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60200000003

第3章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佛告诸比丘者。佛大慈欲令弟子具知念佛之义。犹父约诫语子孙欲令成就。无复已已专精念佛。观如来形目未曾离。犹如阿难观佛无厌。心念无已。时阿难背上生痈。佛命耆婆治阿难所患。耆婆白佛。不敢以手近阿难背。佛告耆婆。但治勿疑。我自当与阿难说法令其不觉痛。如来令阿难熟视佛相好。佛为说。如来身者金刚之数。不可败坏。三千二百福功德所成。阿难目视不惓。耳听不厌。心念不散。时耆婆于阿难背上。溃痈傅膏。佛问阿难。汝觉背上痛不。答曰。不觉。不觉痛者。由念佛故也。十力所成。四无所畏。昔有长者将奴礼偷婆云。南无十力世尊。奴在后礼云。南无十一力如来。长者曰。如来正有十力。云何有十一力耶。奴曰。十一力复何苦。但莫言九力。言十一力更益一力。有何过失。大家默然而归。问诸法师曰。如来为有几力耶。答曰。或有三力。或有十力。或云无数。以是言之。不限于十耶。长者即出家学道。免奴为家主。言四非为不足。言无数非为有余。适时应物无有常量也。

念法者。从欲至无欲。从欲至道。从漏至无漏。从有为至无为也。何以知其然。昔者世尊。于忧填王国说法教化。时三十三天上。为母摩耶说法。九十日而还。于迦尸城北下。时优钵莲华比丘尼。心念欲独前见佛。时诸国王不见佛已九十日。皆有渴仰之情。并来云集。我为比丘尼。不宜在此众闹之中。当作方仪令得在先。即化作转轮圣王。将从如圣王法。诸小国王见圣王。各自驰散。比丘尼即还服本形。见佛礼拜问讯。诸王各来见佛。不复见圣王。乃知比丘尼所化。谓比丘尼曰。向者所见诳如此耶。时优钵莲华心念自谓。最先见佛。佛告优钵莲华曰。汝自呼最先见佛。复有先汝者。不审是谁。佛言。乃罗阅城东山中须菩提。在彼补衣。天语曰。佛来下已。须菩提曰。我为弟子。法当往礼问。覆自思惟。佛为所在。若金色是佛耶。金复何限。佛言。一切诸法空。无所有。若解十二因空。非造非作非人非士无命。非命者则为见法。见法无命。非命为见。我即叉手起唤曰。婆南正尔。还坐补衣。以是言之。须菩提为先汝见佛也。佛者诸法之主。解了法空即是念法。念众者。谓贤圣众也。凡众有若干种。外道九十五种。亦各各有众。或有和合者。或有不同者。亦以戒律自防。或行禅定。或以无想为尽妙。各信所事自以为真。但不得实圣八品道。是以不能至涅槃耳。虽复有五通住寿及无想延劫。皆不免于生死。唯有如来圣众四双八辈之士。不复为四驶所漂九止所索耳。故经云。九十六种僧。佛僧最为真。如来四部众皆同为释种。喻若四恒水各别有五百支。皆合入大海以等一味。众亦如是。或有刹帝利种。或婆罗门种。或长者种。或居士种。四姓中有出家学者。皆同释种为一姓。无有若干别名。以是所包弥远。其义弥深。众僧者。乃含受于三乘。罗汉僧亦出于中。缘一觉亦在其中。大乘僧亦在其中。是故名为良祐福田。三界之中济益众生。无过此良美之地。如来虽复成正觉常还向众僧。忏悔者。以僧地厚重。三世诸佛缘觉弟子。无不由僧而得灭度。犹梵摩达比丘。赖圣众以全济。念戒者。谓行净戒具诸律仪。犹若陶家调缮埴泥。俟诸求器大小方圆。各适所欲。戒亦如是。若愿生天。三界受福。若欲断结求道。所愿应意。犹吉祥瓶。随人所欲取即得之。以戒为本。兼行三十七品及诸三昧定。断七使九结。进成涅槃。喻埴成器。不可复坏也。

