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非官方“新闻发布人”的旁敲侧击话语,象东北地区寒冬时钻进窗户纸的西北风,冷冷的、尖尖的、硬硬的,句句打在人的心上,透入骨髓、寒心彻肺。皇甫东照听了他们的 话语后,脸上立时红一阵、白一阵,有点坐不稳了。如坐针毡的他,既不好接茬反击,也不能明着招认自己在作金榜题名的黄梁梦。真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不 得不控制着自己的心情、神态,捧着书本作出全神贯注的样子,恍若没有听到讥讽的话语。
饭后,皇甫东照来到蹦得高的家。进院后,他看见小宝背着淘气儿在黄瓜架下边玩耍。皇甫东照问:“小宝,主任在家么?”小宝摇了摇头:“没在家。我爸到村北青年林那圪瘩 的荒甸子上打草去啦。”
皇甫东照来到村北青年林附近时,见武麟主任正在前腿弓、后腿绷的用力挥舞着钐刀打草。已经放倒了的一趟趟青草长龙说明:武麟主任已经劳累了半天,该歇歇了。
皇甫东照对武麟主任说:“累了吧?把钐刀给我,我帮你打一会儿草。你歇歇。”皇甫东照接过钐刀,一边左右挥舞打草,一边问武麟主任:“主任,我听说今年咱鲁村下来工农 兵学员名额了。定的是辛凤花、公孙南,——没有我。是这样么?”
武麟主任听完了话后,明白了皇甫东照的来意。他没有马上回答,用毛巾擦了擦汗后,掏出来烟袋装了一烟袋锅烟,蹲在地上“吧哒、吧哒”抽了起来。抽了几口烟后,武麟主任 一边用拇指按铜烟锅中燃烧着的旱烟末,一边伴着长长的烟雾长龙慢慢叹了口气,说:“皇甫啊,我知道你早早晚晚得来找我。我也有点背人的话想跟你说,可一直没得着空。
“唉!——难呐!”
武麟主任又“吧哒、吧哒”抽了几口烟后,问:“你是从哪圪瘩得着信儿的?”然后,他又长长的叹了口气。皇甫东照见了,象疟疾患者打摆子似的浑身震颤了一下。明白了答案 的他,泪水在眼眶中滚动着。皇甫东照的嘴唇抖动了半天,才喷出一句愤懑的问话:“怎么用辛凤花把我顶下来了?难道说,我真的不如她么?”
蹦得高将铜烟锅在鞋底上搕了搕,说:“你不明白呀,——这个工农兵学员的说道多着呢!除了要求业绩突出、政治可靠;还有民主评议、政治审查这些关。你老爹早年有过右派 言论,虽说没把他划成右派,可他也粘过右派帽子的边。到了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贴大字报批判你老爹是走资派。这暂,你老爹还在‘五七’干校里面学习呢。报你,政审能通过 吗?”武麟主任如数家珍的一番话,象一盆冷水从皇甫东照的头上浇下来。皇甫东照立时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凉透了。皇甫东照心中如刀绞般的翻江倒海:“原来,自己父亲的 这些有把烧饼,都在人家的手心里面攥着呢。自己不想想怎样‘改造世界观’、‘夹紧尾巴作人’,却异想天开的想要当天之娇子、时代宠儿——工农兵大学生。这,可能吗?太 自不量力啦!服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吧!”泪水,象断了线的珍珠般从皇甫东照的眼聙中滚了下来。
武麟主任又说:“今年,咱们县统共就给了那么几个名额,应着全公社的名,给了咱们鲁村两个名额。要是让全公社的这两个宝贝名额在咱们鲁村白瞎了。别说你们知青连的这帮知青 不能让,就连老爷子向上边都交代不过去,公社也担待不起。”皇甫东照听后深深的叹了口气。武麟对皇甫东照说:“皇甫啊,与其这回把你报上去,往后政审时再拿下来,还真 不如刚开始就不报你。——大家都少点烦恼。没法子,这回只好委屈你了。你自己想开点,啊——!” 皇甫东照听后,手杵着钐刀呆呆的站着,两腮的 肌肉颤动着,绝望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蹦得高主任。他的嘴唇嗫嚅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
武麟主任见了皇甫东照的神情,知道这次对皇甫东照的打击太大了。武麟将话打了个顿儿,用手摩挲着铜烟锅、铜烟嘴的短杆烟袋,略略沉吟了片刻。他又含糊其词的说:“至于 辛凤花么?报没报她的名,我也不知道。就假算报她的名了,那也不是我的意思。你也别问我报辛凤花这话是从哪来的?我真不知道,连听说都没听说过。”皇甫东照不甘心的眼 睛盯着武麟主任,忍不住又问了一句:“那往后呢?”武麟主任摇了摇头说:“往后?还有啥往后哇?往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呐?我也愿意你们这些小知青都能成龙成凤,让俺们 鲁村人也跟着借点好光。可眼下,不是我这个当领导的带头说落后话:你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不招惹上啥麻烦,就算是烧高香啦……”
