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85700000005

第5章 七夕习俗丰富多彩

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并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令节日显得越发丰富多彩,文化内涵也更加充实和浓厚。

(一)种生求子

旧时七夕节有种生求子的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铺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然后再摆一些制作的微型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有的人家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一定高度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又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农历七月也正值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做成假的双头莲,造形可爱,颇受时人欢迎。这许多应节植物制作成的各色花样,充分显现了一个盛夏节日的活泼朝气。

在北宋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殊产品。其中,有用蜡塑造各种形象的,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上,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这些习俗,充分显示出宋人当时已真正懂得生活的乐趣,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二)供奉磨碣乐

宋元时期,七夕活动丰富多彩。宋代民间崇尚果实、茜鸡和磨碣乐。茜鸡就是以茜草熬鸡。“磨碣乐”,又名磨喉罗,其名来源于音译梵语。磨碣乐原是佛教中的一位神灵,6岁出家,是一位童佛。

宋代人以此制成一种婴儿幼童形象的土偶泥人、蜡像和进贡皇帝用的金偶,用于祭祀牛郎星和织女星,兼具乞巧宜男的涵义。民间许多小孩儿还手执荷叶,装扮成磨碣乐的样子。

做磨碣乐泥偶,是经典的七夕节手工,在宋代尤其盛行,明清也一直延续。

每年的七月七,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都卖磨碣乐。

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碣乐,已不单是小土偶了,而是越做越精致。磨碣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0.9米,与真的小孩不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雕成的。

磨碣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纱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碣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东京城里所卖的磨碣乐,以来自苏州的最为精巧,号称天下第一。用来进贡的磨碣乐,其可爱精致自然不在话下,奢侈一点的,甚至以金银铸造而成。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喉罗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蒌金纱橱。”

在宋代,有些摩喉罗相当的奢侈,可见摩喉罗在宋代已经形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憾的是宋代人广为流传的摩喉罗,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它的可爱形象也难以让后人欣赏到了。

南宋赵师侠《鹊桥仙》词曰:“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可见宋人购买供奉“摩喉罗”不止要一个,摩喉罗是要成双配对的。

其实,磨碣乐应是妇女乞子时所供的吉祥之物,但从磨碣乐的生平中,我们找不出任何与七夕或求子有关的事迹。

摩喉罗就是宋代七夕节宋人的吉祥物,“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聋磨喝乐”“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数颦摩喉罗”“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

七夕节也是宋代儿童的节日,妇女乞巧求福,儿童乞文得乐。可以说,宋代七夕节是当时的妇女节与儿童节的合成,但以妇女节为主,儿童节为辅。

除了手持荷叶玩耍,民间还有七夕点荷叶灯的习俗。据《彝陵县志》记载:“七夕家家树点荷叶灯,取荷叶极大者,插蒲烛灌脂其中,燃置竿头,于户外树之。”

七月正值荷叶生长茂盛之际,每逢七夕,人们都要在门前点燃荷叶灯以示过节。

(三)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拜织女仪式。

举行的仪式是,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即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在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后,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在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则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大家才欢欢喜喜地各自散去。

在七夕之夜,女孩之间还可以在这天结下“姐妹盟”,古时流传有凑齐七位姐妹在月下义结金兰的习俗。据说,在这天夜里结盟的姐妹友谊会地久天长。

当然在今天,想找七位志同道合的姐妹有些苛刻,但是两人以上即可,主要是借个好日子,增进彼此的友情。

(四)拜七娘妈

众所周知的织女,在宗教崇拜中,被尊为七星娘娘。而她和其他六位姊妹,即七位仙女会保佑人间未满16岁的小孩,顺利长大成人。她们是儿童的守护神,民间对护佑孩童的七仙女多以七娘妈尊称。在泉州、台湾及华南沿海地区有此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娘妈的生时,在这一天的黄昏,家中有小孩的都要在门口祭拜七娘妈,祈求子女平安长大。

