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60200000002

第2章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弥勒称善者。以其集此六度大法为一分。此即菩萨藏也。断结者。断诸望见结使也。成道果大乘萨云然事也。阿难但云闻不云见者。岂可不见如来说法也。所以言见为非者。为将来四部故。不得言见也。设言见者。后四部众复承阿难。言见者则为虚妄也。以是故但称闻不言见耳。初说法度阿若拘邻等五人。摩竭国降三迦叶。释翅即迦毗罗卫。若不得说经处。但称在舍卫者。以佛在舍卫经二十五年。比在诸国最久。所以久者。以其国最妙多诸珍奇。人民炽盛最有义理。祇树精舍有异神验。当众僧在讲集时。诸猕猴有数千来。在左右观听。寂寞无声。及诸飞鸟普皆来集。众僧正罢各还所止。揵捶适鸣已复来集。此由国多仁慈故。异类影附。佛或能暂行受请。或能神力适化寻还本所。是以但称舍卫。足知其要也。所以别称祇洹孤独二人名者。此二人先亡今在天上。亦集诸天说法教化。时心念言。我等本是众僧檀越。初不复称我等名字耶。欲适彼所念故。复别称二人名耳。云当修一法者。亦非次第说。若按初成说法。当从波罗奈鹿野苑。说四谛为始。次至摩竭降三迦叶。因称其精舍主名。便云当修一法者。以其一法之与四法其理味不异故也。一法亦断结。四法亦断结。俱至涅槃。殊途同归耳。都结二十一演为三十六。数虽盈缩俱为是结。凡事有百一舒。复为八万四千。是以一法之与千万。同是至道之径耳。犹师子杀象之杀兔同是一死耳。以其理趣不异故。便从一法始。无放逸者一法之宗也。或问曰。戒应在前。先当持戒然后念三尊。或曰。此为新学者。先念三尊。即三自归。运意在佛法众以次受戒。以是言之。戒应第四息念后。解云。闲静身苦念者。谓观身三十六物不净恶露。以自觉悟。可以成道。何以明之。昔有比丘。作阿练若行乞食。逢一长者女从乞食。比丘女人俱端正。女见比丘便起欲想。比丘见女亦起欲意。意动手掉。投饭于钵错注于地。女自怪笑。比丘见女齿白。即自觉悟曰。女人口中钝是骨耳。如佛语。人身中有三百二十骨。有六百节。七十万脉。九十万毛孔。一孔入九孔出。泄漏不净。无一可贪。谛观女身三十六物。惨然毛竖。专自惟察即解身空。得须陀洹道。复自念曰。我因女见法则是我善知识。今当报恩。即复为女说向所解观身法。女即心开亦得须陀洹道。以是言之。身念为胜也。死念者。念人福尽命终时见地狱瑞惊恐失粪。若见饿鬼。若见畜生。随行所堕见。皆恐怖。意欲舍去。反为对所牵。若当生人。缘父母会。若受男胎爱彼女人。若受女胎爱彼男子。除其疾难三事不差。便得入胎。既受又认以为己有。七日一变巧风刻割。至三十八七乃成其形。若生天上天乐来迎。不胜喜悦即失小便。此五道瑞各有所见。此之死应行者已为明戒深惟无常。命速若电若云过庭。老病死来无不逝丧。常念此变以自觉悟。故曰死念也。前十念佛自说。未有问者故不解。后十念比丘问佛。更为演说。一一析解。尊弟子者。谓五百罗汉各有所便。或智慧第一。或神足。或辩才。或福德。或守戒。或知足。或说法。各据第一。欲论先兄而后弟者。以阿若拘邻最长。以须跋为最小。此佛法阶次之大要。若以聪哲博达为元首者。此乃是婆罗门法也。云千二百五十者。举其常侍从者。或云。五百人者。佛受阿耨达请时。简五百人可者。寻从至龙王宫。何者。此阿耨达泉。非有漏阂形所可周旋也。阿难出经时集八万四千罗汉。以是言之。数不可计也。此经今正出百人。第一通四部众。二百二十各第一。其余者。岂复可计耶。其人云。此经本有百事。阿难嘱优多罗。增一阿鋡出。经后十二年。阿难便般涅槃时。诸比丘各习坐禅。不复诵习。云佛有三业坐禅第一。遂各废讽诵经十二年。优多罗比丘复般涅槃。由是此经失九十事。外国法师徒相传。以口授相付不听载文。时所传者尽十一事而已。自尔相承正有今现文耳。虽然萨婆多家无序及后十一事。经流浪经久所遗转多。所以偏嘱累此弟子增一者。以其人乃从七佛以来偏综习增一阿鋡。前圣亦皆嘱及此经。是以能仁时转复勤及此比丘。时优多罗弟子名善觉。从师受诵增一。正得十一事。优多罗便般涅槃。外国今现三藏者。尽善觉所传。师徒相授于今不替。所以迦叶每谓阿难为小儿者。故以累世已来父意相加故也。于时阿难妹为比丘尼。闻迦叶语大用嫌恨。阿难者聪明博达。众人所瞻望。而尊谓为小儿耶。迦叶谓比丘尼曰。大妹。阿难有二事可耻。何所为恨也。正坐阿难劝佛度母人。使佛法减千年。是一也。阿难有六十弟子。近日三十比丘还为白衣。佛教度弟子法。若在家有信来求道者。当试之七日。若外学来求道者。当试之四月。何以不等也。以外道家或以恶心欲求长短。是以先试知为至诚。不然阿难来便度之。是可耻二。此三十比丘所以还者。闻阿难于九十六种道中等智第一。从阿难求度者。欲请等智。然阿难不与说等智。是以不合本心。于是而还。还必诽谤阿难。谓无等智。度弟子喻若鱼生子千亿万。若心念者便生。不念者即烂坏。弟子亦如是。