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05400000021

第21章 体现和谐的道教名山

道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营建了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道教四大名山。在这些名山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道教注重生态保护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坐落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部,是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它是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的祖庭,是我国道教发祥地。其山的形状若龙盘,似虎踞,风景秀美,集天地灵气,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我国道教第一仙境。

当年张道陵为了寻找修道宝地,带着弟子云游各地,无意间踏入了云锦山。只见这里犹如99条龙在此集结,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他大喜,视为修道福地,于是在此设坛修炼。

传说张道陵在云锦山修炼九天神丹,神丹炼成之日,有一条青龙和一只白虎同时出现在空中护卫,于是他把神丹取名为“龙虎神丹”,也把云锦山改称为龙虎山。张道陵吃了神丹,从此成了神仙。后来他便开始云游四海,讲道布教,人们称他为“张天师”。

张天师的子孙便长期定居在了龙虎山,在此创建坛宇招徒传教,也同时开启了龙虎山道教文化的历史。

在龙虎山诸多道观中,大上清宫是最早建成的道观,是由唐武宗在841年至846年间所建。

大上清宫坐落于龙虎山脚下的上清镇东边,源于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居住的“天师草堂”。大约在215年至220年期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陕南汉中迁回江西龙虎山承启道教,在此建造了“传箓坛”。

唐武宗执政时,他曾召见第二十代天师张湛,并赐银让他在传箓坛旧址上建造道观,还赐匾额“真仙观”。从此,龙虎山道教历史上的第一个道观便建成了。

真仙观建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次更名。北宋时宋真宗召见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吏部授篆,敕改“真仙观”为“上清观”;宋徽宗召见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设法坛做法事,把“上清观”升格为“上清正一宫”。元武宗再次把“上清正一宫”更名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清代康熙皇帝为了弘扬正一道,为上清宫御书宫额,更名为“大上清宫”。

龙虎山之所以成为“道教第一仙境”,也是有其必然性的。龙虎山在风水学上,堪称是独一无二的经典。

风水最看重的就是理想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龙虎山的山水暗合了道教的太极阴阳教理,具有风水吉象。

比如卢溪河畔,这里山环水抱,溪水与山势,正好形成一个阴阳太极图。从卢溪河畔的地形图就可以发现,在这一段,溪水为阴鱼,鱼眼鼓出在头部。山势为阳鱼,鱼眼也鼓出在头部。这样一个太极就呈现出来了,自然天成,鬼斧神工,蔚为大观。

如果说太极山势是龙虎山的灵魂,那么龙虎山的山身更具有风水的内涵。在龙虎山正一观后面的山脉是象山余脉,本来这个余脉一直向西,但是到了此地突然折回,形成了两峰对峙的龙虎形状,不能不说这里是修道的宝地。

有人、有山、有魂,构成了我国风水的综合吉象,这就是天地人合一。人为天师,山为龙虎,神为太极,再经过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丰厚的道教文化,成就了龙虎山在我国道教史上显赫的祖庭地位。

齐云山,古称白岳,坐落于安徽省休宁县城西,有“黄山白岳甲江南”的美誉。它以“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和青泉汇成胜境。因为它的最高峰廊崖有“一石插天,与云并齐”的景观而得名“齐云山”。

齐云山全山有宫、殿、院、坛和阁等108处,道观27处,道房12家,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还有四川鹤鸣山并称为四大道教圣地。山中的道教绘画、摩崖石刻和碑刻数以千计,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刻铭。因此后来被清代乾隆皇帝赞誉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的道教属于张道陵所创建的正一道,道教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其道教活动开始于唐代。宋代朝廷下令在齐云山正式建筑道院,齐云山道教逐步有了的发展。明代时,明宣宗在1429年下令建造“三清殿”于拱日峰下,从此齐云山道教兴盛起来。至清代,齐云山道教继续发展,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还称它为“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道教不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同样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齐云山中的道院和一般民宅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一般道教宫观都有的雕梁画栋、错落有致、与自然峰岩浑然一体的特点外,齐云山的道院在外形和功能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民居,而且大多数的道院和山中的民居是不相分隔的。

齐云山的宗教信仰活动,也是齐云山道教致力于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徽州地区的百姓所供奉的神有很多,有祖先神、行业神、自然神和乡土神等,是一个拥有多神崇拜的地域。并且与此相关的庙宇也到处林立,终年香火袅袅,一到道教节日的时候,到齐云山进香的人总会络绎不绝。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古时称“玄岳”、“太岳”,坐落于湖北省的西北部。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赞叹此山出于五岳之上。此山四周有“七十二峰”耸立,“二十四水”环流,危岩奇洞深藏,白云绿树交映,十分蔚为壮观。

