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71900000030

第30章 贝尔发明电话机

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当今,电话是最重要的通讯工具。而电话,是跟一个名叫贝尔的美国人联系在一起的。

贝尔于1847年生于爱丁堡。医学院毕业后跟父亲一起教了两年的聋哑儿童,后来便成了波士顿大学的发声生理教授。除了教聋哑人外,他还致力于声学研究和电光传声研究。那时,正是莫尔斯发明电报不久,电报成了当时人们最感兴趣的新潮玩意儿,贝尔也跟许多人一样,对电报着了迷。

1873年的一天,贝尔与助手沃特森正在试验一种新型电报机。在这种电报机上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拍发几份不同的电报。他们两人分开在两个房间。偶然间,他发现当电路接通或断开时,螺旋线圈就会发生轻微的噪声,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念头:空气使薄膜振动而能发出声音,那么,如果用电使薄膜振动,人的声音不就可以凭电流传送出去了吗?而在另一端,安装一个同样的装置用电流让铁片振动起来,不就可以发出声音了吗?

贝尔按照这一设想,与沃特森立即动手试制起来。他们在波士顿近郊租了几间房子,作为实验室和卧室,夜以继日地干开了。电话机是一种新的通信工具,没有什么实物或书籍可以参考,只能反复试验,从失败中积累经验。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试验过程中,贝尔深深感到自己知识有限。于是,他千里迢迢专程来到华盛顿,前往最负盛名的斯密索尼安研究所,向素不相识的老科学家、所长瑟夫·亨利请教。

年过七旬的亨利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胸怀壮志的年轻人。接着,贝尔便向亨利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亨利鼓励他好好干下去,并且告诫他,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有关的电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尽量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

亨利的鼓励使贝尔信心十足。春去冬来,贝尔和沃特森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足足研究了三个年头。他们虽然制作了不少模型,但都失败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他俩在苦苦思索着。一天晚上,贝尔抬头愣愣地望着满天繁星,心里在苦苦地琢磨着。突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叮叮咚咚”的吉他声。琴声在夜空中荡漾着,仿佛是一股欢乐的山泉在淙淙地歌唱。贝尔听着听着,突然跳起身来,嘴里嚷着:“我想出办法来了!我想出办法来了!”

贝尔心想,吉他靠着共鸣才发出响亮的声音,我为什么不把共鸣的原理用到电话上去呢?于是,贝尔立即动手设计了一个类似共鸣箱作用的助音箱草图,照着草图,他和沃特森连夜赶制起来。一直干到天亮,总算把它做成了。接着他俩又继续改装机器。一连忙了两天两夜,终于制做出一个从外形看来跟今天的电话机模样相似的东西。

他们在两个房间中连接了电线,又分别安装了新制成的机器。他们的设计是:在一端的送话器前发话,声音通过金属振动板振动线圈产生电流,电流沿电线送到另一端听话器的线圈,线圈产牛磁力吸动振动板,振动板振动空气而发声。

于是,他们一个在一头发话,另一个在另一头收听。可是声音总是从墙壁或过道上传过来,从来也不是按照他们的设想是从电线上通过发声器传出来的。他俩毫不气馁,不断地改进他们的装置,一次又一次地实验。他们的邻居也很耐心,允许他们把电线拉过自己的房间,而且长期地忍受着他们无休止的喊话而毫无怨言。

1875年6月2日,他们又一次改进了装置,又开始新的通话试验了。贝尔将门窗关上,沃特森在另一间房子里也紧闭门窗,将受话器紧贴耳边。突然,他听到受话器里发出弱如蚊子叫的声音,声音渐渐响起来:“沃特森先生,快来帮帮我!”原来贝尔在摆弄机器时不小心打翻了硫酸瓶子,硫酸溅到他腿上,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情不自禁地向他的朋友求助。这是电话史上的第一句话。沃特森听了欣喜若狂,高声喊着:“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他边喊边冲出屋子,向贝尔的房间奔去。贝尔和沃特森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庆祝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的诞生。

这以后,他们又对电话作了改进,声音愈来愈清晰了。1876年2月14日,贝尔到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时,遇到另一个人在他之后也来申请专利。

这个人发明的电话和贝尔的电话大同小异,也是使用极薄的振动板。所不同的是,声音通过振动板的振动,传送到一根插在液体里的铁棒,由于振动,铁棒上下移动,使液体产生电流变化而将声音送到对方。可惜因为他比贝尔晚了几个小时,专利局没有批准他的申请。如果他早贝尔几小时,在科技史上名垂千古的也许就不是贝尔的名字了。自然,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顶楼门口,现在也不会钉着这么一块写着:“1875年6月2日,电话在这里诞生。”的铜牌了。

贝尔虽然取得了专利,但这只是电话成功的一半。因为当时电话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虽然,在电话问世的几个月后,贝尔带着电话参加了为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而在费城举办的博览会,曾一度引起轰动。前来参观的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的电话又无人过问了。贝尔和沃特森并不气馁,他们到处奔波,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电话。终于在1880年得到一位有远见的名叫休顿的惊异不已,他放下电话机,大声叫道:“它在说话呢!”但是,时过境迁,博览会一过,贝尔富翁的资助,成立了贝尔电话公司,大规模的电话工业开始了。经过25年的发展,到1905年,美国每5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装卜了电话机。贝尔也成了名满天下的大实业家。

