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59500000035

第35章 捌 理论纵横(1)

理论是系统化的思维体系。正确的理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一是指导性,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乃至做人有帮助。二是客观性,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有存在的合理性。三是时间性,在相应的时间内有效,即局限性。那种永远无法实现的遥不可及的什么“主义”只能是幻想。四是地域性,即范围的局限,那种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只能是神话。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的本性在现实社会中就必然是多面的、多样的、复杂的、千奇百怪的、变幻无常的!

关于“命案必破”的哲学思考

******提出“命案必破”这个命题和理念,我们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理论研讨会”,并要求“两刊一报”开辟专栏,发表专题文章,之后精选全市公安局、处长文章由重庆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命案必破》一书,在全市乃至全国公安系统造势,对于推动公安业务工作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命案必破”是在分析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出现的新特点后提出来的。其基本要求是:公安机关要把剥夺人的生命权的案件作为侦破和打击的重点,努力做到发一件破一件。“命案必破”的要求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学说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反映了公安工作的性质,体现公安工作的宗旨,代表了全体民警的心声,表达了公安机关想大事、抓中心、务主业、求实效的坚强意愿。

一、“命案必破”的理论依据

“命案必破”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公安工作最大的、首要的和永远的实际,都是侦查破案,打击防范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首先是打击敌人的暴力机构,每一个民警都是国家机器的一分子。“命案必破”的信心和决心,强化了公安工作的主业意识,端正了公安工作执法办案的主导思想。

“命案必破”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人民群众看公安机关,看我们的民警,首先看的是你的破案,特别是破命案的绩效。人民群众关心的是辖区治安的稳定,是自己生活环境的安宁。如果一个辖区的案子,特别是有影响的命案久久不能侦破,人民群众就会骂公安机关无能。我们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天天讲要坚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特别关心的大案、要案下手,力争快侦速破。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满意,公安机关的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命案必破”反映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的思想。我们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要坚持重点论,在不忽略次要矛盾的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同时,要把握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命案必破”抓住了公安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是公安机关务主业、走正途、奔正道的本质体现,是公安工作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二、实现“命案必破”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公安实践

“命案必破”对新世纪的公安业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把“命案必破”落在实处,深入人心,化为民警的行动。为此,必须在克服“三个观点”上下功夫。

要克服主观主义的观点,防止脱离实际。目前在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从教条、从本本出发,不从重庆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从文件出发,不从本警种、本单位、本部门具体情况出发;从愿望出发,不从实际效果出发等现象。纵观中国历史,主观主义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损失,我们应当引以为鉴。那种高高在上,想当然,不调查公安队伍现状,懒得研究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愿意思考对策的做法,只能给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带来危害。

要克服唯心主义的观点,防止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有两种表现:一是公安机关和领导脱离基层民警,二是基层民警脱离人民群众。在思想上表现为官本位思想严重,轻视和看不起群众;在工作上表现为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在生活上表现为漠视群众疾苦,搞特殊化。公安工作千头万绪,要实现“命案必破”的目标,离开人民群众,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脱离群众是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在行动上的表现。要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必须克服历史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要克服形而上学的观点,防止唯上不唯实。从文件出发,看“来头”办事,照搬,照转,照传,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看似执行上级指示坚决,政令警令畅通,实则误警害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公安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是实现“命案必破”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只有认真学习、掌握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才能做到形势变,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大局不变;任务变,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公安工作中心重点、务主业不变;地位变,坚持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不变;条件变,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持警不变。这样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把公安工作推向前进。

略论马克思主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理论

理论是系统化的思维体系。正确的理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一是指导性,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乃至做人有帮助。二是客观性,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有存在的合理性。三是时间性,在相应的时间内有效,即局限性。那种永远无法实现的遥不可及的什么“主义”只能是幻想。四是地域性,即范围的局限,那种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只能是神话。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的本性在现实社会中就必然是多面的、多样的、复杂的、千奇百怪的、变幻无常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研究讨论也是完全应该和非常必要的。问题在于,这种研究讨论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去研究讨论。考虑到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他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即从不成熟的探索到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建立这样的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念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所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充分考虑到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全部言论的科学归纳和分析,并把它放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之中,同其他基本原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批判各种各样的人道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攻击,真正澄清糊涂观点和错误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