若留心教诏者便成就。不留心者即退还。此岂非可耻耶。此比丘尼以恚心向迦叶故。即现身入地狱。以阿难有此阙故。迦叶谓为小儿耳。阿难白引往昔为转轮圣王。名曰长寿。受父大王之遗教。登位治化。将欲出家。复嘱太子善观。委以国政。展转相授未曾暂替。昔以父子相承。今以师徒相绍。昔尚不失有漏之教。况今当失至真妙法耶。故引自证明其必堪受遗典也。于法当念敬者。上偈中已判三藏四阿鋡。长行中复云。一偈中乃可具三藏诸法。况复增一而不具诸法乎。所以复有此一段偈说者。以诸天子心中生念。阿难不能作偈说法乎。何以复作此谩说耶。阿难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语诸天子。正使八万四千象所载经。皆作偈颂者。我尽能作偈颂。况复阿难此少法而不能作耶。欲适诸天意故。复以偈颂诸法。劝喻诸天及利根众生。应闻偈得解者。法即上章。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法也。言此法能成三乘。断三恶趣。具诸果实。二世受报。以才有优劣故。设诱进之。颂云。上者持三藏。其次四阿含。或能受律藏。即是如来宝。所以云宝者。喻若王有宝藏不使外人知。唯有内臣与王同心者。乃使典掌耳。戒律亦如是。若能持二百五十及与五百事者。乃授其人。不可使外部清信士女所可瞻玩。故喻王宝也。设力不及二藏。但持阿毗昙者。便可降伏外道。九十六迳靡不归宗。何者。此无比妙慧。能决上微滞。使豁尔齐直。虽复五通住劫。未免四驶之所制。是故外学莫敢窥[門@俞]。阿难唱此十偈之妙劝者。正为此三万天人也。昔佛始成道在波罗奈鹿野苑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者。佛言。拘邻当知。苦谛苦习谛苦尽谛苦出要谛。直说此四谛。拘邻滞有来久。闻说智慧意犹不悟。便为说空。拘邻当知。四慧所滞。一切皆空。亦复无常。喻若幻化非真非有。拘邻即解得见道迹。四人未解。如来复观心本。二人病在想著更乐。思忆在家。五欲自恣。恋著不舍。应病投药。便说无想三昧。卿所想者。皆归灭尽。故为驰心放在所乐也。所想即解二复得道迹。余二人心常愿生梵天于梵作王。所滞不释复以为累。如来见心所在。复为说无愿。汝所愿求梵天王者。不能出要。皆归磨灭。无常存者可舍所求。出要为先。即复得解成于道迹。五人所滞。各异所解不同。所谓三转四谛者。空无相愿中皆有四谛。谛即观也。定则止也。止观双行共治阴持入中痴爱病也。十二者破十二因缘也。昔佛在世时。为四部说法。或说四谛。或说六度。随前众生所应闻者。各为敷演无有常量。或有国王长者梵志居士。或请供养。或来请问。诸可所说者。阿难问曰。云何名之。当言闻耶。当言见耶。佛告阿难。后在将来。四部说法时。当言闻不得言见。若言见者则为虚妄。何以故。闻已过去见者现在。如过去七佛正可言闻。不得言见也。汝于将来亦复如是。故曰闻如是也。我所以殷勤嘱累阿难者。过去诸佛虽有侍者。无如阿难知佛意趣。曩昔已曾供养。二十亿佛常为侍者不求尽漏。常愿得等智知佛意趣。以是故今获其报。睹目达意不失宜则。诸佛之中勇猛精进。无过释迦文者。兄弟之中弥勒应在前。今反在后何者。昔三十劫前时有三菩萨。共在山上游行。时见有饿虎欲食其子。一人念曰。此虎既为畜生。复食其子死有痛苦。母复不慈。我今身者。四大合成会当归死。便当以身救彼子命。二人不肯。方欲诣市买肉用代子命。一人思惟曰。若此往返子命不全。且当投身于山下济其子命耳。即从山上投身来下。趣彼虎口。身则安隐虎不敢食。所以尔者。夫入慈三昧者。物莫能害也。故以竹自刺使虎得食。曰是勇猛即超九劫。今在弥勒前。以是言之。道无前后意决为先。是故我今成佛。故以遗典委付阿难。汝于当来称闻如是。何以复言一时也。为是日月数。为是人名耶。答亦是时节数。亦是在人名。或曰。复有二名。或刹帝利。或婆罗门。复有二名。或长者种。或居士种。或在天上。或在人间。如是诸或非是一处。故曰一时也。婆伽婆者世尊之称也。结使都尽无能过者。故称为尊。三界诸天皆来师仰。八部鬼神亦所宗敬。故称世尊。能降伏魔即复是尊。如是所称不可计量。故号世尊也。祇树给孤独园。祇陀太子者。波斯匿王之嫡子也。有园田八十顷。地平木茂多诸禽兽。日来相集。只心存佛。常欲上佛作精舍。未周之顷。须达长者复来请买。只少与长者亲善。每喜调戏。戏言许可。须达得决意甚欣悦。顾谓侍者。速严驾象载金布地。即负金出随集布地。须臾满四十顷。只曰。止止。我戏言相可。不须复布。须达即与太子共至王所。启白此意。王曰。法无二言。许决已定理无容悔。只曰。吾取树分。卿便取地。二人会可共立精舍。有七十二讲堂。千二百五十房舍。其中平正果木丰茂。流泉浴池寒温调适。四望清显冬夏不改。严治都讫共请世尊。世尊即与千二百五十比丘。游止其中。檀越供养四事无乏。阿难邠坻以是国臣故。高让在先。是故诸经每称只为首。以功德相连故名。亦不得相离故。常合以为称耳。

