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7200000003

第3章

曰:孟子言「养心莫善于寡欲」,明乎欲不可无也,寡之而已。人之生也,莫病于无以遂其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欲遂其生,至于戕人之生而不顾者,不仁也。不仁,实始于欲遂其生之心;使其无此欲,必无不仁矣。然使其无此欲,则于天下之人,生道穷促,亦将漠然视之。己不必遂其生,而遂人之生,无是情也,然则谓「不出于正则出于邪,不出于邪则出于正」,可也;谓「不出于理则出于欲,不出于欲则出于理」,不可也。欲,其物;理,其则也。不出于邪而出于正,犹往往有意见之偏,未能得理。而宋以来之言理欲也,徒以为正邪之辨而已矣,不出于邪而出于正,则谓以理应事矣。理与事分为二而与意见合为一,是以害事。夫事至而应者,心也;心有所蔽,则于事情未之能得,又安能得理乎!自老氏贵于「抱一」,贵于「无欲」,庄周书则曰:「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周子通书曰:「『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哉!』」此即老、庄、释氏之说。朱子亦屡言「人欲所蔽」,皆以为无欲则无蔽,非中庸﹁虽愚必明」之道也。有生而愚者,虽无欲,亦愚也。凡出于欲,无非以生以养之事,欲之失为私,不为蔽。自以为得理,而所执之实谬,乃蔽而不明。天下古今之人,其大患,私与蔽二端而已。私生于欲之失,蔽生于知之失;欲生于血气,知生于心。因私而咎欲,因欲而咎血气;因蔽而咎知,因知而咎(心),老氏所以言「常使民无知无欲」;彼自外其形骸,贵其真宰;后之释氏,其论说似异而实同。宋儒出入于老、释,【程叔子撰明道先生行状云;「自十五六时,闻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然后得之。」吕与叔撰横渠先生行状云﹕「范文正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返而求之六经。」朱子语类廖德明录癸巳所闻﹕「先生言:二三年前见得此事尚鹘突,为他佛说得相似,近年来方看得分晓。」考朱子慕禅学在十五六时,年二十四,见李愿中,教以看圣贤言语,而其后复入于释氏。至癸巳,年四十四矣。】故杂乎老、释之言以为言。诗曰﹕「民之质,日用饮食。」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于存焉。」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备。人知老、庄、释氏异于圣人,闻其无欲之说,犹未之信也;于宋儒,则信以为同于圣人;理欲之分,人人能言之。故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呜呼,杂乎老、释之言以为言,其祸甚于申、韩如是也!六经、孔、孟之书,岂尝以理为如有物焉,外乎人之性之发为****者,而强制之也哉!孟子告齐、梁之君,曰「与民同乐」,曰「省刑罚,薄税敛」,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曰「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粮〕」,曰「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仁政如是,王道如是而已矣。

问:乐记言灭天理而穷人欲,其言有似于以理欲为邪正之别,何也?

曰:性,譬则水也;欲,譬则水之流也;节而不过,则为依乎天理,为相生养之道,譬则水由地中行也;穷人欲而至于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譬则洪水横流,泛滥于中国也。圣人教之反躬,以已之加于人,设人如是加于己,而思躬受之之情,譬则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非恶泛滥而塞其流也。恶泛滥而塞其流,其立说之工者且直绝其源,是遏欲无欲之喻也。「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此后儒视为人欲之私者,而孟子曰「性也」,继之曰「有命焉」。命者,限制之名,如命之东则不得而西,言性之欲之不可无节也。节而不过,则依乎天理;非以天理为正,人欲为邪也。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

问:中庸言「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言「君子必慎其独」,后儒因有存理遏欲之说。今曰「欲譬则水之流」,则流固不可塞;诚使水由地中行,斯无往不得其自然之分理;存此意以遏其泛滥,于义未为不可通。然中庸之言,不徒治之于泛滥也,其意可得闻欤?

曰:所谓「戒慎恐惧」者,以敬肆言也。凡对人者,接于目而睹,则戒慎其仪容;接于耳而闻,则恐惧有愆谬。君子虽未对人亦如是,盖敬而不敢少肆也,篇末云「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是也。所谓「慎独」者,以邪正言也。凡有所行,端皆起于志意,如见之端起于隐,显之端起于微,其志意既动,人不见也,篇末云「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是也。盖方未应事,则敬肆分;事至而动,则邪正分。敬者恒自检神,肆则反是;正者不牵于私,邪则反是。必敬必正,而意见或偏,犹未能语于得理;虽智足以得理,而不敬则多疏失,不正则尽虚伪。三者,一虞于疏,一严于伪,一患于偏,各有所取也。

