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0000000015

第15章

冋到敦煙后,常书鸿经历了一段心血沥沥的时光。家还是那个家,炕还是那个炕,充满了幸福充满了喜悦的全家福照片还挂在墙上,但和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十多年的妻子却再也不会回来了!嘉陵哭闹着要妈妈,沙娜背着父亲偷偷地流泪,眼睛都哭肿了。长夜漫漫,苦不成眠。常书鸿信步走出皇庆寺。清凉的春风吹拂着他发烫的面容,抚慰着他滴血的心灵。铁马声声,如泣如诉。好像鬼使神差似的,他又来到了254号石窟。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的画面惊心动魄地展现在他的眼前,粗野矿放的线条幻化成夺人心魄的佛光。艺术家不由自主地跪下来,眼泪模糊了他的视线。一张鲜活亮丽的面孔闪现在画面上,用耳语般的声音说:“我的丈夫,我的亲人,我在兰州等着你,等着你……”“你不到敦煌来了吗?那么我呢?孩了们呢?”“离开敦煌!离开敦煌!”

离开敦煌?!常书鸿惊出了一身汗。揉揉眼睛,萨垂那太子正用一双慧目默默地注视着他,无言之中包含着无限的启示。此时此地,艺术家似乎得到了顿悟,他的心情出奇地平静了。他明白,从今往后,自己就是真正的苦行僧了。然而他更明白自己的使命。在敦煌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迹的玄奘、法显那些高僧能够做到的,他常书鸿为什么就不能做到?他是一个充满了良知和热血的艺术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陈芝秀和赵忠清并未结婚。到了兰州之后,时间不长,二人便分道扬镳了。陈芝秀是一位心髙气傲的艺术家,而赵忠清不过是一个兵痞,她是不会和他结合的。她后来回到浙江老家,经杭州艺专校长刘开渠的介绍,到一所中学当美术教员。她从此再未嫁人。她的内心深处是否还怀恋着杰出的艺术家丈夫,怀恋着一双亲生的儿女,默默地等待着他们回到自己的身边?解放后陈芝秀的日子很不好过。肃反审干时,她因留学法国的罪名,被清除出人民教师的队伍。为了糊口,她跑到上海去当保姆,最后无声无息地死在保姆的岗位上。

在采访过程中,我从敦煌老人们的口里,听到的更多的是对这位女性的理解和宽容。他们儿乎异口同声地说:陈芝秀是个好人。她生性善良,平易近人,只是有点儿单纯和幼稚。她家里的马桶,绝不让佣人洗刷。工人们生了病,她必定把由已的药拿出来。高兴时手舞足蹈,忘乎所以,不髙兴了又哭又闹,喜怒形于色。他们说,陈芝秀比现在的一些青年好多了,她毕竟在大漠孤烟的戈壁滩中待了两年多,而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分配到敦煌后,在洞子周围转上一圈,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开溜了,有的人甚至连档案都不要了。他们能和陈芝秀比吗?人家是留法10年的艺术家啊!主要是当时太苦了,她实在挺不住,情有可原,情有可原啊!

至于那个狡猾可恶的兵痞,解放后到了他该去的地方:一命呜呼在大墙铁网的监狱之中了。

1945年秋天,常书鸿和他的弟子们在凄风苦雨中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也迎来了国民政府教育部的一纸电文:抗战结束,百废待兴,国家重建,资金有限,精简机构,势在必行。从即日起撤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此令。

真是晴天霹笛!好一个堂哉皇哉的国民政府!公款吃喝有钱,购买小车有钱,游山玩水有钱,出国“考察”有钱,唯独养不起一个小小的文化单位!苦涩的泪水从常书鸿的面颊上默默地流淌下来,他感到自己的心在被一块一块地撕碎。

加急电报。联名写信。重庆!重庆!言之凿凿,声泪俱下:如此举措,不啻自毁屮华文明,上何以对祖先,下何以对后代?不予理睬,拒绝回答。工资停发,断粮断炊。常书鸿和他的弟子们惨淡经营,刚刚起步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不到三年就寿终正寝了。

董希文和张琳英夫妇来向常书鸿辞行。

“老师,”董希文显得有点难以启齿,“这几年,我和琳英在敦煌受了您的不少教诲,我们会永志不忘的。现在研究所撤销了,口本鬼子也投降了,我们想回南方老家看一看。”

张琳英又加了一句:“老师将来如果还要办这个所,只要您打一声招呼,我们就来了。”

