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9500000010

第10章 静坐卫生实验谈(3)

空观练习稍久,入坐后再看这心,念头起处,每一念头必有一种对象,对象不是一事,就是一物;世间的事物,都是内因外缘凑合而成,今姑举一例:譬如五谷种子能够生芽,是内因,水土能够养育种子,是外缘;若把种子藏在仓里,不去播种,就永不能够生芽,因为只有内因,缺乏外缘,因缘不凑合之故。又如有田土,有水利,你若不去下种,也永不能够生芽,因为只有外缘,缺乏内因,因缘也不凑合之故。凡世间的事物,都是因缘凑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我们心中念头的起落,也是这等假象,丝毫不可执着,如此观察,叫作“假观”。

从相对方面看来,空观是属于无的一边,假观是属于有的一边,功夫到此地步,还不算完全,应该再为精进,观空时不去执着空,观假不去执着假,离开空假两边,心中无依无着,洞然光明,这叫作“中观”。

上述止观法门,表面好像有些区别,实则不过在修持时候,心的运用方向,或有时偏于止,或有时偏于观罢了。克实说来:就是念念归一为“止”,了了分明为“观”,止时决不能离开了观,观时也决不能离开了止。学者切勿拘泥文字,应该随时活用为要。

第六章 六妙法门

第四章所讲的调和功夫,虽然把调身、调息、调心三者并说,仍偏重在身的方面;第五章所讲止观法门,则偏重在心的方面;这章“六妙”法门,则着重在息的方面。息是生命的本源,假如一口气不来,那时身体便是一个死物,神经不再有反射作用,心也死了,生命就此完结;唯有依靠这个息,把身心两者联结起来,方能维持这个生命。鼻孔气体的出入,就依靠这个息,我们肉眼虽然看不见气体,而气体确是有形质的,有形质就是物,既是物,那就属于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息有出入,能够知道的就是心,它属于精神的一部分;可见这息所以能够联结身心,就因为它的本身也是身心一部分的缘故。

六妙法门专教人在这个息上用功,是静坐彻始彻终的方法。学者修习止观以后,进修这法固然可以,就是没有修习止观,一直学这法门,当然也是可以的。

六妙门有六个名称: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什么叫数呢?就是数息。数有两种:(1)修数:学者入坐后,应先调和气息,不涩不滑,极其安详,徐徐而数,从一数至十,或数入息,或数出息,听各人的便,但不应出入都数。心注在数,勿令驰散,若数不到十,心忽他想,应该赶速收回,从一重新数起,这叫“修数”。(2)证数:数息日久,渐渐纯熟,从一到十,自然不乱,出息入息,极其轻微,这时觉得用不着数,这叫“证数”。

此后应该舍数修随,随也有两种:(1)修随:舍掉前面数法,一心跟随息的出入,心随于息,息也随于心,心息相依,绵绵密密,这叫“修随”。(2)证随:心既渐细,觉息的长短可以遍身毛孔出入,意境寂然凝静,这叫“证随”。久而久之,又觉得随息还是嫌粗,应该舍随修止。

止也有两种:修止:不去随息,把一个心,若有意,若无意,止于鼻端,这叫作“修止”。修止以后,忽然觉得身心好像没有,泯然入定,这叫“证止”。用功到这地步,学者应知定境虽好,必须用心光反照,令它明了,不着呆于止,这时应该修观。

观也有两种:修观:这时于定心中细细审视,微细的息出息入,如空中的风,了无实在,这叫“修观”。如是观久,心眼开明,彻见息的出入已周遍全身毛孔,这叫“证观”。此处止、观两法,虽然与上章的止观名字相同,而意义略异;因为上面所说止观是从心下手的,这里的止观是从息下手的。修观既久,应该修还。

还也有两种:修还:我们既然用心来观照这息,就有能观的心智,所现的息境。境与智对立,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应该还归于心的本源,这叫“修还”。这能观的心智是从心生,既从心生,应随心灭,一生一灭,本是幻妄,不是实在。须知心的生灭,好比水上起波,波不是水,波平方见得水的真面目。心的生灭,一如波浪,不是真心,应观真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即空,空故无观心,无观心也就没有观境,境智双亡,这叫“证还”。既证已,尚存一还相,应当舍还修净。

