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51100000005

第5章

不得仍作伤寒主治。故与桂枝汤则厥。与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此明验矣。第以表症未除。不得用承气。若 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是又与不着席者与大承气。同一机彀也。凡 之为病。因外邪伤筋者少。因血虚筋急者多。如误作风治。

用辛散以助阳。则真阴愈虚。因燥剂以驱风。则血液愈涸。故 得之暴起者少。妄治而致者多。虚而不补。不死何待。

非参苓归地。调和荣卫。未易奏捷也。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湿胜则濡泄。此指湿伤于内者言也。又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又曰因于湿。首如裹。此指湿伤于外者言也。若湿而兼热。则大筋 短而为拘。小筋弛长而为痿即柔 之变见矣。阳明篇有湿热发黄之症。叔和不为别论。独取太阳之风湿相传者。尚遗数条。亦搜采之疏失也。内经曰。身半以上者。风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腑。又曰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皆风湿对言。本论则风湿合言也。风湿相合。则阴阳相传。上下内外反病矣。所以身体烦疼。不能转侧。骨节掣痛。不能屈伸。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也。内经曰。风湿之伤人也血气与邪并。客与分腠之间。其势坚大。故曰实。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涩。卫气去。故曰虚。此又以血家虚实。因风寒而分也。本论伤寒发汗。寒湿在里不解。身目为黄。与阳明之热不得越瘀热在里。身体发黄者。当下不当下。

亦以寒湿湿热分虚实矣。内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本论又合风寒湿热四气。而名湿痹。当知痹与 。皆由湿变矣。

夫同一湿也。湿去燥极则为 。久留而着则为痹。痹为实。 为虚。 痹异形。虚实亦殊。固不得妄以 属风。亦不得因于湿。而竟视 为湿矣。 湿余义。详内经注。及本论注中。

平脉准绳第七

(浮大动滑数沉涩弱弦迟)上古以三部九候中决死生。是遍求法。以人迎寸口趺阳辨吉凶。是扼要法。自难经独取寸口之说行。而人迎趺阳不参矣。气口成寸。为脉之大会。死生吉凶系焉。今所传者只此耳。自有脉经以来。诸家继起。各以脉名取胜。泛而不切。

漫无指归。夫在诊法取其约。于脉名上着其繁。此仲景所云。驰竞浮华。不因根本者是也。仲景立法。只在脉之体用上推求。不在脉之名目上分疏。故以阴阳为体。则以浮大动滑数为阳之用。沉涩弱弦迟为阴之用。以表里为体。则以浮为表用。沉为里用。以脏腑为体。则以数为腑用。迟为脏用。如以浮沉为体。则以浮沉中各有迟数为用。以浮为体。则以大动滑数为用之常。涩弱弦迟为用之变。以沉为体。则以涩弱弦迟为用之常。大数滑动为用之变。体用之间。见脉之变化。而致病之因。与病情之虚实。病机之转移。亦随之而见。全在诊者指法之功。与看法之细耳。脉理浩繁。大纲不外名阴名阳之十种。阴阳两分。自成对峙。阴阳配偶。惟见五端。浮沉是脉体。大弱是脉势。滑涩是脉气。动弦是脉形。

迟数是脉息。不得概以脉象视之也。脉有对看法。有正看法。有反看法。有平看法。有仄看法。有彻底看法。如有浮即有沉。有大即有弱。有滑即有涩。有数即有迟。合之于病。则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大为有余。弱为不足。滑为血多。

涩为气少。动为搏阳。弦为搏阴。数为在腑。迟为在脏。此对看法也。如浮大动滑数。脉气之有余者为阳。当知其中有阳胜阴病之机。沉弦弱涩弦迟。脉气之不足者名阴。当知其中有阴胜阳病之机。此正看法也。夫阴阳之转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故其始也。为浮。为大。为滑。为动。为数。其继也。反沉。反弱。反涩。反弦。反迟者。为阳消阴长之机。其病为进。其始也。为沉。为弱。为涩。为弦。为迟。其继也。微浮。微大。微滑。微动。微数者。是阳进阴退之机。其病为欲愈。此反看法也。浮为阳。如更兼大动滑数之阳脉。是为纯阳。必阳盛阴虚之病矣。沉为阴。而更兼弱涩弦迟之阴脉。是为重阴。必阴盛阳虚之病矣。此为平看法。如浮而数。浮而涩。浮而弦。浮而迟者。此阳中有阴。其人阳虚。而阴脉伏于阳脉中也。将亡阳之变。当以扶阳为急务矣。如沉而大。沉而滑。沉而动。

