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0400000074

第74章

第二释名分中有三。初十句明多喜。次十句念当得生喜。后十念现得生喜又释此三中。初一明欢喜差别。后二明喜因差别。又前一正是此地行相之喜。后二明于此地举缘方喜。又初一对前依何身生喜。以厚集善根得此位故。次对前为何义生喜。以所求佛果定当得故。后对有何相生喜。以现离凡得圣位故。何因中不对辨喜。谓悲心恻怆喜相隐故。初中言多喜者。谓适悦众多故。论中三种。一心喜者入观之心。心则适悦故。二体喜者出观喜。受相应故。三根喜者由前心体喜故。令所依身色根调畅。轻安适悦故云多喜。此是总句。别有九种。一敬喜。于三宝中得不坏信故云多信故。此如小乘入见道得不坏净相似故。二爱喜。乐观离染真如法故云多清净。故论经名多爱念。故上二是心喜。三庆喜。自觉所证校量。胜过于地前故云多踊悦故。四调柔喜。身心安适遍增益故。论经第五有踊跃喜。此中略无。五堪受喜。自见至菩提近故云多堪受故。此与念当得何别。谓念当得念果预喜。今此念因能受故喜。上来自行喜。下三明化他喜。六不坏喜。由于自心先已调伏。是故或他论义自解说时。或自论义他解说时。皆心调无诤。离诸扰动故云不好斗诤故。七不恼喜。以心慈悲身口调柔。设见恶人以道渐化。不恼他故云不好恼乱众生故。八不嗔喜。谓见众生。不如说行心乖法也。威仪不正身违道也。见之生愍故忍不嗔故云不好嗔恨故。此前二句不恼坏他。此句能受他恼。又前二不令他恼。此句自不起嗔。第二念当得故生欢喜中。初句总。此中欲明已当得义。何故乃念他佛耶。论释。如佛所得我亦当得。如是念故心生欢喜。此即念他成已也。别有九种。一念佛法者正是念法。但以总该别。于念佛门开出余九。是故九种皆名念佛。此是念佛所得之法及所说法。已亦当成故云念佛法生欢喜心。二念佛菩萨。有人释云。此念佛过去为菩萨时。我亦同彼故生喜。今解念佛成道有菩萨眷属。我亦当有故生欢喜。文意在此故云念诸菩萨等。三念佛行。此中正是念菩萨行。何故名念佛行。释以诸菩萨行佛所行行故。从佛有故。四念佛净。谓念佛所有诸度离染故。云念诸波罗蜜清净故。五念佛胜。谓念佛菩萨胜余众故云念诸菩萨与众殊胜故。六念佛不退之力故云不坏也。七念佛教化之法。八念佛能广利益众生。九念佛所入之门。谓善巧智门也。问看此十句。唯初一句念佛。余念别事。论主何故总称念佛。答此依一乘无尽缘起无碍相成。即一一缘中无不皆摄一切诸缘。论主依此例故。回九入一。俱名念佛。如初句摄九。余一一句皆亦如是。此即句句之下悉皆无尽。以此地法是陀罗尼法。如上举悉昙章为喻。是此义也。依此例故。上十信为总。乃至十地及佛悉为别。摄别入总。无不在信中具足。余位亦然。是此义也。又此十句论主更作一番解释。论云于中初二念共念佛者。谓于十中初二念共。同是所念。今还分为二。谓念佛念佛法故云佛佛法二。故此意欲简成于三宝。言念佛菩萨二者。还将念佛简念佛菩萨故为二也。言念诸菩萨故。直举菩萨。以念佛前简法处已显故。是故佛中具足三宝。余七皆是念佛行摄。此行为总。余下六句显此行故。言随所显彼菩萨行者。谓此六句随彼所显菩萨行故。是故得在行中所摄。言以何显如是诸念者。谓前言随所显未辨以何法显。下出能显行体故云如是诸念应知。此中菩萨行有二种。一离染行。二胜进行。六中初句别显离染行故云复何显彼波罗蜜净行。二余五句别显胜进行故云云何显彼菩萨行乃至转去故。于中初二句胜及不退显胜转去。以后地望前皆名转胜。前地望后趣入不退皆名转去。后之三句显其尽去。十地位穷名为尽。上入佛果称之曰去。三句中初二显尽。谓法云地中能受法雨。及能注雨利益群生后一句受职成佛故。云上入佛地。此初念佛行该摄后六因之为总。归初念佛说以为别。故云亦总亦别也。第三念现得生欢喜中。初总中离世境。论释离凡夫取着事。此六尘境是世凡所取。又未入初地。所取不亡。如论云现前立少物等非入地故。今入出世证真如法。离所取着世间境事故云我转离一切世间境界生欢喜心。此转离有九种。一入转离。谓入诸佛所行法中故云入一切佛平等中故。此九种与前八过既少相似。有何别耶。释前中。举此正显发之相。此文念此现得生于欢喜。理实初住所得无别。二远。舍地前凡夫位故。三近。到出世圣智地故。四断离分别烦恼恶趣业果故五依止堪与众生作依止故。六近见。自念行成趣佛不遥故云近见。七生。得生佛诸受用土中净土。是佛分齐境界。八平等转离。与诸菩萨同证真如入在彼数。九转离舍胜报自在故云舍离恐怖。此文有二。初直说。后重分别。又此十中初二句显所行事不相似。此以佛法为所行事。不似凡夫取六尘事。次二句显自身不相似。谓此以圣慧为身。不似凡地妄识身故。后六句显六种不相似。一断转得出世净行。不似凡夫习恶道行故言行不相似。二菩萨大悲依众生起还为物依。不似凡夫自不济不能作依故。三菩萨见佛得力助行。不似凡夫非器不得。四菩萨生于净佛国土。不似凡夫生于五趣故云处不似。五证知正智以资慧。不似凡夫杂业所生。六内心纯熟所作无怖。毕定成就不似凡夫带障恒怖。由此不似故名转离也。言怖畏者。不爱等者。谓不活等五令心憎恶。名为不爱。所畏不定便生疑虑。所畏定者即生忧想。此是心法与心俱起故名相应。此是畏体以心畏故现相于身。故有毛竖等事也。第二重分别怖中二。先征问标二章门。一怖。二离。后释前二门。先释怖章。释此五怖作六门。一出体有四法。一疑。二虑。虑犹思也。三忧。四想。如前可知。二明说意。所以者何征其意。理实初地断除烦恼等障。何故此中乃说离畏。论释此五怖畏是初地障故。偏在此说。若尔何唯在释名处说。论云复说地利益胜故。欲明欢喜利益与怖畏相反。故此举之。三依三业分别者。论云第一第二第五依身口意者。此有二义。一别。二通。别中。不活依身。恶名依口。恶名虽发他口以性是口业故。众畏依意。意无智德故生众畏。二通。不活三业衣不盖形。食不充口。苦困逼意。余二通可知。三四唯依身者。善道可爱。舍故生畏。此是死畏。恶道可憎。得故生畏。此堕恶道畏。舍得在身。非余业故。四建立者。论云何故但说五怖畏。打缚等诸畏皆五摄故。五出因者。论说二因。一邪智妄取想。见爱着故。二善根微少故。初为三畏因。邪智是不活因。由邪智计我惧已不活。追求资财妄取想。是恶名畏因。以妄想悕取美名遂起此畏见爱着是死畏因。由见我故。爱着自身惧其死也。此三同是恶法故合为一善根少是余二因。功德善少畏堕恶道。智慧善少畏于大众。又过去善少今畏大众。现在善少畏当恶道。此二俱是善少合为一因。六对治者。离此因故怖畏随尽。并如经可知。释名分竟