常书鸿默默地点了点头。两年多的时间,这对伉俪在常书鸿的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勤奋,他们的人品,在研究所的同仁里,有口皆碑。董希文除了平日在洞子里临摹之外,还利用星期天到附近农村和牧区写生,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尤其是他临摹的《沙弥守戒****》和《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真正可以说是吸取了壁画艺术的精髓,成为敦煌摹品的佼佼者。妻子张琳英怀孕临产,因为莫高窟没有接生条件,所里用两头毛驴一副担架把她送到县城去。50公里的风沙颠簸,她没有说一句埋怨的话。半路上,她的肚子疼得厉害,汗水浸透了衣裤,她却一直咬着牙没有呻唤。现在,在他们为敦煌事业的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却要悄然无息地离去了。常书鸿背过身去,任泪水在脸上流淌。他只听见董希文临出门时喃哺自语的声音:“我和琳英虽然离去了,可我们的心永远和敦煌在一起,和老师在一起……”

李浴、周绍淼、乌密风也来告别。他们三人要结伴回东北老家去,梦魂牵绕的白山黑水、大豆高粱等着他们。“好吧,只要你们心中还有敦煌!”

“我们哪会忘得了敦煌?”李浴颤声说,“我们要把敦煌艺术的花种,还有敦煌精神的火炬,带到长白山下、松花江畔。”

潘絜兹也来了。他嗫嚅着说:“老师,我也想……”常书鸿鼻子一酸。这位著名的工笔画家原在张自忠部队搞宣传工作。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后,他断然丟掉在军队中的铁饭碗,一路卖画来到敦煌。来了之后,便成为研究所所长的得力帮手。他临摹壁画,自有一种清新刚健的风格。他以后成为技压群芳的大画家,实在是得益于敦煌艺术的熏染。他是坚守到最后的一位弟子。如果不是远在兰州的妻子反对他继续待下去,拒绝回复他的一封封书信,他是会和常书鸿一起与敦煌共存亡的。走了,都走了。人去楼空。

常书鸿彻底失眠了。夜是这样的长,铁马风铃一声比一声凄凉,一声比一声哀伤,似乎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挽歌,在为过早夭折的敦煌研究事业送葬。他披了一件衣服,走出屋子,到空荡荡的莫高窟辗转徘徊。太熟悉了,这里的每一个洞窟,每一杯黄土,每一片树叶!短短的两年啊,他和他的学生们不负使命,饮风茹雪,将一条条坍陷的栈道修起来,把许多破损的洞子修补好,又临摹了那样多高质量的壁画,还有离他而去的妻子陈芝秀所创作的那一件件精美的雕塑!短短的两年,他在没有一根木头的情况下,给一些主要的洞窟安上了结实的木门。那又是怎样安装起的哟!得知莫高窟来了一位留学法国的大画家,敦煌、酒泉、安西的官员、财主、商人都来求画。常书鸿来者不拒。但有个条件:每人为千佛洞做一件善事——给饱受风沙的佛爷修一扇门。当然,好多人都照办了。

月影膪朦,星光闪烁。层楼洞天,依稀可辨。他又仿佛看到了220窟贞观十六年的唐人壁画。这幅杰出的初唐作品,近千年来一直被掩盖在平庸的宋代重绘下面,是他和他的弟子们仿照张大千的办法,将这幅金碧辉煌、灿烂如新的壁画剥露出来。画面上维摩居士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晋代大画家顾岂之清雅传神的画风,是莫高窟所有50余幅维摩变中最好的一幅。是前人——包括伯希和、斯坦因、华尔纳以及张大千所未见识的。这幅珍宝的重见阳光,无疑是敦煌艺术史上的一件大事。

然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端。对于常书鸿心中的蓝图来说,这些工作,犹如唐玄奘西天取经时从长安走到了咸阳,离喜马拉雅山后面的天竺国还远得很哩!

他忽然想起了一句名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嘴里默默地吟诵着,眼睛渐渐地潮湿起来。

“所长,您还没有休息?”两个操敦煌口音的青年从黑影中钻了出来,憨憨地站在常书鸿面前。

“怎么,你们也没有睡?”“睡不着啊!”

令常书鸿感慨不已的是,就在这日薄西山、魂断秋风之际,平时闷声不响的这两位青年却没有离他而去。他们是泥瓦工兼车夫窦占彪、勤杂工兼总务范华。

“你们为什么不走?”“我们就等你一句话!”

常书鸿感动了,声音哽哽地说:“兄弟,好兄弟!我马上到重庆去,你们等着我!”

