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42100000014

第14章 见性后修的是什么(2)

问:悟到佛的智慧,就能满足自己世间、出世间的需求了,是这样吗?

师:那是肯定的。悟到佛的智慧就是佛了,怎么可能满足不了自己的世间、出世间的需求呢?但是凡夫永远不可能悟到佛的智慧。

问:不是说每个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是佛吗?

师:你没有找到佛性,仍然是凡夫一个,纵有佛性也无用。佛门里有个比喻:你有一大笔存款,但找不到存款单,你仍然是个贫穷的人,仍然要饿肚子。你有佛性,没有明师指点,不依法而修,没有找到自己的佛性,仍然是一个凡夫!

我们每个人都有智慧,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用”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智慧。即使你找到了智慧,找到了佛性,你也未必会用你的智慧和佛性。有些人悟道以后仍然不会起用。并不是开悟的人都会生大智慧,都能起大用。

过去很多人开悟了,为什么没有开智慧呢?为什么他的“用”没有产生呢?因为还有距离。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开悟,却很会做事,很会讲经说法,人们往往以为他开悟了呢?佛说这叫“世智辩聪”。为什么有的人悟道了,明心见性了,却不能像那些世智辩聪的人那样,讲经说法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呢?因为虽然他明心见性了,但还没有产生“用”。

学佛的根本就是要产生“用”。你有了“根本智”,仍然玩不转“后得智”。何谓“后得智”?就是悟到根本智之后,出去参学,通过广学、博闻、经历、磨练而获得外在的智慧,把它融入自己的身心,与它同一体,变成自己的智慧,并产生“用”,这才是“后得智”。

在这方面社会上就有一些很典型的例子,比如有些博士生、研究生,你让他做事,他做得一塌糊涂。而有些目不识丁的人却很会为人处事。这种情况随处可见。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那些博士生、研究生是冒牌的吗?牌子绝对是真的。那么,为什么他们不能产生妙用,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却能产生妙用呢?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们也见过很多自以为修行很高的人,说话办事一塌糊涂!从哪方面看像修行层次很高的人呢?哪一点像开了大智慧的人呢?

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菩萨再来,某某祖师转世。既然如此,菩萨、祖师都是智慧无碍,神通无碍,一切无碍的,为什么在他身上看不到这些呢?既然你是菩萨转世,就意味着你是接着前世继续在修,不可能不如前世。哪有越修越不如前世的?只有这一世比前世更“厉害”,才证明你修得好,才证明你是菩萨转世!

佛门里讲体、相、用,一个明心见性的人虽然已经掌握到了“体”,见到了“相”,但只有继续修下去才能产生“用”,才能把握住用,否则都是口头禅。当“四大”分裂的时候,平时的体、相都一概无用!

过去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把生死看透了,把一切放下了,可是到临命终时,仍然表现得跟凡夫一模一样!即便平时你已经做到了念念能看,临终时,你也未必能在一念之中把握自己。

大家修行如果不出偏差,会快很多。因为你已经看到了前方的目标,方向已经不会偏差了,你的认识也不会进入误区,误以为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当你明心以后,就会面向东方等待太阳。当你熬过黑夜,迎来了黎明,再继续坚持,就会见到太阳!要想见到太阳,首先要明白太阳升起的方向。如果你面向西方,就看不到太阳是如何升起的,因为方向不对!

明心见性以后才是修行的开始。究竟修什么呢?除习气,离四大,来去自由。只有到了这时候,才能把自己的习气毛病看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它拔除掉,而且一拔一个准!

问:明心见性了,习气毛病马上就能断掉吗?

师:断不掉。

问:这时候的功夫该怎么做呢?

师:你能照顾住自己的念头,就是在拔除自己的习气毛病;你照顾不住自己的念头,就无法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拔出来。

如果你是个大根器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间用自性之光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全部照遍、照透,在刹那间全部超越!但是这样的人很稀有。就像六祖惠能一样,几千年也就出了一个,不识字就能讲经说法,而且还能注解经典!我们不能拿六祖的模式往自己身上套,为自己开脱。

所谓的“闭关”,只不过是把你“观”的功夫培养起来,让你“照”的功夫跟上。如果你观与照的功夫没有培养起来,还跟不上,你出去做事,功夫很容易就会断掉,也就是会“断线”。

即便你在洞里把自己观照的功夫培养起来了,出去做事,有时候还是会断线。因为你在洞里闭关,虽然切断了前五根,但是意根无法切断。当你走出山洞,前五根同时打开,再加上第六根一起收集信息,全部朝你扑来,你怎么能不乱掉阵脚呢?