第三安住地分中有三。初总明安住。二所谓下三十句别辨安住。三成就下一句总结安住。初中亦三。初大悲为首。是安住因。菩萨所行。皆为众生悲为行本故云悲首。二于众生心无嫌恨等。是安住观。此中有二。一于众生违恼心不嫌恨者。见非不嫌。触己无恨。此烦恼不能坏故名坚固。二直心者。深悲愍物。为求菩提。小乘不能坏故名坚固。此二不坏故云自然净。三转复勤修一切善根者。是安住行。如下所说信等善根。一切皆是此地摄。故总修也。此勤修有三。初信心是行所依。二修行是依心成行。三回向是回行成德。初十句明信心成。言信心增上者随所有事。于中信增上成就。解云。此是总句。随下别句所有三宝等境事。于中深信决定名为增上。别中有九种信增上。于中初六始起信心。后三信增成欲。前中初二自行。后四利他。前中初句上信三宝。谓净信敬行故云多行净心。下句于理证信。谓真智开神故云解心清净。利他四中。初一化他行。谓说己所证授与众生名信分别。后三化他心。谓慈悲是化心大也。不疲懈化心常也。后三中初于行离过。谓不染着世是惭愧能也。于悭等下辨惭愧相。举悭等取余五蔽。故由深惭愧六蔽不行故云庄严。二于人将护。三于法敬顺。信心竟。第二修行成就中。论经九句。此中八句。论云十句者据减数十为名。初句总集诸善根无休息故。无休息故是常修也。一切善根是顿修也。别中八内。初七阿含行。后一证入行。前中初二摄法方便。一近善友。略无此句。二爱乐法。谓于直咨直报为问答设难。释通为论义。分别本文为解释。于此三时。称悦适情。心生喜故云常爱乐法。次三成三慧正行。于中闻思可知。修于定中不味着故。后二是随缘离着行。于名于利已得不贪。是知足行也。未得不求是少欲行。未受戒者。有此贪求不得受故名障菩萨戒也。已受戒者。起此二种令戒退失。上来阿含行。言常生宝心等者是证行。证行可贵。从喻名宝。证行超出念念常现故无厌足。修行竟