说着话,蹦得高主任将手中已经摩挲得闪着金光的短烟袋插到烟荷包中,扫了眼西方的粉色晚霞,意味深长的对皇甫冬照说:“皇甫啊,别想太多啦。这世上的事,还是糊涂一点 的好哇。
“别寻思不开,说不上哪天你老爹时来运转,你得坐着飞机回北京呢!坐火箭提拔的干部,更利害!到那时侯,俺们想巴结、借光,你还不一定搭理俺们呢。这暂,你龙入浅海被 虾戏,委屈着吧。唉,慢慢熬吧!你们知青是命中有这么一劫,躲不开的。”
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中经受了各种锻炼、考验的红卫兵们,响应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象当年妻子送郎当红军、父母送儿上战场一样,在共和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进行了一次地球上有史以来动员的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影 响最深也最久远的人口大迁徙。在有人类以来的历史上,这次人口大迁徙的重要性,不亚于“十
自军东征”和“上帝之鞭”的“****”。这次人口大迁徙所遗留的问题,如幽灵般长久的在共和国的领土上徘徊着。时隔多年以后的今日,当政者在考虑政治、经济、人口、教育 等问题时,还经常被知青问题后遗症所困扰。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斯大林逝世以后,继承者赫鲁晓夫在党内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对苏联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借鉴此教训,中 国的共产党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将接班人的问题提到了议事议程中。
当时,中国共产党要求接班人通过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要求接班人符合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文能武的标准。各级领导班子,要求老、中、青三结合。 党组织进行“吐故纳新”补充“新鲜血液”。新鲜血液,来源于基层,来源于工、农、兵,来源于生产第一线径过锻炼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工农兵大学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 式。
在农村的广阔的天地中劳动锻炼了多年的知识青年,在****葬身温都尔汗后,思想意识有所改变。生活窘困,家庭赡养,本人的身体、婚烟、前途,这诸多问题经常掀起他们内心 深处的波澜。革命理想产生的上山下乡热情降温后,知青们的眼睛转向了返城、回家等问题。工农兵大学生,则是知识青年返城的最佳途经,更是他们对今后命运的最佳选择。
从选拔优秀知识青年当工农兵大学生开始,知识青年返城的涓涓细流即以各种形式、寻找各种途径、从不同方向朝城市渗漉。有的知青因病办理返城手续。城市中的贫困家庭及需 要赡养的鳏寡老人,开始为申请子女返城而奔走。一些女知识青年,因被村匪、无赖、腐败官员凌辱而到处上访告状。这些情况、案例,引起中共当局当局上层的重视,——一些腐败 、臭名昭著的官员被处分;作恶一方的歹徒、村匪被绳之以法;发了关于处理知识青年问题的文件,成立了专门处理知识青年问题的“知青办”。当局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 知识青年问题。
象当初吹动着青萍末端的微风一样,夏锄时暗相传递的招收工农兵学员的讯息,如冰河解冻前的春风般,报告鲁村知识青年返城的浪潮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