敦煌到重庆,数千公里之遥,路费怎么办?常书鸿牙一咬,决定卖掉所有的家产。他将从法国带来的髙级用具,几套高级料子的西装,平时盖的毛毯,甚至连进城骑马的皮靴,都让范华拿到县城处理了。筹足了路费,艺术家怀着一腔悲愤满腹惆怅,带着儿女离开了敦煌。

两头毛驴上分装着简单的行李,常书鸿骑了一头,沙娜搂着嘉陵骑了另一头。窦占彪和范华各执一根缰绳,一左一右并排走在常书鸿旁边。“我走后,你们要把大门看好,不要让牧人把牛羊赶进来。”“哎!”

“洞子里有了沙子,要及时清理出来。也不要让闲杂人在里面住宿。”

“哎。”

“要把账目保管好。所里的那点财产,是咱们的命根子,不能让乡霸们瓜分了。”“哎。”

两个青年答应着,眼圈红红的,鼻子酸酸的。

刺骨的寒风吹落了千佛洞前大片大片的杨树叶子,吹落了常书鸿和他的弟子们新栽的桃、杏、李、果嫩生生的绿叶。落叶连同沙山上的泡泡刺,在结成冰凌的宕泉河上飘旋着,颇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常书鸿又一次回过头去,深情地望了莫高窟一眼。三年来的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他忽然感到嗓子哽住了,灼热的泪水滚下脸颊,滴落在破旧的鞍子上。他使劲地踢了一下驴肚子,两只毛驴便撒开蹄子,飞快地跑下了山坡。

一直到“佛爷”(敦煙的年轻人背地里这样称呼他们的所长)的身影消逝在天的尽头之后,两位身高体大、满身尘垢的青年还一动不动地伫立在沙梁上,很像是两尊沙砾岩雕成的罗汉。莫髙窟从此沉寂了。

1946年冬天刚刚来临的时候,敦煌出奇地下了一场大雪。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将近一尺厚的积雪封住了阿尔金山以下方圆数百里的地面。那一天,范华和窦占彪像往常一样,手持棍棒,睁着一双聱惕的眼睛,在千佛洞四周巡视。“佛爷”离开敦煌巳经一年多了,一直杳无音信。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常书鸿不会回来了,绝对不会回来了!但是两个青年的心里却死死地记着“佛爷”的那句话:“你们等着我!”一种直觉告诉他们:这话是算数的。

巴掌大的雪片在他们的眼前飞舞着,老羊皮袄和毡帽上的落雪已经结成了冰。他们不时地伸出手,搁在嘴边哈一哈。那哈出的气随即便变成霜花了。忽然,两位青年的目光凝固了:天地相连的前方,一个“雪人”正缓慢地在雪地上移动着。看那艰难跋涉的模样,已是精疲力竭了。但他的脚步并不停止,依然顽强地朝着莫高窟走来,一步,又一步。近了近了,两位青年凝固的目光被泪花模糊:“佛爷”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两个青年哭着喊着,迈开大步向“佛爷”奔去。常书鸿也张开双臂,高兴地呼叫着,扑向两位可爱的青年。三个“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衣服上的冰雪被热血奔涌的身体融化了。

“你们看,”常书鸿伸手向后面指去,“那是什么!”

一队人马出现在雪原上。他们是常书鸿从重庆、成都和兰州带来的新弟子。

同类推荐
  • 爱之弦

    爱之弦

    本书系作者的个人诗集。诗集分“爱的日记”、“爱之梦呓”、“爱如流星”三个部分,共收录现代诗歌150余首。诗作虽多浅白,有些甚至略显笨拙,但清新、自然,且由于作者的哲学博士背景,诗作吟诵的虽然是“爱”,但折射的却是“人”,是人生、是世界、是人与世界的联系。
  • 石然札记

    石然札记

    《石然札记》是作者本人将近40年的生活、学习、实践中的所闻所见、所学所想、所经历一一记下的资料(心得、感想等)。怀旧忆往,谈古论今,真知灼见,字里行间经验和性情交相辉映。历经沧桑的耿直感悟,深厚博大的处世哲学尽在其中。可喻为:思极深而不晦,情极衷而不伤。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亲情是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一种情感,也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情感,更是人们渴求无偿付出的一种高尚品质。本书精选了包括许地山、郁达夫、庐隐、柔石、梁遇春以及托尔斯泰、萧伯纳、罗素、尼采、泰戈尔等二十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所选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情实感,并将他们的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章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内容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
  • 国家万岁:记因战争而伤残的中国勇士

    国家万岁:记因战争而伤残的中国勇士

    本书描述的是一名负伤的中国赴缅甸远征军军人,在从缅甸返回山东老家的路上,所遭遇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本书讲述了悲壮的中国远征军伤兵集体自焚事件,“二战经典戏剧”惠通桥事件,远征军伤兵闹事事件。中日骑兵队苏鲁战区恶战,智救八路军女战俘、日本军人化装进攻遭八路军伏击等传奇故事。作者苏建新以细腻丰富又不失幽默的笔法将抗战时期的敌后战事与生活,军人的爱意情仇等故事串在一起,构成了一部风云变幻,惊险不断,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精彩作品,让人读来耳目一新。难以放下。由于作者本人就是战争伤残军人,其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战史研究背景。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誓不为妾:世转之调教夫君

