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0000000028

第28章 做人智慧(2)

3.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①。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②。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译文

已经有了知识,还认为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这是错误的。

只有把这种错误当做错误,所以才不会犯错误。

圣人不犯错误,因为他认识错误是错误,也就不犯错误。

注释

①“知不知,上。”“不知”是意动用法。“上”也是针对有知说的。

句谓,已经有了知识,还以为没有知识,这是上等的有知。人认知世界是个无穷,《庄子·养生主》里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说,我的生命是有尽的,而知识却是无尽的。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清醒地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并没有认知的领域,这个领域比自己已经谁知的领域大得多。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知识放在一个合理的限度里,这才是清醒的、正确的,所以才是上等的有知。

②“圣人不病”四句,意思是圣人不犯错误,因为他认识到错误是错误;能认识到错误之为错误,也就不犯错误。

解析

老子认为,“自以为是”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其表现是刚愎自用。老子认为,只有真正自知,人们才不会固执己见。老子说“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意思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是高明的,而强不知以为知就是弊病了。老子针对当时的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病态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他在对这些病态的人作了剖析之后,又将圣人的“不病”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以此进行对照。老子说圣人没有毛病的原因,是圣人能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长此以往,他也就没有什么毛病了。

圣人贵在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所以圣人日益完善,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生存,都和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生活在大集体中,若要与他人和睦相处,首先我们必须克服自以为是的弱点。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错了,而他仍要奋力向前,而且自以为自己意志坚定、态度坚决,那么导致的恶劣后果,恐怕比没有目标或犹豫不前更为可怕。这种盲目心理能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刚愎自用带给人的是失败的痛苦,而不是成功的幸福。

刚愎之人常常是狂妄之徒,狂妄的人常常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而自己也常常因为这种无意而受伤。有一些人,并不一定没有才华,他不能施展才华的原因是太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多少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

刚愎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大凡具有大将风度之人,多具有谦逊的品德,而刚愎之人,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最糟糕的要算是既刚愎而又无能之人,刚愎使他什么都敢于,无能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团糟。

有时刚愎者尽管心中已感觉到自己错了,但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而这一点最让周围的人受不了。固执是刚愎者的一个手段,别人越反对,他就越是非做不可。长此以往,就会发现别人都躲着自己。

一个骄傲自满的人必定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面对一个狂妄而骄横的人,我们无需与之理论,时间自会证明他的实际价值,事实自会惩戒他的无知可笑。

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虚心的原则,要明白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策略,才能处处掌握主动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刚愎者则恰恰相反,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完美无缺的,因而常常表现得骄横跋扈、一意孤行,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总是低估对手,这样就容易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导致判断失误,遭到失败。

故事

无用之用

庄子在《问世》一篇中,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用”之为有用。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位木匠大师,来到齐国的曲辕一地旅行,发现有棵巨大的栎树被当成神木祭祀,那棵树极为庞大,树荫下可供几千头牛休息,树干需百人方能环抱,高度不亚于山,在离地面七八十尺之处,有树枝长出,每枝树枝都足以造一艘船,更难得的是它竟长了几十枝。为了一睹神树的风采,来访者络绎不绝,使附近热闹得像个市场。

匠人的弟子们屏息欣赏大树,但师傅却看都不看一眼,便匆忙地走过,弟子们连忙赶上,并问道:

“师傅,自我们拜师以来,还没见过这么优秀的木材,你为何不停下来瞧瞧呢?”

“别打诳语,那块木头一无是处!用它来造船,船会沉没;拿来做棺木,很快会腐朽;做成家具,不久就会坏掉;拿来制造门窗,还会流出树汁;当做柱子,马上会引来蛀虫,你说,它有何用呢?”

