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9100000014

第14章 浅谈篆刻(1)

缘起

承蒙诸位抬举,说我于篆刻有所深研,这些话实在过誉。既然诸位对敝人学篆刻的事感兴趣,那么敝人就略述个中简概,以供诸位参考!因我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从头讲起,恐篇幅太长而时间不许,故今日先略讲明代以前的篆刻发展,之后将从明代流派开讲——因明代以前,篆刻多用于官府,文人士子亦多不涉及;明以后,篆刻方为文人所自习,遂成文化大观。

篆刻,自商周始即应用于政治中,后影响所及更广,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艺术乃至宗教,无不产生过密切联系;且其美术价值极高,故与书法、绘画最终鼎足而立,故不可轻视其艺术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变革,至明清之际蔚为大观,终成独立之艺术。

篆刻起源,据考起自商周,那时多用于帝王之玺或官府之印。至春秋战国时期,刻印已有私用,间有当着饰物者;因当时小国林立,故篆刻之印因文化之差异而风格各异。

至秦汉时期,篆刻之法更趋成熟,因文化成就所影响——尤其汉代篆刻,其印面篆文与处理方法,一直为篆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认为那是篆刻艺术难以逾越的艺术巅峰。

经魏晋南北朝而到隋唐时,因文化的高度发展,故篆刻也呈现出“中兴”气象,其中尤其是因皇帝的收藏以及用于鉴赏字画之印,因而隋唐时篆刻在继承之上有所发展。

到宋元时期,官印、私印比前代都有所增加,且于此时出现了文人自篆自刻的现象了,后人将元朝王冕视为文人自刻印章之第一人;又因赵孟頫、吾丘衍等文人提出篆刻复古的思想,加之古印谱的汇集与印刷业的发达,因而开文人篆刻之先河。此时的篆刻著作,较有名者如钱选的《钱氏印谱》、赵孟頫的《印史》(一卷)、吾丘衍的《古印式》(二卷)、吴睿的《汉晋印章图谱》、杨遵的《杨氏集古印谱》、陶宗仪的《古人印式》等,故篆刻至元代时已有长足的发展。

至明代时期,因文彭、何震、苏宣等人的爱好与成就,加上古印谱的印刷与流通,故令篆刻艺术于明朝一代大放异彩,后形成了不少流派;其中,以文彭、何震、苏宣最为杰出。

到清代时,篆刻更是达到空前的发展,其成就几乎可与汉代比肩。其时主要以汲古、创新为特色,流派纷现,个性分明,且不乏篆刻之大家,令篆刻又达一座新高峰。

以上为篆刻之艺术特点,简述如上,以利综观,详情容后再述。

一.明代篆刻

前面讲到,篆刻至元代时,已从官印扩充到私印,并出现文人自刻自篆之风。这主要是因为宫廷及民间辑录的古印谱增多,加上大书法家赵孟頫、吾丘衍等人的提倡,又因印刷业的发达,令印谱流传渐广,故篆刻至元代,不但开文人自刻之先河,且开复兴之气象。

明代时期,因印刷之便利、石材多样化,以及印学理论之兴起,于是文人篆刻渐成风气,致使文人流派异军突起,成为明代艺术风景线上一道亮丽的景色。其中,文彭、何震二人被世人认为是明后期最杰出的两大印家,对当时篆刻艺术影响极大。

1.文彭

文彭,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书法家文徵明的长子,与弟弟文嘉一起称誉艺坛;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故世称“文博士”,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篆刻家,是明代篆刻史上的先驱者。

文彭曾尝试将青田石作刻印材料,很成功,后被文人广泛采用和传播;又因其身份显赫,又开风气之先河,故后人公认其为明代篆刻之领袖。时人对他评价较高,如朱简云:“德靖之间,吴郡文博士寿承氏崛起,树帜坫坛……自三桥而下,无不人人斯籀,字字秦汉,猗欤盛哉!”可见其影响所及。