沉而数。此阴中有阳。其人阴虚。而阳邪下陷于阴脉也。将有阴竭之患。当以存阴为深虑也。此为仄看法。如浮大动滑数之脉。虽不变。然始为有力之强阳。终为无力之微阳。知阳将绝矣。沉涩弱弦微迟之脉。虽无变而为阳。如忽见浮大动滑数之状。是阴极似阳。知反照之不长。余烬之易灭也。是为彻底看法。更有真阴真阳之看法。如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也。成注只据伤寒立言。观凡字则知脉法不专为伤寒说。亦不是按承上文扩充之见。仲景治法。以脉以胃气为本。观名阴名阳。见此等脉状。尚是阴阳之名。而非阴阳之实。因胃气稍虚。则阴阳偏重。较之平脉有余名阳。不足名阴耳。此阳病兼外伤六气言。阴病兼内伤精气言。若专指伤寒之阴症阳症则浅矣。阳脉指胃脘之真阳。内经所谓二十五阳者是也。阴病见阳脉。是胃气来复。五脏冲和之气发见。故主生。内经所云。别于阳者知病起时也。阴脉指五脏之真阴。因胃脘之阳不至于手太阴。五脏之真阴来见也。阳病见阴脉。是脉无胃气。故主死。内经所谓别于阴者。

知死生之期也。要知沉涩弦弱迟。是病脉。不是死脉。其见于阳病最多。阳病浮大动数滑不休即为死脉。阴病见浮大动数滑之脉多。阴极似阳。未必即可生之机也。若真脏脉至。如肝脉之中外急。心脉坚而搏。肺脉大而浮。肾脉如弹石。

脾脉如距啄。皆反见有余之象。岂可以阳脉名之。经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则又不得以迟数论阴阳矣。

仲景表里脏腑之法。则又以浮沉迟数为大纲。浮沉是审起伏。迟数是察至数。浮沉之间。迟数寓焉。脉之不浮不沉而在中。不迟不数而五至者。谓之平脉。是有胃气。可以神求。不可以象求也。若一见浮沉迟数之象。斯为病矣。浮沉迟数。

本不可以表里脏腑分。今既有阴阳之可名。即以 阳表阴里。腑阳脏阴。定其为阴阳所在耳。试观脉之浮为在表。应病亦为在表。然浮脉亦有里症。或表邪初陷。或里邪初欲出。究竟不离于表。故主表其大纲也。沉象在里。应病亦为在里。

沉脉亦有表症。或阳病见于阴而危。或阴出之阳而愈。究竟病根于里。故主里其大纲也。数为阳。阳主热。而数有沉浮。

浮数应表热。沉数应里热。虽数脉多有病在脏者。然其由必自腑。盖六腑为阳。阳脉萦其腑。故主腑其大纲也。迟为阴。

阴主寒。而迟有浮沉。浮迟应表寒。沉迟应里寒。虽迟脉多有病在腑者。然其根必自脏。盖五脏为阴。阴脉萦其脏。

故主脏其大纲也。脉状总总该括于浮沉迟数。然四者之中。又以独浮。独沉。独迟。独数。为准则。而独见何部。即以其部定表里脏府之所在。病无遁情矣。然阴阳之十脉。表里脏府之四诊。皆指脉之体用言。而诊法之体用。则又以病为体。

而脉为用矣。请以浮脉言之。其他可类推。如浮脉者病在表。则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然浮有不同。有但浮者。有三部皆同息数无迟数。其气象亦无滑涩动弦大小。此太阳之脉体然也。因风寒在表。而巨阳之阳御之。内无太过不及之病。

故见此象。此病脉中之平脉。故可用麻黄汤。发汗而顿解。然此脉不可多得。所以发热即有发热之脉象。恶寒即见恶寒之脉象。如寸口脉浮而紧。是浮为风象。紧为寒象也。此为阳中有阴。乃阳脉之变见矣。然寒不协风。则玄府不开。寒在皮毛。卫气足以卫外而为固。虽受寒而不伤。寒去而身自和矣。若风不夹寒。但能鼓动卫气。使玄府不闭。皮肤受邪。

