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79700000092

第92章 洙泗考信馀录(10)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如淳曰:“分《尧曰篇》後‘子张问何如可以从政’已下为篇,名曰《从政》。”)〕《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如淳曰:“《问王》、《知道》,皆篇名也。”)〕《鲁》二十篇,《传》十九篇。(师古曰:“解释《论语》意者。”)《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师古曰:“非今所有《家语》。”)

“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师古曰:王吉,字子阳,故谓之王阳。)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後而行於世。(以上并《汉书艺文志》)

“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太子太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成等传之。《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於《鲁论》;琅邪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故有《鲁论》,有《齐论》。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齐论》有《问王》、《知道》,多於《鲁论》二篇;《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新论》云:“文异者四百馀字。”)《论语集解序》〕

《齐论》多後人附会

按:同一《论语》也而有《齐》、《鲁》之异,有多寡之殊,则《论语》一书固有後人之所续入,非尽圣门之原本也。《齐论》既多《问王》、《知道》二篇,而二十篇中章句复多於《鲁论》,则《齐论》之中後人所附会者尤多,又非《鲁论》之可此矣。

“初,禹为师,以上难数对己问经,为《论语章句》献之。始,鲁扶卿及夏侯胜、王阳、萧望之、韦玄成皆说《论语》,篇第或异。禹先事王阳,後从庸生,采获所安,最後出而尊贵。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汉书张禹传》)

“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论语集解序》)

“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後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隋书经籍志》)

东汉所行为张禹更定之《论语》

按:《汉书》称“篇第或异”、又称张禹“采获所安”,则禹固尝更定《论语》篇章:其篇目虽定从《鲁论》,其文实兼采於《齐论》,非汉初龚奋所传《鲁论》之旧本也。言“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集解》、《隋书》亦谓“《张侯论》,包、周为之章句”,则是东汉之所行者乃禹所更定之《论语》,非古之《论语》矣。

张禹更定《论语》之谬

按:禹学识浅陋,岂足以知圣人,但当谨守师传,不敢增减,或不至大谬耳。乃擅更定《论语》,必有不当存而存,不当采而采者。况禹附会王氏以保富贵,卒成王莽篡弑之祸,《公山》、《佛》两章安知非其有意采之以入《鲁论》为己解嘲地乎?

“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前世传授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於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论语集解序》)

“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解》。是後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於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於人间。”(《隋书经籍志》)

郑玄所注《论语》即张禹更定本

按此文,则康成所注之《鲁论》即张禹所定之《鲁论》,其中固杂有《齐论》,非汉初之《鲁论》矣。故今《论语》称为《鲁论》,而或以《季氏》一篇为《齐论》。然则《论语》一书中未必无一二篇之可疑,一篇中未必无一二章之可疑者也。学者当统全书而熟玩之,以求圣人之意,其有一二章之不类者,不得以此疑圣人,或曲为圣人解也。

王充、郑玄之谬

按:当东汉之世,去古未远,《齐》、《古》尚存,犹可考证。王充既知公山、佛之往之为非义,即当别其同异,考其年世,辨其真伪而去取之,若赵岐之删《孟子外篇》者然,岂非圣门功臣;乃反据此以让圣人之失,何其谬也!至於康成,负一代之重望,乃於《论语》参考《齐》、《古》为之注,而於篇章无所区别,致使後人无可考证,亦何其疏阔也!

圣言不可谬遵

按:圣人之言,天下後世所当共遵也。然必真为圣人之言则可,非为圣人之言而亦当遵也。述少年时,尝在府应岁试,忽有人持先君书至,寄物二事,且命述与其人换卷。述念先君平日一言一动无不合乎义者,不应忽有此举,意甚疑之,遂不从命。试毕,归而请之,果他人所伪为也。故能言於平日,则不至见欺於一时。窃谓学者之於圣人亦当如是。故今备考《论语》源流载之,使人知世所传之《鲁论》在汉时不无异同更改,是以圣谟洋洋之中间有一二章之可疑者,学者不可不别而观之也。

自述研究《论语》经历

余五六岁时,始授《论语》,知诵之耳,不求其义也。近二十,始究心书理,於《公山》、《佛》两章颇疑其事不经,然未敢自信也。逾四十後,考孔子事迹先後,始知其年世不符,必後人所伪撰,然犹未识其所以入《论语》之由也。六十馀岁,因酌定《洙泗馀录》,始取《论语》源流而细考之,乃知在秦、汉时传《齐》、《鲁》论者不无有所增入,而为张禹采而合之,始决然有以自信而无疑。故录其详,附载於此。然世之学者惟知玩讲章,作举业,未尝有人究其义理,考其首尾,辨其源流者,无怪乎其见而大骇,终不以余言为然也!

