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透视之三:激励机制促上进。
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一个单位如果单纯注重改善物质环境、社会地位、文娱活动、安全及经济上的生存需要,而忽略成就、责任、成长和赞赏等激励因素,虽然改善生存因素的费用不断上升,但仍不能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提高。这一研究后来成为著名的激励——生存理论。交警二大队极具特色的“每月之星”光荣榜,不失为一着使满盘皆活的好棋。这一做法看似寻常,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警们对赞赏、成就、成长、荣誉、上进等精神需要。在这种激励机制下,每个人的努力都会得到肯定,每个人的价值都会得到体现。但同时也是一种压力——它激活了思路,激发了潜力,更激起了上进的欲望,从而成为一种促使每个民警向着既定目标奋进的压力。
举旗人的人格魅力
1986年7月20日上午9时整,位于泸州市的四川省公安干部管理学院操场上,首届公安干部学员毕业典礼阅兵式隆重举行。身材高大、步履标准的蒋清国手握国旗正步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那一刻令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他发誓要把手中的红旗举好,让警徽永远闪光。4年后,他当上了二大队的教导员、党支部书记。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作为大队党支部的“举旗人”,大队每一位民警的成长进步,大队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多年来,中央视台每晚7:30分的天气预报,是蒋清国必看的节目。天冷了,他要通知路段值勤民警和巡逻民警加衣服;天热了,他要安排饮料送到执勤民警手中。二大队的民警说:“蒋教导员是我们贴心的后勤部长!”
蒋教导员带的学生有的当上了派出所所长、指导员,有的当上了科长、队长,有的获得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称号。10多年来,大队的全体民警几乎都获得过嘉奖以上的奖励,班子成员中除他之外全部获得了殊荣,可他却从没得过一次嘉奖,尽管每年大伙都提了他,可到他那里就被勾掉了。去年,交警支队特别追加二大队一个奖励名额,指名给教导员。可蒋清国一回大队,马上就将这个名额让给别人。
“金钱、荣誉面前最能考验出一个人的品格。”副教导员姜瑞华动情地说,“这些年蒋教导带领大家埋头苦干,为大队争得一个又一个荣誉,可他自己却一个也没要,把立功、称号等全部让给了他人。我是他一手带出来,也是与他共事多年,最了解、最能见证他的人。”相反,见到困难、危险,蒋清国总是第一个上去。去年8月1日,大队附近一幢民房着火,蒋清国带领8名民警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出数名受困群众和一批财物。第二天,数十名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给二大队送来了鲜红的锦旗和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蒋清国,这位公安交警战线上普通的基层政工干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带出了一支年轻直辖市交警的“仪仗队”。他那令人信服的领导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民警的深深信赖。
社会心理学透视之四:人格为信任之本。
心理学家们曾以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的领导作风与工作效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典型的领导作风,即****作风、放任自流作风、民主作风中,民主作风的工作效率最高。这是因为这种类型的领导者,一是非常尊重其下属的意见,每次重要的决策做出前,总是尽可能地吸纳大家的智慧,而避免独断专行;二是在情感上与下属靠得很近,总是真切地关心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给予许多情感慰藉;三是领导者个人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并以此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成员,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目标努力。交警二大队的领导班子,正是一个具有民主作风型的领导班子。队里每一个重要决定和制度实施前,队领导都要广泛征求全队民警的意见,做到以理服人,不搞以权压人;在从严治警的同时,更注重从优待警,以情带兵,做到以情感人,知冷知暖在点滴;平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办事公平,以德示人,取得了民警的充分信任。在这样一个领导班子带领下的队伍,工作效率能不高吗?人心能不齐吗?这里的星光能不灿烂吗?
