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威·霍金斯在做了多年的福特汽车公司销售经理后,感触颇深地写道:“目前福特公司最紧缺而且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而对此,所有行业的决策者都表示赞同。一个企业的发展好坏全由其所拥有的人来决定。在任何一家企业里,一旦工作有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而是一个真正适合这个工作的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人才。为此,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是具备他们所需素质的人,他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不仅如此,他们还随时随地留心可造之才。而他们在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就是他们所强调的创新精神。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即便拥有了大量人才,想要立即就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提高公司业绩,也是不可能的。在一段时期内,只能完成一个目标。否则,即便有再多的人才,也于事无补。这一目标可以是改变某个部门的工作业绩,完成一项工程里的某一阶段的任务,或是实施一个新计划。然而无论做什么,都只能一次做一件事,一个一个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一旦确定这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后,整个公司的工作中心都必须转移到这个目标上。全公司上下的人都必须要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出谋划策,荣辱与共。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在这项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利用自己的潜力,在对整个形势作出详细周密的调查和评价后,拟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成功晋职者的秘密
在《关于商业的思考》一书中,你会读到:
“人们往往在评价一个职位时,都只肤浅地关注其是高是低、年薪多少、能行使多大权利、拥有多少特权这些世俗的东西,而甚少考虑到其价值以及能对整个公司作出的贡献。事实上,关于一个职位,重要的不是那些外在的、形式化的东西,而是要看在这个职位上的人如何高超地利用其权力为公司谋福利。有一个人处在某个职位上,每年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是15000美金,他自认为工作干得相当出色,而公司老总却另有想法,他将这个职位指派给了另一个人,而这个人很快就为公司带来每年8万美金的收入。两者都在同一职位上,完成的是差不多完全一致的工作。”
“区别就在于人,或者说在于两人对待工作的想法、态度。前者对于其工作毫无概念可言,完全不晓得居其位该谋什么职。后者恰恰相反,他对工作了然于胸,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对于前者而言,只要把本职做好即可,其他的无须多想。”
“两人的业务水平相差如此之大,不仅仅是因为后者比前者业务能力更精进,更是因为后者见过大世面,有大气魄,而前者没有。前者由于视野狭窄,想法偏颇,而束缚了自己的能力,一旦他有机会见识一下大世面,放开心胸,放弃自己的偏执,他也能迅速成长为一位有远见卓识做大事的人。而这之间的变化,就像巍峨的雄峰与低矮的小丘的区别一样显而易见。关键还在于人的心灵,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的心就像一根橡皮筋,用力抻一抻,能伸得很长,而只要一放松,它立即回复原来的松懈状态。人也是,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而绝不能放任其自由发展,否则只能像自然状态下的橡皮筋一样。而只有有意识地去尝试努力,才能知道自己有几两重,有多大本事。”
“每个人都应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寻找到对我们的工作最有利的解决办法,不管这个方法看起来多么的违背常规、离经叛道,我们应有包容之心、分辨之心,从中挑选出最合适、最可行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大事者,必定也是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对于这一点,我颇有体会。一天早晨,我如往常一样,立于窗前,观看建筑工人在为了建造一幢办公大楼搭钢筋。一声尖利的哨音响起,起重机操纵台上的工人就像操纵杆,放下吊链,然后再一声哨音,下边的人蹲下来,将钢筋用铁链牢牢地拴住,然后往后退,再吹一次哨子。操纵台的工人再次拉动操纵杆,钢筋‘嗖’地一声从我眼前飞到了16层。然后用钢钉牢牢地固定住。”
