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64600000022

第22章 诗学(1)

建构一种民主诗学

王东东

新诗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主关联在一起,新诗的民主具有政治、文化和美学几个层面的含义,在战火不断的四十年代更是达到了顶峰。1948年夏秋之际,袁可嘉在天津的《大公报》和《民国日报》发表《诗与民主》《批评与民主》,对当时泛滥的大部分出自“左翼”阵营的“民主诗歌”进行了反思。在袁可嘉看来,它单纯追求“题材的民主化及语言的人民化”不免偏颇,袁可嘉称之为“外在现实主义者”并作出了同情的理解:“从内在现实主义者底观点来看,题材之必须民主化是因为这样可以使作者有拥抱全面人生经验的良机(民主底特质是包含的而非排斥的),诗歌语言之必需人民化也只是因为口语最富有变化和弹性(民主特质是戏剧的而非抒情的),因此也就最适宜于表现最大量的心神活动(民主文化底最后含义)。”坦率地说,“题材的民主化及语言的人民化”甚至是新诗乃至新文学追求“民主”而表现出来的一大特征,如果不是最大特征的话。内在现实主义者其实是现代主义诗艺的操持者,袁可嘉的目标就是将现代主义也纳入民主文化之中:“我们所要达到的最后目标是包括民主政治的现代民主文化,我们所要争取的诗也必然是现代化的民主的诗。”现代化(或现代主义)的话语和民主话语在袁可嘉这里构成了二重奏。袁可嘉坚称民主的价值也可以实现在诗歌的创造过程之中,一首所谓“现代化的好诗”“本身创造了民主的价值”:“……写一首现代化的诗,一方面必须从作者民主的认识出发(把有价值的经验兼蓄并包),一方面必须终之于具体而微的民主的完成(完成于和谐),它底整个的创造过程无异是追求民主的过程。”(以上所引均出自袁可嘉《诗与民主——五论新诗现代化》,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1948年10月30日。)袁可嘉最终将诗的民主定义为一种“最大量的心神活动”或“意识状态”。这可能是五四以来有关诗与民主的最高理解。毋庸置疑,这个理解是自由主义的;但更有价值的是通过一种诗歌意识,自由主义呈现为一种心灵需要而非政治教条。至于自由主义者关心民主,那就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家国情怀,还是自由主义的题中之义。

这就必须说到艾青这一批左翼诗人。艾青在1942年出版的《诗论》的第三节“诗的精神”中试图以“民主精神”来取代古典意义的“真善美”:“今天的诗应该是民主精神的大胆的迈进。”“诗的前途和民主政治的前途结合在一起。”“宪法对于诗人比其他的人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保障了发言的权利,才能传达出人群的意欲与愿望;一切的进步才会可能。”艾青是在四十年代发现诗歌中的“民主精神”并使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人,虽然这种“民主精神”首先与抗日文艺呈现纠缠状态并以一种民族革命之“药”的方式存在,而在艾青到达延安后经过“整风运动”逐渐丧失了他自己倡导的民主精神的自由一面而更为强调民主精神的平等一面(此外艾青在四十年代中后期也渗入了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诗教之争”),但是艾青毕竟最早在中国新诗当中建立起了一个民主乌托邦,从《向太阳》中的“集会与诗”再到《******》中的“议会与诗”都包含着“为民主赋形”的巨大诗歌劳作。除了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诗教之争,左翼诗歌也表现出了民主和革命之争的张力,从根本上说这肇因于马克思主义与议会民主的“成问题的关系”(参看雅克·泰克西埃:《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姜志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中更是将民主当成手段而非目的,但也和当时共产党对民主修辞的策略性运用息息相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民主又被视为已被革命“超越”甚至表现出一种“革命民主”(革命人人都有份)的症候。在“****”后,艾青还在文章和访谈中为“民主”辩护并试图重树民主诗人的身份。但其他左翼中的“修正派”就没有那么幸运,如胡风及“七月派”诗人,他们也将“民主斗争”作为国统区文艺的任务。时至今日,可以说左翼诗人中的“修正派”的真正价值其实还是民主的价值,虽然教训大过收益。