据明代王野的评论,文彭的篆刻作品“法虽出入,而以天韵胜”。以其作品观之,其印以安逸清丽为主调,刻意师法汉代,但亦有宋元之遗风。以其书画作品上的钤印考之,后世认为出自文彭之手的,如“文彭之印”(朱、白各一)“文寿承氏”“文寿承父”“寿承氏”“三桥居士”等;常见者为“寿承氏”“七十二峰深处”二印。这些印的四周边栏都呈现严重剥蚀状,颇似金石所印效果,而这种洁净的篆法配以古朴边栏的处理方法,成为后世修饰印面技艺之先声。

综观其于篆刻之贡献,可分为二:一是开创以石材刻印,后遂成风气,开辟了石章之先河;二是师法秦汉,摈除宋元之流弊,有承前启后之功绩。他所开创的“吴门派”(亦称“三桥派”),开篆刻流派之端绪,故后人将他视为流派篆刻之开祖。

2.何震

何震,字长卿,又字主臣,号雪渔,徽州婺源人(婺源,明清时期属于安徽徽州,现划归江西管辖,明代《徽州府志》《安徽通志》有记载),明代著名篆刻家,与文彭合称为“文何派”。

何震一生曾游历过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是一位终生靠卖印为生的篆刻家。早年客居南京,曾与文彭探讨六书,终日不休。后来,由友人汪道昆(著名文学家,官至兵部左侍郎)引荐,后遍历边塞,因篆艺精到,故而名噪一时;晚年又回到南京,后居承恩精舍,“直至无钱,主僧为之含殓”。

何震一生对篆刻痴迷,而贡献亦大。他的作品多呈苍劲老练、持重稳重之势,用力刚猛,线条犀利,如“云中白鹤”一印即是;其他易见之精品,如“沽酒听渔歌”“兰雪堂”等印。

他的印颇具秦汉章法,对其作品也推崇备至,说其“白文如晴霞散绮、玉树临风,朱文如荷花映水、文鸳戏波……莫不各臻其妙,秦汉以后一人而已”。董其昌更有“小玺私印,古人皆用铜玉。刻石盛于近世,非古也;然为之者多名手,文寿承、许元复其最著已。新都何长卿从后起,一以吾乡顾氏《印薮》为师,规规帖帖,如临书摹画,几令文、许两君子无处着脚”之语。

后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辑自刻印而成印谱,取名《何雪渔印选》,开印家汇编自刻印之先河,颇具开拓之精神。时人称他的成就为“近代名手,海人推为第一”,诚实语也。

他后来开创了“雪渔派”,篆刻风格影响当时篆刻界,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界及政治用途,其后延续至明末清初,可见其印影响之大!时人多争相收藏其所篆之印——“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其手者,争传宝之。生平不刻佳石及镌人氏号,故及今流传尚不乏云”(《徽州府志》,1699)。

3.苏宣

苏宣,字尔宣,安徽歙县人,篆刻曾得文彭的传授,但受何震的影响较大。其印中精品有“啸民”“苏宣之印”“流风回雪”等,所治之印,篆法自然,刚劲有力,既有何派之猛利,以掺以自家之平实,故别具一番新气象。

他在晚年总结治印心得时说:“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愈多,化者愈化,而所谓摹拟者愈工巧焉。”其印与何震的“神而化之”是相承的,故明代吴钧赞叹其印“雄健”,有浑朴豪放之势。苏宣亦曾感慨云:“余于此道,古讨今论,师研友习,点画之偏正,形声之清浊,必极其意法,逮四十余年,其苦心何如!”