佛告诸比丘者。何以不告清信士女。但告比丘者。于四部众比丘为元首。又复是破恶之主。以无漏法断诸有漏。以是故先告比丘。亦名沙门。沙门者。心得休息。息移有欲寂然无著。亦名除馑。世人饥馑于****。比丘者除此爱馑之饥想。世尊说法比丘能受。断除生死至涅槃门。是故告比丘耳。当修行一法者。谓念佛也。念佛何等事。佛身金刚无有诸漏。若行时足离地四寸。千辐相文迹现于地。足下诸虫蚁七日安隐。若其命终者。皆得生天上。昔有一恶比丘。本是外道。欲假服诽谤。逐如来行多杀飞虫著佛迹处。言蹈虫杀也。然虫虽死遇佛迹处寻还得活。若入城邑足蹈门阈。天地大动。百种音乐不鼓自鸣。诸聋盲喑哑癃残百疾自然除愈。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有睹者随行得度。功德所济不可称计。慧明所照岂可訾哉。佛者诸法之主。总会万行。以载运为先。所谓念佛。其义如此。念法云何。法者谓无漏法无欲法道法无为法也。从欲至无欲也。佛者诸法之主。法者结使之主。或问曰。法为在先佛为在先。答法在先。何以知之。经曰。法出诸佛。法生佛道。以是言之。法为在先。又曰。若然者。何以不先念法。而先念佛耶。答曰。法虽微妙无能知者。犹若地中伏藏珍宝无处不有。而人贫困乏于资用。有神通人指示处所。得以自供济于穷乏。或问曰。宝为胜耶。人为胜耶。曰人胜也。何以言胜。伏藏虽多非神通不睹由人得资生。岂宝藏自贵于地中耶。法亦如是。理虽玄妙。非如来不辩。非世尊不畅。是以念佛在先。以法为次。云何念僧。僧者谓四双八辈。十二贤士。舍世贪诤开福导首。天人路通莫不由之则是众生良祐福田也。何以明众僧为良福田也。昔有薄福比丘。名梵摩达。在千二百五十众中。令众僧不得食。莫知谁咎。佛便分为二部。在一部中。复令一部不得食。复分此一部为半令从其半。复令此半不得食。如是展转分半。乃至二人。亦不得食。遂至独身乃知无福。所在行食。次至在钵。自然消化。佛愍其厄。自手授食在于钵中。神力所制不复化去。佛欲令现身得福故。令二灭尽比丘在左右。以食施此二灭尽比丘。凡灭尽三昧。皆即时得福。次复令入慈三昧比丘在左右。次以二悲。次以二喜。次以二护。各各遍代令终四等。时波斯匿王。闻此比丘薄福佛愍与食。我今亦当为其设福。即遣使人[米*乍]米。时有一乌飞来衔一粒米去。使人呵曰。王为梵摩达设福。汝何以持去耶。乌即持还本处。所以尔者。此比丘以蒙众僧福力。是以鸟兽所不能侵害也。用是证故。知众僧为良福田也。已既自度复能度人至三乘道。念众之法其义如此。

