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7600000008

第8章 孔子的哲学智慧(2)

到了后来把所仿效的原本叫做象,如画工画虎,所用作模型的虎也是“象”(亦称法象),便是把原本叫做“象”了。例如《老子》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有人根据王弼注,以为原本当是“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二句在先,“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二句应在后。这是“物生而后有象”的说法。却不知道老子偏要说“象生而后有物”。他前文曾说“无物之象”可以作证。老子的意思大概以为先有一种“无物之象”,后来从这些法象上渐渐生了万物来。故先说“其中有象”,后说“其中有物”。但这个学说,老子的书里不曾有详细的发挥。孔子接着这个意思,也主张“象生而后有物”。象是原本的模型,物是仿效这个模型而成的。

《系辞传》说: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这和老子先说“有象”,后说“有物”,同一意思。“易也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正是说易(变化)的道理只是一个象效的作用。先有一种法象,然后有仿效这法象而成的物类。

以上说《易经》的象字是法象之意(法象即是模范)。孔子认为人类历史上种种物质文明的都起源于由于象,都开始于仿效种种法象。这些法象,大约可分两种:

一种是天然界的种种“现象”(如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一种是物象所引起的“意象”,又名“观念”。《系辞传》说:

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文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

这一大段说的有两种象:第一是先有天然界的种种“现象”,然后有疱牺氏观察这些“现象”,起了种种“意象”,都用卦来表出。这些符号,每个或代表一种“现象”,或代表一种“意象”。例如是火,是水,是两种物象。既济(成功),是两种意象。

后来的圣人从这物象意象上,又生出别的新意象来,例(涣)代表一个“风行水上”(或水“木在水上”)的意象。后人从这意象上忽然想到一个“船”的意象,因此便造出船来。所以说:

刳木为舟,剡木为辑,……盖取诸涣。

又小过)代表一个“上动下静”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观念,忽然想到一种上动下静的物事的意象,因此便造出杵臼来。所以说:

断木为杵,凿地为臼,……盖取诸小过。

又如大过)代表一个“泽灭木”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意象,忽然发生两个意象:一是怕大小浸没了他的父母的葬地,若不封不树,便认不出来了;一是怕大水把那柴裹的死尸要浸烂了。因此便生出“棺椁”的意象来,造作棺椁,以免“泽灭木”的危险。所以说: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又如夬)代表“泽上于天”,是一个大雨的意象。后人见了,忽然生出一个普及博施的意象。因此又想起古代结绳的法子,既不能行远,又不能传后,于是便又生出一个普及博施的“书契”的意象。从这个观念上,才有书契文字的制度。所以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盖取诸以上所说古代器物制度的起源,未必件件都符合历史的事实。但是孔子对于“象”的根本学说,依我看来,是极明白无可疑的了。这个根本学说是人类种种的器物制度都起源于种种的“意象”。

六十四章《象传》全是这个道理,例如蒙)是一个“山下出泉”的意象。山下出泉,是水的源头。后人见了,便生出一个“儿童教育”的意象。所以说:“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又随)(复),一个代表“雷在泽中”,一个代表“雷在地下”,都是收声蛰伏的雷。后人见了,因生出一个“休息”的意象。所以由“随”象上,生出夜晚休息的习惯;又造出用牛马引重致远以节省人力的制度。

由“复”象上,也生出“七日来复”,“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的假期制度。又姤)代表“天下有风”的意象,后人因此便想到“天下大行”的意象,于是造出“施命诰四方”的制度。又如观)代表“风行地上”和上文的“姤”象差不多。后人从这个意象上,便造出“省方观民设教”的制度。

又如谦)代表“地中有山”,山在地下,是极卑下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意象,便想到人事商下多寡的不均平。于是便发生一种“捊多益寡,称物平施”的观念。又如大畜)代表“天在山中”,山中看天,有如井底观天,是一个“识见鄙陋”的意象。后人因此便想到补救陋识的方法,所以说:“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以上所说,不过是随便乱举几卦作例。但是据这些例看来,已可见孔子的意思,不但说一切器物制度,都是起于种种意象,并且说一切人生道德礼俗也都是从种种意象上发展而来的。