    誓不为妾:世转之调教夫君

    一场命咒,将她带来这异世。一个预言,将她带入争霸中心。本不欲再权谋御世,奈何天不容我逍遥。那就看最后到底是谁覆了谁?美人如花,江山如画。谁主天下?谁得她?还是一无所有?抑或皆纳?混世偷转,流年暗换。魂兮梦兮,是实,是虚?是真,还是梦?早已无法言清。
  • 张太史明道杂志

    张太史明道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色辛亥

    血色辛亥

    本书讲述1911年山东诸城叶福清一家三个子女的复杂人生,长子叶登高是同盟会会员,积极宣传革命;次子叶登科作为一名残忍的清廷鹰犬,走上了大哥的对立面;小女叶知秋,在大哥牺牲后,从顽劣懵懂之中觉醒,在胡汉民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面对二哥被处死的命运,知秋开始了痛苦而无奈的抉择。全书描述了革命即将来临之际青年人的不同抉择和爱恨情仇,在恢宏的时代背景中展现了一段壮烈的革命历史。
  • 我是大高手

    我是大高手

    易子凡,一个经历了家破人亡的大劫难之后,觉醒了前世身为现代人记忆的人。与他同时觉醒的,还有一个神奇的卡牌抽取程序,可以从中抽取曾经他耳熟能详只存在于幻想世界的武林人物。他可以从这些卡牌人物的身上,提取相应的技能,为己所用,于是此后他便在这个江湖上闯出了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 山枝

    山枝

    张爱玲说:“孤独的人有自己的泥沼。”有没有一个人出现在你暗无天日的生命里,而后你的心中便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你爱他。山有木兮木有枝,君悦君心君不知。亲爱的,我从未告诉过你,你在我初春季节悄然发芽生花。这是一本集孤独、暗恋、疼痛、青春、记忆于一体的故事。总有一个深入你的心里,我,讲述我身边的故事。你,俯身贴耳倾听。
  • 我的23岁女神老师

    我的23岁女神老师

    一个穿越而来的的最强者身边却有两大美女在身边一个是他的23岁女老师另一个是他的同学他该如何选择那些害他的人字下场究竟如何免费看到一百章后面的请那个吧
  • 风醉月舞萤

    风醉月舞萤

    这是个可歌可泣可笑可泣的生活,三世的恋人,千年的等待,也只是一场漫长的故事……
  • 我在天堂等你

    我在天堂等你

    离休将军欧战军在得知三女儿有外遇闹离婚,小儿子经营的超市被查封的消息后,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不欢而散,欧战军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欧家陷入混乱。沉默寡言的母亲白雪梅终于开口,讲述了五十年前,那群进藏的女兵的真实故事,解开了萦绕在六个子女心中的身世之谜。半个世纪的时空交错,三代人生存环境和观念的巨大落差,世界屋脊瑰丽奇异的自然风光,以及那遥远的、轰鸣在进藏女兵身上纯真而动人的爱情圣歌,构成了色彩斑谰的时代画面……
  • 999次宠婚:鲜妻,很撩人

    999次宠婚:鲜妻,很撩人

    他是黑白两道上声名显赫的豪门大佬,也是传闻中冷血无情,杀伐果决的墨家当家。可在她的眼里,他只是个偶尔会对你冷着脸撒娇,偶尔会对你腹黑耍坏,偶尔会对你幼稚傲娇的男人。“墨先生,我觉得我们需要签个合约。”她说。他想也不想的回答:“合约内容你定,截止日期我定。”额?这……她怎么感觉自己被他给套路了呢?
  • 玄武天工

    玄武天工

    轩辕皇室在上古时期与地母神鉴定了一个契约:地母神将魔力借给人类使用。作为代价,皇室每一代的嫡系长子,将在成年之后举行仪式,与地母神结合,由地母神生下的孩子来继承皇位。代代如此。地母神是世界中唯一的神,为了得到绵延不绝的人类的爱,对玄武轩辕帝国庇护有加。玄武帝国因神明的庇佑,空前强大,魔法极度繁荣。与之成为鲜明对照的天工城,则与魔法绝缘,国度贫瘠,与玄武帝国征战频仍。两国分别以魔法和“天工术”相抗衡,势不两立。一切表象的平静以玄武帝国龙城太子的失踪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