问:自宋以来,谓「理得于天而具于心」,既以为人所同得,故于智愚之不齐归诸气禀,而敬肆邪正概以实其理欲之说。老氏之「抱一」「无欲」,释氏之「常惺惺〔九〕」,彼所指者,曰「真宰」,曰「真空」,【庄子云﹕「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释氏书云﹕「即此识情,便是真空妙智。」又云﹕「真空则能摄众有而应变。」又云:「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即成妙有。」】而易以理字便为圣学。既以理为得于天,故又创理气之说,譬之「二物浑沦」;【朱子语录云﹕「理与气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于理极其形容,指之曰「净洁空阔」;【问「先有理后有气」之说。朱子曰﹕「不消如此说。而今知他合下先是有理后有气邪?后有理先有气【全书,164页】邪?皆不可得而推究。然以意度之,则疑此气是依傍道理行,及此气之聚,则理亦在焉。盖气则能凝结造作,理却无情意,无制度,无造作,止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了,白地生出一个物事;这个都是气。若有理则止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不过就老、庄、释氏所谓「真宰」「真空」者转之以言夫理,就老、庄、释氏之言转而为六经、孔、孟之言。今何以剖别之,使截然不相淆惑欤?

曰:天地、人物、事为,不闻无可言之理者也,诗曰「有物有则」是也。物者,指其实体实事之名;则者,称其纯粹中正之名。实体实事,罔非自然,而归于必然,天地、人物、事为之理得矣。夫天地之大,人物之蕃,事为之委曲条分,苟得其理矣,如直者之中悬,平者之中水,圆者之中规,方者之中矩,然后推诸天下万世而准。易称「先天而天弗远,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远,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中庸称「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夫如是,是为得理,是为心之所同然。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语天地而精言其理,犹语圣人而言乎其可法耳。尊是理,而谓天地阴阳不足以当之,必非天地阴阳之理则可。天地阴阳之理,犹圣人之圣也;尊其圣,而谓圣人不足以当之,可乎哉?圣人亦人也,以尽乎人之理,群共推为圣智。尽乎人之理非他,人伦日用尽乎其必然而已矣。推而极于不可易之为必然,乃语其至,非原其本。后儒从而过求,徒以语其至者之意言思议视如有物,谓与气浑沦而成,闻之者习焉不察,莫知其异于六经、孔、孟之言也。举凡天地、人物、事为,求其必然不可易,理至明显也。从而尊大之,不徒曰天地、人物、事为之理,而转其语曰「理无不在」,视之「如有物焉﹂,将使学者皓首茫然,求其物不得。非六经、孔、孟之言难知也,传注相承,童而习之,不复致思也。

问:宋儒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人之生也,由气之凝结生聚,而理则凑泊附着之,【朱子云﹕「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己。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是理而无所凑泊,故必二气交感,凝结生聚,然后是理有所附着。」】因以此为「完全自足」,【程子云﹕「圣贤论天德,盖自家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若无所污坏,即当直而行之;若少有污坏,即敬以治之,使复如旧。」】如是,则无待于学。然见于古贤圣之论学,与老、庄、释氏之废学,截然殊致,因谓「理为形气所污坏,故学焉以复其初」。【朱子于论语首章,于大学「在明明德」,皆以「复其初」为言。】「复其初」之云,见庄周书。【庄子缮性篇云﹕「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知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又云﹕「文减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返其性情而复其初。」】盖其所谓理,即如释氏所谓「本来面目」,而其所谓「存理」,亦即如释氏所谓「常惺惺」。【释氏书云﹕「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上蔡谢氏曰:「敬是常惺惺法。」王文成解大学「格物致知」,主扞御外物之说,其言曰:「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岂宋以来儒者,其誽尽援儒以入释欤?

同类推荐
  • 澎湖考略

    澎湖考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刑幕要略

    刑幕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贞一斋稿

    贞一斋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Orange Fairy Book

    The Orange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嗜血成尊

    嗜血成尊

    血毒,是一种极其邪恶的毒药,中者会慢慢失去意识,成为一个只会杀人的嗜血机器。如果不碎其心脏,就算死亡也会手施毒者控制继续杀人,而且随着吸收的新鲜血液增多实力就会越强。陈峰曾经的圣级强者,中了邪恶的血毒,刺破自己的心脏自杀。午夜一颗神秘的珠子吸收了陈峰的灵魂,重铸陈峰的肉身。重生后的陈峰不仅失去了以前的实力,更是再也修炼不了斗气,魔法也是不行。这可神秘的珠子到底能给陈峰带来什么?又会失去些什么呢?一切尽在阅读中…………
  • 繁花一世倾城