“尽管它目前只有雏形而已,却也已初具规模,有朝一日,一旦建成,其周围建筑物必定被它比下去,黯然无光。然而人们在感叹其雄伟、壮观时,须铭记在心,它也是建筑工人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最初,它仅是某个胆大妄为的建筑师脑海里不安分的构想,然后被匆匆地用铅笔在纸上描绘出来,逐步完善直到最后的设计方案定稿出台,再下来就是建筑工人的辛劳和汗水。一环套一环,一旦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整个计划就不得不搁置。一切的大事都由这些点滴小事组成的。”
“因此,下一次当你再面对一个看起来似乎完成的任务时,就再也不会被它吓倒。因为即使再无法解决的任务,也只是由一个个简单的小任务组成的。每当我们完成一项小任务,就离完成这项大任务又近了一步。我们之所以会被吓倒,而不敢动手去尝试,只是因为从一开始就错误地将其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庞然大物。”
成大事的第一法则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一个素质是:耐心。而说到耐心,指的绝对不是像麦克白那样,什么都不做,除了绞着手光坐着等,等待事情出现转机。而应是从容不迫、冷静应对的那种大气魄、大胸襟。这并不表示行事者心里不着急,不渴望成功。正相反,他比任何人心里都着急,急切地盼望着早日达成目标,越早越好。然而,心里的热切渴望并没有烧坏他的头脑,他依然保持高度的理智和警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与耐心相对的正是心浮气躁。许多行事者之所以在即将成功时功亏一篑、大意失荆州,正是因为这个绊脚石。而拥有这种高贵品性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事情多得腾不出时间来空想等待,坐享其成。因为但凡成大事者,必从小事做起。所以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把小事做好,为成功做好一切准备,扫清障碍。为了成功,他们就像上了膛的子弹,时刻准备着。他们早已计划好一切,却不急着实施。因为匆忙草率行事,只会徒增不必要的麻烦,轻者多走一些弯路也就罢了,重者将会使全盘计划崩溃。所以他们总会像猎鹰一样,瞪大双眼警觉锐利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伺机而动。一旦最佳时机来临,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出击。当看到一位高权重的领导人一条一条地听取下属的意见,无论它们是否有价值,你均无须为此感到震惊。因为但凡成大事者都虚怀若谷,都有一种学习进步的饥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亦如此,将谦虚好学视为必不可缺的美德,绝不会自高自大地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别人的建议不屑一顾。而自视甚高的人必然目空一切,脱离群众,以至最后不得民心,败走麦城。其行为既幼稚又可笑。一位德国将军就是典型例子。当别人诚心诚意地送给他一本兵书,书里详细讲解了拿破仑如何成功地领导其军队将欧洲各国的联盟军队拒之门外,历时15年,百战不殆,详尽分析了拿破仑的用兵谋略。而这位傲慢不可一世的将军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把书一扔,大声地咆哮着说:“我才没有时间去研究过去的战事,我还有自己的战役要打呢。”
然而,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卡莱也说:“书是无价之宝,其字里行间都是人类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得。”前人历经多少艰辛,受尽多少折磨,付出多少代价才换来的智慧、真理,我们足不出户,只需动动眼帘,就可以尽收囊中,就可以拥有前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少走许多弯路,省却许多麻烦。
在商业界,亦是如此。我们的前辈们几十年来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才学到的经商为人处事之道,毫无保留地汇成文字,留以后人借鉴学习。我们无需交多少学费就可轻松学到,却还不知道感恩图报。无论是商业巨著,还是娱乐杂志里,随处可见关于如何和为什么的解答,都试着告诉有意经商的朋友们,在销售和购买、生产和运输、资金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囊括了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书摊上关于经营管理的书亦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关键在于我们。我们是要像那位骄傲的将军一样,粗暴地将其拒之门外,还是要谦虚大方地接受前辈的教导,悉听尊便。对一个商人来说,没有比投资教育、投资知识收益更大的事情了。有远见的聪明人会将投资放在增强业务能力上,而不是鼠目寸光地仅着眼于保住自己的饭碗。因此,他们才能在工作中掌握先机,一旦有更适合、更好的工作机会,才能轻松获得,才能在事业这条路上不断前进,而不是原地踏步。
戈耳工·葛里翰在其著作《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写给儿子的信》里写道:
“我不认为,一知半解的知识是毫无用处的;但我的经验却更深刻地告诉我,一个人在他拥有了一门知识的一半时,他会发现往往在关键时刻真正有用的却是另一半知识。”