创造激发在收获前
“王坪山一甲,城西南十五里,坪下岩高十余丈,镌有佛像。滩在江心,有九石翘首若龙。”这段《巴县志》上的文字,充满了一种灵气,字里行间透着古代巴渝人极富创造性的想象。“九石翘首若龙”,真可谓神来之笔,这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地名——九龙坡!更寄托一代又一代人深存心中的那份渴盼——腾飞。
位于重庆城西大门的九龙坡区,借开放之利,凭地域之优,积人和之益,励精图治,经济发展速度年年创新高,全区经济已呈强龙腾飞之势。
1999年刚一到来,从北京传来喜讯:公安部授予九龙坡区经济航船的护航者——区公安分局“全国优秀公安局”的光荣称号。
最近,笔者来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想探寻其成功的秘诀。而对我们的提问,分局党委书记、政委左其中思索片刻,说:“养成是基础,提高是关键,创新是动力,爱护是保证。”
“迟到席”引出的故事
这是九龙坡区分局召开的一次平常的全局大会。上午9时前,以科所队为单位的民警,着装整齐,列队齐步进入会场完毕。接着各单位开始拉歌,那认真投入的情景使人联想起新兵营的生活。会议从9时30分至11时30分,两个小时的会议近700人的会场鸦雀无声。会间,没有抽烟的,没有交头接耳的,没有打瞌睡的。全都背伸、颈直、头正,人人“坐如钟”。就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部队都很难做到的,可他们做到了。
面对笔者的惊讶,年轻英俊的副政委何内平给我们讲述了“迟到席”的故事:过去,分局开会,总有人迟到。重新讲吧,耽误大伙的时间,不讲吧,上级的精神不了解会误事。于是只好将迟到者留下来补述前面的内容,这样一来,主持者与迟到者都感到累。从会风看作风,这事引起了局党委的深思。经研究,分局做出了《关于加强会场管理的暂行规定》,并在会场前排设立了“迟到席”。有一次,某所长因公务迟到,被请到“迟到席”上就坐。面对数百双眼睛,该所长犹如芒刺在背,会议期间他如坐针毡,弄得大汗淋漓。打那以后,全局就再没有人迟到了。可左其中并不开心,看到有些民警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坐起东倒西歪,站起松松垮垮,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公安部门是实战单位,作风稀松,一遇情况,怎么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办训练班,强化军事素质!左其中政委、钟庆萱局长亲自督战,请转业的军事干部当教练,从立正稍息练起,一步一步地走,达不了标,就毕不了业。烈日下,有的青年民警晒脱了皮,有的老民警站肿了腿,但没谁叫声累和苦。最后,经单兵考核,队列全部合格。以科所队为单位,参加队列比武竞赛,也全部达标。
作风,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个体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作风过硬,作风如铁,才经得起任何险风恶浪的磨炼和摔打。去年分局破各类刑事案件1753起,摧毁犯罪团伙181个,打击处理1037名,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52万元,完成急、难、险、重任务500余件,为民排忧解难1089件,各项业务指标均列全市前茅,行政诉讼案件维持率达到100%。
创造激发之一:治警之道,作风为先。
警察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一支国家强力机构而存在的。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充满战斗色彩的风格。因此,警察与其他政府机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准军事化。也许是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太深,也许……还有太多的原因,使得我们一些同志对“准军事化”淡忘了、陌生了、忽视了,反映到平时的作风上,就是软、懒、散。这样的状态,又怎能应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又怎能接受新时代的挑战呢?
