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一个偏远的伐木营地,一个厨房打杂的男孩“擅离职守”时,被老板逮了个正着。
“你在干什么?”老板质问道。
这个男孩吓了一跳,急忙将铺在面粉桶顶部的一张糙纸揉成了一团。
“我已经把自己的活干完了。”他抱歉地解释着。
“你刚才在干什么?”老板追问道。
“我只要一有空,就想学点东西。”他怯懦地解释道。
“学什么?”
“写写画画之类的东西。”
营地经理捡起那张被他揉成一团的纸,发现上面都是些图形和文字。
他没有再说什么。
当黎元洪就任中国总统时,有很多首要的事,其中一件就是给这位曾经在厨房打杂的人发去一封电报,表明自己很希望和他建立友谊。他的前任袁世凯已经将勋章授予了这位曾在伐木营地干活的小伙子。中国的末代皇朝清政府也曾经授勋章给他。
今天,昔日的这位厨房小子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最具影响力的顾问,几乎是中国人眼中的偶像。
他的名字叫罗伯特·多拉尔,是美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商和出口商。他拥有两支汽船商队,一支用来做海岸贸易,另一支用来做海外贸易;他以个人的力量建立起了太平洋海岸和东亚地区最大的一条贸易枢纽;在促进东西方商业和文化交流方面,他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与日俱增,并为美国的商业奇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是个慈善家。
美国在确立“拉福莱特海员法”的过程中,遭到了以多拉尔船长为首的一些人极力反对。“拉福莱特”法案的实施导致太平洋上的美国商船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还没等美国人彻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整个亚洲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主动权,就已经彻底落在了日本人手中。
当美国国会不顾商业界和海运界权威的一致反对,最终通过这套灾难性方案时,经验丰富的多拉尔船长感慨地说:“子孙后代将会记住‘拉福莱特’这个名字,是他亲手埋葬了美国的商业奇迹。”
鉴于这项法律的不切实际,最后,华盛顿方面不得不宣布,该法案的一部分内容将不予执行——事实上,根本就无法执行。
即使如此,该法案仍然带来了一系列打击性后果。它破坏了原有的一切基本原则,引发了人们的种种反抗,从而导致了太平洋海岸线上船只事故数量的急剧增加,最后,就连保险公司都拒绝接受海运投保。
法案为美国政治家的特点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对美国的商船的控制权已经无法满足华盛顿的政界精英们的胃口了,虽然美国当时只占到了世界海运吨位的百分之一,可是,他们仍然想要为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吨位指手画脚。当然,这样一来,他们就成了众矢之的,不得不缩回壳里去。如果美国还不具备坚硬的外壳,最终的结果将只能是被迫撤离太平洋海面,再没有船只为美国每年七十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运送物资。威尔森总统曾拜访过多拉尔船长,可不幸的是,美国当时正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没有及时采纳多拉尔的正确建议。
多拉尔船长曾反复地告诫美国政府:“我们这些船商们想要的,无非就是能够同其他国家的船商拥有一个同等的基础。政府为我们制定出公平的法律,我们将用商业奇迹予以回报,就像上个世纪那样,美国的海外贸易占了全国贸易总量的百分之九十。而今天,我们的商船如果得不到来自国外的支持,根本就无法驶出港口。”
看,我们的海运政策已经荒谬到了什么程度!商船不得不插上英国国旗,或者雇用英国海员。最终的结果就是长英国的威风,灭美国的士气。
多拉尔船长告诉安德鲁·弗赛思,那个专门鼓吹推崇海员法案的家伙:“你们也许能够逼我们离开美国,但你们决不可能阻止我们做生意。”
虽然多拉尔船长是个爱国的美国人,但是,在这种荒谬的政策的逼迫之下,他也只得打着盟国的旗号,利用盟军的港口来经营他的海外船队。其实,他的船队曾经是从加利福尼亚出发,而现在,却不得不将总部设在加拿大温哥华和英国哥伦比亚。当然,这样一来,每吨货物上都要征收一定的费用,而且,船上的货物只有通过美国铁路运输线,只有经美国铁路工人之手才能到达目的地。
罗伯特多拉尔从一个小小的厨房打杂工开始奋斗,最后成为了拥有一支船队的木材经营商。他被选为三藩市商会和商业交易协会主席;他被任命为对外贸易协会会长和美国一家资产为五千万美金的国际公司的总裁;中国政府授予了他勋章,他在苏格兰的出生地已经成为了自制县。是什么是它拥有今天的成就?他一路走来,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在所有的“美国五十巨人中”,罗伯特多拉尔起点最为低微。七十三年前,他出生在苏格兰法尔科克的一个伐木工司办公楼上。十二岁时,为了赚那么几个宪令,他被迫辍学,去了一个船运公司做了一个办公室勤杂工。一年后,他们居家移民来到了加拿大渥太华,还不到十四岁的小罗伯特被派到两百公里以外的一个伐木营地。即使在今天,伐木营地都不可能有一所周末学校,就更别说是六十年前了。
在所有的工作中,厨房打杂是最不体面的。当食物不合那些饥饿的伐木工人的胃口时,负责送饭的人若只是遭到了一顿咒骂,那就算是万幸了。很显然,鲍勃·多拉尔做得最为出色,那些外表粗鲁的伐木工人中,大多数人还是很心疼他的。这些大老粗们能够利索地挥舞斧头,却奈何不了一只小小的铅笔,多拉尔就为那些不识字的伐木工人们读情书、写情书。
当营地经理海勒姆·鲁宾逊发现这个厨房打杂的年轻人努力学习加、减、乘、除和书写时,他不但没有因为占用了工作时间而开除他,相反,他开始为这个爱学习的小伙子提供一些书籍,并且一定要确保他的这份“闲暇”时光一定要用于学习。这个小伙子不仅仅学习书本知识和烹饪知识,他还学习如何伐木,如何辨别木材的好坏,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同那些粗野的伐木工人相处。罗伯特还没有完全长成时,就已经按照男人而不是男孩的标准去做事了,当困难袭来时,他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站稳脚跟了。
有一天营地经理给了他一个任务:“给你五十个人,去一趟得梅因河下游。”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条从得梅因河地区出发,经由绍迪耶尔瀑布,去往得梅因河下游运送锯材原木的线路,从那以后,数以百万根产于渥太华地区的原木都通过这条线路被源源不断地运送了出去。作为激励,他被任命为工长。
有两样东西是苏格兰孩子必学的,一样是读《圣经》,另一样是要节俭。
虽然他刚开始每个月只有十美元的收入,可多拉尔仍把大部分伐木营地上辛苦赚来的钱都存了起来。苏格兰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独立。苏格兰北部的人说他们是罗马帝国唯一没能够征服的人民。
二十七岁时,他攒足了钱买了一个小的伐木场,满怀希望,抱着无限乐观的态度开始了经营。
遗憾的是,华尔街风暴颠覆了他所有的计划,将他一下子推入了破产的深渊。这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投机”的念头,而是因为“黑色星期五”带来的恐慌来势凶猛,他和许多比他更有实力的企业家一起成为了这场风暴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