他曾在文彭家设馆,得文彭传授篆法;后纵览秦汉玺印,深得汉印的布白之妙,在朱、白文的处理上充分汲取了斑驳气息,多追求金石气息,因其印古朴苍浑,故名扬海内。因他的篆刻在当时颇有名气,仅次于文、何,时人称他与文彭、何震三家鼎立,曾著有《苏氏印略》,计四卷。

4.朱简

朱简,明代篆刻家,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人。

其人工诗文,精研古代篆体,师事陈继儒。曾从友人收藏品中看过大量的古印原拓本,后来花了两年时间精心摹刻,编成《印品》二集,对于后人分辨印章真假、考证玺印、深研章法都有极大好处;并首创印学批评,提出篆刻分“神、妙、能、逸”四品,为其独到见解。其印有“董玄宰”“董其昌”“陈继儒”“冯梦祯印”等,可谓其代表作。

其篆刻着重笔意,以切刻石,后自成一家。他曾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始于商周,盛于汉,沿于晋,****于六朝,废弛于唐宋,元复变体,亦词曲之于诗,似诗而非诗矣。”“印谱自宣和始,其后王顺伯、颜叔夏、晁克一、姜夔、赵子昂、吾子行、杨宗道、王子弁、叶景修、钱舜举、****孟、沈润卿、郎叔宝、朱伯盛,为谱者十数家,谱而谱之,不无遗珠存砾、以鲁为鱼者矣。今上海顾氏以其家所藏铜玉印,暨嘉禾项氏所藏不下四千方,歙人王延年为鉴定出宋元十之二,而以王顺伯、沈润卿等谱合之木刻为《集古印薮》,裒集之功可谓博矣。然而玉石并陈、真赝不分,岂足为印家董狐耶?”可见其涉猎及领悟颇深。

对于篆法,他认为“石鼓文是古今第一篆法,次则峄山碑、诅楚文。商、周、秦、汉款识碑帖印章等字,刻诸金石者,庶几古法犹存,须访旧本观之。其他传写诸书及近人翻刻新本,全失古法,不足信也。”此可谓至论,值得我辈深思!

善诗,与李流芳、赵声光、陈继儒等交往较密;由于他的广见博闻,故其在印学理论上的造诣颇深,著有《印品》《印经》《菌阁藏印》《修能印谱》行世。

5.汪关

汪关,原名东阳,字杲叔,后得一方汉代“汪关”古铜印,遂改名汪关,后更字尹子,安徽歙县人;汪关不仅痴迷收藏,还喜钻研秦汉古玺印章,并潜心摹刻,他的儿子汪泓在其影响下亦爱上刻印。汪关父子开创了一种明快工稳、恬静秀美的印风,深得众人青睐,但因过于痴迷,故得“大痴”“小痴”之雅号。

汪关父子的印风对后世影响较大。与他们同时代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李流芳在《题杲叔印谱》中赞道:“今世以此道行者,自长卿(何震)而后,有苏啸民、陈文叔、朱修能诸人,独杲叔(汪关)独痴,足迹不出海隅,世无知之者。然能有汉、宋、元之长,而独行其意于刀笔之外者,不得不推杲叔。吾谓长卿之后,杲叔一人而已。世有知者,当不以吾言为妄也。”可见其于艺术追求之执着不同一般。

汪关治印朴茂稳实,仿汉印神形俱备,他治印,善使冲刀,刀法朴茂稳实,章法一丝不苟,深得汉印神韵,边款亦有功力,为明人追摹汉法之开创者,令当时印坛面目一新,受其影响者有沈世和、林皋等;著有《宝印斋印式》二卷行世。

6.明代印谱

明代时期,文人或篆家汇集古印而辑成谱者众,可谓“蔚然成风”,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明万历年间顾从德所汇集之《印薮》(木刻本)——此谱原拓本名为《集古印谱》,初仅拓20部,“虽好者难睹真容”,在当时影响极大。三年后又作修订,屡经翻版,故流传极广,对当时篆刻的传播与推广有较大的影响。

