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1300000006

第6章 认识你自己(1)

——汉字中的个体存在

人是什么,人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都在参悟生命、参究生死。透过汉字,我们也能够体悟古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个体存在的关注。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字趣释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名言:人类乃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人”的造字和演变过程里可以证实这一论点。

“人”字从甲骨文至现今的楷书均为象形字,几千年来,“人”字由最早的图形化经过线条化变为今天的笔画化(一撇一捺)。 “人”的本义就是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表现在“人”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造“人”字时特别强调手、脚。“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正是由于人能够运用自己的手去创造工具,此外,还因为人能直立行走,所以,古人在造“人”字时便以侧面站立的人为字的形体。

草木初生——“生”字趣释

生是和死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古人是怎样为“生”字造字的呢?

《说文解字》云:“生,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甲骨文的“生”字像地面上刚长出来的一株幼苗,其本义即指植物的生长、长出。引申为事物的发生及人和动物的出生。

“生”本指草木幼芽生长,引申为年轻的、新鲜的、未成熟的、不熟悉的等义,生字的引申义非常广泛,可以组成的词汇也非常多。

“生”字还是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的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小生扮演青年男性,分中生(扇子生)、冠生(官生)、穷生、雉尾生(翎子生)、武小生等。外,泛指生的副角,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唯汉剧的外唱、念、做并重。末,沿袭南戏、北杂剧之名目,今多数剧种已并入老生行。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人物,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京剧中还有娃娃武生。

祭奠死者——“死”字趣释

当生命终结时,古人会有怎样的感慨?譬如“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论如何,死亡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古人是怎样造“死”字的呢?

甲骨文“死”字,右边是一垂首跪地的人形,左边的歹表示死人枯骨,整个字形像活人跪拜于死人朽骨旁默默吊祭的样子,传达出有人死了的信息,特指死亡、生命结束之义。

由于死去的东西不会动,所以僵硬的、不灵活的东西也称为“死”,如“死板”指不灵活,“死气沉沉”形容气氛不活跃或精神消沉不振作;“死”字还引申为坚决之义,如“死心塌地”是形容打定主意,绝不改变。

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对于人之死,也有不同的称法:天子之死叫“崩”;诸侯之死叫“薨”;大夫之死叫“卒”;低级官吏和有身份的读书人之死叫“不禄”;平民百姓之死叫“死”。

关于“死”字有这样一个故事:老赵在砍自家种的大树时一不留神,压倒了邻家的一棵小白杨树。而这一棵白杨树只有手腕那么粗,可邻家却要索赔五百元。老赵十分气愤,就去请了一位律师。这位律师看了老赵写的材料,又让老赵带他到现场去察看。然后对老赵说:“行啦,等着开庭吧。”开庭那天,法庭最后判决:要求老赵赔邻家小树损失费10元,两家各付诉讼费15元。邻家收了老赵的钱后,又拿出了5元钱。原来,律师在现场查看时发现那棵压倒的小白杨树来已枯死,他就在“小白杨树”前面加了一个“死”字。而这个“死”字是法庭判决的依据。一棵活的小树索赔500元已经是狮子大开口,更何况是一棵已经死掉的树,诉讼书中增加了一字,就改变了判决的结果。

口为出纳官——“口”字趣释

先让你做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一个女孩一生当中,她脸上的某一个部位,爸爸碰过两次,妈妈碰过两次,男朋友碰过一次,老公一次也没有碰过。这是哪个部位?

再让你猜一则谜语:高高山头有口井,不见清泉不见影,四周玉石密密砌,唯有鲤鱼中间行。这是什么?

你猜出来了吗?答案是:口。

《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其意思是,口是人们用来进食和讲话的器官,故有口为出纳官的说法。

“口”字一望便知是一个象形字,像人的嘴巴。甲骨文的“口”更像一张嘴巴,上下唇及口角均描绘得惟妙惟肖。

由于“口”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人只一口,故以“口”作为计数单位。“口”字还引申为指“人”或“人口”的意思。如《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其意思是:一户有百亩的耕地,统治者们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那么几个人的家庭就可以吃饱不挨饿。