大师傅结束旅行,回到家中的那天晚上,大树托梦给他:“你是拿我和谁比较呢?是对人有益处的那些树吧?像梨树、柚木它们的确有用,会结好吃的果实,但也因这些果实,它们的树枝会被折断,会被扯裂,无法享受上天所赐的寿命。它们是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减短了寿命,因自求于世俗价值,反而被践踏。大凡世间之人与物,都为了追求有用,而重复犯下愚蠢的行为。然而,我与它们不同,我一直保持着无用之身,在即将终夭寿的现在,我庆幸自己实践了无用之用。如果我有用,一定早就被砍倒了。”

匠人醒来后把梦中的情形告诉给他的弟子。弟子说:“旨意在于求取无用,那么又做什么神树让世人瞻仰呢?”匠人说:“闭嘴,别说了!它只不过是在寄托罢了,反而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如果它不做神树的话,它还不遭到砍伐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而用常理来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

爱因斯坦在荣誉面前

爱因斯坦的一个朋友见到他时说:“你的名声太大了,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我听说有两个美国大学生打赌,从美国发出一封信,信封上只写‘爱因斯坦收’,看能不能寄到,后来听说你收到了。”

“对!”爱因斯坦笑着答道:“信收到了,而且是按时收到的,这只能说明邮局工作得好,与我的名声无关。”

192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50岁生日。这天,柏林的住宅中,装了整整几篮子各地寄来的祝寿照片,全世界的报纸都发表赞扬爱因斯坦的文章。而他自己呢?最反感这一片颂扬声,生日前几天,他就悄悄地离开了柏林,到近郊的一个花匠家里躲起来了。

1955年,他的“狭义相对论”已创立了50周年,各国都组织了纪念会,爱因斯坦收到了许多邀请信,但他想,这种巡回旅行对科学有什么价值呢?显然是徒劳的,他对一个会议的发起人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一切哪怕与个人崇拜稍有瓜葛的东西,对我来说总是痛苦的。”

4.希言自然

原文

希言自然①。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②。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④。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⑤。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译文

少言寡语合乎自然。

疾风刮不了一早晨,骤雨下不了一整天。谁能刮风下雨?天地才能刮风下雨。天地都不能使它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所以学习大道的人,有道的与大道相同,有德的与道德相同,缺失的与缺失的道德相同。与大道相同的人,大道也乐于得到他;与道德相同的人,道德也乐于得到他;与缺失道德相同,缺失的道德也乐于得到他。

注释

①希,少也。句意谓少言合乎自然。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十七章“悠兮其贵言”,均与此相应。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亦与此意同。

②故,犹“夫”也。“故”字常用为承递连词,犹今言“所以”。然亦用作提起连词,用于发端,与“夫”字相同。飘风,狂风。骤雨,暴雨。

③四句意思:飘风骤雨乃天地所为,天地所为尚不能持久,人事更不必说。凡事狂暴骤急则不能持久,欲事久长,只有依归于道。

④故,犹“夫”也。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上句总述“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后面分析得者与失者。德者,行为得道者。同于德,指得道。失者,行为失道者。同于失,指失道。二句意思是:行为得道者则得道,行为失道者则失道。

⑤“同于德者”四句谓,行为得道者,道也得到他;行为失道者,道也失掉他。

解析

人们必须与道和德相一致才能真正顺应自然,只有做到天人合一,才能从自然中受益。

对于统治者而言,少发号施令是合乎自然规律的。自然界的狂风都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平衡的:疾生疾灭、迟生迟灭、有生有灭、无生无灭。

老子认为统治者实施不言之教很重要,他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说明问题,比喻贴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通过大家都熟悉的自然现象来阐释遵循自然规律的大道和大德,告诫我们只有合乎自然法则才能长久,具体而言就是合于自然,合乎自然也就是按照大道和大德来行事,按照大道来行事的人,大道也乐于得到他,愿意和他和谐相处;按照大德行事的人,大德也乐于得到他,和他永远在一起,而不合乎道德的人,道德自然远离他,最后什么好处也得不到。

天地在我们的眼里是神秘莫测的,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即使蕴藏着巨大力量的天地,也必须遵循自然的道德规律,我们无法和天地相比,天地的巨大都无力对抗自然,更何况我们。我们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做到合道合德,才能和大道德融为一体,并从中获得无限的益处;与之相反,如果我们违背大道大德不但得不到益处,而且会受到大道大德的遗弃,和大道大德相背离,必然会遭遇痛苦和灾祸。

人具有主观性,正是这种主观性决定了人类会受到自然的奖惩,当人的行为合乎自然规律时;人就能从自然中受益,一旦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故事

晋文公胜在守诺

官员守诺,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如此才可政令通行。

一天,晋文公同大臣子犯讨论图霸之事。文公说:“如今百姓已逐渐安居乐业,我想使用他们,你看如何?”

