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64000000075

第75章 万里征人魂归还(7)

也许她想到栗政通寄回的照片了,只见照片不见人,不就是证明人不在世了吗?吓怕了的母亲越发悲痛伤心,搞得一家人无论怎样也解释不清了。最后,栗政修又去信给弟弟,说你无论如何也要回来一趟,让母亲验明正身!儿子最后回来,母亲这才相信了。这位子弟兵的母亲后来很长寿,坚持不吃晚饭,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睡前用热水洗眼睛,晚年耳不聋眼不花,还纳鞋底做家务,90多岁无疾而终。

诚然,南沟这个太行山上的红色亮点,在残酷的革命和战争年代,给栗家妇女孩子们带来的是可怕的灾难。早在抗战前,保安队就多次来南沟抓人,老幼虽然备受惊吓,但家园未损。抗战伊始,这个家成了日伪政府、汉奸特务的眼中钉,频频来“扫荡”。

1939年春的一天,日军来袭,全村人跑到了天桂山上躲避。栗家男女老幼站在天桂山腰,眼睁睁看到自家的院子浓烟腾起,大火熊熊,妇女孩子们望着燃烧的家园,都禁不住大哭起来。

次日,确认日寇离开后,栗家人扑进院子,看到刚刚盖起3年的一座四合院,16间房子被烧个精光,坍塌的房梁、没有烧透的粮食、杂物还冒着呛人的黑烟。家人们挑水灭火,抢救了一点带着焦煳味道的粮食……栗再温知道消息后,专程赶回南沟,安慰母亲和家人,他说:“我们全家人都还在,它只能烧了咱家的房子,烧不了抗日的决心。我们全家人都好好的,这就是抗日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要以牙还牙,烧起一把抗日的大火,把日本鬼子、汉奸特务都烧死!”在焦煳的残垣间,栗再温把安慰家人的小集会,一下子变成了抗日报国的誓师会。大家也发誓重建家园。

大家商定,卖了几亩地,又向亲朋筹借一些钱,由栗政修张罗,乡邻相助,大人孩子一齐动手,苦苦干了几个月,16间房子又盖了起来!

然而,1942年深秋,日本鬼子在汉奸的带领下又一次扑进南沟。大家迅速跑到天桂山一个山洞里,洞口用树枝虚掩着,旁边就是一个很深的悬崖。栗政华老人回忆说,当时这群妇女孩子们都做好了准备,万一鬼子找到山上来,大家就跳崖,决不能受侮辱!大家惊恐地在山上熬过一天,又等来了家园里一片焦土……

栗政华老人给我讲述这段遭遇,她说,当时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死,连恐惧都不是那样具体。她特别提到的是,那年,奶奶的一位侄子去家里看望,他送给孩子们每人一条白毛巾和一双洋线袜子,她一直舍不得穿,像宝贝一样珍藏着,和家里的其他物品一起坚壁起来,结果那次也被鬼子翻出抢走,或者早已化为灰烬了。她至今都可惜着……

村里一位70岁的老人,没有跑远,被鬼子抓住。鬼子把栗家的一头猪杀了,让老人背着猪肉,跟着鬼子一起返回去。也许是因为老人年老体衰,翻山越岭走不动了吧,鬼子在半路就把老人给杀了。“扫荡”后,栗政修和村里人四处寻找,最后发现老人浑身血淋淋的,身子在山这边,人头却在山那边,非常凄惨……

这次大火又把栗家的四合院烧得片瓦无存,一家人连温饱都不能保障,再没有能力盖房了。风雪交加的冬天,全家挤在四壁透风的两间旧房中,守着残垣断壁过日子。但这次老老少少都没有掉眼泪,而是把仇恨牢牢装在心里。冬天,全家人吃树叶、树皮、野菜、谷糠,虽有好心的乡邻接济一点,但十几口的大家庭度日艰难。眼看年关将近,全家要断炊,一片愁云笼罩。幸好有一位井陉的胡瑞明,他是栗家多年的老朋友,他给送来两驮子粮食,全家人这才蒸干煮稀,凑合着过了年。