脉气不清而已。不能深入于营。而发热恶寒。头项骨节俱痛。惟风夹寒邪。其势始猛。此风则伤卫。寒则伤营。初非有二义也。卫气不能卫外。反内扰营气而为烦。营气不得交通。内迫于骨节而作痛。营卫俱病。发热所由来耳。如脉浮而数。为阳中见阳。是阳脉之正局。然不得即认为阳脉有余。实因阳气不足。反见有余之象也。夫脉为血府。实由气行。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弦脉象长。数脉象短。脉数因于气之不足。则数为虚可知。风为阳邪。风则为热。虚因寒邪。虚则为寒。虚寒相搏于营卫。卫气不足以御之。此恶寒所由来也。上条阳中有阴。而反征其发热。此条阴中见阳。同反征其恶寒。是互文以见意。此二脉皆当发汗而已。但脉者不同。故又云脉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不可发汗。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可知用麻黄汤。专治伤寒营者。皆仲景法矣。又云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尺中脉微。此里虚不可发汗。则又见脉浮数者。不得概用麻黄。又云伤寒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则所云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者。为 稀粥示法耳。夫人之尺脉。如树之有根。不拘浮数浮紧。皆据尺以审虚实。此又仲景自作浮为在表之注疏矣。十脉中无紧脉。即弦之转旋。当知按之不移。是静为阴之体。转索无常。是动为阳之用。故浮中见紧者。紧在中风。与伤寒之阴阳俱紧者殊矣。紧又与数相似。紧见于法象。数见于至数。然紧以气来之长。反得为阴中有阳之实脉。数以气来之短。反得两阳合明之象。然脉浮不俱大。必至三日乃大。是阳明内热外见之脉。此浮不得仍为在表。当知大为病进。故见心下反硬。而攻之不令发汗耳。若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栗者。是阳中见阴。故面见假热。而身真寒。此因迟为在脏。故无阳不能作汗。而浮为在表。则又当渍形为汗之法矣。迟因浮而从表。

浮因大而从里。浮兼数而反虚。紧入浮而或实。则表里脏腑阴阳虚实之间。悉属定不定法也。余义见六经病解。

同类推荐
  • 净土绀珠

    净土绀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玄灵宝五感文

    洞玄灵宝五感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真歌

    月真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名卿绩纪

    名卿绩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荒古秘录

    荒古秘录

    练气者以修神达长生,练体者以修身成不朽;在这个强者林立的世界里,且看乡村少年如何双修到达巅峰,傲视群雄~!
  • 脸色

    脸色

    小说以机关传达室守门人为视点,通过机关人形形色色的脸色,窥视谁得意走红,谁失宠去势,别有一番意味。如果要多此一举给《脸色》定一个什么调子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世情小说,其中除了官场人事外,还有一些篇什是关于世俗人情的。
  •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秉承从小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主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是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
  • 文学的故事

    文学的故事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 双卿笔记

    双卿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头牌千金

    头牌千金

    三月桃花,红得灼眼。出嫁时,付夭桃笑语盈盈,红缎那头是她想共度一生的男人。三年守孝,人心已变。归来时,付夭桃愣在轿中,王府门口是她的夫君和另一个女人。三天激战,泪已流干。结束时,付夭桃心如死灰,欲入佛门,终入青楼。
  • 重生之庶不从命

    重生之庶不从命

    情爱不是关健,奋斗才最为重要。庶女又如何,身份堪比嫡女!皇子公主一起入学堂,却将我这个由歌妓所生之女留下那优秀的皇子公主们会如何对待我这个庶出之女?=======================================================喜欢或者讨厌本书的朋友们,都可以加QQ群108490149刚建的希望大家捧场呀
  • 吕著中国通史

    吕著中国通史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 腹黑皇叔,抱紧我

    腹黑皇叔,抱紧我

    被妹妹与闺蜜陷害,她失去了太子妃的名分,连亲娘也被弄死!死里逃生的她,扬起旗帜,势必为自己报仇雪恨!面前这只危险的男人,便是她复仇的踏脚石!结果她如愿以偿了,闺蜜也因为她的夺爱将她恨得再次拔刀相向!她媚眼冷漠的剜向跪在地下的几人,嘴角的嘲讽越发的浓烈………………
  • EXO之霸道的边总

    EXO之霸道的边总

    边伯贤,让人闻风丧胆的鬼爷,黎若是他一世的柔情,第一次见面某女烂醉,抱着边伯贤又是要抱抱又要亲亲,边伯贤搂着某女说这个女人我要了,我娶你你嫁我自选一个敢欺负爷的女人爷毙了他闲闲时:咱滚个床单吧!小小边出生时:这货跟我强老婆,扔掉!黎若……说好军人的严肃呢?死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