第三回向成就中依论中作四翻释。一显意释。二总别释。三随要释。四就行释。初中先问以发起此求一切智等说何等事。何以有此问者。为文中无回向言故作此问。示现回向成就者答以显示也。以求佛果是回向义故。二总别解释。如论应知。三随要分别者。此中分三。初求何等事。求一切智地故者此是初句所求果法。求犹乐也。二以何观求。观诸佛力无畏等故。此显能求观解。是第二句。三云何求。求诸波罗蜜无著法故。此显以何行求。用诸度离六蔽等着求。此通摄后十句。总尽此三求中。家者结一切智地。是所求处故名家。依家者结能求观解。谓所观力无畏等。是一切智中别德故名依家也。无障求者结能求行离障蔽故。四就行解释中。初二句非是此中正所修行故别释。此唯解前能求之行。论中云何求等。总标前第三门为此总句。下开别故云差别果求。施二垢中。初见乞。诈设是语谄也。无心许与是心曲也。对治此如经离谄曲故。此是一向不许。二许而不与有三义。一先许后不与。二许多与少。三许胜与劣。皆是不随先言。对治此如经如说能行故。二戒有一垢。不护实语有二。一犯戒以违本受时能持言。二覆藏不露犯默妄语等对治此故。如经常行实语。菩提资粮论经云。虽由实语犯戒退失转轮王及以诸天王。唯应作实语。三忍一垢。佛家正以利他为业。反此恼他即污佛家。对治此如经不污佛家故。四精进一垢。谓于戒生退。此三种。一法广故退。论云菩萨戒无量。二时久故退。论云劫数长远。三深细故退。论云难持难行。以广故难可具持。时长故难可常持。深细故难可善持。又律仪戒中。恶无不离故难持也。余二聚中。善无不摄生无不度故难行也。由此便生退堕之心。是此垢也。对治此如经不舍菩萨戒故。由精进策修能行难行故五定垢二中。一事中攀缘名乱心。内情妄取名忆想。又初粗后细。又初不得止故。后不得观故。对治中。不动治乱。生萨婆若治忆想。六慧有三垢。一障不住道行。或一向现世间不现涅槃。同凡夫故。或一向现涅槃不现世间。同二乘故。此无善巧。是般若垢。对治如经可知。二障助道行。三障证道行。并可知。言菩萨如是下总结安住。由此三十句行净治此地。纯熟故名净法。论中更释。于中分为四。一信谓忍受决定故。二欲谓悕趣彼行故。三精进谓对缘造修故。四方便谓行成巧求故。初十句中。后三句是此欲故有四也。上来百句经总明初地说分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综香港老电影:怎言情深

    综香港老电影:怎言情深

    【本文慢热,非快穿】……苏唯柒一直认为:幸福就像手心流沙,抓得越紧,只会流失得越快。倒不如张开双手,也许全世界都会被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若是情深,便携手到老;如若缘浅,惟愿他安好。……第一个故事:《愿我如星,君如月》第二个故事:《期待的爱,怎么一生总不可碰到》第三个故事:《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本文独家发表全文于晋-江-原-创-网】
  • 一心一意易烊千玺

    一心一意易烊千玺

    小说本学生新作,纯属娱乐,不喜勿喷。一起期待小说里的玺子哥吧!
  • 三国重生之玄道门

    三国重生之玄道门

    三国,蜀国、东吴战败。众位英雄不愿轮回,化作鬼雄,只为再战三国。刘备早已看破生死,又做何留恋,投轮回,转乱世。孙尚香也随他而去。且看万年后三国再现,刘备、孙权等人再战魏国。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历史的刀锋

    历史的刀锋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现在又摆到了读者面前。“千古兴亡多少事”。作者用现代人的全新意识,笔走偏锋,从独特的视角解析历史,并告诉我们:历史是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的。消除“历史的距离感”是我们时下反思历史的最佳方式。解析“历史的真实”,把历史个人重新置放于漫长历史长河与广阔历史空间的舞台,又是观照历史中鲜活人性的独特还原过程。
  • 上古世纪之遗落战境

    上古世纪之遗落战境

    以腾讯代理“上古世纪”游戏背景为创作背景,展现一段不寻常的被人遗忘的战争故事。有铁血,有柔情,一个丰富瑰丽的世界之门已经打开!
  • 网游之独占龙威

    网游之独占龙威

    少年箫浩、一个完整的家、被人一夜之间破坏、父母双亡,只剩下他一个人独自生活,一心想为父母报仇、之后获得一块陨石,陨石在现在最火的游戏《光辉》里给萧浩带来意想不到的事,从此,一个少年的游戏之路从这开始!
  • 俪曌

    俪曌

    是什么让姿容绝世的贵族少女与俊美孤傲的年轻皇子从年少时的相见倾心变得两两相疑。又是什么让昔日相许的诺言在迈向帝国风云顶端时走向破灭。两颗骄傲而又残破的心究竟能否抵抗命运的种种捉弄而走到最后。几经离合,悲喜相间;万千风华,不过俪曌。
  • 灵魂摆渡之无限惊奇

    灵魂摆渡之无限惊奇

    新书《我在异次元冒险》,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传承千年的馗道,神秘的寻龙决,长沙的九门,没有灵魂的摆渡人,茅山道术的传人.....他的重生会给这些带来怎样的改变?然而这一切确只是个开始!书友交流群(398542930)
  • 王者之旋风回归

    王者之旋风回归

    丁辰大小姐因小三与自己心心念念的男友分手,性格也从爱笑变得不苟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