你在洞里,前五根全被切断了,只剩下一根——“意根”在收集信息,你怎么可能不感到自己很清净呢?你在洞里,只有一个“人”给你传递信息;你出去以后,有六个人给你传递信息,吵闹你,你怎么招架得住呢?你必须训练到在洞里能六根关闭,出了洞也能六根关闭。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

(问:……)程序是这样。但是在闭关之前没有明心见性,你坐在洞里怎么用功呢?能做什么呢?你说打坐、拜佛,这些严格来说与“道”不相干。不过对于凡夫而言,这些也算是修道。等你真正悟道、得道以后,就会知道这些与道不相干。

就像小时候我们喜欢捏泥人,把那些小车子当真车子。在那个年龄里,我们以为那些就是真的,不会把它们当成假的。而现在我们之所以知道那些是假的,是因为我们长大成人了,智慧打开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会误以为烧香、拜佛、诵经、打坐就是修道呢?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绝对会把这些当成真的!等到有一天我们开悟得道了,回过头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很可笑,简直是闹着玩的!

大家都认为自己目前是在修行,是在与“道”打交道,实际上根本不是在修道,而是背道而驰!

问:师父,您现在是怎么修行的?

师:我也不打坐,也不诵经,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有时候我也逢场作戏地盘盘腿,打打坐,诵诵经。如果是形势所逼,到了其他寺庙,我也去参加早晚课。但是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认为是在修行。只是用心在做,安住在当下。

从功夫上讲,我在做这些事情时是全身心投入,不考虑其他事情。譬如今天我陪大家打坐,我就会把我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不再考虑。当我出了这个洞,就会考虑我今天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做完,我就会接着白天的事情继续考虑下去,做下去。

当一件事情来到我面前时,我会全身心地扑到这件事情上,不再考虑其他事情。当这件事情做完以后,我就会把它扔到一边,让它结束,不会再把它装进心里,而是去承接下一件事情。我绝对不会打坐的时候还在考虑寺庙的工程,考虑明天如何接待哪位来客。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训练到每时每刻活在当下,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这就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即便你做不到,也要做到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再考虑其他事情。

我们每个人一天当中都是一心多用。何为“一心多用”?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打坐,一个念头在打坐、念佛、参禅、观想,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菜地呀,厨房啊,家庭啊,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师父的某段开示,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某段经文,还有一个念头在想着……我都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了。因为大家的念头太多了!

问:“三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

师:“三心不可得”指的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哪一个心也不能保持一个不变的状态。我打个比喻:你不可能做到一天就一个念头,譬如“吃饭、吃饭、吃饭……”你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如果能做到,也能成就。

何为无念?何为无住?何为一心不乱?它们三个是一个意思,当念头产生以后,不要跟着念头跑,不要去迎合这些念头,满足这些念头。譬如“贪”的念头肯定会出现,出现不是错,错就错在出现以后,我们还不知道,还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它。

问:“妄想、分别、执著”是什么意思?

师:散乱心就是妄想,不实际的想法也可以叫妄想。分别,谁不会分别?是活人都会分别,有智商的人都会分别。所谓的无分别,不是什么都不分别,而是无住,无住就是无分别。今天天气冷不冷,难道你不知道?今天的菜你说太咸了,我就说你分别,怎么不像个修行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肯定会分别。分别而无住,即是无分、无别。

要想把自己的大智慧修出来,而且产生妙用,靠你自己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即使你认为修出来了,也绝对产生不了妙用,尤其是大用!要想产生大用,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人、事、物、理打成一片,不断地训练自己,否则你的大用不可能产生。所以说你的“根本智”找到以后,不修“后得智”,仍然无用。