次念戒者。其义云何。从五戒十戒二百五十。至五百戒。皆以禁制身口捡诸邪非。敛御六情断诸欲念。中表清净乃应戒性。昔有二比丘。共至佛所。路经广泽顿乏浆水。时有小池汪水众虫满中。一比丘深思禁律。以无犯为首。若饮此水杀生甚多。我宁全戒殒命没无以恨。于是命终即生天上。一比丘自念。宜当饮水全命可至佛所。焉知死后当生何趣。即饮虫水害虫大多。虽得见佛去教甚远。啼泣向佛自云。同伴命终。佛指上天曰。汝识此天不。此是汝伴。以全戒功即生天上。今来在此。卿虽见我去我大远。彼虽丧命常在我所。卿今来见我者。正可睹我肉形耳。岂识至真妙戒乎。以是言之。持戒不犯所愿者得。十念中戒在前。六度言之施在前。所以前却不等者。十念戒者声闻家戒也。弟子法以捡身为先。是以在前。大士法以惠施为重。何者。夫大士者。生天人中心存济益。济益之要非施不救。夫众生存命者。以衣食为先。故以财施先救其形。然后以法摄御其神。故大士以施为先。夫戒有二。有俗戒有道戒。五戒十善为俗戒。三三昧为道戒。二百五十戒至五百戒。亦是俗戒。四谛妙慧为道戒也。但行安戒不出三界。以慧御戒。使成无漏乃合道戒。声闻家戒。喻若膝上花动则解散。大士戒者。喻若头插花行止不动。何者。小乘捡形动则越仪。大士领心不拘外轨也。大小范异故。以形心为殊。内外虽殊俱至涅槃。故曰念戒也。念施所以得至涅槃者。以施有财施法施也。因财施得达法施。成檀度无极故。得至涅槃也。念天者。欲界****至无色界天也。天有二种。有受福天。有道德天。欲界诸须陀洹天。永离三恶趣。进升道堂。****空界八净居天。增修止观。进成无漏。即彼涅槃不还世间。凡夫天者。十善四禅四空。于彼受福。福尽还堕。流转不已。所谓念天者。念彼诸得道者。专心效彼慕其所行。意不驰散亦至涅槃。故曰念天也。

