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这样的消息:小学时同班的某某出国留学了;中学时隔壁班的某某在美国定居了;或是小时候邻居家的某某某考上了公务员;就连妈妈单位同事家的某某某也成了不太出名的歌星……
这些某某和某某某怎么可以这样“不靠谱”。那小学的某某一年级还拉裤子呢;中学的某某更是英语从来没及格过;还有那邻居家的某某某,从不洗澡;妈妈同事家的某某某,怎么可能唱歌呢?不是一直在家待业的吗?听到这些消息后,总是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他们的小时候,仿佛某某就该一辈子拉裤子;某某的英语就是不可以及格;还有那不洗澡的某某某,公务员招考时,就应该调查一下个人卫生情况;唱歌的某某某反正也是不太出名,就不和她计较往事了。
在嫉妒和判断中,我发现,成长真是件没准儿的事儿。然而我不曾想过,老去也会同样如此。
仅仅46岁的金叔叔,年轻时一定不会想到,还在中年的时候竟是父母把他送到了敬老院。最奎祸首还是不久前的一场疾病,让金叔叔从此不能自理生活,他的妻子儿女也在他需要帮一把的时候将他丢下。年迈的父母实在没有办法,就把金叔叔送到这里。
比起年轻的金叔叔,95岁的张奶奶则是敬老院里最年长的老人。奶奶常常这样说:“我怎么还活着呀,晚辈们都去世了,我还在这儿活着,还得麻烦别人给我送饭。”就这样,客气的张奶奶一边纳闷儿着自己的年纪,一边继续向她的百岁冲刺着。
丁爷爷年轻时候是位医生,然而,在他只有70岁的时候,连血糖仪怎么用都不知道了。可丁爷爷依旧倔强的坚持要自己测血糖。他胡乱的在手指上比划,血从指缝滴到床单上,滴到地上。当敬老院的服务人员赶到的时候,手指上的血多半已经干了,再看血糖仪,连开关都没有打开。
这一生,仿佛件件都是没准儿的事儿。小时候不知道长大会怎样,长大后不知道老了会怎样。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接受每个阶段的自己,爱上每个阶段的自己罢。