修净也有两种:(1)修净:一心清净,不起分别,这叫作“修净”。(2)证净:心如止水,妄想全无,真心显露,也不是妄想以外另有个真心,要知返妄就是真,犹如波平就是水一样,这叫“证净”。

以上六妙门,数与随为前修行,止与观为正修行,还与净为修行的结果。因此六门中间,以止为主,观只是帮助这个止,叫它了了明明,然后能够得到还与净的结果。

第七章 我的经验

第一节 少年时代

我自幼多病,身体消瘦骨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种种征象,不一而足。偶然出门,走不到半里路,就脚软乏力,不能举步。到十五六岁时候病象更多,怔忡、心悸、潮热往来;记得十七岁的春天,每天午后身体发热,到明天早晨热退,绵延到十八岁的夏天方愈。当疾病厉害时,也常常请医生诊治服药,然一点效验也没有。家中有一部中医书叫《医方集解》的,它的末了一卷,说及痨病不是方药所能治,必须自己静养,可慢慢地转弱为强。书中引用有道家的“小周天”方法,教人下手修养,我乃照样学习,果然有效。然疾病发作时,学习就比较认真,一到病好,又复抛弃,没有恒心去做。到十九岁后,诸病虽然没有离身,比较以前已略显转弱为强的功效。年二十二岁娶妻以后,自以为身体较健,把静坐功夫完全抛却;又不曾实行节欲,于是旧病复发,加以饮食不节,渐成胃扩张病;食管发炎,胃中嘈杂,常常想吃,食物到口,又吃不进去。到二十七岁的春天,仲兄因患肺疾而死,我也被传染;二十八岁时,得了咳嗽的病,不久就吐血,经过三个月,病势日日增加。于是下最大决心,屏除一切药物,隔绝妻孥,独自一人,别居静室,谢绝世事,继续行持静坐功夫,规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一小时至两小时。如是将近三个月,每入坐后,小腹渐渐发热,热力一次一次地增加,在小腹中动荡有似沸汤;至五月二十九日之夕,小腹中突然震动,这股热力冲开脊骨末端的尾闾,沿夹脊交感神经而上(中国医经称为督脉)达于后脑,这样连夕震动六次,慢慢停止。计算从三月初五日继续静坐,到这时候为止,不过八十五天,以后每次入坐,热力依此熟路上达于顶,不再震动。我经过这一次震动,身体好像另换了一个,非但种种毛病一朝痊愈,而且步履轻健,一举足能走数十里,也不觉疲乏。

从此以后,静坐功夫不再间断,二十九岁时,为生计问题,受聘去当教读先生,才改为每天早晚二次。是年三月二十八日早晨,小腹热力复震动,沿夹脊上升,冲击后脑,连震三天,后脑骨好像豁然而开,这股热力乃盘旋于头顶,以后每次入坐都如是,遵循熟路,也不复震。至是年十月初五日半夜,小腹复震荡,旋于头顶的热力,却由相反方向直从颜面而下(避开口鼻),分为两路,至喉咙复合为一,沿迷走神经循胸部而下入小腹(医经称为任脉)。此后每次入坐,这股热力就从尾闾循背后夹脊上升至顶,再由颜面下降至胸腹,督任循环不已,循行熟路,也不复震。以后,除偶患外症须医疗外,往往终年可不生病。这是预防治疗的实验。

第二节 中年时代

三十一岁到上海后,研究哲学、生理、心理、卫生诸书,和我的静坐功夫细细印证,颇多领悟,乃以科学方法,说明静坐的原理,扫除历来阴阳五行、铅汞坎离等说,出版《因是子静坐法》(一九一四年),这时我年四十二岁。