附孔检讨《大戴记补注序录》

《家语》者,先儒马昭之徒以为王肃增加。肃横诋郑君,自为《圣证论》,其说不见经据,皆借证於《家语》。大抵抄撮《二记》,采集诸子,而古文奥解悉润色之,使易通俗读;唯《问郊》、《五帝》之等传记所无者,斯与肃说若合符券。其为依,不言已明。《公冠篇》述孝昭冠辞,云“陛下”者,谓昭帝也;“文、武”者,谓汉文帝、武帝也。而肃窃其文,遂并列为成王冠颂。是尚不能寻章摘句。举此一隅,谬陋弥显。况以礼是郑学,无取妄滋异端,故於《家语》殊文别读独置而弗论也。

余昔会试时,曾与检讨相识,年甚少也。数十年不相见,不意其学刻苦如是。《考信录》既成後,始见此书,因其论《家语》与余所见同,附录其文於此。

(颉刚案:此篇原载书首,今为改置於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帝夜之风云欲来

    帝夜之风云欲来

    “诸君平身!”帝主蓦然说道,当他转过身,将臣为他而死
  • 三少与三公主的恋爱

    三少与三公主的恋爱

    三位美女与三位帅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她冷,她散发出高贵的气概,她可爱。他冷,他温柔,他是花花公子,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命。
  • 千金奴婢

    千金奴婢

    她,出身世家,却被家人不容。落难千金,报恩为婢。主子失宠,而身为奴婢的她被累及…乱世,苟且偷生;沦落,是否以色侍人?
  • 女配逆袭计:宿主不好当

    女配逆袭计:宿主不好当

    西姰最近特别倒霉,在自家沙发上睡觉居然被摸进来的小偷捅死!“叮~绑定成功,恭喜你成为本君第一任宿主,只要你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重生的机会。"于是,西姰就被某只无良系统拉上了炮灰女配的逆袭之路。从此坑女主,夺美男,三十六计,环环相扣;坑蒙拐骗,手段不穷,为了复活而积极努力!【本书是系统快穿文,包括豪门,网游,修仙,末世等等一系列的内容,感兴趣请加收藏】
  • 都市凡人传奇

    都市凡人传奇

    火焰精灵,半兽勇士,千里森林里的比奇皇城,万里荒漠中的盟重行省……这是,传奇的世界!水泥钢筋森林中的楚楚佳人,醉眼惺忪下的灯红酒绿。黑衣罩身,一剑独行千里,沾血方归……这是,都市里的传奇!
  • tfboys恋爱笔记

    tfboys恋爱笔记

    当红明星tfboys与三位女生能否擦出爱的火花,就请关注tfboys恋爱笔记
  • 倾凤囚皇

    倾凤囚皇

    嘉靖年间,后宫风起云涌,天子之争从未间断。李云儿,明神宗的生母。她为太子身边的舞姬,亦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一朝入宫献舞牵连了明世宗,裕王与太子之心。纠结从此开始。她为帮太子稳固将来帝位,使尽杀机。裕王却将她视为人生知己。直到知道真相,一场情爱的的阴谋渐渐掀起!
  • 爆宠仙妻:总裁,请克制

    爆宠仙妻:总裁,请克制

    鱼小仙掐指一算,哟,今儿个是紫气东来路遇贵人的黄道吉日啊!赶紧拾掇拾掇出了门。然后——贵人拉着她的手说:老婆,终于遇见你。贵人搂着她的腰说:老婆,我们结婚吧。贵人咬着她的嘴说:老婆,我们生娃去。啊呸呸!算无遗策的铁口神算,扶着惨遭揉捏的小腰,转身要逃已经来不及。所谓天灵灵地灵灵,真是急急如律令送来个真·霸道·如意·俊俏好郎君。且看腹黑大尾巴狼与毒舌小花鲤鱼,如何退散魑魅魍魉,收获它个丰收美满天赐良缘!
  • 小花仙游记

    小花仙游记

    修真者穿越到小花仙................
  • 华山下的传说

    华山下的传说

    在《陋室铭》中有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对华山的了解,除了它是“五岳”中的“西岳”之外,那就是沉香救母的故事。《华山下》讲述的就是沉香救母的故事,不过当沉香拥有了穿越者的记忆,那么这个故事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敬请期待这个全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