武当山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宗教的建筑文化和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宋代时,宋徽宗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了紫霄宫祭祀真武大帝,使武当山成为了道教名流向往的道教圣地,后来明成祖朱棣封它为“紫霄福地”。

紫霄宫位于天柱峰东北方向的展旗峰下,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

紫霄宫内主要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东宫、西宫和太子岩等。宫殿周围的山冈峰峦延绵不绝,形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场面。

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公、五老、蜡烛、落帽和香炉诸峰,宫殿的右边是雷神洞,左边是蓬莱第一峰。在宫殿的近前还有禹迹池和宝珠峰等。紫霄宫整座宫殿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自东天门入龙虎殿,之后是循碑亭、朝拜殿、紫霄殿和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紫霄大殿是紫霄宫的正殿。也是武当山存留下来的唯一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的殿堂,是我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

紫霄大殿的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并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汇集了历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集中体现了我国建筑的辉煌成就。

最为奇妙的是紫霄大殿的内部。大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构思巧妙,造型舒展大方,装修古朴典雅,陈设庄重考究。大殿内设神龛五座,供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大多为元明清三代塑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造型各异,生动逼真,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除此以外,宋徽宗还下令建造了紫云殿、老君庵和仙关台等。宋元交兵之际,武当山的所在地均州也遭到了兵灾,所以山上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后来,明成祖朱棣和清仁宗颙琰又对紫霄宫进行了扩建和修葺,使它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古名“丈人山”、“石城山”。以“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和“一百零八景”著称。它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因它满山翠绿,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翡翠城郭而得名“青城山”。

青城山的环境之所以郁郁葱葱,还有着大禹的功劳。大禹治洪水、疏九河的传说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但他治理青城山的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相传青城山在尧舜禹所在的上古时期叫“石城山”,因为那时它的山峰光秃秃的,不能存水,动物和植物都很难生存。后来,经过大禹的治理石城山变得树木葱茏。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山名也改为了青城山。

青城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建筑古迹非常的多,存留下来的完好的道教宫观就有数十座,由此可见道教曾经在青城山的兴盛程度。

除了道教建筑外,青城山的其他道家文化还有很多,例如道教名人、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和道教武术等。其中青城山的养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青城山道教的养生主要为医药养生。隋唐时期,青城山道家已将药功与养生相结合。后来在唐代,孙思邈曾来到青城山,著《千金要方》,在书中辟有专卷论养生。

在后来的唐武宗时,青城道士邢先生,精于医术。当时,武宗患心热之疾,众医诊治无效。邢先生来到宫廷,从肘后青囊中取出青丹两粒,绞梨汁进服。武宗的疾病很快就被去除。

青城山道家的“药功”流传到清代以后,已积累了许多用药独特、疗效突出、副作用少的药方和医术,其范围涉及内科、外科、伤科、妇科、儿科等门类,而以骨伤科最为神奇有效。例如对活血祛瘀卓有特效的川芎的培育,便是青城山道家对我国药学的一大贡献。

青城山道医结合的传统,一直流了下来,后来在上清宫还设有“济贫医社”,以中药及针灸为山民治病,得到冯玉祥将军的称赞,并为匾题字“医国济民”。

青城山道教养生主要有守一、存思、导引、吐纳、胎息、服食、外丹、内丹、房中、起居等10个方面的内容。

守一,即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于对“一”,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

存思,即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这种方法在魏晋时期,曾广泛流行。

导引,即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各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相配合,可以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经流行。其后,导引之势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吐纳,即在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求长生延年。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后来的内丹功夫也十分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胎息,即在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息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服食,即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得长生成仙。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并流传,在魏晋和唐代曾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石因为采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外丹,即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形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

内丹,即把人体比作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用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以求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大约始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

房中,即指男女性生活的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事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经形成。两汉时就已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还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因流于****,在南北朝时期被斥除出道术。

起居,指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

青城山及道教的养生方法,有些像静心、守一等都包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对人类养生非常有好处。至于那些服用丹丸之类,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的,有些则是有毒的,服用过量即可致死。但它在道教养生术的发展史上,为我国古代化学和古代医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旁注]

人文环境 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演变的社会大环境,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性的,而非自然形成的。人为因素包括人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

道观 是道士修炼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修建道观和修道是紧密相连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成的,因此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修道的方法众多,就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为本。

自然神 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加以崇拜。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信仰,并且在民间广为流行。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神灵,而是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自然神崇拜的对象一般包括日月等天体、风雷雨雪等自然现象、山水神等无生物、龙虎等生物。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图案,包括“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等。二龙戏珠是我国传统图样纹式之一,体现了我国古人对龙的崇拜,蕴含着一定意义的龙文化。