四十三岁第二次到北京,这时我已研究佛学,京中的道友都说,我的静坐法是外道,必须改正。这时正逢谛闲大师在北京讲《圆觉经》,我乃从师问止观法门,改修天台宗的止观,友人又怂恿我另外写一本静坐法,我乃依据《童蒙止观》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而出版《因是子静坐法续编》。从这以后,我一直修止观法。

第八章 结语

这一小册子中,原理部分是理论,方法部分是实践,实验谈就是说效果的。理论与实践两相结合,效果就产生了。我们研究学问,或者从事修养,往往都喜欢在理论方面追求而忽略实践,这是错误的。任凭你理论研究得十分精深,若不去实践,这等理论也像建筑在沙滩上,基础并不牢固,这叫“说食不饱”。你对人说什么东西味道最美、最好吃,但实际上并没有吃进你自己的肚子,怎么会饱呢!也有一类人,恐怕理论太深,太难明了,就抛却理论,专去实践,实践不得其法,单是盲修瞎练,非但得不到益处,反而得到害处,这又是脱离理论的毛病。所以理论与实践,正像车的轮和轴,缺少一件就不能行。

中国医学,近来已得到世界上的重视,发展甚速,颇有多年的慢性病,由中医治疗而得愈的。古代流传的针灸法,如今也推广复兴,而按摩、推拿,虽似赶不上针灸,然应用原理相近,社会上仍见流传,当然这都是疾病发作以后的治疗法。唯有静坐养生是预防医学,自古以来流传不绝,虽然不大引人注意,近年已有人提及,乃是好消息。这方法在培养本元,令人能够掌握自己的身心,防病未然,岂不是人人应该学习的吗?但这法看似容易,学习起来,如果没有耐心、恒心、坚决心,便不能够收效。现在把我几十年来的经验,择要写出,以供学人的参考。至于进一步的解释,仍然有待今后生理学家、医学家努力研究和发掘,使这祖国遗产更发扬光大,放出异彩,以照耀于全世界,那是可以预期的。

甲午年(一九五四)十月脱稿

同类推荐
  • 人体保健手册(下)

    人体保健手册(下)

    我们身体由很多的组织和器官共同组成,它们之问除了协作、调节、统制、综合作用外。还有抑制、刺激、再生等作用,它们之间都需要有一个有机的传达手段。荷尔蒙和传达感觉的神经一起,对细胞或组织的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荷尔蒙总是随着血液移动的,分泌荷尔蒙的器官是内分泌器官。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把内脏烤了吃,说是“荷尔蒙餐”,这是一种脏器疗法。当缺少荷尔蒙时,将动物的肝脏、小肠、肾脏或睾丸等作为补阳药食用。
  •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

    养生是一种文化,起源于道教,发展于中国传统医学。历代统治者多热衷于此,并以此为基础寻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驻颜美容。但人们往往因注重实效而忽略了基本理论体系的……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内容简介:谁都看过中医,但可曾想过,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祖传下来的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都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之类;还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就是那些方子,垒出一堆“慢性子”的中药,时间久了才可见效。读了《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
  • 便秘防治一本通

    便秘防治一本通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便秘的中西医诊疗和日常养生常识,包括便秘的诊疗常识、中医分型辨治、多种治疗方法、食疗药膳、保健常识等,内容系统全面,方法简单实用,语言通俗易懂。
  •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从中医角度综述了食补的益处与遵循原则,介绍了食补对不同病症,例如五官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病等的食疗之道,为广大群众进行食补养生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古代医着《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热门推荐
  • 九星神皇

    九星神皇

    群雄逐鹿的星河时代,讲究弱肉强食,一个种族的崛起,伴随着千万个种族的磨灭。强势一时的人类联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随时被灭族,残喘着、苟活着。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岂能能坐以待毙?战!战!战!不屈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永不言败的气概!是我华夏人延续千万年的种族精神。没有流尽最后一点血,岂能倒下;没有燃烧掉最后一丝魂,岂能说我们灭族!只要我站着,我们的民族就没有倒下;只要我活着,我们的民族就没有灭族。铁骨铮铮的华夏人,在逆境中挣扎而上,誓要打破命运的枷锁,还给子民广阔自由的星空世界。
  • 科学伴你行-建筑奇观