那么,究竟马克思主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基本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出发点

研究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一个出发点的问题,只有弄清了问题的出发点,才能做出逻辑的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认识,也要首先弄清出发点。

从哲学史上看,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如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一样,是哲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出现过各式各样的人性论。这些认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意识、精神,认为正是这种精神本质支配着人的一切活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他们实际上都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一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前提出发的,所说的人都是抽象的人。

同以往一切人性论对抽象人的崇拜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出发,反对把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而主张研究社会,认为不应该用人去解释一切社会现象,而应该通过对社会的解剖去解释人本身,从人的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去解释人。首先如实地认定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脱离人的现实生活,从哲学家的头脑里去虚构人的本质。他指出:客观存在的人,是“既定的、活生生的人”。可见,只有从物质活动,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去考察人,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出发点。

前一阵有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并且引经据典,用马克思的原话作为论据。乍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然而,如果我们不是停留在马克思的个别词句上,而是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严肃的科学态度,全面地去考察和理解其精神实质的话,那就必须承认,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根本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质的。诚然,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把人作为出发点之类的话是经常出现的,而且在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还曾明确地把自己的学说称作是“真正的人道主义”。但这并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出发点就是“人”。理由是:其一,早年的马克思曾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早期著作中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等问题的探索曾使用过一些不太严格的概念。但是,马克思没有停留在把人作为出发点这类空洞而笼统的提法上。而随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就彻底抛弃了那些容易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混淆的概念。所以说,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的观点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其二,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关于人的理论,不过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而不是相反。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是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的人,只有用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明。如果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不仅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其他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的界限,而且必然会导致把人从社会中割裂出来,把抽象的人作为历史发展的独立实体,从而陷入唯心史观的错误。其三,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点,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也就是要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如果接受这种观点,不仅不能科学地说明人性和人的本质,使这个问题重新回到一片混沌之中,而且势必解除无产阶级用以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武装。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根本特征

历史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一个根本缺陷就在于否认人的社会性。他们或者只讲人和自然的关系,不讲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所谓的自然性;或者也讲人与人的关系,但是有的只讲人与人的政治思想关系、伦理道德关系,不讲人们之间的物质经济关系;有的讲到经济关系的,也只讲财产关系,不讲生产关系;有的讲生产关系的,也只有强调产品的分配关系,根本不讲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决定人们之间的物质关系,从而最终决定人们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最本质的原始关系,将人的本质仍然归结为天生具有的抽象的“自由”“博爱”“平等”,否认人的社会性。

同类推荐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张问陶及其论诗诗研究

    张问陶及其论诗诗研究

    张问陶以诗得名,书画亦俱胜,画近徐渭,书近米芾。蜀中从清代后期起就有“家无船山画,不算书香门”、“家无船山字,枉为读书人”之说。可见,船山诗书画三绝,风行宇内,“四海骚人,靡不倾仰”。
  •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怀旧是从何时开始的?从春天第一片花瓣飘落的时候,从冬日第一个雪人融化的时候,从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从工作第一个项目完成的时候,从一位同路人匆匆转身的时候,从你说“我喜欢你”的时候。怀旧是因为旧时光的无以复刻。往事或许明朗简单,温柔清丽,或许酸涩孤独,伤痛迷惘,但岁月的光线总会把它们一一暖化,镀上一层柔和朦胧的光晕。记忆就如一潭无风似镜的湖水,过往人事皆幻化成条条小船,于湖心平静无声地漂泊着。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斜射到墙面的贴画。那幅画恰好是凡·高的《向日葵》,冥冥之中还在不停积攒阳光。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岁月印痕