抗战期间,栗家两次被烧,几次被劫,但是,坚忍的栗家人始终坚守着南沟,挺立在太行山上,向外输送骨肉,输送粮食,输送母爱,输送始终强健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南沟这个大家庭,除了栗政修和妻子刘梦咏一直在家坚守,其余成员大多在外工作生活。至今,这里走出了6位高级干部,十几位县级干部,还有20多位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可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这些儿女子孙们无论走到哪里,心里一直惦记着家园。并且,栗家人无论男女,都有一种志气,报效祖国、回馈家园,从不给家族抹黑,不拖累家庭。比如,栗政华和爱人都在鞍钢工作,“******”时期,因为他们对“大炼钢铁”有看法,认为那样不科学,浪费资源,夫妻俩双双受到处分,栗政华的爱人被打成“****”。栗政华在之后的二十年里都不回家,不和家里人以及亲戚们来往。有时候,女人们有着一股子特别的“硬气”。她们只想给家园带来物质上的利益,精神上的好事,有了苦难却自己扛着。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每年逢国庆节、清明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栗家人都会从四面八方齐聚南沟,成为小山村的一道风景。栗政修的二儿子栗庆瑞,一直在平山工作,退休后,是家园的留守者。他告诉我,2009年清明节栗家几代儿孙有53人回来上坟,祭奠烈士。国庆节,全家人从祖国各地赶回来,在家吃饭的,竟多达72人。这么多的人回到南沟,狭小的院落根本住不开,吃饭要到学校里借桌椅板凳。大家没有地方睡觉,就坐在屋里、炕头,彻夜交谈,讲工作生活,讲社会问题,讲革命传统,讲忠义孝道……

南沟,始终等待着她的儿女们归来,即便是他们漂泊的灵魂。

南沟,当它不再是栗家人的生活家园后,却成了他们的精神家园。

宁可枝头抱香死

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借菊言志,写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名句,历代传诵,成为郑思肖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的写照。

而我在寻找平山团时,却用这两句诗来叹惋栗再温和王昭。这两位对组建平山团做出重大贡献的老革命,其命运非常相似。他们在战争年代没有牺牲,而在“****”中却成为烈士!

栗再温(1908~1967)在抗战后任冀西特委组织部长、****晋察冀四地委书记,因开“七大”到延安后,任****中央党校组教科科长、中央组织部行政处处长。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晋察冀贸易公司总经理,石家庄铁路局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劳动局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委书记。1960年之后,出任山东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

在天安门前的开国大典上,这位质朴的太行山之子心潮澎湃,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他为之出生入死的新中国诞生了,他更将为她付出全部。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期间,栗再温将分管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并开设了总工会的干部学校,为广大职工的教育问题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此外,他还深入西藏慰问藏民,率领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古巴等国,向外宣传我国主张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方针政策。

他出任山东省领导后,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他的工作更为繁重。1961年夏季,山东德州、惠民、聊城地区1300万人口遭受洪灾,栗再温组织飞机空投,发动群众抗洪救灾,号召群众灾后生产自救,日夜奔忙在第一线。灾民们心存感激地说:“栗省长为我们办了好事。”

1963年8月,华北、华东地区遭遇特大洪水,为确保天津、沧州及京沪铁路安全,山东必须在黄河12号洪峰到来之前,在德州地区四女寺破堤,把洪水放入“恩县洼”。再温遵照中央指示,组织住在“恩县洼”的158个村庄8.8万人,一夜安全撤出,无一人伤亡,完成破堤任务。但在紧急时刻,陈公堤坝塌方,德州危机!栗再温跳入水中,和大家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打下85根木桩,最后用“钢索拉网”的方法,连续奋战7昼夜,有效地控制了堤口塌方,防止了德州一带数十万人民被淹。《人民日报》报道了他的抗洪事迹。持续40天,他奋战第一线,但是连慰问的西瓜都舍不得吃一个。

后来,他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紧张时刻,有五六天没睡觉,如果搞不好,就到东海龙宫见龙王去了……一万五千人的部队,中央指定由我指挥,没有当过兵,指挥军队,这还是第一次。”

栗再温的儿子栗振江,回忆这段历史时对我说:“父亲在洪水中,和普通的军民一样,从来不顾个人安危,从没有因为自己是省长就有什么特殊。”栗振江常常在深夜,见到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归来,换下那双灌满泥沙的雨鞋,匆匆忙忙又去开会了。

栗再温常说的话是,“当官就是为民做事”。的确,他当了一辈子官,只是为民做事,没有想过自家,他死后没有给子女留下一间房子!子女们没有一个人得到父亲的提掖,全从事技术工作,都靠自己默默奋斗。儿子栗振江最初为济南皮革公司的技术员,后自费到德国学习,一直到退休都在企业工作。

栗再温做官,从表象到内心都是纯粹的公仆——公正、朴实、厚道。这一点,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有深刻的印象。

栗再温讲平等,吃住和群众一样,连称呼也一样。他在晋察冀四地委当书记期间,一次,彭真去四分区,碰见一个警卫战士就打听,找栗再温同志。警卫战士回答说:“我们这里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彭真接着解释说,就是找你们的地委书记。警卫员这才恍然大悟,“啊!是找老栗呀!”