因为“象”有如此重要,所以说: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又说: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人民咸用之谓之神。

那种种开阖往来变化的“现象”,到了人的心目中,便成“意象”。这种种“意象”,有了有形体的仿本,便成种种“器”。制而用之,便成种种“法”(法是模范标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便成种种“事业”。到了“利用出人,民咸用之”的地位,便成神功妙用了。

“象”的重要既如上文所说,可见“易也者,象也”一句,真是一部《易经》的关键。一部《易经》,只是一个“象”字。古今说易的人,不懂此理,却去讲那些“分野”“爻辰”“消息”“太一”“太极”,……种种极不相干的谬说,所以越讲越不通了。(清代汉学家过崇汉学,欲重兴汉诸家易学。惠栋、张惠言,尤多钩沈继绝之功。然汉人易学实无价值,焦赣、亦房、翼奉之徒,皆“方士”也。郑玄、虞翻皆不能脱去汉代“方土”的臭味。王弼注《易》扫空汉人陋说,实为易学一大革命。其注虽不无可议,然高出汉学百倍矣。惠张诸君之不满意于宋之“道士易”是也。其欲复兴汉之“方士易”则非也。)这是《易》的第二个基本观念。

第三,辞《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每爻都有一个“象”,但是单靠“象”也还不够。因为易有四象,(适按此处象与辞对称,不当有“四”字。此涉上文而误也。因此一字遂使诸儒聚讼“四象”是何物,终不能定。若衍此字,则毫不废解矣。)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象”但可表示各种“意象”。若要表示“象”的吉凶动静,须要用“辞”。

例如谦)但可表示“地中有山”的意象,却不能告人这“象”的吉凶善恶。

于是作为卦辞道:

亨,君子有终。

这便可指出一卦的吉凶悔吝了。又如谦卦的第一爻,是一个阴爻,在谦卦的最下层,真可谓谦之又谦,损之又损了。但单靠这一画,也不能知道它的吉凶,所以须有爻辞道: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这便指出这一爻的吉凶了。

“辞”的作用在于指出卦象或爻象的吉凶。所以说: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

又说:

辨吉凶者存乎辞。

辞字从受辛《说文》云:“辞讼也。(段依《广韵》作“说也”)从受辛,犹理辜也。”朱骏声说:“分争辩讼谓之辞。后汉《周纾传》‘善为辞案条教’注,辞案犹今案牍也。”辞的本义是争讼的“断语”“判辞”。《易经》的“辞”都含“断”字“辨”字之意。在名学上,象只是“词”(Term),是“概念”(Concept),辞即是“辞”,亦称“判断”(Judgment)。例如“谦亨”一句,谦是“所谓”,亨是“所以谓”,合起来成为一辞。用“所以谓”来断定“所谓”,故叫做辞(西文Jndgment本义也是讼狱的判辞)。

《系辞传》有辞的界说道:

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之”是趋向,卦辞爻辞都是表示一卦或一爻的趋向如何,或吉或凶,或亨或否,叫人见了便知趋吉避凶。所以说:“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又说: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爻字似当作辞。下文作辞,可证)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象所表示的是“天下之赜”的形容物宜。辞所表示的,是“天下之动”的会通吉凶。象是静的,辞是动的;象表所“像”,辞表何之。

“天下之动”的动,便是“活动”,便是“动作”。万物变化,都由于“动”,故说: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又说:

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虑之象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动而“得”,便是吉;动而“失”,便是凶;动而有“小疵”,便是悔吝。

“动”有这样重要,所以须有那些“辞”来表示各种“意象”动作时的种种趋向,使人可以趋吉避凶,趋善去恶。能这样指导,便可鼓舞人生的行为。所以说: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又说: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辞的作用,积极一方面,可以“鼓天下之动”;消极一方面,可以“禁民为非”。