电话发明成功的消息传到了爱迪生的耳朵里,他仔细研究了贝尔的发明,很快就发现这项新发明的关键性缺陷在于送话器质量不高。

毕竟是行家里手。大发明家爱迪生经过一番实验,研究成功了新型的炭粒送话器,它以炭粒代替原先的炭棒,结果杂音大大减少,而且又使电话的外观更加漂亮。

贝尔不是一个电学专家,也不是工程师。但他立志要发明电话,结果能先于众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科学家而发明成功电话。

贝尔的成功靠的是奋斗,是矢志不渝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贝尔又一次向人们证实了这一科学史上为无数史实所证明了的真理。

同类推荐
  • 有趣的力学

    有趣的力学

    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力打交道。本文将通过讲述我们身边关于力的一系列故事,来加深我们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 未来:将来我们会怎样

    未来:将来我们会怎样

    本书是一本尽情畅想明天、激发中小学生想象力的科普读物。上百个令人目瞪口呆的问题,引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超乎寻常的难题和巧妙的回答,带领孩子进入奇妙的科学世界。
  • 奇怪的触电

    奇怪的触电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 仰望深邃

    仰望深邃

    徐刚文集,内容包括:光的追问、创世混沌、太阳经典、太阳家族、玄妙地球、月光宝盒、星路历程、宇宙岛、天象记事、向太空进发等。
热门推荐
  • 小公主的人界旅行

    小公主的人界旅行

    她原是仙界中的可爱小公主,却因一次意外爱上了魔族的少主而被轮回百世去补偿曾经所犯下的错误。百年后,看她如何强势回归。只是,那边的帅哥,我知道我很美,但是也不能这样一直盯着我呀,对不?还有,谁是你娘子啊?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可不认识你啊!!!!!!!!!!!!!!!!!!!!(此书不定时更新)
  • 王爷绝宠:野蛮小娇妻

    王爷绝宠:野蛮小娇妻

    穿越而来的云若郗,迷迷糊糊的躺在一张大床,睁眼一看,古代式的房间,不知自己竟穿越到了帝乾大地云大将军府,更没想到遇到了一个好友,也更没想到这个好友成了自己的相公。。夜千寒!放开我,我一不好看,二胸不大,三腿不长,你为什么要和我纠缠!“我夜千寒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我只要你”【作者大大是个新手,请多包涵,此书内容,纯属作者虚构】
  • 竹马强势来袭:青梅哪里逃

    竹马强势来袭:青梅哪里逃

    小时候的他有什么好的,不就是一自命清高的闷骚男嘛!可是,重点是,她就是一根筋了,整天围着他转......时隔多年,当他再次出现在她眼前时,她终于看清事实的真相了,这分明就是闷骚腹黑的不定时炸弹!所以,保持距离?可是,每次他都能让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她终于彻底沦陷......出人意料的是,最后,放弃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的人是,她!当她风云回归时,他是否还能在原地等候?.
  • 易遇难相忘

    易遇难相忘

    她是现代一名默默无闻的大学生;而她则是民国时期的沈家大小姐;她们的命运本无所交织,但冥冥中却似乎有一缕丝线将她们的命运紧扣,彼此相交,挣脱不开,当一切谜底浮出水面,她们已经悸动的心还能否回到最初?
  • 恐怖入侵

    恐怖入侵

    莫北被试炼场选中,成为里面苦苦挣扎求存的一员,灵魂力越强者,实力越强,莫北发现试炼场和现实有一定联系,灵魂若是在试炼场受伤,现实中也会出现一定的伤害,试炼场中死亡,现实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现实世界、试炼场、远古谜团,古代军团、邪魔入侵,且看莫北如何过关斩将寻找真相……
  • 生化危机之极限求生

    生化危机之极限求生

    是谁将恶魔从地狱里释放出来?当电影银幕里的生化危机降临在现实世界,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 周易禅解

    周易禅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使吻上恶魔泪

    天使吻上恶魔泪

    [某豪华餐厅]“小姐,请问你们要什么?”某服务员问。“呃……”她愣了愣,“我什么都吃,不挑的。”服务员的嘴角抽畜着,这是餐厅!他看着她,忽然给她来了一个“桌子咚”“既然你什么都吃,不如……把我也吃了?”大哥,这里还有人!
  • 见证未来:见证爱情

    见证未来:见证爱情

    人生如棋,人生如梦,一场游戏,一场空。那些时光,不曾忘怀。那些故事,一生留念。见证未来,见证爱情。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哭,或笑,或闹,或静、、、往往有些事,错过了永远错过。往往有些事,珍惜才最重要,勿在未来留下遗憾。
  • 缘结幽山

    缘结幽山

    满清光绪三十年间,乙巳岁。在长江南岸的二龙口山岗上,五月下旬的一个晴朗的中午,天空突然变色,山岗上复盖层层乌云翻滚,一道道金光划破漆黑的山谷,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雷鸣,铺天盖地的狂风骤雨夹着希疏的冰雹。随着风云变幻,半个时辰后雨过天晴,云开雾散。这场风雨没有给人们带来灾难,反而整救了一方干旱已久的草木田禾。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一段短浅的历史跟解放时期几位传奇人物有密切的巧合和解不开的渊源。一场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人世悲剧就在这场暴风雨中拉开了序幕。从始到终,长达四十余年的事事非非,在漫长的人间岁月里,只不过是随风而来,飘渺而去,留下来的是凄凉、感怀及同情、催人泪下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