念施者。谓施有二事。或有主施。或无主施。复有二施。一名与。二名舍。复有二施。一财。二法。与者即有主施也。舍即无主施也。舍则舍结也。与则前人受财法。所以施至涅槃者。若与人财法时。心不望报不计彼已。以三事无碍。即同无为也。若能舍结亦是涅槃。舍与俱至涅槃者。犹象逐健儿进之与退。其于得肉进则破军。退则自丧食肉必矣。念天者。有三种天也。有举天。有生天。有清净天。云何举天。谓转轮圣王。为众人所举。所以名为天者。以圣王有十善教世。使人皆生天。在人之上故称为天。或有说曰。圣王胜佛。何以言之。圣王治世人。无堕三恶道者。佛出世时三恶不断。以是为胜也。或复说曰。佛胜圣王。所以言胜。圣王以十善教世。不过人天。佛出教世得至涅槃。以是为胜也。云何生天。从四天王至二十八天。诸受福者尽是生天。所以言生天。流转不息不离生死。故曰生天也。云何清净天。谓佛缘觉声闻三人。皆尽结使出于三界。清净无欲。故曰清净天也。八净居天者。过于生举。不及清净处。其中间。念天者之所慕也。因念生举。亦有至涅槃理。何者。舍卫城中。有清信士夫妇二人。无有子侄。二人精进心存三宝。时妇早亡。即生三十三天为天女。端政无双天中少比。女自念言。谁任我夫。以天眼观世间。见本夫以出家学道。年高闇短专信而已。常以扫除塔庙为行。见其精勤理应生天。必还为我夫。时处静室。夜坐思惟霍然见明。怪其有异举头仰视。见有天女问其所由。从何而来。天女答曰。我从三十三天上来。本是君妇。今为天女。天上无任我夫者。观君精进应还为我夫。是以故来白意。语讫忽然不见。还归天上。时老比丘自是以后倍加精进。兼更补缮故庙。晨夕不懈。积功遂多福德转胜。乃应生第四兜率天。天女复以天眼观之。见其乃应生第四天。复来语言。积精进已过我界。我不复得君为夫。语讫还去。比丘倍更精进胜于前时。昼则经行。夜则禅思。心意转明思惟四谛。如是不久遂得罗汉。所谓因念天得至涅槃者。念休息者谓得定也。休息有二。有俗休息。有道休息。俗休息者。犹行作疲极小住懈息。故名为俗休息。道休息者。谓定之人。何以知其然。昔有比丘。名曰等会。时近大道边坐禅定意。时有五百乘车过。声甚凶凶。寂然不闻。时复天雷霹雳。又顷复地大动。都无所闻。行过者众尘土坌衣。积有时节。有一人来。见此比丘端坐不动。尘土坌衣都无所觉耶。比丘定觉抖擞尘土。又问曰。向者眠耶。曰不也。又问。若不眠者。向有车过。及天雷地动。寂然不惊。何由如此。答曰。我时入休息三昧。是以都无所闻耳。以是言之。得休息定者。虽复天地覆坠不革其志。故名休息定也。念安般者。谓息诸坐驰也。趣道之径非唯一涂所悟之方。各有所在。何以知其然耶。身子昔曾供养十四亿佛。从佛闻法。未曾综习安般。至释迦文世。从马师比丘。始达空法。即见道迹。佛具演慧漏尽结解。今为智慧第一。不由安般得至涅槃也。目揵连昔三十劫中供养诸佛。修大乘行不能终讫。遭遇世尊退取尽漏。自昔暨今未曾习安般。迦叶比丘。昔亦曾供养三万如来。亦未曾习安般。应得辟支佛。今退为罗汉。马师比丘。昔日亦供养七佛。亦不习安般。今亦尽漏。阿难昔曾供养二万如来。所从诸佛咨受法教。亦不习安般。唯有罗云摩呵劫匹罗。曩昔以来常习安般。今亦至道。以是言之。趣道之径非唯一涂。安般者。知息长短。冷热迟疾。从粗至细。渐御乱想遂至微妙。或因息以悟。或分别解了。或头陀守节。或多闻强记。或神足识微。或揩或训悟。所谓殊途而同归也。念身者。谓分别四大也。解了五阴一同之幻梦。何以知之。念身得至涅槃耶。昔佛去世后。百岁时有阿育王。典主阎浮提。群臣夫人象马各有八万四千。时王巡行国界见阎罗王。有十八地狱。亦有臣吏。僻问罪囚。王问左右曰。此何等人。答曰。此死人王也。主分别善恶。王曰。死人王尚能作地狱治罪人。我是生人王。不能作地狱耶。问诸群臣。谁能造地狱。诸臣对曰。唯有极恶人能造地狱耳。王敕诸臣访觅恶人。臣即行觅。见有一人坐地织罽。旁有弓箭。兼有钓鱼钩。复以毒饭食雀。并织罽并钓鱼射鸟捕雀。臣还以状白王。恶人如是。王曰。此人极恶。必能办地狱事。王遣人唤曰。王欲见汝。恶人曰。我是小人无有识知。王用我为。曰王正欲得汝治地狱事。其人即归。家有老母。语母曰。王唤我。母语儿曰。王唤汝为。儿曰。王欲使我治地狱事。母曰。汝去我云何活。母即抱儿脚不放。儿意欲去。即拔刀斫母。杀而去至王所。王问曰。母不放汝。何由得来。曰杀母而来。王曰。真恶人也。必能办地狱事。即委此人作地狱城。设镬汤剑树。即拜此人为地狱王。与立臣佐。各有所典。如阎罗王。王约敕曰。若有人入此城者。不问贵贱得便治罪。王曰。正使我入中者亦莫听出。时有老比丘。名曰善觉。常行乞食。至此城门。外见好华香。谓内有人。即便入城。但见治罪人。惊怖欲还出。时狱卒不听出。欲将至镬汤。道人求曰。小宽我。至日中。又语顷。有男女二人坐犯淫。将来欲治罪。置碓臼中捣之。斯须变成为沫。道人见之。始念佛语。人身如聚沫。诚哉斯言。又顷复变为白色。复念人身如白灰聚。变易不一。如幻如化。谛计非真。即时意悟漏尽结解。狱卒复催入镬汤。时比丘笑。狱卒嗔恚。使四人侠两腋倒著镬中。即时汤冷。比丘即化作千叶莲华。于莲华中结加趺坐。狱卒惊怪。白阿育王曰。今狱中有奇怪事。愿王暂屈临视。王曰。我先有要。正使我入中。亦不听出。我今那得入耶。吏白王曰。但入无苦。王即随入。见道人在莲华上坐。问曰。汝是何人也。曰我是道人。道人语王。汝是痴人。王曰。何以名我为痴人也。道人曰。汝本作童子时。以一把土上佛。佛受咒愿言。汝后当王阎浮提作铁轮王名阿育。一日之中当起八万四千佛图。此狱是佛图耶。王意即悟。便前悔过。以善觉为师。于是罢狱兴福。起八万四千图庙。以是言之。念身得涅槃。此其义也。