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党委一班人在深思熟虑后,达成一致的看法:一支军队只有保持战备状态,才能打胜仗;一名运动员只有保持竞技状态,才能取得好成绩。我们要带出一流的队伍,首先就要把整个分局的人气调整到一个能够创造一流的状态上去——养成良好的作风。围绕这一理念,分局上下开动脑筋,创见涌现,点子迭出。队列操练一招一式绝不含糊,平日着装一举一动严格要求,体育运动,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一项接一项,演讲会、报告会、读书会……一个接一个,而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出全体民警干事业的热诚,保持积极的状态和高昂的士气。
这种首先强调作风治警之道,不失为一着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场”之棋。分局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使每一位民警的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一是形成了认同感,警察就要像警察的样子;二是强化了责任感,警察是肩负着公众许多期待的;三是明确了目标感,警察应追求有作为的人生。这“三感”形成了良好的效应,产生了整体的向心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这正是分局赖以创一流业绩所需的强大动力。
“发馒头”引出的故事
去年,市局给九龙坡区分局分来几十名大学生,左其中政委高兴得像过年似的。这位从警数十年,鬓发微白的老公安知道以前的大学生少,全都留在了机关,现在大学生多,但一下子分来几十名可还是第一次。
第二天,左政委叫上政治处的同志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看望新分来的大学生。在某派出所,他见到了从四川农业大学分来的张建文。小伙子是涪陵农村人,特实在。“你学的什么专业?”“食品发酵专业。”“你会什么?”“发馒头。”
政委愣住了,这就是我们盼来的大学生吗?发馒头与侦查破案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左政委一查档案,新分来的29名大学生中,除了7名是学政法的,另22名学的都与公安毫不沾边,什么会计、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投资管理等,怎么办?“为我所用皆为才”,左其中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培训!他给每名大学生在本单位选了两名老师,一名辅导业务知识,对公安业务和法律常识重点进行辅导;一名管帮带,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别说,这一招儿还真灵。去年民警素质考核中,分局新分来的大学生全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九龙坡区分局党委在抓民警的在职文化学习方面是下了很大力气的,先后选送163名民警参加各类成人高等院校的函授学习,全分局民警的文化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民警已达到总人数的24.9%。整个队伍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文明办案已成为分局全体民警的自觉行动。去年分局刑事案件审结率达到99.9%,审结合法率达100%;查结率达到93.14%,查结合法率达100%;未发生一起冤假错案。
创造激发之二:建警之策,素质为本。
专家们曾断言:在21世纪,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取得优势地位,依靠的主要不是物质资源,而是掌握着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国家是如此,个人是如此,警察这一特殊群体更是如此。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同志对警察素质的理解过于褊狭,似乎只有政治素质;在素质培养上,似乎只有学习;后来强调文化了,又一窝蜂地忙着提高学历;有的人干脆把素质与文凭画等号……所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大大妨碍了真正警察素质的提高。
在九龙坡区分局采访期间,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培育警察素质的生动实践,使过去也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所谓警察素质,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政治、道德素质,对社会规范和警察职责的遵守,对国家、法律、人民的忠诚,这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素质,主要来自平时的点滴养成;二是知识素质,对人类知识的占有量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它是最基本的,主要来自书本,新来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占有优势,但并不全面,尚待实践的磨砺;三是能力素质,对各种公安业务知识、技能的熟悉掌握,它是最能体现警察职业特点的素质,主要来自公安实践;四是智慧素质,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以及创见、创新、创造,它是区别一名警察水平高低的显著指标,主要来自公安工作经验的积淀和升华;五是心理素质,它表现在对工作和环境压力的承受、疏导和调节上,是高素质警察的基础性素质,过去没能引起重视,主要来自对警察的选材、训练和教育;六是身体素质,这是干好公安工作的本钱。
为全面提高警察的这六个方面的素质,分局可以说用了一切手段,行政的,非行政的;开通了所有渠道,正规的,非正规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每位民警的素质,因为他们懂得:唯有良好的素质,才有创造一流业绩的坚实基础。
“换不了”引出的故事
分局某个派出所的所长和指导员很长一段时间不配合,闹意见,既影响队伍建设又影响了工作,分局多次做工作,甚至把工作组开进这个所也仍然起色不大。
左其中不信邪,亲自出马,深入搞调查,挖思想,很快发现,原来那两名主要领导“闹意见”的重要原因,都认为按有关规定,派出所领导一般要任满4年才可能轮换,闹点矛盾换不了他们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