这是《易经》的第三个基本观念。

这三个观念(一)易,(二)象,(三)辞,便是《易经》的精华。孔子研究那时的卜筮之《易》,竟能找出这三个重要的观念:第一,万物的变动化不穷,都是由简易的变作繁杂的。第二,人类社会的种种器物制度礼俗,都有一个极简易的起源,这个起源,便是“象”。人类的文明史,只是这些“法象”实现为制度文明的历史。第三,这种种“意象”变动作用时,有种种吉凶悔吝的趋向,都可用“辞”表示出来,使人动用都有仪法标准,使人明知利害,不敢胡作非为。——这就是我的《易论》。我且引一段《系辞传》作这篇的结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爻似当作辞。说见上)。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亚字从荀本)。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仪之而后动。(仪旧作议。《释文》云:“陆姚桓元荀柔之作仪。”适按:作仪是也。仪,法也。与上文拟字对文。)拟仪以成其变化。

“象”与“辞”都是给我们摹拟仪法的模范。

第四节 正名主义

孔子哲学的根本观念,依我看来,只是上篇所说的三个观念:

第一,一切变迁都是由微变显,由简易变繁杂的。所以说: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知道一切变迁都起于极微极细极简易的,故我们研究变迁,应该从这里下手。

所以说: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韩注:“极未形之理曰深,适动微之会曰几”)。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深”是隐藏未现的。“幾”字《易系辞》说得最好:

幾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旧无凶字,义不可通。今按孔颖达《正义》云:“诸本或有凶字者,其定本则无也。”是唐时尚有有凶字之本。今据增)。

孔子哲学的根本观念,只是要“知幾”,要“见幾”,要“防微杜渐”。大凡人生哲学(即伦理学),论人生行为的善恶,约分两大派:一派注重“居心”,注重“动机”;一派注重行为的效果影响。孔子的人生哲学,属于“动机”一派。

第二,人类的一切器物制度礼法,都起于种种“象”。换言之,“象”便是一切制度文物的“幾”。这个观念,极为重要。因为“象”的应用,在心理和人生哲学一方面就是“意”,就是“居心”(孟子所谓“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之存心)。就是俗话说的“念头”。在实际方面,就是“名”,就是一切“名字”(郑玄说,古曰名,今曰字)。“象”的学说,于孔子的哲学上,有三层效果:(一)因为象是事物的“动机”,故孔子的人生哲学,极注重行为的“居心”和“动机”。(二)因为“象”在实际上,即是名号名字,故孔子的政治哲学主张一种“正名”主义。(三)因为象有仿效模范的意思,故孔子的教育哲学和政治哲学,又注重标准的榜样行为,注重正已以正人,注重以德化人。

同类推荐
  • 孔子说为人

    孔子说为人

    本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

    本书包括:关于幸福、悲伤的原因、情爱小析、妇女解放、论热情、家庭的地位、个人心理中的家庭、婚姻的解除等内容。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曾国藩采用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心得,极具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热门推荐
  • 喂最好别惹我

    喂最好别惹我

    刁蛮任性的她,在学校里横行霸道,若好朋友被欺了,她会毫无犹豫地帮她们讨回公道,她很小心眼,被她认准的事就很难改变,一旦改变那就永远无法收复…
  • 爷苦逼,到追逃婚妻