《千金要方》或称《千金方》,全称《备急千金要方》,30卷,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其妇科、儿科、内科、针灸科等方面的论述,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精气神 是指精、气、神,道教内丹学术语。精气神亦称之为“三宝”、“三奇”、或“三业”,是内丹修炼的大药,是养生的操作目标。道家认为,天地万物及人体生命皆生于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养生治身则要循此自然之道。

[阅读链接]

在道教第一仙境龙虎山泸溪河东岸有一个许家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最奇特的是村里没有一只蚊子。

传说,龙虎山有一代天师的母亲性情好动,喜欢游山玩水,而这位天师也格外孝敬母亲,对母亲唯命是从。有一天,天师陪伴母亲游玩,夜宿许家村。当时正直初夏,村内成群结队的蚊子特别大,天师母亲刚住进来不久,便被蚊子咬得全身红肿。天师满脸羞愧,抽出宝扇,口念法咒,轻轻地一扇,只见蚊公蚊婆拖儿带女逃出山窝。从此许家村就再也没有蚊子了。

同类推荐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热门推荐
  • 古剑奇谭之千年爱情

    古剑奇谭之千年爱情

    一个初中女学生意外穿越到了古剑奇谭的时代成为了风晴雪的妹妹,她会怎样改变晴雪的命运呢?屠苏和晴雪最后在一起了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有趣的事呢!
  • 216宿舍

    216宿舍

    这里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宿舍......
  • 女扮男装:我的花美男

    女扮男装:我的花美男

    龙业天:龙氏企业继承人,从小就以男孩身份成长,二十多年未被发现的身世之谜。龙业俊:龙业天的堂弟,与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从小被当成谋夺家产的棋子。闫少熙,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只顾事业。三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各自有着不为人知的伤痛,却在同一所校园相遇,似乎冥冥中自有定数。
  • 强撩王爷,有毒!

    强撩王爷,有毒!

    影幻月拿着小酒杯向那位悠闲的摄政王走去,笑意道:“摄政王,从酒杯里你能看见什么?”说着便把酒杯放在他面前,司徒御冷冷回答:“本王。”“你可知这是为何?”司徒御瞟了她一眼,影幻月解释:“这是本郡主的心头酒,心头酒里住着一位心上人。”“那是倒影。”影幻月听了面带微笑道:“滚吧,死直男。”次日,司徒御来找某女。某女更闲得躺在摇椅看书,向她说:“废女,本王想去一个地方,但找不到路。”“你说。”影幻月不理他,继续看书。司徒御抹上一丝笑意,用食指对她的心口,宠溺的语气:“这里,怎么走?”影幻月射线移到他身上,:“改日,本郡主把心脏挖出来自己看不看能不能钻进去?”某男一听,一声不吭地抛手袖忿然地离开。
  • 影中侍者

    影中侍者

    潜伏于阴影之中,随时准备出击。栖身于黑暗之中,弹奏死亡的乐曲。刀尖上的舞者,舞出收割生命的节奏。在我们的眼里,目标永远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我们是暗夜里的王者,我们是光明的送葬者!我们将正义踩在脚下。我们是刺客!
  • 源体世界

    源体世界

    史前文明的结局,人类起源的探索,未来世界的解谜,初源体本源体异源体同源体。
  • 鸿蒙之始

    鸿蒙之始

    他是天脉者,拥有世间帝王天脉。他是神修者,乃神界最神秘宗派传人。他是唤骨者,乃洪荒最强种族,拥有强悍无匹的不死生物。神秘的骨界、强悍的不死生物,以蛮力破虚空的洪荒遗族,被封印的蛮荒强者世界。
  • 天罡昱

    天罡昱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出生时遭遇千年雷劫,逆天的存在,生命的轮回,注定不凡的人生!命运的抉择只有两种:要么成为永存于世高高在上的神,要么被无尽的时光耗尽生命,尘归尘,土归土!-------------------新书【天罡昱】已经踏上了征程。希望大家多评论、多点击、多推荐、多收藏......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夜带水果刀相信:你们的指点和建议将会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打造天罡昱的时代!故事才刚刚开始……欢迎广大书友加入天罡昱书友群:46602372
  • 空气法师

    空气法师

    人类世界分为法师联盟、异能者联盟和科技联盟。故事从一个少年得到“空气之心”开始……............空气法师是什么鬼?就是通过“空气之心”,可以使用水、火、雷、冰等魔法,可以产生真空、毒气、重力等异能……
  • 王妃一笑:舞袖倾城

    王妃一笑:舞袖倾城

    “你是王,不可能只有一个妻。而我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你给得了吗?”“我一生一世只有你一个妻,永生永世只爱你一人!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