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72300000025

第25章 青春无价,学海无涯(1)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人生于世,一切恍然如梦。因此,一寸光阴不可轻。时间不等人,青春无价,美好年华中,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成就自己的知识与本领,为走上社会和规划人生做好准备。要知道,知识改变命运。

不学便老而衰

梁先生语录:

如果想免掉“初意不错,越做越错,青年时还不错,越老越衰越错”,就得留意于此,就得求学。

梁先生认为,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而这指的就是一个人的青年时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往往青年时不大见锐气的,到后来亦不大变;愈是青年见英锐豪侠气的,到老愈变化得厉害,前后可判若两人”。诚如爱因斯坦曾在63岁时所说的:“一个人没有在30岁以前达成科学上的最大成就,那他永远也不会有。”

如此看来,人生于世,我们是否就难以甚至不能保持自己英雄时代特有的可爱呢?梁先生指出:“依我看,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豪侠气”,不老不衰,是可以实现的。对此,梁先生提出的方式是:在增进自觉,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上求之。

而能“求能了解自己且对自己有办法”的便是学问。因此,梁先生劝诫青年人,要在学问上体会、用工夫,才不至于哀而衰。但是,梁先生认为,这样的学问只限于中国古人的学问。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学问,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开卷有益的。

因此,人生于世,我们要看到,不学便老而衰。学而能保持青年时的“可爱”之处。可以说,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学习是人生的一大美事,也是一个有志者毕生的事业与追求。学,然后知困;学,然后明志;学,而后有所为。宋代朱熹主张:“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如此一来,活到老,学到老,才知书中味,才能让自己不老不衰,不断地给自己的思想注入活水,以让其得以长青。否则,“人老珠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不动,不进,不新,便会变成冥顽不化的“老古董”,为时代所摒弃。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所以我们要惜时如金,认真学习。古人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由此可见,读书,能通,能达,便能找到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而不学,便不知,甚至无知。

人们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当上天将学习这根救命索抛向我们的时候,紧紧抓住它才是我们的选择。不然,人生几十年,一事无成,或者是沉于生活的底端,老来是非常憾恨的。

更为重要的是,诚如梁先生所强调的,要保持青年时的可爱之处,必须求助于中国古人的学问。历数古往今来的大思想家,无一例外都如此。然而,事实表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仅要求助于中国古人的学问,古今中外的学问都是应当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进而开拓自己的眼界,最主要的是,不断地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求人老而心不老、思想不老的境界。从另一层面来说,这正是老来也有建树与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推崇宋代程颐的“人不学便老而衰”的观点。人生于世,不论是青年时期,还是耋耄老年,都应当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求助于学问,不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用学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用源源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思想与生命。否则,“老大徒伤悲”的憾恨将是挥不去,抹不平的。

梁先生的一生几乎都在学习。所以,即便是在94岁的时候,他也能登上讲坛,讲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更为可贵的是,一生都在思考与学习的梁先生,其晚年的精神面貌,其对哲学、对学问的热情,仍然是深为后人所叹为观止的。这一切,都得益于梁先生毕生不懈的学习。

所以说,人生于世,我们应当以梁先生为楷模。坚持学习,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诚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特别是青年时期,堪称是人生中的英雄时代,更应当惜时如金,坚持在无涯浩瀚的学海中航行,有搏击,有抗争,才能不断收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决非耻辱之事。”所以说,青年时要懂“不学便老而衰”的道理,认真学习,不断追求学问,而老年也不能“倚老卖老”,再不学习。相反,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才能如梁先生一样,保持青年时的豪侠之气,精神上不衰不老。

总而言之,往者可鉴,来者可追。人生于世,须知,青春无价,学海无涯,不学便老而衰。

是真学问,才有受用

梁先生语录:

什么才是学问?学问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更扼要的说,就是“学问贵能得要”,能“得要”才算学问。

梁先生认为,判定一种学问究竟有受用还是没有受用,关键看这种学问能不能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果所学所得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就不能说这种学问有受用。“所以没有问题,因为他学问已经通了。”从反面来看,所以有问题,就是因为学问没有学通。也就是说,没有收获真正的学问。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问才算是真正的学问?梁先生认为,知道很多,学识很渊博,并不算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得要”了的学问。所谓“得要”,主要有两层意思:

第一,“能从许多东西中简而约之成为几个简单的要点,甚或只几个名词……在他口若不说时,心中只有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意思;将这一个或几个意思变化起来,就让人家看着觉得无穷无尽”。

有人说:“罗素让我喜欢,是因为西方哲学在他笔下变成八卦一样容易读的东西。”这就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纵然其思想可能很深奥,然而他却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深不可测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东西。而其本身,能用极为简单的词语概括已得的或者是自己的学问。

第二,“得要”的表现是能够有效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在相关的问题面前,能有效地运用自己所得的学问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学,不问得,更不问用;也不是只学,有得,却无用。

只有有学、有得,并且有用,才算是真正的“得要”,否则,就将出现“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可是等到打仗对敌却应付不了,跑回来搬请老师”的笑话。

从中,我们可知,是真学问,才有受用,否则,就只能走马观花罢了,即便读的书再多,知道的理论再高深,也不过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换句话说,学能自知还不够,最好能让别人也知,这是其一;其二,学要致用才算是真正的有学问,才算是真正的学问。二者缺一,便算不得有真学问,自然而然,也是不受用的。

既然如此,那么,学习或研究中,我们要从何获得真学问呢?对此,梁先生的建议是:在自己这一方面能从许多东西中简而约之掌握几个简单的要点,甚或只几个名词,就已够了。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如梁先生一样有主见,发现问题;“肯用心思”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思而有得,才能以简驭繁,才能深入浅出。

因为真正的学问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消化的。而所学也难以有所得,更主要的是,难以学以致用。

《菜根谭》中说:“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读圣贤书如果不能领会圣贤的真义,那不过是书本的奴隶;当官的人如果不知道体恤百姓,那就如同穿着君子衣冠的强盗;做学问的人不懂得身体力行,那不过是夸夸其谈而已;建功立业者不想着布施德行,其功业也不过如眼前花,一瞬而逝。从中,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据说福州大中寺里有个老和尚,他有三位弟子。这三个弟子都刚从外面修行回来。一个弟子在都城习得诗文,一个弟子从诸长者处学得经论,只有第三个弟子说自己什么也没学到。

老和尚见状,从此非常嫌弃他,将寺庙里的脏活、累活、杂活都交给他干。一天,这个弟子在澡堂一边帮老和尚擦背,一边说,“庙虽好,可庙里的佛不行。”老和尚回过头来看了弟子一眼,他接着说,“佛虽然不行,可是还有光。”

一天,老和尚在窗下默诵经文,这时一只野蜂想飞出去,没头没脑地乱撞纸窗。第三个弟子见此情形,便说:“房子这么大,有门洞开,不从空处出,偏撞纸窗,白费力气。”并立即挥手作一偈道:“不肯出空门,投窗是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时才出头。”

老和尚一听,拍手叫好。说:“你小子所言,另有一番气度,一定逢得名师,快快道来。”于是,这位弟子把自己在百丈和尚门下修行悟道的经历讲了一遍。老和尚心生羞愧地说道:“老僧到这般年岁才识到禅宗真诀啊!”

故事中老和尚之所以心生羞愧,就是因为他一直埋首于故纸堆,不能消化自己所学之道,更不能将所学之道学以致用。

学习或研究中,我们要看到真学问的价值,也要探索真学问得来的途径,还要懂得珍惜时间,用心积累学问,更要懂得将所学得的学问或自己悟出的学问致力于解决实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真学问,才有受用”的道理。

所以说,要拥有真正的学问,不仅需要因学而得,也要将所得灵活地运用起来。而要实现运用自如的目标,就必须将学后的所得及时地消化,否则,“虽有一车兵器而不能用”,这是不可取的。真学问是“老僧虽只寸铁,便能杀人”的出神入化,这也正是真学问有受用的具体表现。而这,也正是梁先生的独特之处。

得失长短一望而知

梁先生语录:

这时候学问过程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与主张,其中的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

虞世南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而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杜甫也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无不在强调,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试问,在山中看群山,能看到山的全貌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深处山林之中,看山犹如雾里看花,难以清楚地望见山的全貌。若想一眼尽览层叠的群山,博览崇山峻岭的蜿蜒屈曲,我们必须站到高处去。