此外,与“口”有关的字大都为“口”字旁,如吻、吃、喝、唱等。

多面手——“手”字趣释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大约500万年到20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大约1000万年前,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古猿为了觅取新的食物和抵御野兽,前肢渐渐解脱出来,开始了直立行走。以后,前肢就从事一种专门的动作,如持石块打击野兽,或用石块碰砸石块制作工具,逐渐变成了人的手臂和手,由于不断地使用手,所以人类逐渐得到进化,可以说,手是人类形成的关键。

“手”字是个象形字,金文的“手”字,正像一只人手的形状,上面的分支代表五个手指,下面是手臂。后来篆书的写法仍旧延续了金文的象形意味,隶变后,“手”字已经演变成现在的模样。

手的本义是人体上肢腕以下能够持物的部分,多用作名词。手的引申义很多,例如“手下”,指所属的人,犹部下。“手册”指记事小本,也称各种专业资料或一般知识性小册子。人们还把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称为“××手”,例如“能手”、“多面手”、“选手”、“好手”,等等。“手”可作偏旁,在汉字中,凡从手的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打、拍、扶、拿等。

目为检察官——“目”、“面”、“眉”字趣释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看到这个谜语,很多人都会心地一笑:呵,这不是眼睛吗?是的,这个谜语正是生动地描述了眼睛的形状,在人的五官中,眼睛是最传神的,古有“目为检察官”的说法。在古代,人们根据眼睛的外形创造了“目”字。

甲骨文、金文中“目”字的写法基本一样,是一只横置的眼睛的形状,篆书变为竖起来的眼睛,此后,“目”字变化不大。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相貌时,常常说“眉清目秀”,可见,眉毛对人相貌的影响同眼睛一样重要。古人造“眉”字,也是采用了象形法。

俗话说“画龙点睛”,人的面目因眼睛而生动,这个道理在古人造的“面”字中可以看出来,从古至今,“面”字中始终有“目”的影子。

在生活中,“面目”两字常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面貌,例如面目全非、面目一新等。

“自”原为鼻子——“自”、“鼻”字趣释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墙上的神谕是“认识你自己”。且不说认识自己,单看“自己”的“自”字,你认识吗?

看到上图,很多人会说,这不是一个鼻子的形状吗?它上面的一竖是人高高的鼻梁,最下面是鼻孔,中间还把鼻子上的横级和两旁的鼻翼也描绘了出来。这其实是“自”字的古文字,“自”原为鼻子,《说文解字·自部》:“自,鼻也,象鼻形。”下图即为“自”字各个发展阶段的形状。

在甲骨文辞里,“自”虽然有时作“鼻子”用,但绝大多部被借来作第一人称表示“我”,因为古人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往往用手指点点鼻子来表示。今天,一般人们都还有以手指鼻子表示“自己”的习惯。

正如上文所述,在古代曾经有一个时期,“自”字既是“鼻子”又是“自己”,这样当然不大方便。所以古人便另创了一个以“自”表意以“卑”发音的形声字“鼻”,把“自”、“鼻”二字区别开来。

疾趋曰走——“走”字趣释

阅读古籍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个问题:现代人说的“跑”,古人说“走”,而现代人说的“走”,古人说“行”,所谓“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人是如何创造“走”这一个字的呢?

甲骨文、金文、小篆的“走”字上半部分像一个摆动手臂的人形,下半部分是一个脚形,整个字形像一个人迈开大步朝前奔跑的样子。“走”的本义是跑。近古时代,走字才渐渐由跑步之义转变成行走之义。

同类推荐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分国记事的历史名才。该书以诸侯国为单位叙述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共二十一篇。《国语》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关于《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在《国语解叙》中也认为《国语》是左丘明所作,与《左传》是姊妹篇。《国语》是我国第一部议论精辟、独具史识的国别史。它通过对话的形式阐发政治、军事、外交、经济、
  •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本书是一本有关阿拉伯历史文化方面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包括阿拉伯人的起源、个个民族部落的历史传说、民族分合演变、宗教信仰、王朝兴替、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以历史时间为先后顺序,选择了阿拉伯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独立成篇,且配以适当图片,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彩曲艺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彩曲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大荒四经

    大荒四经

    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最丰富、最深入、最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再现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盛况,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Duckbillboy偶像天团