当时,大部分篆刻家集中在以南京、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故篆刻与文学、书法、绘画交流较密;而不少书画名家也乐于自刻自篆,如文彭、赵宦光、朱简、李流芳等人。由于印学理论在发展中形成了两派意见,即主张复古和反对复古,因而促进了印学理论的进步。而明代的印学著作最为杰出者,当推周应愿的《印说》、朱简的《印品》和徐上达的《印法参同》。《印说》一书所涉甚广,论议中常有精要之言,并对时兴之石章镌刻法总结出六种刀法之害,对后世影响极大;它还于中提出了审美之见解,可算得上是篆刻美学开创性作品。而《印品》一书,是朱简广交印家及收藏家,看过他们收集的古今印章近万枚,共花了14年时间摹刻了自周秦至元明间的各类玺印刻章,并详加评论,而编成《印品》一书,共计五册。《印法参同》一书,是徐上达对篆刻技法与理论的深入和发挥,颇具艺术价值,对明代及清代的印学有极大的贡献。

二.清代篆刻

习书法篆刻,宜从《说文》的篆字入手,隶、楷、行等辅之;书法篆刻作品皆宜作图案观,古人云“七分章法,三分书法”,谓为信然,诚为笃论。于常人所注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吾人皆一致屏除,不刻意用心揣摩,此为自见,不知当否?

篆刻之法,亦应求自然之天趣,刻印亦可用图画的原则,并应注重章法布局。篆刻工具,可用刀尾扁尖而平齐若椎状之刻刀,因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椎形刀刻白文,能得自然之天趣也。此为敝人之创论,不知当否?

敝人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整体之形状,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则可矣,决不用心揣摩。不唯写字,刻印也是相同的道理。无论写字、刻印,道理是相通的;而“字如其人”,某人所写之字或刻印,多能表现作者之性格(此乃自然流露,非是故意表示)。体现朽人之字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是也,诸君作参照可也。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可见,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有刻字艺术了。

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形状各异,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至秦代,因文字由“籀书”渐演变成篆书,而印之形式亦趋广泛,故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至汉代,篆刻艺术颇为兴盛,所刻之印,史称“汉印”,其字体由小篆演变成“隶篆”。汉印的印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曾有“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之语,可视为综述。

同类推荐
  •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为戴望舒的诗歌译作。全书精选了十九世纪末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的知名作。
  • 漫漫长路沁梅香

    漫漫长路沁梅香

    在这部父亲的文集中,蕴藉着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最朴素的、最自然的爱的基因;有着一种托附天宇浩荡,历经大地调息,呼心高山流水情的风扬;更有着一种枝映心辉,月染夜色,光放乾坤的心之灵磊。
  •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凭借对生活的赤忱热爱和真情实意,作者以自己的家乡夏邱镇柳沟村的田园小景和当地纯朴的人与事为创作素材,透过泥土的芳香,不仅孕育出了乡韵的诗情画意,而且蕴含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桃花得气美人中

    桃花得气美人中

    在找到终身归宿之前,她曾被欺骗、调戏、揩油无数次,被深爱之人抛弃两次,关于她的绯闻曾是大明朝百姓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尽管这样,柳如是仍坚定地说:我相信爱情!她的情感一波三折,在二十三岁那年嫁与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她以一个卑微的艺妓身份被文坛领袖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过门,成为尚书夫人。本书选其诗词精粹,用带着黑色幽默的哲意语言,麻辣解读柳如是的爱情传奇。在她的崎岖感情路之后,必然有至今值得探究的感情态度和幸福法则。
热门推荐
  • 致TFBOYS之我们永远四个