而求学、为学、治学亦如此。如想成就自己的学问,对于别人的得失与长短,能够达到“一望而知”的程度,就必须把自己置于高处。具体地说,就是和他人相比,自己的学问要略胜一筹,是别人难以企及甚至是无法企及的。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是一时一刻的努力能成就的,也不是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实现的。相反,这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攒,更需要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与观点。

梁先生谦虚地说,(在学问上)对于“得失长短一望而知”这一点,自己“亦不过庶几望见之尔——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事实正好相反。举个例子来说,梁先生在哲学上的众多观点是极为新颖而又独到的。他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梁先生不仅能站在前辈哲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而前人观点中的不足之处,他也能及时地发现。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能另辟蹊径,找到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的其他视角,比如将进化论的意义注入其中。而这不正达到了“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了吗?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老人掏心掏肺地对我们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他们说这话的依据常常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归根到底,其所强调的是经验的重要性。然而,在求学、为学与治学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学问水平置身于高处的方法,自然也少不了经验。当然,这里的经验,不是依年龄而定的。而是依个人对学问的态度而定,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更为具体地说,要让自己的学问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我们必须经历一番甘苦。诚如人生中,要抬头挺胸地站在人前,背后要吃很多苦。学问胜人一筹,也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

试问,若是认为自己自幼愚笨的梁先生没有比别人付出更多,他能改愚为明,化柔为刚吗?又何况是要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而这其中的甘苦,具体来说,指的是什么呢?根据梁先生的经历,主要有以下几点:

要因“肯用心思”而得“主见”。毋庸置疑,主见的来源,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洞的想象,而是有据可依的新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可称之为“灵感”。更为形象地说,需要瞬间的顿悟。这一瞬间的灵感,就如即开即逝的烟花。可是,为了遇见它,又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艰辛。

总而言之,若想让自己的学问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青春年华时须得认真学习、勤思考,做到“自家有判别”才行。要有能“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的敏锐度。这样一来就容易在对比中发现不同之处,发现问题之所在,进而谋求一个解决的办法。而这,较之洋洋得意于自己的观点的人来说,是更为进步与聪明的。长期如此,便能让自己的学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同类推荐
  • 心灵的选择与放弃

    心灵的选择与放弃

    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与放弃,我们都应该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做出正确的选择。慎重选择,懂得放弃,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 解密职场冷暴力

    解密职场冷暴力

    本书是由作者的采访稿整理而成。作者为了调查职场冷暴力,采访了40多位不幸遭受过或正在遭受职场冷暴力的职场中人,他们的遭遇为作者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每一个小节都由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始,极具可读性。案例故事之后,本书还有精炼的经验总结和方法性提炼,为职场人士提供了可参考的防治职场冷暴力的简单方法,不仅轻松,更有实用价值。
  • 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危机感是企业长青的基石。企业只有树立危机意识、做到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才能够轻松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实现由优秀迈向卓越的突破。危机感同时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 思考致富(经典励志文丛)

    思考致富(经典励志文丛)

    这部伟大的著作,曾指引许多耳熟能详的知名人物走上成功之旅,诸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发明家爱迪生、企业家洛克菲勒,都从中获益匪浅。还有更多的平凡人因此积累了财富:有的人走出了彷徨和挫折,有的人找到了理想和方向,有的人实现了家庭的和谐,有的人获得了商业伙伴的支持,许许多多的人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 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一句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也可以变亲友为仇人;一句话可以功败垂成;一句话更可以改变人生。拥有精彩人生的人也许不是演说家,但拥有好口才的人必定能成就精彩人生。本书从要说话和会说话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不同的说话技巧对身处社会的人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旨在帮助读者学会说话,使读者在人际、事业和生活等诸多方面获得相关的启示,从而成就精彩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侠客情义传

    侠客情义传

    新书求收藏百年老宅突遇变,万事恶极家破亡。孤儿欧阳奕清,家道中落,流亡南下,“昭”与“启”二个国家连年征战,以北宋末年为背景,欧阳奕清穿梭在南宋,昭国还有启国三个国家闯江湖!他和金国将军拜兄弟,救过昭帝命,策杀南宋君,看江湖与幻想中的国家的碰撞!
  • 宫后谋