在山东当省长期间,省直机关举办电影晚会,有几个座位是专门给领导同志安排的。栗再温很少去,穿着又朴素。一次,他刚刚坐下,礼堂的工作人员也不认识他,就过来撵他走开。搞得他很尴尬,后来秘书过来才解了围。

抗战时期,他用的一条旧褥子,里面的棉花都滚成球球蛋蛋的,有的地方就两层布了。警卫员给换了一个新的,他硬是坚持给换了回来。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时,领导们都是坐小汽车,唯独他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他的住处,唯有床、椅、桌而已,四壁萧条,别无他物。一生就爱抽烟,一根接一根不断。但是,在山东时,1964年搞“四清”。要清干部的多吃多占。一次,妻子刘旭江看到一张统计表格,好多干部的名下都有各种各样的副食品,唯独栗再温名下没有。但是,香烟却超过了******规定的数额。回去后,妻子告诉他。他吃惊地询问,妻子说,可能是有的副省长不吸烟多出来的,卖给你吸了。他马上宣布戒烟,并告诉秘书监督他。大家知道,一个吸烟很多的人戒烟是多么难受。但栗再温硬是这样戒掉了。大家佩服他的决心和毅力。

齐鲁大地,“******”严重失误的后果凸显,自然灾害严重,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他到任后即顶风冒雪深入农村调研。他看到农民因营养不良患了浮肿、肝炎、妇女闭经等疾病时,心情沉痛地对在场的人们说:“解放十几年了,群众的生活还是这样苦,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感到内疚,愧对了他们,让人们受苦了。”

他走村串巷,常常拉着老大妈、老大爷的手嘘寒问暖。看到一些农户家无隔夜粮、屋无取暖柴时,时常难过地泪流满面,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他常常将自己身上带的零用钱掏出,塞在农民的手里,无言离去……

赵德三回忆:1964年,到姜堂公社下乡搞社教。栗再温住在贫农组长马友功家里。马家只有一间小北屋,还有一间多年无人居住的旧茅草房,没有门窗,只有一个小小的通风口,漆黑的小房子里装满了霉烂的碎柴草,潮气熏人,到处是陈灰蛛迹,实在没法住。大家再三劝栗再温换一间好点的房子住,他说:“不能给群众添麻烦,在这里住就可以了。”他一住就是几个月。村里人不知道他是********,人们看他穿着朴素,关心群众,都说来了个关心咱们疾苦的“栗老头”,村里大人小孩都愿意找栗老头聊聊。他跑遍了村里的每一块田地,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实行平整土地、科学种田。还把自制粉条的社员组织起来,由生产队统一经营,生产了粉条十万斤,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第二年,这村就打了翻身仗,社员口粮从二三百斤翻成了五百斤,社员们喜气洋洋。

村里有一个小孩,13岁,和他拉家常,他说家里只有爹娘,都有病,全靠他一人劳动维持生活。喂了一只羊,卖了羊给爹娘买点吃的,说卖羊还要说黑话,不然被税收人员知道了卖价超过所谓“法定数”,要拿税的,不纳税就罚款,重则没收。他说:“我把羊喂得好,卖了个好价钱,我很高兴,给爹娘买了几个烧饼,哪知道税收人员说我偷税漏税,把烧饼没收了,还要罚款。”孩子说着哭了。栗再温的眼圈也红了。他感到痛心,说我们的干部官僚主义,政策制度定的对不对,经过群众的实践就证明了。税收工作也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应该与人民为敌,需要马上研究解决……

1965年,在泰安县无梁殿村蹲点。无梁殿人无粮吃,很穷,连水都吃不上。栗再温组织人回济南从汽车库里找来废钢铁,建起铁炉开始打造工具,而后带领群众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打了4眼井,引来3股山泉,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还使得一部分旱田变成了水浇地。第二年开春,又做了合理规划,这个山头种草放牧,那个沟谷种田栽树,一一具体安排。夜里他亲自开扫盲班,让人们学文化。一年就使得无梁殿面貌大变。他告别时,全村人十里相送,依依不舍。

