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为电影演员设计的缎面服装,通过电影名星们的渲染,在市场上流行了10年之久。
由于高德温高薪聘请可可,为名星们设计台前幕后的服装,这一举措对当时的服装师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美国《时尚》杂志说:“可可·夏奈尔在好莱坞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服装革命。”
1934年后,可可又推出了偏向于精明干练型的服装,她设计了开领的白衬衫、人造丝的套裙、小黑洋装、女人的胸式、白色的手套、毛皮围巾。这时,可可喜欢穿男人的衬衫和扎领带。没想到,对她这样的着装打扮,女人们也会模仿,让她在无意间又引导了一种新的潮流。
1937年,可可在法国再度举办服装博览会,推出了她设计的秋季服装,被可可定为流行色的朱红、翡翠绿、硫磺黄和粉色的服装,都成为人们可爱的服饰,又一次为可可赢得了荣誉,让她成为服装界光芒四射的顶尖人物。
1939年,巴黎流行带有未成年女少式的服装,无论已婚女人还是未婚女人,都喜欢穿显现小女孩天真无邪气息的服装。《时尚》杂志引导读者说:“晚间的服装不应总是强调典雅,你可以选择可可·夏奈尔的吉卜赛式,或曼恩布雪的乡村式,或者18世纪的复古式样。”
这一年,可可推出的衣服以红、白、蓝三种颜色相间,有人说她的服装是在向依西普的爱国主义致敬,是在反对战争的来临。
因为这一年苏联出乎英、法意料之外,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占了优势。9月2日,希特勒进攻波兰,法国宣布全国总动员征兵向德国宣战。
这时正是可可的服装事业蒸蒸日上之日,56岁的可可把自己的外甥送上战场之后,发布了一条让人震惊的新闻:“结束夏奈尔的服装事业。”
可可这个决定,让许多人都惊讶不已,她的员工和朋友们都尽量阻止她的行为,政府也出面希望可可能继续营业,然而一向“独来独往”的可可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可可说:“又一次袭来的战争,让我身心疲惫,我的员工都是女人,她们的丈夫和孩子都上前线打仗去了,她们在工作室里常常哭声不断,让我感觉非常的沮丧。”
可可关闭服装店的又一个原因是:“自小店开业以来,我每天处于奔波状态,我累了,想好好地歇一歇。”
虽然可可自己认为结束事业的理由很简单,可报上却对她的引退大做文章说:“可可不想让服装业又升起的一颗新星夏芭瑞莉抢了自己的风头,才愤而退出服装界。”
不论别人怎样评价自己,可可都低头保持沉默。她早年的一位叫列维弟的朋友,在报上看到可可的新闻后,写信给可可说:
当我从报纸上看到你要关闭自己苦心经营的服装店时,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吃惊,我甚至还支持你的决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生活的目的,就是要在不稳定中寻找自已的心理平衡。
总算有人同意自己的做法,这让可可感到一丝安慰。关闭自己心爱的服装店,可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她说:
“我的事业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赐而成功的。继而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服装的前景不再看好。一想到战争,我就有一种可怕的感觉,我不想让战火把我苦心经营的店炸为废墟,我及时地把它们关闭了,让它们也有一个美丽的结局。”
关闭服装商店,可可的心也是难受的。她写信给两个弟弟说:“关闭服装店后,我将变得一贫如洗,你们不能再依赖我生活了。”
两个弟弟多年来接受姐姐的资助,对姐姐心存感激,对姐姐的境况都充满了怜悯之情,写回信说:“破产了不要紧,我们愿意用储蓄供养姐姐。”
读着弟弟们真挚的语言,可可非常的感动,她苦笑着说:“两个傻弟弟,难道他们就没有想到我早已成为百万富翁了吗?”
服装店在人们的惋惜声中关闭了,可可从此过着一种平民百姓的生活,战争让她成为一名流亡在外多年的黎民百姓,她也饱尝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流离失所。
直到1953年,70岁的可可决定重新复出,决定东山再起时,她才意识到是可怕的战争湮灭了自己14年的人生岁月。这14年让她失去了人生美丽的光阴,对她跻身的服装事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可可虽然关闭了自己的服装店,可人们对她设计的服装仍然情有独钟,她的服饰成为人们常穿在身上的饰物,为一代又一代女人,展示了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可可人生最宝贵的光阴在风云突变的战争中,成为被湮灭的岁月。这14年,可可不论流亡在哪里,她都盼望着战争尽快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