    繁花一世倾城

    繁花,一世。蝶舞,倾城。少年,那年春天,许诺过的誓言你还记得吗?
  • 恒古一梦

    恒古一梦

    叶铭通过对每个世界的掌控权,找到了无数机缘,从此崛起,无数红颜陪伴其左右,等待千万年无怨无悔。数位兄弟一起闯天下,无私陪伴他毫无怨言。数位恩师为其解难题,一直帮助他毫不后悔。无数手下陪他闯天下,平庸过一世忠心耿耿。他一直都想回到家乡。待他拥有无上实力时。却发现。。。
  • 这一次,我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这一次,我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大二的风心琪遇见了转学生林冬,一次机缘巧合让他们互有好感,度过了大学最美好的时光。然而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开彼此的手,经过了更多的磨砺,这一次,我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 紫檀未矢,我亦未离

    紫檀未矢,我亦未离

    我是朴允浩,刚念高一,却有一个长得倾国倾城的徒弟。让我难以忘怀。但是我们之间可能吗?
  • 天仙皇后太无耻

    天仙皇后太无耻

    天降的天仙如此美丽,但,但,但为什么如此无耻玄月国的某皇帝想,某皇帝不但想还说了一句真的太无耻了,众人狂点头,却忽略了旁边还有一位某人,某人咬牙切齿是吗?转身拿起书对着某皇帝扔去并大喊你才无耻。众人冷汗狂流心想母老虎啊!招惹不起,也绝不招惹。你问我为什么?因为皇上绝不会站在你这边,不火上浇油、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指望他替你申冤?别开玩笑了,玄月国谁最大?皇后最大,皇上不中用,有事找皇后,皇上就是个气管炎(妻管严)。
  • 明月妖

    明月妖

    前世是历史系与中文系双系教授,历史通,大牌作家。不愿写穿越文,不信玄幻,然而最信任的弟弟在世界末日那天推她入深渊。一顶奇怪的钟,一首奇怪的诗,古墓遇险,穿越了……重生轩辕,二十二岁的灵魂在十三的小女孩身上在陌生又熟悉的王朝将会掀起怎样的风云,“如果还能活着,我一定不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我一定不会让自己受委屈,照顾好每一个爱我的人。”“从这一刻开始我更名为妖明月。”功高震主,家族之恨,手足亲情,失踪的母亲,一步又一步的连环计,她是否能狗仔乱世争雄里守住自己的爱情,亲情,友情当他来了的时候……她竟然……
  • 水熊虫历险记

    水熊虫历险记

    僵化的人类社会,主导历史进程的是掌握权力、支配资源的统治集团,为人民服务也好,还权于民也罢,只是一种口号,跟阿弥陀佛和上帝阿门一样,被愚弄、被欺骗的是那群愚昧无知、保持沉默的大多数,是被牵着鼻子走却不知道去哪的不明真相的群众。然而,大限将至,神谕降临,使徒来袭,“人类再造计划”启动,没人能置身其外,政府首脑、军事统帅、商界大佬、科技精英、学术大牛、中产阶级、平民百姓无一幸免,各方势力角逐,争夺重建世界新秩序的领导权,而“神”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正如在上一次人类新纪元开启后的“人类补完计划”中那样,只是这一次人类新纪元开启的主导者是“人”,而不是“神”,大浪淘尽,尸骸遍野,最后幸存下来的会是谁呢?
  • 我本倾城:绝世皇后掠君心

    我本倾城:绝世皇后掠君心

    他,本是腹黑无情的帝王,却为了她甘愿抛弃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愿和她浪迹天涯她,不服输,本是一个来自21世纪的设计师,却遭受男友的背叛,不相信情的她却对他动了情。“苏凌啊!这个结婚纪念日是什么啊?”“苏凌啊!烟花和孔明灯是什么?”“苏凌啊!不要睡了,你看白发的我是不是又妖孽了点啊?你起来看看好不好。”“苏凌啊!你看聿儿和墨儿,他们每天都会来叫你起床呢?不要睡了好不好?你不说想要男耕女织的生活吗?你醒来我们去隐居好不好?”
  • 他来了请闭眼

    他来了请闭眼

    天性单纯的她,惨遭男友抛弃。却又在那个夜晚吗,遇见了讨人厌的霸道少年。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对欢喜冤家。。。在少年真正认清楚心底的那一角时,又出现了拦路虎!他们拼脸蛋秀身材,在生日时有绞尽脑汁想出最好的点子,送上最好的礼物。。。一边是霸道少年,一边是阳光暖男,少女会选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