同类推荐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青春没了,痘还在

    青春没了,痘还在

    本书用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尖锐的笔调,记录下一个80后的工作、生活、爱情以及思想片段,给全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的80后——我们已经长大了。全书按照80后的工作生活、日常趣事、爱情、记忆、思想片段、等共分为八个部分,共约90篇文章,11万字,全面展示80后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读者精品——青春有约

    读者精品——青春有约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千古五言之祖:<古诗十九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护甜心之紫月夏蝶

    守护甜心之紫月夏蝶

    命运的齿轮开启,真的无法摆脱吗?只是想守护,拼尽全力还是会失去,到底该如何坚持下去
  • 桃红

    桃红

    本文共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她在一个上午遇见了她,奠定了她们一生的友谊。她们一同进宫,却不想:一个独宠后宫,一个却倍受冷落。她们是坚守初进宫时的赤子之心,还是被宫廷的染缸浸湿,近墨者黑?是姐妹情深,还是反目成仇?
  • 倾尽一切去爱你

    倾尽一切去爱你

    他本是A国赫赫有名的豪门大少,小时的家庭变故让他变得强势霸道,冷酷无情,为了复仇,他装疯卖傻,认贼作父,当仇恨和爱情发生冲突时,他往往选择前者,牺牲后者,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面对失散的妹妹,旧时的好友,深爱的女孩,他能否走出仇恨,拔云见日……她从小多苦多难,逃出虎口,又掉进火坑,曾一度以为与他的相遇,是自己的幸福。却不曾想,那又是恶梦的开始……
  • 翻滚吧穿越君

    翻滚吧穿越君

    本来一开始是受地下城的印象想写关于地下城的同人的。后来越写越觉得不对,所以可以算是用地下城的背景来写其他故事。因为作为高中生表示真心没太多时间写,不过两个星期一更还是绝对可以做到的,之前的章节因为是初次写所以不会很好看,不过肯耐心看下去的童鞋肯定会看到你们想看的精彩的。偶可以保证
  • 花洛谁佳

    花洛谁佳

    一世风华,她遇见了最爱的人,却也因他而死。“花洛佳,我诅咒你,得不到所爱之人,爱你之人因你而死!”君临渊怒视着她,写下血誓,“我要你生生世世孤独终老。”花洛佳面无表情的看着落到陨生池中的男人说:“我不介意。”我爱的人早就已经不爱我了,还甚至要致我于死地不是吗?君临渊,恭喜你梦想成真了。红衣猎猎,血染上了那一头白发。“我若成魔,必要你死。“我若成神,必要你毁。“我若成妖,必要你现元神本相。“我若成鬼,必要闹得地府鸡犬不宁。”“我不再是心软的花洛佳,本帝,华络绝。”华裳尽退,断情绝爱。
  • 步步掠爱:爵爷情迷私宠

    步步掠爱:爵爷情迷私宠

    苏小媛八岁时,双亲突然失踪,她从富家千金沦落成为被人收养的孤女。名义上的义兄从未出现,任她自生自灭。直到她十八岁,男人突然回国,强行侵入她的生活。明知对方为复仇而来,但她还是沉入片刻温存不能自拔。告白99次,却都被无情推开,甚至被当成工具,送上别的男人的床……当夜,大火吞噬一切。几年后,她顶着超模的皇冠而来,悠然自得落落大方。“先生,我们认识吗?”“忘记我没关系,你不认我,但是你身体会很诚实的。”男子邪邪一笑,轻松将其推倒。
  • 柔情总裁的替身娇妻

    柔情总裁的替身娇妻

    爱情就像巧克力,苦涩中带着甜蜜。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小小女子。虽说为了钱和他在一起,可是她付的的确是百分之二百的真心。当以为自己遇到的是白马王子时,上天却告诉她,一切都是梦。她只是有幸长得像她,才有资格站在他的身边数月。明白真相后她告诉他。她有她的傲气,做不了别人的替身。当他明白过来自己爱的是谁时,她以离开。从此展开追妻之旅
  • 独宠寝奴

    独宠寝奴

    他封印千年,借助神器,破印而出,没想到……苏醒过后……魔界至尊,沦为弱小一八岁孩童。愤怒至极的瞪着身体,以及不远处在他重击之下冒着一丝青烟的尾指大小的黑洞,耻辱,这是绝对的耻辱……“混帐,去把那个女人给我抓来!”当知道八岁孩童就是魔界至尊,她差点笑破肚皮。魔皇是吧?不过就是个蛮不讲理、阴晴不定、暴燥易怒的臭屁孩。随时用‘不解封印’威胁一下,看能把她怎么地?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