首先烧香请下神案上的香炉,再准备供品。软粿供品用糯米搓成,类似汤圆,在中心用手指压一个凹洞。因牛郎织女一年才相会一次,难免会难过,有情的信众便将象征“一家团圆”的汤圆压个凹洞来盛装他们的眼泪。鸡酒油饭即糯米饭、胡麻油、酒、鸡合煮而成的饭,还有牲礼、水果等。

香花供品有圆仔花、鸡冠花、茉莉花、凤仙花等,一为多子,一是浓香,取子多、香火浓的意思。清水一盆,新毛巾一条,意即让七娘妈洗手洗脸;还有凸粉、胭脂、红纱线等。

此外,还需金纸、寿金、刈金、烛等,祭祀的仪式和一般祭祀相同。黄昏时在门前或庭院中祭拜,祭祀结束后,将部分花、粉、红纱线抛上屋顶,供七娘妈化妆使用,一部分则留给自己用,意思是可以变成像七娘妈一样,手巧又美丽。

拜过七娘妈后,还要另外准备一份鸡酒油饭、软粿,在床头拜谢“床母”,烧三炷香,感谢并祈求床母保护幼儿好睡、好喂。

祈求完毕,将香插在缝隙安全处,稍待片刻,手持“床母衣”拜供,床母察纳后,加以焚烧,就完成祭仪。

在我国台湾的汉族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书生叫郭毕,在进京赶考途中与一位姑娘一见钟情,不料郭毕急病而逝,姑娘将其埋在自己床下。十个月后,姑娘为其生下一子。为告慰郭毕之灵,姑娘常于床头焚香祭拜。人问其故,姑娘告说拜床母,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于是人们纷纷效仿,遂在七月七拜床母之俗流传。每逢此时,家家都携孩子祭拜床母。日落时,孩童们在自己的床上供奉肉、饭、酒、糖果等供品,燃香磕头,祈愿床母庇佑赐福。

虽然此习俗具有迷信色彩,但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们希望孩子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

(五)拜魁星

每逢七夕节,在女子们纷纷乞巧的时候,男子们也没闲着。

俗传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事文,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要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称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

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

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

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

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

莫笑腰肢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虽丑,但却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

在殿试时,皇帝问他为何脸上全是斑点?

魁星爷答道:“麻面满天星。”

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听到这样的回答后,很满意,于是就录取了他。

关于魁星爷,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他的生日,读书人都要郑重地祭拜。

在七夕节,拜魁星和拜织女一样,都是在月光下进行。在祭拜时,常玩一种“取功名”的游戏助兴,用桂圆、榛子、花生三种干果,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其中一个人手拿三种干果各一枚,往桌上投,随它自己滚动,看哪一种干果滚到某人面前停下来,那么那个人就代表那一种鼎甲,一直到大家都有功名为止。

一般读书人,在清朝时大多购买青蛙来放生,以拜魁星。因为古代的奎与蛙的古字相通,奎又演变为魁星,所以读书人买青蛙放生来祝贺他的生辰,并且戒食青蛙表示尊敬。

然而,这些行为都只不过是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要想夺魁,还要刻苦研读学问才是。

(六)晒衣晒书

夏季特有的炎热阳光,又促成了另一项七夕的习俗,即晒书、晒衣。

“七月七,晒棉衣”的风俗起源于汉代。据说汉朝建章宫的北边,有个叫太掖池的地方,池的西边有汉武帝的晒衣阁,到七月七的时候常见到宫女们在晒衣服。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炫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籍就极为瞧不起这种作风。

据说七月七这天,当阮籍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籍则不慌不忙地用竹竿挑起大布犊鼻裤,即大裤衩曝晒,与绫罗绸缎相抗,予以嘲讽。

有人问阮籍在干什么?