    科学伴你行-建筑奇观

    本书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有关建筑奇迹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有利于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建筑知识。
  • 清瞳吾爱

    清瞳吾爱

    大一新生白清瞳,与英俊教授顾奈二见钟情。然而十一岁的年龄距离,让两人望而却步。就在清瞳准备鼓起勇气的时候,顾奈却将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介绍给她…颇有心计的默温迪更利用一个实验,成功离间了顾奈与清瞳,清瞳负气出国…而那封漂洋过海的书信,抬头写到:清瞳吾爱,你还没回来,我怎敢老去。
  • 鬼王君临

    鬼王君临

    花开开彼岸,彼岸花,是开在黄泉之路的花。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人就踏着这红的指引通向幽冥之域。是红,是刺眼的血色。是无边繁华凋落后的在再一次盛开。盛开在那遥远不可触及的彼岸。花叶不相见。只见叶子不见花,再见花时叶以逝。那又是谁和谁立下的狠毒的誓言。不分离。可能吗?永不见,残酷吗?,,,,她爱他,为了她倾尽才华,将他推上帝位,却在一朝功成将她全族尽杀,,,
  • 记忆中的妹妹

    记忆中的妹妹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这个杀手不正经

    这个杀手不正经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有着妇产科硕士学位和杀手双重身份的范添添在一次事故中穿越到乾朝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身上,范添添偶然间捡到一个昏迷不醒的少年,后来发现他竟然是被乾皇谋朝篡位杀了双亲的前大雍朝太子赵骁。两个孤苦无依的少年,从此在乱世中求生存。几年的时间,范添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见识,不仅为赵骁挣下巨额的财富、更为赵骁训练出一支被人闻之色变的“影子”暗卫队和一个叫做“十三香”的遍布全国的情报网络。朝代更迭,各地政权佣兵自重,范添添同赵骁带领手下占领汉中,揭竿起义,打出复国的大旗。五年时间,数十场征战,赵骁从一个舞勺之年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霸道的王者,而范添添却始终是他心中最在意也是最重要的人。
  • 任剑江湖逍遥游

    任剑江湖逍遥游

    “任剑江湖侠义行,逍遥走遍天外天!”那是少年最诚挚的誓言!为了摆脱束缚,追寻自由,同时也是为了梦想,少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离家出走的逍遥流浪之路!
  • 那年我路过天堂

    那年我路过天堂

    我知道我马上要死了,自从认识了你之后我发现我变了,你知道吗?那些我们一同走过的小路山花遍野,那些我们一同看过的烟花正在绽放,那些伤心的记忆渐渐消逝。那时候我看着你傻我总是欺负你,现在回想起你是谦让着我……那一次我想给你你却……不过现在我还要骂你一句—你真傻!
  • 贫穷日子里的风花雪月

    贫穷日子里的风花雪月

    贫穷而又充溢着荷尔蒙的青春岁月里,恋爱成了整个冰凉世界里唯一的温暖,而一旦贫穷的平衡被打破,爱情又将何去何从?
  • 我的小竹马们

    我的小竹马们

    即精明又懵懂的几位,年少不知情滋味,然当情之一字非笔画所能写,但见其一,“你是暴露狂吗?尼亿。”看到少年大开的衣领,千重樱微怒,他就不怕着凉么?这死孩子。“小樱都不要我了,就是怎么暴露也没人看!”,又见其二,看到千重樱突然严肃的娇颜,端木回雪怔住了,无辜的看向发言者,眼中流露着不可置信。她怎么可以这样对他,毕竟他对她那么好,明明还对她有那么羞人的想法。。。。。。,其三,但是有人偏偏不如他的愿,“询理,你追过女孩吗?”状似认真听课的司询理被对方甩过来的这个问题弄的一愣,看看端木果然傻了,自己怎么会有喜欢的女孩,不过想想喜欢的女孩啊!突然脑中闪现的是千重樱的影子,唔,才不喜欢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