念休息者。谓心意想息五欲不起。寂然永定故云息也。凡息亦有二种。外道梵志敛形求福。亦云息也。沙门四果众结永消。乃是真息。何以知其然。昔有比丘。名曰须罗陀。至舍卫城周行教化。时舍卫城西鸯掘魔可杀人处。其地平博多诸树木。时有一梵志。在树下坐禅。不食五谷但食果蓏。若无果便啖草菜以续精气。身著树叶衣。形体羸瘦。裁自支拄。时须罗陀行过逢见。谓是道士。坐禅试观其心知为定不。见其心本乃求作此国王。念曰。此乃是大贼耶。正欲舍去。恐后堕罪。正欲教化必不随我语。当设方便度此人耳。即便就一树下坐禅。相去不远。乃经七日不动不摇。过七日后起至梵志前。弹指觉曰。同伴体中何如也。梵志良久。徐乃举头答曰。贫俭无以相遗如何。比丘又曰。我今当遗君一物。即化作一鸡。君可杀此鸡啖。梵志惊曰。我尚不杀虮虱。况当杀鸡耶。比丘曰。汝本心乃欲杀无数人。可杀此鸡何足言。梵志复曰。我云何杀无数人耶。比丘曰。汝本在此坐禅时。乃欲求作此国王。王者治化日可杀几人。而言不杀也。此鸡即是汝心中识。鸡乃可得无为大道。何用国王为。即便思惟。此比丘乃知我心中所念。必是圣人耶。当从其教。重为说法即得道迹。此梵志身形虽静。心不休息也。自得杀识鸡已。乃可名为休息耳。故后解曰。心意想息也。念身者。观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谛念不乱。亦得涅槃。何以知之。昔有比丘作阿练若。常行乞食。于江水边食。食讫澡钵。时上流岸边冢间有新死女人风吹头发忽然堕钵中。比丘手执此发。谛视之甚妙好。心口独语。若是马尾此复太细。若是男子发。复太软细。若系不解者。必是女人发。即便系之不解。便生想念。此发如是人必妙好。面如******。眼如明珠。鼻如截筒。口如含丹。眉如蚰蜓。作是分别已。便起欲心。顺水寻求。想见颜色追求不已。见一女人狐狼已啖其半。身形臭烂其发犹存。执发比之长短相似。向者欲想释然自解。复重观之分别惟察。此人生时形容严好。今者坏败令人得见。我向所起想者。但欲贪身爱欲。故而生斯念耳。彼身如是。我复何异。谛计我身四大合成。福尽缘离自然解散。睹变心悟即达道迹。以是言之。念身者获沙门果也。念死者。行人念。命逝不停诸根散坏。如腐败木。命根断绝。当念非常以自觉悟。昔有比丘名婆吉梨。坐禅行道经历年岁。而有漏不除。自患己身以为大累。每思自害。人所以不得至道者。正坐此身缠绵流转何时可息。即以手执刀将欲自刎。复重思惟。世尊有教诫。诸弟子不得自残。虽尔我今欲求涅槃。涅槃中无身。是故先除身取无为正尔。便举刀自刎。头亦堕心亦彻。即得阿罗汉。佛知已得道。敕诸比丘阇维其尸。是故念死亦得涅槃也。前十念佛总说。为利根众生。后更说者。为钝根众生。析解其义也。名誉者。后得转轮圣王。得大果报者。后得天帝释。诸善普至者。后获梵天报。得甘露味者。后得辟支佛。至无为处者。后获阿罗汉果。上说十念无此五句。今所以益诸报者。欲明念佛之义其理深妙。佛说。诸弟子般涅槃。皆以宿缘偿对因取涅槃。目连被打。身子下肠。如是五百弟子。各以宿缘取灭度。唯有阿难最善取涅槃。阿难将欲涅槃时。先现光瑞。有梵志从阿难学算术。见阿难颜色发明。告阿阇世王曰。阿难颜色异常。将欲取涅槃耶。王即遣人追寻阿难。阿难已将五百弟子。至中路恒水岸上。上船欲度。适至水半。王以至岸。毗舍离承阿难来。亦遣五百童子迎。欲适二国意故。以神力制船令住中流。时度弟子。一名摩禅提。二名摩呻提。告摩禅提。汝至羯宾兴显佛法。彼土未有佛法。好令流布。告摩呻提曰。汝至师子渚国兴隆佛法。嘱累讫作十八变。出火烧身。中分舍利。令二家各得供养。此由念佛之力。故得自在也。