云何念死得至涅槃。昔阿育王奉法精进。常供养五百众僧。于宫内四事无乏。兼外给五百乞食。阿练若复送五百人饷。就供养之。复于四城门中给诸穷乏。供养遂久财宝转减。时弟名修伽妒路。不信三尊。大臣耶舍。夫人善容。亦同不信。三人同心患王。数数谏曰。供养道士空竭国财。何用是为。王曰。汝好护口。夫士处世。所以斩身。由其恶言也。修伽妒路白王曰。此诸道士并是年少。肴膳恣口****炽盛。而处深宫妇女之间。岂可信乎。王答曰。道士制刑以法自防。节身守禁。不为****所屈也。修伽妒路。后出行猎。见有鹿群。中有一人张围捕之得人。问曰。汝是何人。曰我年八岁时失父母。迸在山中为鹿所乳。遂至于今。复问曰。鹿无乳时何所啖食。曰我随鹿啖草叶以自济命。又问曰。颇有欲意不。曰有。遂便将归。以状白王曰。此敢草人身形羸瘦。尚有欲情。况诸道士饮食恣口身体肥盛。岂无欲情乎。王心念曰。当何方便化此弟乎。即设权谋诈欲出游。大集人兵。严政出外。王盗还入隐而不现。王先与诸臣议。若我出后便举为王。诸臣即劝试著王服。诈佯不肯。诸臣曰。但作我等当著。即著天冠王服。咸称万岁。左右侍立。如圣王法。阿育王见其已定。便从外来。曰何如大王。弟见王惭赧莫知所如。阿育王曰。我暂出游。卿等云何便作此事。我铁轮不在那。何乃如此纵横耶。我杀汝斯须间耳。即命诸臣。收捡桎梏。蜜遣信白道人。善念此意。当来救请。正欲杀汝。念汝作王日浅未得恣意。今且假汝七日作王。如我王法群臣侍从。宫人妓女。饮食进御。恣意七日当就极法。即如教施行。虽满七日无心自欢。道人来请。持钵执锡诣王宫门。王问曰。道人何所欲也。曰欲乞死人。王曰。此罪人应死。不得乞道人。道人重曰。但乞道人。当使学道。王曰。问此人能学道不。道人即问。今乞汝作沙弥。能不。答曰。正使作奴犹当不却。况复沙弥。王曰。作道人难为审能不。道人法当粗衣恶食趣支形命行道而已。汝串优乐。何能堪此苦行耶。答曰。尚当死岂不堪苦行耶。王曰。若堪者听。使七日乞食。王令宫内。修伽妒路来乞时。与极恶食余残秽臭者。即使著弊衣造诸房乞食。处处皆得恶食。以免死之情重。甘心食恶食。满七日已。王见其无悔恨。即听为道。汝常言。道人闲乐多情难信。汝所乞食故在我宫内。犹尚精细。道人乞食又甚于此。所食如是。岂可有****乎。即付善念为沙门。王遣使至石室城。于彼城中行诸禅观。或在冢间。或在树下。时在冢间观死尸。夜见有饿鬼打一死尸。问曰。何以打此死尸耶。曰坐此尸困我如是。是以打之耳。道人曰。何以不打汝心。打此死尸。当复何益也。须臾顷复有一天。以天文陀罗花散于死尸。道人复问曰。何以散此臭尸为。答曰。我由此尸得生天上。此尸即是我之善友。故来散华报往昔恩耳。道人曰。何以不散华于汝心中。乃散此臭尸花为。夫善恶之本。皆心所为。汝等乃复舍本取其末耶。时修伽妒路自念。我从死得活。由是因缘当得解脱。于是观身念死。思惟分别解了无常苦空非身。即得罗汉。以是言之。念死者亦至涅槃。