袁可嘉还在《批评与民主》中暗示了“民主的反讽”这一观点:“无论谈批评或谈民主,我们必须培养一种特殊的讽刺感(Sense of Irony)。”讽刺感也即“反讽”毫无疑问针对的是左翼的“民主诗歌”,但也可以针对民主本身,后者可以在袁可嘉和穆旦的大量诗歌文本中得到印证。这里无法展开,只能略作提示。穆旦直接将一些社会语言如“人民的世纪”“面包和自由”化为他的“诗语”。“人民的世纪”是美国罗斯福时代的副总统亨利·华莱士(Henry Agard Wallace)的隽语,因其在“二战”中访华而广为人知,“面包和自由”本来可以指巴金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名著,但在四十年代中后期却作为中国向何处去的“两难”选择的隐喻而引起了知识分子的普遍共鸣,穆旦可能是受到了这些报章文字的影响而在他四十年代的最后一首诗《诗四首》(1948年8月)的结尾激愤曰:“面包和自由正获得我们,却不被获得!”在《甘地之死》(1948年2月4日)中穆旦则有如下赞颂:

人民中的父亲,不用厚的墙壁,

把你的心隔绝像克姆林宫,

天津《大公报》版的“克姆林宫”在以后各版中都改成了“皇宫”;这两句诗在甘地和斯大林之间的对比更是切入了当时中国的革命模式之争,比如《主流》杂志提出的“民主自由社会主义”。毫无疑问,在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之间也存在着张力,马克思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的一种东方形式,这种张力也是****建国后的历史焦灼之处。在更大的语境内,社会主义的民主更为注重平等——这可能是四十年代所谓“经济民主”的真确含义,虽然将“平等”局限在了经济范围内——而自由主义的民主则更为注重自由,不过正如乔万尼·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所提醒,单纯追求平等会走向平等的反面而追求自由则不会。但是也应该看到,艾青追求的平等同样也可以超越共产党地区的政治现实的限制而透露出更多的精神含义,袁可嘉和穆旦所追求的自由也只有在文化的极限(边缘)和人性的深处才能得到理解。我们无法否定艾青等左翼诗人民主呼声的“真诚”(sincerity,借用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术语),而只能说,由于民主的真诚一方声势煊赫,民主的反讽者特别希望呈现自己一方发现的一隅民主的真实(truth),而当民主的真实遭遇民主的真诚就产生了民主的反讽。袁可嘉和穆旦在凸显民主诗歌的技艺问题——民主不仅是一个文学主题,而更是一个创作过程——的同时,也让民主的诗性或曰民主理想的虚构性(fictionaliy)显现了出来,对于艾青等左翼诗人来说,民主乌托邦急切地要成为民主的历史(historicity),而对于穆旦等自由主义者来说,民主乌托邦却首先是作为一种诗性正义(poetic justice)而存在并对历史构成了召唤。当艾青在“华北联合大学”的“文艺学院”从事“行政工作”(还参加了几次土改)并很少写诗之时,穆旦却辗转于从沈阳经北京到南京再经上海到香港的大半个中国并一路写下具有预言气质的昂贵的诗篇。从民主乌托邦再到民主的反讽虽然出于左翼的渴望和意料之外,对于自由主义者却是自然而然的转变。民主的反讽乃由现实不符合民主的理想所致,但却并不违反民主的精神,这就如并不能因为世间存在着反理性的东西而否定理性。