分别功德论卷第二

同类推荐
  • The Mob

    The Mob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沙师备禅师语录

    玄沙师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NTI-DuRING

    ANTI-DuR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送内弟袁德师

    送内弟袁德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襄毅文集

    襄毅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妖气天传

    妖气天传

    气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力量。自远古妖怪和人类大战之后,世间便遗留下来四种气的力量。分别为妖气,将气,自然气,术士气。当你身上栖息着这种气的时候,就会有强者自然而然的找上你。随着命运的齿轮将你再次带入地狱。“经历巨大痛苦和恐惧而死的人类,希望你们不要怨恨这个世界。”被多个国家通缉的SS级妖怪许生开启了最后一个渊门。无数在古代被人类绞杀的妖怪,以及灭绝数千年的兽鬼带着无限的憎恨。再次降临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
  • 为君倾

    为君倾

    十年的时间,让她从无知懵懂的娃儿成为情而苦的女子,亦让他彻底将青涩褪去,变成满腹城府的国舅爷只是她未曾想到,十年的相依为命,竟只换来他冰冷的一句:我会让你风风光光的嫁给他!他不说,她不懂,岂料变数已至,命运注定偏颇,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老妖短篇

    老妖短篇

    一点点奇怪的短篇小说,搁在这里,以备留念。
  •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本书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心态,如伺发现孩子的优势、激发孩子的灵性、开启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成为不同凡响的“第一名”。
  • 超拽公主闯天下

    超拽公主闯天下

    一对对牵着手的甜蜜情侣,夕阳夕下,暧昧的身影,幸福的步伐。
  • 恋恋繁花之辛之国

    恋恋繁花之辛之国

    在一个未知的年代,有这样一个繁花似锦的国度,它位于汪洋之上,与海共生,与花作伴。这个地方叫做辛国,这里的海水蓝如蓝天,这里的鲜花四季不败,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传说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她是身份尊贵,花容月貌的仙子,她是身世奇特,娇俏可人的美玉,他是身份诡异,冷如寒冰的神秘男子,一次意外,一个偶然,让这枚美玉幻化成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少女、仙子、神秘男子三人偶然相遇相识,然后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
  • 都怪我不好

    都怪我不好

    一个屌丝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小学的初恋。记录了那悲剧的网恋,记录了猥琐的人生,记录了不被看好的梦想
  • 笑忘心

    笑忘心

    我敲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我心中的山水,你若能读懂,我愿陪你一起修行!这是一本结合我自己的修行之路整理出来的书,请你多看几章,或许不经意间,你就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山水。热血激情,一样也不会少!
  • 重生之最强奇门

    重生之最强奇门

    《寻仙风云》这款全球最新的虚拟网游横空入世。以腾龙为首的全球数十个国家最具实力最顶尖公司共同研发首款虚拟全息头盔网游面世。膨胀人口已超百亿给地球带来了巨大压力,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和地球一样,能让人居住的星球命名风云一号,为避免战争划分风云一号资源,以《寻仙风云》国战来划分,各国纷纷投入巨资来迎接这一场扩张疆土的网游,楚长风跟随水潮般的大军也踏入了寻仙风云之路.....PS:小说的发展需要您的支持,求收藏,求推荐!重生之最强奇门QQ群:245088455
  • 漫长的旅途

    漫长的旅途

    本书全免费:故事讲的是一个22岁的男生从高校毕业后踏入社会面对社会上各种残酷的现实再到接受现实,从22岁到32岁的人生经历,他的经历也许就是大部分人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