子犯答道:“目前百姓虽然安于生计,但还不知道您讲不讲信用,也还不了解信用的作用,因此不宜使用。”

于是,晋文公在平时处理政务中,注意取信于民,并且在伐原的战争中,做了一次守信义的示范。

当年,晋文公帮助襄王安定王室后,周襄王为了奖励文公,赐给晋文公四个邑,即阳樊、温、原、俪予。从而使晋国的土地扩展到了黄河北岸。然而,在襄王赐予的四个邑中,原邑不愿意归顺晋国。不得已,文公只有起兵用武力征服。

晋文公同大将赵衰来到原邑。在此之前,原邑的首领原伯贯欺骗其部下和臣民,说晋兵在收归阳樊时,把阳樊的百姓全部都杀了。原人听后既恐惧又憎恨晋军,共同发誓死守原邑。

随同的赵衰见此情景,对文公说:“原人之所以不服我们晋国,是因为我们与原之间没有信用往来的缘故,君主如果取信于原人,那么原地不攻自然就会归我们了。”

文公采纳了赵衰的谋略,与原人约定,如果三天内晋军攻不下原邑,我们便自动解围而去。同时还向士兵宣布:只围3天,只带3天口粮。

到了第三天,有原人偷跑出来向晋军报告说:“城中已经探知晋军未屠杀阳樊的百姓,准备明天晚上偷偷打开城门,迎接晋军。”晋军一些将领得知这一消息,要求文公等一等再撤兵。文公坚决不同意,说:“信用是一个国家的最大财富,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全靠它。我已经发出3天为期的命令,现在如果不按期退兵,就是失信。如果我们为得到原邑而失掉信用,那就得不偿失了。”

翌日天一亮,文公就下达了撤退令。晋军立即解除对原邑的包围。

原邑民众见此情景,都说:“晋侯宁失城,不失信,真是一位有道之君。”

百姓纷纷在城楼上插上降旗,有的还偷跑出城追随晋军,原伯贯想阻止也阻止不住。晋军退了不到30里,原邑就派人来投降。

晋文公在赵衰的陪同下,单车进入原城,百姓见此,更是欢欣鼓舞。

原伯贯来见文公时,文公以王公卿士的礼节相待,并将原伯贯的家迁到河北。又委任赵衰为原地大夫,兼领阳樊。留2000兵戍守,然后班师回晋都。此次行动,使文公在民众中建立起了更高的威信。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其实,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没有信用也是难以立起来的。因此,靠信义来树立权威,就是一条重要的谋略。靠信义树立起来的权威往往基础更牢固,更具有持久性。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要一种让一切归于平静的温婉与淡定来放置真我,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南怀瑾大师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娓娓道来,趣味横生。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
  •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人类对其环境所做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每天读点菜根谭

    每天读点菜根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留下了许多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菜根谭》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本语录体作品,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被中外名人称为是囊括了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菜根谭》包含了儒、释、道三家学说之精华,蕴涵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无论在明清两代还是今日,都可算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 周易雅正

    周易雅正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话注解。作者指出《周易》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每两卦为一对,编织了一个立体章回式结构,是周公旦借卜辞形式记录文武二王开国事迹,用来教诲后世的著作。其中,上经是写周武王的业绩,下经是写周文王的故事,乾坤既济未济四卦分别为上下经的概论。全书抓住此线索,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条理清晰,了无阙疑,再现了这部传世奇书的本义。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kiss小丫头

    恶魔校草:kiss小丫头

    :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他有些一张迷人的外表,他是女生们心中的男神。他和她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合不来。她长的眉清目秀,尤其是那双水灵灵的眼睛,让人一看就觉得心里很舒服。她倔强的性格,背后,总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当有一天他发现她不见了,他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爱她……而她,回来的那一天,所有人都震惊了……http://www.*****.com/?
  • 我的女皇陛下不可能这么可爱