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这就是晒衣的著名典故。

汉代登楼晒衣服的风俗到魏晋时,演变出晒书的习俗。据史料记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又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司马懿便装疯病躲在家里。但是,魏武帝仍然不放心,于是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

时值七月七,装疯的司马懿也不免随俗,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刻收押。没办法,司马懿只好乖乖地遵命回朝了。

还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心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第二十五卷说,七月七人人都在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

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晒书。”这一方面是郝隆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郝隆以此讽刺那些文人只有书架上的有形之书,却无腹中无形之书。这就是历史上坦腹晒书的著名典故。

(七)张挂鹊桥图

到了元代,民间还有张挂鹊桥图的习俗。

元人杜仁杰散曲《商调集贤宾?七夕》中,就有“晚风轻点萤飞,天阶夜凉清似水,鹊桥图高挂偏宜,金盆内种五生,琼楼上设筵席。”

另外,元时还有穿“鹊桥补子”的时尚。即每逢七夕,宫人都穿以穿鹊桥作为图案的衣赏,以点缀节景。在元大都,富足人家七夕时要举行家祀,“先用麻秸奠酒为诚,买纸宴衣烧化于坟,谓云送寒衣,仍以新土覆盖。”

(八)拜银河

到了明代,在皇宫中,在前朝宫女衣鹊桥补子的风俗中,还产生了拜银河的习俗。

如陆启宏《北京岁华记》写道:“七夕宫中最重,市上买巧果,人家设宴,儿女对银河拜。”

纵观我国古代的七夕风俗,节日气氛浓厚,习俗风尚十分兴盛。

同类推荐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冷酷校草的刁蛮丫头

    冷酷校草的刁蛮丫头

    “什么,让我让开,你一个人占着两张桌子,你是猪啊”邢沫冉说道。某男生的脸立刻黑了下来,全身散发出寒气,用桀骜不驯的语气说道“我愿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一起来看吧。
  • 万三金的主母时代

    万三金的主母时代

    现代富家女惨遭狗血穿越,为谋生,锋芒毕露。振兴家业,强抢有主男人,改嫁无良未婚夫,接二连三为当家主母,都没问题!最有问题的是,她肚中孩子的爹,是生还是死,能给个准信不?她好早点改嫁他人!
  • 狐妖之妻

    狐妖之妻

    在妖界有一种妖怪与人签订的契约。因为妖怪和人类的女性签订效果最好,所以与妖怪签订的人都被叫做“妻子”。签订这个契约不但有利于妖怪修练而且可以帮助妖怪在关键时刻保命;则人类的好处是可以学会一些妖怪的法术。受家族指派的狄弧进入了夏珏的生活,并且要求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 海洋领主

    海洋领主

    无尽之海,是一个海洋占百分之九十九的世界。英姿勃发的骑士少女,娇羞的小船灵,会变身巨人的小萝莉,风元素生物青狐,持斧的魁梧从者!【2018年新书‘洪荒之百族鼎立’】一个没有鸿钧传道的洪荒世界,人族非女蜗所造化,不一样的洪荒小说。
  • 炼妖壶

    炼妖壶

    壶内乾坤藏,广袖纳百川,为求长生果,甘做腹黑贼。
  • 游梦忆记

    游梦忆记

    让我们一同去梦的世界看个究尽,梦与现实同在!(本作品根据真实梦境改编,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分享你的梦境。如果可能的,本作品将收录并加以改编)
  • 韩娱之完美蜕变

    韩娱之完美蜕变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迫不得已的抢劫。他和她(们)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开启了一段别样的人生。从小混混到大明星,开始了一场华丽而美好的蜕变。
  •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4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4

    书中栩栩如生刻画出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江玉郎、燕南天、江别鹤、移花宫主、十二星相、苏樱等众多典型人物,是古龙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丰富的小说。《绝代双骄》也是一个关于仇恨和宽恕的故事,以仇恨开始,以宽恕结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全书高潮迭起,诙谐斗智,充满幽默,让人笑中带泪。小说问世以来,被改编无数,梁朝伟、刘德华、林青霞、林志颖、苏有朋等明星先后参与演出,陪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人生的美好时光。
  • 溪山余话

    溪山余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只有一个神

    只有一个神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意外的被未来世界的人类改造成了生化人,拥有了超能力,无所不能。他超越时空,回到未来,前往过去,探索恐龙时代,挑战宇宙空间法则。围绕在他身边有什么传奇故事呢,又有怎样的亲情、友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