安喜乐的新时代。然而天不假年,他们相继倒在了追梦的路上。符后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世宗去世时,年仅三十九岁。他们的人生由此充满悲情。
  • 句曲君传

    句曲君传

    正史背后藏着的惊天权谋根据史实改写,人物、事件均真实发生过历史依据书目:《晋书》、《世说新语》、《晋阳秋》
  • 红色警戒之民国

    红色警戒之民国

    天启坦克在西伯利亚的平原上驰骋黑鹰战机在岛国上空施虐乌云在华府上空汇集西南一颗颗拖着长长尾巴的核弹飞向远方纽约上空无数的伞花缓缓飘落……华丽建了一个千人普通群:128857699VIP群:1267333(需要订阅或者粉丝验证)书名叩门!!!
热门推荐
  • 锦宸

    锦宸

    山上梅树凋,山下桃花开。本无意引得动情,终是教人生死相许。比使命更沉重的是什么?比责任更重要的是什么?比命运更难测的是什么?是你。无关生死,天赐孽缘。
  • 王的宝贝,回来吧:狂妾

    王的宝贝,回来吧:狂妾

    “离开?休想!”他咬牙切齿有如虎狼:“想死,也没有那么简单。”残忍无情掠夺,暴君嗜血缠绵,一夜桃花绽放,娇妃情狂成殇。女子带孕笑惊天,一纸休夫斩宿缘。重逢,王再燃渴望,她却冷面凝霜,惟独身后的‘缩小版’暴露了她曾经潜伏的爱。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忘不掉的爱

    重生忘不掉的爱

    重生了,我要让你好看!王雨陌!---by陈梓涵
  • 销售不要太老实

    销售不要太老实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醒那些每日奔波劳累的销售员们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失败之处,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本书的终极目的就是——不要再活得如此艰难!为什么老实的销售员总是上演失败?他们自己也纳闷:不是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我努力耕耘了,可为什么总是收获甚微呢?本书是一本老实人的开心锁,一面聪明人的反思镜,翻开本书,改变就已经开始。
  • 乾坤阴阳变

    乾坤阴阳变

    世界之初,本无一物。阴阳二气,充满太虚。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一切由阴阳而起,由阴阳而变,由阴阳而终......相传这是一个由阴阳二气交汇演替所形成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事物都无时无刻的被阴阳之气所滋润着,野兽们经由阴阳之气的感染进化成了力量强大,智慧超常的阴阳兽。如天生巨力的撼地神牛阴阳兽,能口吐人言的穷奇火龙阴阳兽......阴阳兽的强大使得人类被迫开始发掘阴阳之气以及自身的力量,因此后来这里诞生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对抗强大的阴阳兽与追求认知世界的真理而修炼着,他们能够借着自身的力量使的天地都发生动荡。他们不拜天,不敬地,坚信着自己才是世界的主宰。人们称他们为一群有着毁灭世界力量的修炼者,他们称自己为阴阳师!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死后离奇复活,为了复仇而踏上修炼阴阳,追求真理道路的事。
  • 大秦帝王妃

    大秦帝王妃

    此文已废!!停止写作中!请各位谅解!谢谢!
  • 黑暗的守护萨亚

    黑暗的守护萨亚

    “妈妈说过,以前她的一个男朋友是英雄,虽然现在不知在何处,但是她始终相信他会回来,继续做守护我们地球的英雄,为守护我们而战。”老式留声机不断的重复着这一句话,巨大的庞大身影似乎在蠕动着,吞噬它所触碰到的一切事物,坠毁熊熊燃烧的战机残骸似乎预示着它那强大的力量。孤独的布娃娃看起来还在等待着它早已不可能回来的小主人,就在最后残存的人类认为无法被救下时奇迹发生了,紫色的光芒普照大地,人类如同看到希望一般雀跃着。光芒之中孤独的紫色巨人降下,在这充满了黑暗的夜中,他的眼睛及胸前的蓝色饰品最为显眼,如同暗夜之中的明灯隐隐发光。那就是我们的英雄,萨亚……
  • 东方蓬莱物语

    东方蓬莱物语

    不死的蓬莱人进入幻想乡与妖怪少女们的故事
  • 樵隐词

    樵隐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毕业季节

    毕业季节

    都说毕业季是分手季,可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因为他们觉得爱情可以冲破一切阻碍,18岁的年纪,一个学习的年纪,似乎不该恋爱,他们注定是得不到所有人的祝福,那就不需要祝福,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和其他人无关。他原本是一个安静听话的学生,高中时期一直以优异的成绩排行第一,老师眼中的模范学生,却因为她,在高考前放话:我才发现自己原来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我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他们的感情从来没有人支持,所有人都认为,那不过是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一般,建立在一个有面包充足的基础上,又如何明白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