“后得智”决定了你的层次,“根本智”决定了你的见地。你花一年时间掌握了“根本智”,“后得智”至少要花十年时间才能圆满。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为什么开悟得道的人必须出去行脚、参访呢?目的何在?就是为了获得后得智,把它建立起来,充实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大用。

锻炼自己的后得智要比锻炼自己的根本智严峻十倍、百倍!你经得起根本智的修炼考验,未必经得起后得智的修炼考验。所以老佛爷告诉我们:大修修于闹市,小修隐于山林。大贤大圣都是隐于红尘,小贤小圣才隐于深山。

同类推荐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人烫手

    美人烫手

    从丞相嫡女发配为贱籍边宠,上一世,费尽心思却逃不过惨死的结局。重活一次,当年正眼都没给过她的某人,如今却对她青眼有加,还拿出一副予取予求求宰割模样?
  • 情深缘浅帝君的嚣张妃

    情深缘浅帝君的嚣张妃

    前世:他和她只是有夫妻之名,她一直单恋着他,可他却心有所属,今生,他们又会谱写怎样的爱。“小白”女孩粉嘟嘟的小嘴翘得高高的,女孩在手上枕着头,一颗黑黑的脑袋出就这样出现在风慕白的桌子上。风慕白一张小脸酷酷的拿着毛笔练字,在听到这声叫唤时,用眼睛瞥了一眼韵潇,便自己做自己的事了。只是笔下的字是越写越好。韵潇看着那黑黑的墨汁,黝黑的眼睛转着,只是一个功夫,风慕白的脸上沾满了墨汁。风慕白转身拉着韵潇的手,拿着毛笔就往韵潇的脸上招呼。韵潇到处的跑,脚下一滑就往后倒,风慕白抓着她的手,眼看着就要摔跤,就一个转身,倒到床上了。……
  • 三世劫:帝姬倾城

    三世劫:帝姬倾城

    她本是千周国女扮男装,年少有为的少年将军,不想一朝死在了皇权的阴谋之下,万箭穿心。好在老天有眼,让她重生在了南夏公主身上,盯着和亲名义回到千周的她将会掀起一场什么样的风波。
  • 管理多大点儿事

    管理多大点儿事

    本书具体阐述了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必要的能力,通过对两套管理测试题的研究和解析,介绍处理这些问题所遵循的方法和规则,帮助管理者管理好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
  • 豪门老公不得不爱

    豪门老公不得不爱

    一次代替闺蜜相亲,让郑静佳惹上了顾氏集团霸道的二少爷顾荣阳迫于无奈,只能乖乖听话“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未婚妻,你的时间都是我的”“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权利和我说不!”……“荣阳,如果根据协议书,你夺回公司的时候,我”看了一眼他略带担忧的小脸,笑着回应了一句,“我对于什么都可以玩游戏,唯独爱情!”他的意思是,他是认真的……静佳望着他,那么俊逸的脸下,原来也会隐藏着悲伤“所以我最讨厌一个男人对爱情不能专一!”他看着她的眼神,那么专注,那么认真“我曾经发过誓,我这辈子只结一次婚、只全心全意爱一个人。”……面对如此深情的告白,她逐渐陷入他的爱河可是,一夜之间,他对她一切都变了真相,结局,爱情?
  • 万界歌

    万界歌

    血色双眸谱写嗜血的乐章,黑色玄符描绘灭世的锦图。…………一个从山中走出的少年,背负着宿命,把万界掀翻,将诸天捅破!
  • 狂灵

    狂灵

    青枫谷外谷弟子陆修,修为一直停留在三重炼体者阶段在十六岁之前,莫名其妙的被天道玉玺认主从此便踏上了一条传奇的道路,丹、器、符、阵样样精通且看他这一生如何力战八尊笑傲灵气大陆!注: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必然巧合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13岁生日那天,安妮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日记除了开头一小部分外,都写于隐秘的密室中,是以假托写给女友凯蒂的书信形式写成的。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等。书中描绘了充满阴郁、恐怖、淘气、梦想与成长的安妮的世界,引起人们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和对密室青春的爱怜。
  • 青溪色的眼瞳

    青溪色的眼瞳

    女孩的青溪色眼瞳,明亮而又迷人,她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