分别功德论卷第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五彩缤纷的都市爱情

    五彩缤纷的都市爱情

    五彩缤纷的都市,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不管你如何的奇葩,只要你是真心,付出真情,不要说什么男人,应当以事业为重,就可以逃避,躲闪爱的来临,不管找什么样的理由,理由越多,只能越说明一点,不是男人,如果你是男人,那就拿出男人的举动出来,让她看看吧!
  • 鸿蒙帝尊道

    鸿蒙帝尊道

    这是一个实力为尊的世界,唯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如蝼蚁一般任人宰割。慕枫一个经脉尽断的少年,凭借一本亘古未有的神奇功法踩天才、灭世家、踏万里河山,一步步走向巅峰。为红颜,屠戮苍生,为苍生,重塑天道,笑傲寰宇,唯我独尊,是谓鸿蒙帝尊道。
  • 九州记事

    九州记事

    传说圣人破混沌,分阴阳,现无尽之海,以身化天地,成九州大陆。
  • 清爱

    清爱

    小说讲诉一段唯美、单纯、充满坎坷与挑战的高中生恋情。文中男女主人公有着完全相反性格,而在面临世俗挑战时却又各自人品爆发……“下面的参赛队伍是高一十三班”,伴随着这句话我们要讲诉的故事开始了……
  • 我见过最美的光:TFBOYS

    我见过最美的光:TFBOYS

    从前,有三个女孩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她们关系特别好,但是她们也有喜欢的人,分别是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她们决定,他们在哪儿,她们就跟到哪儿。接下来他们会见面吗?会认识她们喜欢的人吗?会如何相见呢?他们的命运最后会如何呢?
  • 甜妻蜜爱:首席追妻365天

    甜妻蜜爱:首席追妻365天

    六年以后,她回来了,身边还带了一个软糯糯的包子。小孩儿扯了扯他的衣角。“你是爸爸吗?”小孩儿刚问完,就听见慕安夏带着强烈纠正的声音。“Jane叫叔叔。”某男魅惑的眼底闪过一丝阴沉。“你说什么?”“啊?”慕安夏装傻,“要不……叫爷爷?”
  • 帮着扶苏做皇帝

    帮着扶苏做皇帝

    她想成为一流演艺明星,但是她被人潜规则后,她却依然只能在夜店唱歌.她被人包养,甘心做小三,应该这样可以实现她的欲望,可是却被人在酒里下药.在昏迷中,她来了2000年前的中国,而且她发现,她正躺在扶苏的床上......
  • 吸血鬼王猎人妃

    吸血鬼王猎人妃

    开玩笑!本姑娘身为吸血鬼猎人却被一个吸血鬼缠上,还要强迫和他结婚!“咱能好好玩耍吗?吸血鬼大人!”“不能!”某女已晕倒。
  • 嫡女有毒:邪王请轻宠

    嫡女有毒:邪王请轻宠

    穆冉,相府嫡女,生性单纯,直到被人陷害含恨至死,才知道王爷的专宠、妻妾的和睦、兄长的爱怜,这些存在于自己身边的一切全是假象!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使其重生回到两年前,一步步挽回自己失去的所有,并展开十倍百倍的报复。但她却不知,更大的阴谋一直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
  • 富爸爸财商培养-期货理论与实务

    富爸爸财商培养-期货理论与实务

    本套丛书共分20册,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财商各个方面的要素,以及培养财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