整体上可以认为,“****”后到八十年代的“诗与民主”偏向于自由主义的民主,但是遭到遏止。这样说显然考虑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权威也就是“民主****”。然而需要正视的是,这一时期的诗的民主很少牵涉到民主(政治制度)形式之争,这就和四十年代的整体有很大区别,而更多类似于袁可嘉所说的“民主文化”的维度。在四十年代蔚为壮观的民主文艺运动和民主文艺思潮中,袁可嘉毕竟只是一个“少数派”,虽然他将诗的民主归为“最大量的心神活动/意识状态”具有典范意义,它本身还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这个美学主要是“新批评”对现代主义的语言学分析)三个层面的含义。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情况有所变化,但还是有着“****”结束后中国(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连续性,虽然在国际上是冷战大背景的消失、意识形态的“去势”和(仅只在一种西方眼光下)历史的终结,但在国内则首先是民主改革的挫败,紧接着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合法化,以及社会主义修正主义的胜利。“九十年代诗歌”(“后朦胧诗”的发展和化身)的出场在得益于时代的断裂性的同时却又没有意识到两个时代之间的连续性,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这种连续性才逐渐显露出来:也就是说,不同时代诗人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最近,李陀在北岛1974至1979年写作修改的《波动》新版序言中指出这篇小说的“小资倾向几乎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历史必然”,并以此谈到了“文化领导权的转移”,而欧阳江河则在《中产阶级的“二次革命”:从文化到结构》(《绿叶》2009年12期)中提出了“健康完整的中产阶级”的文化定位问题。我把这两篇文章都看作当代民主走向的信号:其实,不管是据说(曾经)掌握文化领导权的“无产阶级”还是自由主义民主的信奉者“中产阶级”,在当代中国都面临着“文化贫困”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表达和身份问题,而还是现实的经济观察和未来的政治期望,毫无疑问,理想的状况是:人人都是、都成为(小)资产阶级,只有如此,对所谓“资产阶级文艺”的批判才会可靠,不然纸上谈兵谈的终归是别人的故事而只会让自己更赤贫。

这里必须谈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知识分子的分裂,虽然它并未能改变暧昧不明的整体精神状况,而更多是对民主进程挫败的迟钝反应,类似于一种后遗症,但也可能是再次达成“共识”甚至“共振”前的插曲。“新****”和“新自由”的争执将被证明是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民主之争,当“新左”能够区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也就是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修正的现实悖论,而“新自由”能够认清自由主义绝不仅仅是经济自由而还包括法律意义上的政治自由以及新闻、学术和文化领域的言论自由,否则当代中国仍将处于权力和资本的双重困厄之中。可以承认社会主义是比自由主义更高的一个理念,但没有自由主义作为基础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产生:从平等获得自由实属不可能,而从自由得到平等则是生动的历史;因为平等在本质上反对个人的卓越进而阻碍整体的进步,而自由则为卓越和进步保留了可能。陈冠中认为“新****”与国家主义暗结珠胎后已成为“右翼”,并进而提倡“新左翼”,这个思路值得重视。

与知识界分裂为左右两派不同,文学界没有跟着分裂实际上也体现出文学的智慧,这是文学的特点使然,文学执著于来自生活世界(Lebenswelt)的原初经验,这种原初经验对政治开放,可以凸显政治但最终包容政治,自然也能够洞察左与右的吊诡或翻转。诗歌界在世纪交替之际的“民间”和“知识分子”之争也称不上是真正的分裂,而更多像是众多诗人对他们一直敏感于心的知识风尚的演练,因而论争也不出整个知识界的话语氛围。文学与知识界的联系并未丧失,而是变得更为隐蔽,虽然不可能像八十年代那样显豁。新世纪引起争论的诗歌现象可以说再次敞亮了这种联系,也赋予了“盘峰论战”以真实含义:这些现象为“打工诗歌”(由诗人郑小琼触发)、“草根诗学”(李少君)、“中产阶级诗歌”(张清华、蓝棣之、杨四平)……之所以引起讨论,是因为它们其实都正中了“诗歌伦理”(其中又包含了诗歌与历史、诗歌与现实、诗歌与政治等话题)这一新世纪的最大兴奋点。从中可以看出打破九十年代以来暧昧的道德姿态的冲动,虽然并不那么成功。其实,诗歌的伦理问题或者道德问题就是民主问题,抑或说,是一个我们如何建构一种民主诗学的问题。理由非常简单:当代诗的道德困境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困境脱不了干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者所塑造;中国当代的政治困境也就是民主的困境;一种有针对性的诗歌思想应该思考当代诗与民主的关系,抑或当代诗(中)的民主。诗歌思想也必须将人性困境与语言困境结合考虑,也就是将道德困境消融于技艺困境之中。