    岁月印痕

    本书是作者的文集,书中体裁多样,包括教育及学术研究论文、学习心得琐忆、生活随笔札记等。作者早年参军,曾参加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象山中学、丹城中学校长。本书分灿烂事业、追忆往昔、心得琐记、付梓成果、快乐夕阳五辑,有对教育事业的思考,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和对现今生活的赞颂,写作时间跨度较长,内容丰富。
热门推荐
  • 刑神之怒

    刑神之怒

    破东风,落霞飞舞,轻遮沙渚芳骨。北疆冰雪留痕迹,千壑虎踞龙阻。恨难住,但见那,两眉深蹙非常苦。与狼共舞。尽气志遮天,血流如注,仇雠恨难数。美人醉,甚爱飘廖莲步。忙行休使情误。九幽昊天独自去,犹记泊舟沙渚。君且顾,落青霞,飘飘雾鬓将迟暮。大仇非舒,誓信法风云,神魔灭尽,苍穹立皇书!(非读者的勿扰,删帖浪费时间)
  • 三生三世之眉间砂

    三生三世之眉间砂

    是谁御剑凌风,折断退路?是谁漠视红尘,一念不悔?又是谁跌跌撞撞,痴情相追?谁眉间朱砂一点,剑走偏锋?一念杀伐,天地动荡。神魔相对,正邪相立。问谁可了断这浮生?
  • 陆门闺秀

    陆门闺秀

    现代苦逼女,重生白富美,陆凉澄刚刚高兴了一阵便发现自己是个没爹没娘寄人篱下的“白负霉”,而且还变成了僵尸!从此开始了她匪夷所思的人生之旅……
  • 地地导弹科技知识(上)

    地地导弹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左爷:请接招

    左爷:请接招

    初见,撕衣。二见,强吻。三见,压身。穆念亭看着眼前冷静非常的男人,而他却无视她的冷眸,轻笑道,下次见面,会不会是床上?穆念亭咬唇,左爷,您可有一个温婉如玉的未婚妻呢!他不以为然,退了就是。殊不知,她口中的未婚妻就是她。自此,名声在外轰动江陵城的左爷走上一条视妻如命的道路。众人惊呼:左爷宠妻不要命,虐遍所有人,只为红颜一笑!
  •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社会底蕴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 EXO之明天再见

    EXO之明天再见

    那天,一个女孩闯入了我们的世界,她拥有全世界最美丽的眼睛,和银白色的头发,使我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她,但这份美好,能支持多久呢?希望这份美好不要破灭,我们愿意赌上一切……EXO
  • 夜墓

    夜墓

    茫茫月色之中,我们几人踏上了诡异的冒险之旅。千年盟约,让多少人为之魂飞魄散。血之宿命,今生的一切原来早已命中注定。离开我的亲人,他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去。同生共死的兄弟,只为道义与我踏上了破除诅咒之路。传说中的上古祭器到底都是什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几张看似普通的旧羊皮,究竟在暗示着什么?
  • Bug恋人

    Bug恋人

    陷入绝境的宁为真在捡到一枚“指环”后,人生迎来了大逆转。从待业青年到城市英雄,周旋于各大美女之间,绝色明星、富豪千金、少妇上司、电子萝莉到底谁是他的真爱?鬼神莫测的幻术和千奇百怪的异能大比拼,热血青年和邪恶宗教的对立,魔高一尺还是道高一丈?南海与东月双州争一个座位,各方势力的博弈谁能胜出?海底的遗迹,人类起源之谜,什么才是最终真相?百年前天下无敌的宗师,得到远古传承新人,两者相斗谁能胜者为王?神一样的对手,无计可施的绝境,且看英雄怎样力挽狂澜。
  • 仙剑传承

    仙剑传承

    一座无名小坟,一位疯癫的守墓人,墓中则埋葬着一个还未满月的活婴。活婴入葬,是天谴?还是宿命?一位女子为寻真爱,到处问情,她将情归何处?天道门大师兄被封放逐之地万年之久,各种恩怨谁来偿还?万年之后,邪魔并出,妖族肆虐,直至上古,谁还能一压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