    Duckbillboy偶像天团

    本剧是通过主人公从一个怀抱着很大的音乐梦想,没有突出的才能和技术,甚至稍逊人一等的嗓音,但却拥有满腔对音乐的热血,通过刻苦的训练,最终成立了音乐天团,成为了当红偶像的励志成长故事。
  • 至九仙道

    至九仙道

    ?鸿蒙大世界破碎衍生无数星辰小世界,九道九灵散落诸天万界,而太古的神话过去,新的故事即将开启……
  • 卿世女帝

    卿世女帝

    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皇女,双子座,性格一面冷酷无情,一面温润如玉。年少时被重伤一次后性情大变,面对众多皇夫,她到底何去何从?皇位之争,势在必得,原来的皇姐也不过如此。天下,美男都是她的!可是为何依旧愁容不展?
  • 一妃冲天:无良小姐戏魔皇

    一妃冲天:无良小姐戏魔皇

    25世纪变异人一朝穿越,黄花大闺女变成了已为人妇的废物王妃?而她的夫君竟被人称作“妖物转世”?好吧,妖物转世就妖物转世!废物就废物!等她变天才时,就是你们后悔之时!可是为什么她是废物时,走到哪都有人嘲笑欺负?她是天才时,走到哪都有人嫉妒暗算?对于这种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请保持淡定,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一对一爆笑宠文。】
  • 剑戮天地

    剑戮天地

    深深的黑夜,不知名的小村庄惨遭杀戮,只有一名婴儿活了下来,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天剑宗,可是却被断言一生无法修炼。偶然间得到上古魔帝传承。人界纵横,天地为之颤动。修行,不是天灭我,就是我逆天。闯冥界,戮仙界。被追杀。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道。可巨大的危机,也随之而来。且看主角如何一步步剑戮天地。
  • 重遇20岁的自己

    重遇20岁的自己

    超人气女性博客“芙蓉树下”精华版,找回自我的心灵抗氧化之旅,重遇20岁的自己,重拾年轻纯真的心态。这是一本心灵励志书,你能从书中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最宝贵的精神和应该坚持的信念,反观现在的生活,获得更多的智慧。
  • 强上迷糊硬娇妻

    强上迷糊硬娇妻

    她是叱咤全国各地的集团董事长的宝贝女儿,他是她年少时爱上的校园对象,而得知她父亲二婚的人是对象的母亲,她无法接受这个消息,离家出走,出国散心。两年后,他夺取了父亲的事业顺利坐上集团的董事长,他说爱她,她却嘲笑他的可悲。在一次宴会上,一位人神共愤的男人出现,他绝世的桀骜和尊贵,仿佛这个世界已经臣服在他的脚下。“小东西,过来。”“我又不是你的丫鬟凭什么听你的?”……他的一笑便是彼岸罂粟,他的一怒便是修罗附体……
  • 呆萌徒儿:无良师傅追妻忙

    呆萌徒儿:无良师傅追妻忙

    月黑风高夜,偷香窃玉天“徒儿,为师最近有些寂寞,徒儿可有解?”师傅不动声色靠近“师傅,可能是因为春天到了。”徒儿不懂面不改色后退“哦?徒儿可否为为师解释一下。”师傅一手勾住纤腰“猫儿们春天到了都发情,师傅,你难道也。。”徒儿双手死防“原来如此,为师明白了。”如花似玉的俊脸慢慢靠近“师傅,距离,距离,产生美啊,。师傅饶命。”徒儿失守且看腹黑冷酷俊师傅如何扑倒抽风小二怪徒弟,杯具洗具统统献上
  • 诛仙恋

    诛仙恋

    一柄剑,斩断日月星辰。一段情,超脱六道轮回。一场雪,落尽人世繁华。一句话,暗淡天地玄黄。他,玩世不恭桀骜不驯。她,风华绝代艳冠天下。那一年,他们紫竹林相见......
  • 穿越重生闯江湖:沧海明珠

    穿越重生闯江湖:沧海明珠

    本文由花雨授权其实,在爱的国度当中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有的,能够看到的,只是情感的寄托而已来自现代人的灵魂有着古代人的许多束缚爱情终归何处?是英勇霸气的少年天子?还是年少英雄的魔教之主?抑或是情深旖旎的音辰楼主?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