    致TFBOYS之我们永远四个

    作品讲述了凌夏和TFB在练习室的那些事(文章第二卷有惊喜!),如果没有你,我的青春就不会这样完美。
  • 倾城妖孽,腹黑王爷瞧上逆天小姐

    倾城妖孽,腹黑王爷瞧上逆天小姐

    她,一代毒医,夺命杀手,已成功跃至世界顶峰,却不料遭遇背叛,意外身死。她,将军府大小姐,生性怯懦,又是绝对的丑女加废材,遭人欺凌,却不敢言语,又被府中长老的女儿们欺负,只因她小时迷恋太子,父母便以武力镇压,将亲事定下,就招来她们的嫉妒和疯狂的报复,惨遭毒打,最后被折磨而死。当她一睁眼,眸中怯懦散尽,代之无限风华,竟是毒医借了小姐身子还魂,是巧合?还是必然?手腕上那莹莹绿镯,告诉她,一切并不偶然。那便既来之,则安之吧。只是,她也不是好惹的,要想找她的麻烦,呵~那要看你有没有那个命。他,堂堂王爷,身侧万千少女追随,却面不改色,世人皆认为,他是断袖,惟有她知道,这人一见了她,便如饿虎扑羊……
  • 引领时尚阅读:会跳舞的风信子

    引领时尚阅读:会跳舞的风信子

    本书精选了近两年来创作的小小说作品,本书涉及面广,有成长的疼痛与困惑,亲情的无价,现实生活的思考……以短小的篇幅,精炼的语言,深刻的立意,展示生活的千姿百态,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人性的真实。相信聪明的读者一定能读出更多的感受,或快乐的感动,或淡淡的忧伤,或轻松的一笑……,但有一点可以确信,阅读小小说,不仅可以启迪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创作力,更能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 青囊秘诀

    青囊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尸在人为:女神再生尘世缘

    尸在人为:女神再生尘世缘

    是她识人不清,是她任性一世,她在末世苟且偷生,却还是含恨而去。死后,她化作孤魂,末日飘荡。机缘巧合,她了解一切始末,方知悔恨,为时已迟。机缘重生,她决心改变自己的懦弱圣母,定只为了自己,自私的活着。她的愿望很简单:将前世的恩怨了断,在这人性泯灭的末世,安稳的活下去。“这六界间,法则只由因果循环而定论。天地法则起于因果,又终会止于因果”虚空间,一位迟暮之年的老者,望着一颗蔚蓝的行星,和蔼的笑了起来,“哈哈,逆天而行吗?未尝不可吧,这颗遭罪的星球,也终于迎来了命定之人啊。咦,这是?怎么有两位…”
  • 步步错

    步步错

    这是一段豪门恩怨,爱恨纠葛;这是一场商业游戏,真假难辨;这是一个情爱陷阱,欲痛缠绵。
  • 屠尽苍生

    屠尽苍生

    仙魔无异,奈何生在这世态炎凉百般嘴脸,弱肉强食不食即为食的世界,魔,亦是被逼而已!……魔头血、仙人壶,证道之途路不孤。魔前一拜心已堕,伊人憔悴百花枯,只为她……屠尽苍生!--------文盲完本140万字作品《网游建筑师》,想挑战欢乐极限者,可阅!
  • 三小只的四叶草

    三小只的四叶草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谅解,我笔名是蓝依可萌,可以叫我可萌,2948859327这是我的QQ号,读者们可以加一下,421775556这是我的群,进群可以跟我讨论剧情,我的微博是帅气逼人凯少爷i,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当富家千金遇上霸气大哥,当温柔女孩遇上呆萌二源,当热情女孩遇上高冷千千,一次偶遇让他们成为了朋友,渐渐地,爱情的火花在他们心中萌芽。从相识,相恋到相守,中间的剧情是怎么样的呢?敬请期待吧!
  • 我家男神是学霸

    我家男神是学霸

    话说女追男隔层纱,但为啥她追了他7年,他还是那么冷漠。。终于有一天,夏言沫"啪"的拍了拍桌子说"白屿!老子再也不要喜欢你了!"谁知那个男人反身来了个壁咚"呵,想逃?!"夏言沫一脸懵。。
  • 修行未必能成仙

    修行未必能成仙

    自古至今,便有无数人幻想着超脱这天地,永存于世间,但是却又舍不得世间种种,心中想着修行,行为却恰恰相反。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南宫宇,修行世家的小辈,却是没办法感悟灵力,为避免被罚只好提前踏上独自修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