    爷苦逼,到追逃婚妻

    王爷你算个毛啊,我是21世纪女神,我鸟你啊。切;以前那个傻帽喜欢你,我又不喜欢你,你缠我有个屁用啊,哼;呵呵皇后啊不甩他,我又不是她女儿,了她敢吗?抱宠物继续睡觉,嗷嗷,宝贝丫鬟啊,下次不要随便给人开门通报啊,记得要通报就先收1万两银子在来,小姐我很穷的知道吗?某丫鬟石化了,嘴巴都成了O型了,咳咳:栾栾快去吧,这个挣钱的重要任务就交给您啦,若是有人上门找茬的,吉祥如意直接丢出去,在不挤就给我打上门去,这样我就有理由上门找他们的茬。修炼我也是个天才好不好,为毛要叫我是废物啊,哎算了,我低调点,等我成了王者在来笑你们还不成吗;哈哈哈:主子,你好阴险哦,我们离主子远点,免得殃及鱼池闪啦.........
  • 陵门

    陵门

    仙,在凡人眼里是伟大的,在我眼里却只是一个拥有凡人外表的魔………………
  • 鬼王驾到:娘子,来

    鬼王驾到:娘子,来

    新婚之夜,相公拿着白绫,邪魅的笑着说:“娘子,你怕死吗?”“只要和你在一起我就不怕!”“哦,是吗?”将白绫绑在我的脖子上,“那你就去死吧!”说完,手一紧,我死在了他的手上。今生今世,来生,就算是做鬼,我也要报仇雪恨!!为了报仇,我找上了他——鬼王“求求你,帮帮我,帮我杀了他,不论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哦?好啊!”说着邪魅一笑。
  • 暖你一千岁

    暖你一千岁

    说好的天之宠儿,可为什么会被阎王设计灌了加料的孟婆汤,扔进恶鬼哀嚎的奈河?被个无良师父救了,可是却被告知师父却不是人?明明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说好的独宠一生呢,怎么说捅刀就捅刀?杀妻证道?我呸,我们只是单纯的不能再单纯的师兄妹!这一生,连絮只想要平平淡淡,可老天允了,阎王却不同意!!!我说,阎王你是不是心悦我啊,连絮心里默默的吐槽。
  • 岁月静好:教室里的我们

    岁月静好:教室里的我们

    青春的路上,总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在你心里的人,也许只是一个过客,而那些不被在意的人,也许是你心中永远的痛……
  • 武开天路

    武开天路

    远古洪荒大世界破碎,形成无尽小世界,程云轩意外从地球这个灵力匮乏之地穿越到了,一个灵力浓郁的世界。但是他的灵魂居然进入到了一个全身瘫痪的废物身上,无比绝望的他脑海中莫名其妙的出现了《易经洗髓经》,他身体恢复有望····接着又出现了《凌波微步》····《太极拳》等前世地球功法。这一切到底是神的指引,还是仙的棋局····他将怎么在这个即美丽而又残酷的世界生存,又将演义出了怎样的传奇?欢迎各位书友前来观看!!!
  • 小幽默大智慧全集

    小幽默大智慧全集

    本书汇集近千条流传很广的经典幽默故事和笑话,对于其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进行了挖掘并加以精彩点评。
  • 盛世婚宠:娇妻不要跑

    盛世婚宠:娇妻不要跑

    生日那天她走错房间,竟与撒旦一夜缠绵。为了家族,她不惜成为撒旦的契约妻,当她渐渐沦陷时,赫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替身罢了,她高傲转身离去。几年后,她傲然回国,挽着他人,牵着女性杀手儿子时,他果断出击,她回眸一笑,“顾二少,你被OUT了。”
  • 缘来爱去人来

    缘来爱去人来

    当,“至尊宅”+“干物女”+“别扭女”+“处?女?女”四合一的读博剩女,遇上,“运动达人”+“无敌学术咖”+“多金万人迷”+“专情男神”四合一的海归博导,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当剩女日渐自卑,当博导日益腹黑;当剩女唯一的暗恋光芒万丈归国来,当博导唯一的过去梨花带雨求原谅;当剩女心灰意冷,当博导痛苦迷茫;当青春的尾巴即将不见踪影,当现实中的爱情日渐物质化,当理想与现实交相辉映,当“我”发现,原来,“你”一直很爱很爱“我”;原来,“你”爱的是“我”爱“你”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