    我的女皇陛下不可能这么可爱

    我穿越了,不为拯救世界,只打算花前月下。我身边有高冷傲娇的女皇,有热情似火的邻国公主,有害羞可人的千金,还有终日里兵不离手的佣兵女团长。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竟然是个太监。
  • 喜结冤家

    喜结冤家

    以两个家庭重组为始,亓海铭便多了一个比自己大6岁的姐姐林宁,从开始的反感,到后来的弥足深陷。拨动他情弦的林宁,心底却有另一份爱恋,世间说不完的故事,便是情感的纠葛。亓海铭要如何才能让终于主动出击的林宁将视线投在他的身上,他们之间,会上演怎样的缠绕纠结呢?
  • 殿下溺爱伪萝莉

    殿下溺爱伪萝莉

    【本文已弃】她夏天薰虽然是孤儿无父无母,但是她有亲爱的朋友,有亲爱的美女店长,还有学长……有很多很多人都在她身边陪伴着她。小时候,男孩女孩清脆的笑声响起,“不许让别人抱你,不许让别人亲你!你要等我长大来娶你!”小男孩在她耳边霸道的说着。可谁知到,换来的却是一句“你是?”三次都和他不期而遇,究竟是摆脱不掉的宿命还是阴谋!因为看见了他的下属清理门户,所以迫不得已答应做他的女朋友,可是她没有说来真的啊!“你!你别过来啊!拜托了!呜呜……”“喂,你是不是想多了,我只是想单纯的搂着你睡觉,乖,我很累,没心思做别的,晚安。”“噶?”欧洛轩:“薰,嫁给我!”“薰,你为什么不爱我!”一边是逼迫她的冷慕辰一边是她最敬爱最亲密的学长还有她昔日的少年,她究竟该怎么做……
  • 青荷锦年

    青荷锦年

    那些年我们青涩稚嫩,不解世间疾苦;那些年我们如荷如莲,不染世俗纤尘;那些年我们不愿庸俗,不屈服于规则,不妥协于黑暗;那些年我们为友情肝胆相照,为爱情奋不顾身,为梦想一往无前。那些年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是如锦的岁月,如梦的华年。那些年,是我们眷恋的青荷锦年。
  • 腹黑宝宝养成计划

    腹黑宝宝养成计划

    情人节,五岁宝宝蓝夏佐以奥斯卡影帝的表演实力抢来干爹一枚,并努力撮合他和妈咪在一起。不料妈咪与干爹八字不合,矛盾不断。腹黑宝宝、极品干爹与极品辣妈之间的故事从此上演……腹黑是需要练习的,蓝妮可只不过是想看着宝贝儿子快乐长大,谁料事与愿违,硬是把他“培养”的如此腹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军工强国

    重生之军工强国

    叶军是21世纪顶级军工专家,却因为意外重生回到了1977年,79式狙击枪,81式突击步枪,枪挂榴弹发射器等,安南猴子你怕不怕?美苏冷战期间,叶军带领着中国军工人们挥洒汗水,成为军事强国!
  •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俱佳,历史感和现实感兼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法,描绘了5克思政治经济学伟大先驱者们栩栩如生的画像,这些人大都是历史上杰出的学者或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著作在5克思主义的形成上起过重要作用。作者以不少篇幅评介了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庸俗经济学家,5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对这些人其学说的批判是分不开的。作者还向读者评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们尽管在当时并不出名,但从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来看却是值得重视的。
  • 传世藏书-公羊谷梁传

    传世藏书-公羊谷梁传

    谷梁传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春秋谷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 我的地球不可能这么高武

    我的地球不可能这么高武

    嘛,这是一个少年从普通地球穿越到高武地球后成为位面之子拯救世界的故事。面对着各种穿越过来的生物叶鑫心里有些打鼓,呃,saber,阿瓦隆真的挡得住式姐的刀么?【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