    宫后谋

    纵然没有傲人的地位,没有娇媚的容颜,她依旧可以问鼎皇后之位,她用自己的经历写就了一部传奇,向世人证明,纵使他人显赫他人倾城,我依旧能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计谋得万人朝拜,无论这过程有多艰难和血腥。
  • 我爱的只有你

    我爱的只有你

    “不!”雨沫跌坐在雨里,呆呆的看着林晨的身子被汽车撞飞好几米落在了地上。林晨最后看了一眼雨沫,他想或许再也见不到了。
  • 缘分缠我上身

    缘分缠我上身

    本书女主角是一名花一般年纪的美少女。男主角是一名可能过正宗美男子。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一路跌跌撞撞的发生了很多事,有搞笑、有浪漫、也有悲痛。但到底发生了什么结局又会怎样呢?那就请大家去书中一探究竟咯!【作者乃学生族,本书也是作者在一边写一边上传,很不容易。有时会少更些,也请大家多多谅解关照】
  • 《异世小鱼儿:要做就做大》

    《异世小鱼儿:要做就做大》

    晓鱼儿才喝了一口酒而已,便昏死过去,这就算了,还穿越了算什么!别人穿越有金手指,为毛自己成了条鱼?丫的还是食人鱼!嗯嗯?什么!作者大大你没开玩笑吧?会法术是要闹那样啊啊啊啊~
  • 大神歪着跳

    大神歪着跳

    我叫黄埔华,是一名出马弟子,人称东北活神仙。本人专注跳神二十年,精通查事治病,看相算命,代还阴债,打小人,抓小三。承接各种驱邪辟鬼,招魂问米,阴宅翻新,亡灵超度等业务。另高价回收二手怨魂厉魄,家仙野仙,量大从优,可开正规发票!如有意加盟本店,请点多多支持本书!小武建了个QQ书友群,群号是96588410,大家一起来提提建议啊~~~~
  • 总裁特宠:国民女神太高冷

    总裁特宠:国民女神太高冷

    他,永远都是一副冷酷无情的样子,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直到遇见她。她,人们说她从未动过真心是因为她根本没有心,‘没有心’的她却一次次为他而动心。她想要的,他都能给,她却不领情,她想要靠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和他的名字出现在同一直线上,这,就是她爱他的方式。都说长得帅又多金的男人都是高冷的大BOSS,可谁能告诉她现在抱着她的大腿死活不放的男人是谁啊!都说上的漂亮又有背景的女人都是高冷的大美女,可谁能告诉他,现在像个泼妇一样让他跪榴莲的女人是谁啊!两人相爱,却被人多次阻碍,直到得知真相,才知两人是天生一对,就连身份,也只允许他们两个人在一起。
  • 永结秦靳

    永结秦靳

    作者实在不会取名字,曾经差点给这本书取名为《秦久历险记》【微笑】至于简介......原谅我吧,我同时还是个简介废。我截取了一些对话你们随意感受一下:“祖父作为护国上将军,背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抱负,是不是更难?”“为臣,为君;为将,为民;为一家之主,为子孙后代。老夫倒不觉得难。”“沁姐儿是秦家小姐,秦家的姑娘都有不输男子的坚毅。阿久,这一点你会比谁都做得好。”秦久满腔的愤怒在看到他后都变成了委屈,眼泪不自觉地流淌下来,而他此刻的心柔软得不能触碰,又酸涩难忍,他只能用力抱住她,给她全部的依托......
  • 灵宝众真丹诀

    灵宝众真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绿茵宗师

    绿茵宗师

    “你说,整个足坛没有一个主帅配得上宗师的称号,除了一个人,你能说这个人是谁吗?”《太阳报》的美女记者问朱小牛。“你真是胸大无脑,没有眼睛,这个是谁你还看不见吗?”“你自封为绿茵宗师,但你还没有获得任何一项冠军,就是英冠的亚军都没有拿到,你还有脸说?”BBC一位德高望重的记者说。“操,我带着一支平均不满17岁的青年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升上超级联赛,难道还不配宗师称号?你等这个赛季结束,我要用英超冠军揍烂你的臭嘴!”BBC德高望重的记者不说话了,他信这个年轻的中国人说到做到!(本书已签约,请大家放心收藏,点击,绝对不会TJ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