同类推荐
  • 从《新青年》到决澜社

    从《新青年》到决澜社

    本书借鉴主要先锋派文艺理论,聚焦我国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至1935年抗战爆发前夕新文学与新美术两大领域间的交叉区域,以人事活动为中心,历时性地撷取和考察活跃其间的先锋文艺运动代表人物、社团和事件。
  •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的心灵感悟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作品子集,对当今人们普遍表示“可以理解”的一些以时尚与潮流的“身份”出现的超低俗甚至庸俗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大家评大家

    大家评大家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钱玄同、郑振铎、施蛰存、聂绀弩、邵洵美、林徽因、俞平伯……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一座座高峰令后人仰止。本套丛书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将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生活的那个民国时代。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胡也频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胡也频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热门推荐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共4册)(精)》由李康学所著,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网游之战斗

    网游之战斗

    在舍友的挑拨下,买了游戏头盔,进入了游戏世界,却不知命运因此而改变。
  • 血色狂暴

    血色狂暴

    不踩人,不装B,不11,不YY只想好好讲一群吸血鬼的故事……剧情:开头都市异能,之后末世……慢热型……异能大战,绝对精彩设定有点天马行空,喜欢请点击收藏……
  • 家有恶犬(小区女人系列之一)

    家有恶犬(小区女人系列之一)

    呀!这个呈睡美男姿势躺在沙发上的男人是谁?不乘机揩点油,怎么能对得起自己这双痒痒的手?“砰!”什么东西压倒她了?沉甸甸的还有带着黑毛的……狗爪。他是狗的主人吗?不叫开他的狗反而在笑,哼,梁子结大了!
  • 超级博弈系统

    超级博弈系统

    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再一次低估了中国人的智慧。我刚刚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小镇棋牌室里,见证了二十一世纪最不可思议的奇迹!美国ABC连线记者——普林·希娜。起初,我们只认为他是个有点天分的象棋少年,后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麻将竞技的奇才,然而没过多久,世界围棋第一就成了他的手下败将,直到他拿下德州扑克世界总冠军和中华斗地主全国总冠军时,我们才明白他纯粹就是个变态。国际棋牌联盟主席——辛普森·李。
  • 邪少的甜心宝贝

    邪少的甜心宝贝

    冷旋澈:只有你的血染遍了我的白色蔷薇,才会是你挣脱禁锢,换得自由的时候!为了守住一份无望的承诺,邱心甜咬紧了牙关,从此豪门深深深似海。那个宛如恶魔一般的男人每天不定时的出现,一语不发,只是将她压在身下夜夜索欢。身为他的禁脔,她不过是卑微的想要挣扎一下,却不料男人翻脸将她送进夜店。灯红酒绿中,她看不清楚男人的脸,却清清楚楚看见了他眸中的恨!
  • 我的系统爱搞怪

    我的系统爱搞怪

    重生高二,遇到一个说河南话的系统。亲校花,打老师,考试作弊,当班长,上重点大学……做前世不敢做之事,爱前世错过之人,只为——青春无悔(每天2更,上午10点,晚上10点)
  • 孩子最爱读的世界文学名著

    孩子最爱读的世界文学名著

    本书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的同时,配套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做到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希望本书能够得到小朋友的喜爱,并从不同的名著中了解不同时代的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远大的志向。文学是我国中学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备修养之一,因此,从小学习一些文学知识,了解一些文学名著十分必要。文学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写作能力,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大有裨益。孩子们除了应该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学之外,还应该掌握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知识,因为那些也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们不可不了解的宝藏。
  • 不朽圣人

    不朽圣人

    小小少年,超凡入圣,进阶不朽,斩落神格。三界供奉,亿灵膜拜,红颜环宇,香火永恒。
  • 都市喵奇潭

    都市喵奇潭

    当都市风云诡谲,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故事上演。当傲娇猫遇上暖男狗,又会发生怎样的趣事?看本喵如何在都市奇谭中混得风生水起!“威廉,本喵困了!”“威廉,本喵要吃包子!”“威廉,本喵今天心情不好,快来给我磨磨爪子!”“夜瞳大人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