“当你为自己手中的棍棒所窃喜时,却不知道别人还藏着一把锋利的割肉刀。人不可骄傲自满,不可大意轻敌。孰不知当你在跑的时候,人家却已经用飞的了。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关注形势的变化,绝不遗漏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警醒的人在蚊子第一次接近他时,就能准确无误地将其拍死。我们应学习他迅速灵敏的感知力和洞察力,果断迅捷的反应力,以及准确无误的行动力。在信息出现的第一时间里就将其捉住,分辨出真伪。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为重要。信息关乎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谁最先掌握信息,谁就掌握了商机,掌握了先机。”
如今,时代变了,时代对一个经商者的要求也较之以往要更严格、更苛刻。为了达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倾尽全力。不论所遇境况多么错综复杂,都应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正所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要做到这一步,我们须事先计划好一切,做好一切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
假如我们能够事先精密详细地安排好要做的事,一次只做一件事,一件事一件事井然有序地做,只在完成一件事后才开始下一件事。中间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的事,办事效率大大地提高了,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须铭记在心的是:一旦开始工作,就绝对不要中途停下,要一鼓作气地完成它。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辆完全静止的汽车,要启动是要耗费巨大的能量的。而一旦发动起来,无论以多大的速度行驶,其耗油量也不如启动那一瞬间所耗油量大。人亦如此。人是爱犯懒的动物,能不动脑子就绝对不动脑子,从来都不会主动去找事做,只有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行动起来。这是人的惰性,是人类的通病,做事时要三催五请,磨磨蹭蹭。一旦开始了,只要不中断,就可以凭借惯性,一鼓作气,一口气干下去。而一旦中途停下来,就不得不重新开始。不断地停下、开始,停下、开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费力不讨好。
提高效率的妙方
探讨个人工作效率,平均工作效率及公司里其他各种工作效率的著作不计其数。至于如何提高效率,众说纷纭,而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明确自己的目标;
深入剖析了解自己的目标;
提前做好计划;
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开始做下一件事之前,必须把正在做的事完成;
一旦开始,不要中途停下,要一鼓作气地完成。
并且,下一次你再遇到拦路虎时,不要和它纠缠,给你的潜意识一次磨炼的机会。腓特烈·皮尔斯在其著作《我们不为人知的心灵》里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借助潜意识的力量来解决商业难题。
几年前,我曾听说过一位事业有成的经理对一群年轻人讲述他是怎么工作的,在他的讲述中有这么一条建议在每天的工作结束之时,为下一天做好安排,列出下一天要做的最重要的10件事。然后,在睡觉之前,在脑海里将这10件事逐一想一遍,无需刻意为之,也无需逐一详尽地去描绘细节。此时,你的意识已处于睡眠状态,但潜意识却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潜意识能提供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因此,如果有某一个难题,迟迟找不出解决方案的话,就将其暂时搁置一下,留待夜里磨炼你的潜意识和想象力的小玩具,留待潜意识帮你寻找解决方法。这是杀手锏。即使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要气馁。请记住,小说、诗歌、乐曲、发明和其他许多的创想,都来源于潜意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不知不觉间潜意识已经发现事情的眉目。
给你的潜意识一个施展本事的机会,给它充分的条件,并以执著的信念和自信作支援。将其培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在最不经意的时候,你会得到极具价值的信息。
我还记得另外一个人,他是某个领域的天才。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会对自己说先睡会儿吧!很小的时候,他就学会这个窍门了。一天晚上,他没弄懂他的功课,故而一直重复那些句子,直到在椅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捧着书呢。令人吃惊的是,他的父亲将他叫醒后,他居然已经都背下来了。之后的每个夜晚,他都会尝试这个方法,并且屡试不爽。如今,每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都会舒展身体,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小睡一阵,留待自己的潜意识来解决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